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放下集, 覺有情篇

放下了,無執而生活,常樂自在

IMG_0050     我們常常在學習當中要求自己不要太執著。這個不執著就讓我們常常覺得這個事情不能做,那個事情想做又怕做不好,做了又怕別人說我們執著。這個問題都是我們現在學佛一般人都遇到的。其實這個不執著不是不讓你想,也不是說不讓你做,而是不讓你去執著而已。你一聽到不能執著,就不想這個了,也不敢做那個了,那就會有控制自己的情緒跟思想。不懂得轉變的人就覺得越來越很有壓力,越來越覺得很不方便,慢慢就覺得自己像個瞎子,不懂想,也不懂做,就是因為不敢去做,也不敢去想,怕執着嘛。這種觀念就是偏一念的觀念。我們要知道我們學佛最終目的是成佛。成佛就要不能執著,不分別,不妄想,可是不是讓你不去做,不想做,不要有這種的觀念。它是要我們直接去放下一切。放下,這個境界是很高的。可是我們不能一天就能達到這個境界。我們是一個一個,一件一件的放下,從我們最喜歡的著手。像以前,我們曾經講過,我們最喜歡這件衣服,最喜歡這個枕頭,沒有這個枕頭我睡不著,沒有穿這套衣服我們覺得不好看,我們要穿這個顏色,這個統統都是執著。但是不是讓我們不想去穿衣服,買一件我們喜歡衣服都不可以,不是這種想法,而是教我們不要執著這個顏色,你喜歡紅色,不喜歡白色,中國一般人都這樣的吧,看見白色的不吉利,都喜歡紅色的。我們心裡面放下,不執著了,這個真正的原因就是讓我們不執著眼看的東西,耳朵聽的聲音,鼻子嗅的味道,這種種就讓它放下。紅色白色都可以,沒關係,總之這件衣服穿起來整潔輕鬆就可以了。這個就是放下執著。不是說,我這個不能夠做,也不敢想,不是這樣的。

 

我們想“修”這個念頭,連我們想的念頭都沒有,那我們怎麼去學“修”呢?怎麼樣才是真正的學佛呢?學佛要執著這個佛像啊,要執著我們有阿彌陀佛啊,我們要執著阿彌陀佛的聖號啊,那麼你叫人家不執著,行嗎?當然不成。可是,這不是說讓我們不想阿彌陀佛,不是讓我們不去念阿彌陀佛,而是教我們時時刻刻念阿彌陀佛,時時刻刻有正知正見,有這個正念,我們這個正念是想佛的功德,佛的威德、福德。不是在想,某某人做錯了什麼,不是讓我們去計較人家做了什麼東西,讓我們眼睛、耳朵統統污染,不是這個。所以最高的層次和境界,就是要把這個不執著的放下來。把一般的執著放下來,不是說讓你不執著就不想、不做。

 

首先我們要知道有出離心,菩提心,我們就可以把這個執著放下。出離心,我們知道這個世間是苦的,可是不是說我們不執著這個苦了,我們就懶懶散散睡在家裡不起床,不做什麼事情。太苦了,我就睡在這裡吧,那不行!對吧?我們知道世間是苦,可是我們都有因緣來到這個世間的,我們要適應世間的一切,當我們心裡面真的放下適應這個世間一切的時候,這個苦在我們面前出現的時候,縱然是苦,你還會覺得苦嗎?不會!不會覺得苦,因為我們心裡面不執著。我們心裡面很清楚了解這個事情都是我們應該做的。像今天,差不多除了禮拜二,我每一天都過來中心,像上班一樣的。我出家是為了什麼?當然是為我的理想,我想成佛了,我要出離了。就因為這一件重要的事,我放下幾十年的工作,不再上班了,我多開心。上班是很苦的,一早六七點就要起床,當下雪時,又要鏟雪,交通塞的時候,上下班還要排長隊在車中等待。回到家裡還不能休息,煮飯、做家務,連看電視的時間都沒有;人家在公司裡上了八個小時電腦,我們在公司上班完了,還要在家裡加班,這多苦啊! 睡覺都會很晚,很辛苦。不上班真的很幸福! 可是,現在就好像上班一樣,做了早課,吃早飯,準備一下,大概八點半,最遲是九點就要出門。一直到晚上七點,有時候還遲了,要八九點。還要去探望我媽媽,你看,真的很累的,如果這樣長期下去,沒有人來頂替,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停下來。可是心裡知道你不做,誰來做啊?這個情景之下就很難了。我們是不是要執著這個時間、這一切呢?所以在這種情形之下,我們應該做的,我們身體力行我們該做的,為了成就眾生的心愿,多苦也就不覺得苦了。所以修行人都要看清楚,看破了,你就能夠放下。現在有很多人都用這不執著的見解來要求自己。不懂取捨的因果,也不護持戒律,隨隨便便的,以為這樣就是不執著。可不是這樣的,事情我們還是要照樣做,思想還是要照樣想,但是我們要分得很清楚。看破了,這事情只是因緣果報而已,那我們就沒有執著這種煩惱。當你明白這個執著之後,你就真正的可以放下,不會說我這個事情不做了,我也不想了,也不敢了。這樣你這個證悟就有境界,就不會很容易進入一個誤區,把自己修行和道業障礙住了。

 

修行都是在日常生活當中,如果學佛不應用佛法在生活當中的話,一定會影響出很多的負面的作用。比如在家庭,他們會對你有反感,或者會有異議;在公司裡面,人家會在背後對你指指點點,學佛怎麼學得這個樣子,佛是這樣的嗎?他們就懷疑起來了,變成對佛有機嫌,這個就是由我們而引起的過失。所以當我們能夠真正的學會了,學懂得怎麼樣修行,學懂了怎麼樣去放下,那你就可以利用佛法這一個工具,為自己,也為家庭,為社會,為團體,為國家,為民族,當然了,這個都是利益眾生啊!可是你不懂得用的話,那一切一切都變成煩惱了。令別人煩惱了,我們是有過失的。所以當修行人在這一方面用點功,看破,能夠了解一下觀念,把這個觀念轉過來,真正去放下,那你就沒事了。

 

今天就是跟你們講這個執着的意義,因為修行人,不修還好,一修呢,什麼都執著起來了。懂得看經了,聽經了,講經了,就要求別人。我們要知道,我們學佛的目的是要把自己調整過來,把自己的命運轉回來,也就是說回過頭來看自己,不是讓你看別人的。你看,很多人很怕學戒律,認為戒律太難了,還有一個說法:我現在做好,不受戒還比受戒的好。其實是不是這回事呢?因為我們不懂戒,沒學過戒,所以怕學戒,也怕受戒,是對這個戒律不了解。如果我們真正的學戒了,就會覺得這個戒律真的很幫助我們。因為我們修行是為了自己來修的,不是為了師父,也不是為了道場來修行的,所以在這一方面,戒律真的是很好!我們用這把尺,戒律比喻一把尺,這把尺是來量度的,量這個房間的門可不可以進來一個人,當然這個體用是用來利益別人的。不是去克服人家,游說人家的不對。我們了解這一方面的話,我們修行就是內修了,而不是外修。佛法是用來給我們自己,而不是針對別人。那麼現在很多的學佛人,都變成貢高我慢的。或者遇到一切不如意的事情發生,就是因為他們沒有用到佛法,把它應化在生活當中,他們只看到別人,沒有看到自己,以後大家在修行方面應多點注意一下。

 

對於我們的財物,家庭,孩子都能自在的應對。我現在學佛了,就要大家跟我學佛;我這樣吃飯,你們也跟這樣吃;我吃素,你們也要跟我吃素,你不吃,我就說你什麼的。一到桌子上就啪啦啪啦講了,這個不對,那個也不對,令到家庭統統都躲開你,不喜歡跟你吃飯。現在有一些家長都講了,小孩的時候蠻好的,長大了就不親近父母了,我們也沒有做錯什麼,我們也遷就他啦,怎麼會躲起來了,不跟我們談話了。父母沒有注意到第一個就是孩子的生理上的事情,他們都長大了,他們接觸的學校和社會,他們都有自己的思想,而且,青年人都喜歡聽讚歎,可是我們父母太關心了,所以一出口,語態很不柔和的,都是很硬的,不要這樣,不要那樣。乖的孩子還好,聽了走開就算了,不乖的孩子他會頂嘴,以行動來反抗你,這是現在一般家庭的教育下的一些問題。我們學佛,主要的是真正的來看自己,來改過自己,用我們自己的行動來感化孩子,尤其語態方面,要溫柔的,用真正關心的那種心、語言來關心孩子,不要一直指責他罵,指責他的過錯。這個是很重要的。

 

我們修行都是關鍵在自己手裡,一切的功夫都在我們的心上要主動的去放下,因為我們一放下,就會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的,因為你的觀念不會再執著了;一放下,你不會分別他是越南人,他是黑人就避開他。這樣大家的溝通、交流就會舒暢起來,這是我們要做一個弘揚佛法的弟子應該在這方面要弄明白。至於發心的前提下,我們是要有出離心,我們剛才也提到了,雖然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是苦的,可是不是說我們消極不做什麼事情,我們還是順著我們的因緣,去完成我們在這一生中,因為業力,因為果報所遺留下來的一切要做的事,要負責的事。譬如家庭、婚姻、孩子、朋友之間種種這些事。那麼除了這些,我們先起一個出離心。不是說,常常想到我們要留戀這個地方,我們要知道在生死六道輪迴娑婆世界中,沒有一點是樂的,除了做這些事情之外,我們要出離,我們要怎麼樣想出離,以後我們都要離開這個生死苦海。在阿彌陀經裡面都教我們,要相信有阿彌陀佛,有極樂世界,那我們選擇這個法門,就是我們有殊勝的福報。一講我們就信了,一講我們就可以做到。那麼我們在平常的生活當中還需要一點時間,還需要我們怎麼樣把心裡面的出離心加強。把出離心去加強是一定要自己真正去放下。你不放下的話,你就沒有辦法出離。只有擁有出離心的人,才能究竟的得到極樂。譬如,我以前做的工作蠻好的,從到美國那天開始做起,一做做了整整是二十六年,是我自己退休的,是我自己放下不做的,當我的朋友,同事說,你現在不做了?我說:是的,我申請不做的。你幹嘛不做的?我說:太累了,我心裡面太累了,我不想負擔這個,我還是要完成自己的理想。因為我從小就想出家嘛,現在我看是時候了,我要出家。他們都覺得很驚奇,而且覺得很可惜。因為我當時離開公司的時候,我的福利蠻好,我做了二十六年嘛,當然福利蠻好的了,而且我的工作,大家都很羨慕,工作是五天,但是我只上三天的班,時間是任我去做的,也沒有限制什麼時間上班,或者下班,總之我做好了就可以回家。而且福利、薪水也蠻不錯。佛教團體內的師兄們都羨慕我,因為我可以隨時隨地去為佛教團體服務,大家都奇怪我是怎麼樣有這麼多時間呢?是否請假的?我是積假的,我是把假期存起來。哪有工作是這樣的?我很感恩佛菩薩,安排了我有這種工作,讓我在佛教團體,對我的家庭都很適應,但是我最終還是選擇出家。那個時候大家都很驚奇,很可惜,因為這份工,很多人都要爭取,我怎麼會放棄呢?講實在的真的是很可惜,我從辭職開始就沒有工錢了,我也沒有假期了。我現在是七天上班,我這個行業是七十二行最難的一個行業,沒有辦法,但是我做的很甘心,做的很快樂。因為看到大家,眾生都歡喜了,我也覺得蠻好的。因為我的背景跟大家有點不同,我是從小就在佛門長大,所以這個出離心就比較深。可是大家不要喪氣,不要氣餒,出離心不是什麼都不做,像師父這樣,不是,我們還是在家庭里,在社會里,在團體里工作,隨我們的因緣去完成這一生的事業。我們的出離心是要做凈業的事情,清凈的事業。那你有清淨事業的觀念,這種想法就是出離心。

 

我們這個心是很難去控制,觀心無常,心裏面在變,一直在變,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都在變,這個是無常的。可是我們學佛,我們念佛,主要是把心控制住,我們來做主宰。做主宰就是要把自己的心安定下來,安住下來,因為一個人要有成就,必須把心安住。你做一份工,你要成功,你做生意要成功,必需要有恆持安住的心。無論你干哪一個行業,無論你是哪一種人,年紀多少,都是一個關鍵。所以修心這一方面是我們修學的人主要的目的。把心安定下來,才能夠有這個眼光,有見地,來看清楚這個事情是怎麼樣發展。這一方面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遇到的。心不安!怎麼我今天心不安呢?因為孩子出言不遜,或者是朋友不義,我的心不安。那學佛了,讀經了,馬上就可以用上來了,孩子出言不遜,我們怎麼樣想呢?他是什麼原因呢?我們找出根源。先從自己的身上去找,不要在他的身上去找,從自己的身上找出是什麼原因,是我們關心他,他不知道嗎?他會錯意了嗎?這個都是原因啊。那麼,我們改正一些方法可能會有效。朋友不義,為什麼他會這樣做呢?好像是對我們不起了,那我們就想想,反省自己,有沒有跟朋友說了一些頂撞的事情?或者他的朋友,他的背景,他的文化種種令他這樣做,令他做出對不起朋友的事,或者是犯法了,我們都要從這個方面去了解,去尋根。這樣的話,我們的觀念轉了,我們的心就開朗很多了,想開朗了,我們就可以想辦法來幫助自己,也幫助別人。

 

所以我們在佛法當中在學習,要經過三個步驟。第一個是「聞」,第二個是「思」,第三個是「修」。「聞思修」的作用是三學——戒定慧。「戒」,不是說師父出家了的戒條,在家人最多是菩薩戒。我們懂戒的話,就不會怕戒了,很簡單。我們懂得學,我們就覺得簡單了。這個戒,現在不跟大家說詳細。只是告訴大家,「戒」是一種規矩。從小時候,媽媽生你出來就應該學規矩。你不學規矩,第一個你的狀況就不好了,你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,行不行?不行!你媽媽要教你四個鐘頭吃一次奶,對嗎?這個就是規矩啊,你從小就要守規矩,其實在媽媽肚子裡面都要守規矩,這個孩子生長起來就會很乖,所以所謂胎教就是這樣。這個規矩不是學佛人的專利,是每一個人應該履行的,沒有規矩的話,就會影響別人,就令人家有不好的感受。所以這個規矩是必須守的。大家都守規矩了,那還要不要什麼法律啊、監牢啊,不要了。因為大家守規矩嘛。戒是很重要,而且,你守規矩,你會定下來,你的心裡面也會安住。好像剛才我提起的「心不安」,你會定下來,慢慢想,一步一步想,推理出來這個事情怎麼樣去處理。是經過一步一步,而且有這個定心來做事情。所以「聞思修」幫助你聽經聞法之後,不是說,你聽了經就好了,算了,沒有辦法用起來。你聽經之後,想想,有沒有道理的,這個道理在我的生活當中,在我的人生當中,可否應用下來。這是很關鍵。這種思考不是說你在打妄想:好了,我這個佛法可以應用在我的生意啊,把我的生意做起來啊,或者是讓人家相信我啦,你在打妄想而已。我們不是用佛法來謀自己的名聞利養,我們用佛法是來幫助別人而已。這個是要非常注意的地方。我們想的事情是佛陀的教育這個道理,去想我們怎麼樣去應用祂,這個就是「思」,來對比我們生活當中出的問題在哪裏?一比較之後就知道怎麽樣去解決了。這個解決就是最後一個「修」。所謂「修」有很多的意義。「修」,改正就是「修」,轉變就是「修」,調整就是「修」,這一個就是「聞思修」的功用。利用在戒律,用在戒定。那麽戒定之外,因為有定有戒,自然你自性的智慧就會開發,會懂得如理如法的去辦事,去調整。這個事情就跟大家一起來分享,來學習。

 

就是因為在世間上有很多人會有這種想法,我不願意去改變自己,認為自己是對的,自以為是的觀念很多。因為我們都是凡夫,人都有習氣。這個習氣就是說明平常都已習慣了,無始以來的每一生每一世累積起來的習氣,我們都不覺得這個是不應該的,我們覺得自己舒服就行了,不願意改變自己。改變自己需要思考和行為的方式,我們才能去真正改變我們的壞習慣。其實人與人之間的能力沒有太大的區別。不是說我特別強過你,在能力上根本不是區別的問題,而是區別在我們思考的方式不同。尤其在思考方式你是屬於哪一類的,你注重在哪一方面的,那麽就形成你的行為,做出來的就不同了。譬如說西醫和中醫,他們有沒有能力救病人哪?當然都有了。但是西醫的思考觀點跟中醫的思考觀點是不同的。西醫他馬上給你打針,馬上好;中醫的思考,尋根源!你從哪個地方開始的,就從哪個地方給你治,慢慢來,也能治好。他們同樣都有能力,只是他們的思考方式不一樣,處理的方法就不一樣。雖然他們的回答不一樣,甚至他們相違背。譬如我們發覺到癌症。這個癌症以前是以西醫的好,大家都向西醫的用化學治療。而現在慢慢發覺到了,化學治療反而對癌症有不好的副作用,甚至會增長它的惡化,那麽我們今天所知道的不成功,是他們思考不成功。因為用這強硬治療法,只知道把它們消滅。卻不知道越跟它對抗,癌菌就越強大,雖然它死掉一個,可是它在另外一個地方又長兩個出來。就好像我們做人也一樣,我們做人有一個好的思考的觀念,隨著我們的行為,行動就會有收獲。如果思考上是不對的話,那行為上就不對了,這個效果出來當然是沒有這麽好。

 

學佛就講到這個因與緣。我們造因之前,就要想我們將來要有什麽收獲。祖師大德告訴我們,念佛的果是成佛。我們就知道我們要有成佛的目的,所以我們要念佛。這個因果清楚了,我們就知道我們應該做什麼,我們要下什麽種子,我們的思考方向應該向哪一個方向去?聽經聞法是不可以少的事情。而且我們要進一步思考,我們可以用講座,可以用討論的方式來互相交流。因為每一個人的文化程度,家庭背景都不同,所謂思考方式不同。醫生和社會哲學家,他們的思考方式不同,對象不同,那麽我們大家可以坐下來討論,大家研究,互相學習的話,我們就可以發揮最好的,最大的作用都會回餽眾生。如果中醫跟西醫合起來,大家一起來研究怎麽樣對治癌症,大家都放下了:我的意見是最大最好。我們同時來學習,我們共同的對象是眾生、病人,這一定可以把癌症治好。

 

尤其現代的宗教也是一樣,淨空老和尚在新加坡,把九個宗教合起來,大家互相討論。現在還繼續會這樣,我們宗教應該是互相尊重了解,這樣的話,才能帶給家庭和樂,國家能夠繁榮,世界才能夠和平。這是一個根源。也就是說,這是一個因果的根源。我們想和平,怎麽樣和平?首先從最小的團體開始,然後一直上去就是國家,國家再上去就是世界民族了,所以佛法會考慮到很深很遠的事情。不是目前,只是貪圖一時的享樂,很多人學佛只是求求拜拜,有事情就過來,所謂「無事不登三寶殿」,沒事都不見影了。我們現在已經意識到這個重要性,如果我們真正的了解到我們的事情就是大眾的事情,大眾的事情就是我們的事情,沒有自私自利的,沒有貪瞋癡慢的,把五欲六塵都放下了,這個「和諧、和平」就會指日可待。

 

我們都有很多的壞習慣,譬如說,看電視啊,打麻將啊,喝酒啊,賭錢哪,上夜總會啊,閑談之中很多的是非人我啊,這個都是壞習慣。小孩子的壞習慣也很多,睡懶覺啊,不肯做功課啊,想吃糖啊,這個都是一種習慣,這種習慣就是一種壞習慣。我們要糾正壞習慣就要有真正的好習慣去代替。因為我們人都需要一種正能量,去護持自己。如果沒有這種改變,我們會習慣我們過去的一種方式,早上不願意起來。你們在家人跟我們出家人不同,我們出家人一早就起來了,我在中國的時候,都在三點半就供天了,跟我們在越南的時候一模一樣。可是在美國,我有一次參加一個團體的供天,我不知道,很緊張,早上很早就起來準備了,他說你幹嘛這麽早起來?我說不是供天嗎?他說十點才開始,你幹嘛這麽早起來。十點哦! 我就說供天在十點,天神都走光了。「沒辦法。」法師跟我講,「那是這裏的習慣,大家沒有這麽早起床,尤其是禮拜六、禮拜天。要遷就眾生,要恆順眾生哪」。我就說:「對,恆順眾生是我們出家人應該的,可是這樣子的恆順眾生,恆順眾生都墮入地獄去了。那你是有智慧還是沒智慧?等到墮進地獄去了,眾生埋怨的是誰?埋怨你啊。你是一個天人師,你是一個學佛人,這個老師怎麽不會勸我們?怎麽不會告訴我們?不會教導我們呢?那時候他就埋怨你了。他恨起來了,他也把你拉下去了。」這個是真的。我們恆順眾生必須要有智慧,我們為什麽要建道場?讓大家來學習啊。不懂的我們教他,大家來學習。你遷就他,他睡懶覺,他說粗話,不尊敬出家人,我們就讓他這樣去做,我們忍一忍好了,出家人應該是忍的。對啊,「忍」是每一個人的金句。所謂「金剛般若」就在「忍」字,「忍」這個字是很好的,可是我們有違反了行為上的,違反了教導上的,我們是不盡責任哪。所以恆順眾生都要靠智慧。譬如今天謝謝大家這麽早過來,我們約定九點半,可是九點半還沒有人過來,沒關系,我已經習慣了。我這個人跟其他的人不同,我每天都講,有沒有人我都講,我從小就習慣了。因為我從小就喜歡做老師,放學回到家裏,別人都打開書本溫習,我不是。我的媽媽買一個黑板給我,我沒有玩具,沒有洋娃娃,我都不要。我要一個黑板,一個粉筆,我就當天把老師教我的寫出來,就像演戲一樣,把戲演出來。所以有沒有人聽,對我來講是沒有關系,因為我相信虛空中,遍法界有眾生啊。你不聽,他聽,我一個人聽,可以說阿Q精神嘛,我自己也樂得自在。因為我覺得給我一個地方去練習講經,實在是很感恩,這是我的福報。而且我自己越來越覺得蠻好,學習方面都很有增長。我是講放下是功夫,如果「放下」不是真的放下,那是騙人哪!所以當我講的時候,我自己也要放下。所以這個主題帶給我很大的鼓勵,獲得很大的利益。在每一方面,我會漸漸的慢慢的放下。以前,我的執著也很大,現在我會知道怎麽樣去轉變,心裏上就越來越輕松很多了。不然的話,我也不會出家。這個確是感恩大家來支持的事。

 

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我們剛才所討論的,應該不執著而去做,叫做一定的放下。我們要注意到另外一個問題,為什麽在學佛當中不能夠應用到生活當中,就是因為常常有消極的念頭與抱怨,就是埋怨。這個抱怨和埋怨平形成了現在社會上年輕人的一個障礙。年輕人都很懂得抱怨。以前,只有中年人、老年人去抱怨,現在年輕人、小孩子都懂得抱怨。實在是非常嚴重的心理問題啊。在生活中喜歡那些人哪,或者是討厭那些人哪,喜歡那些事啊,如果不如意,就一直在抱怨。抱怨不成就變成一種行動。你看,我們美國發生學校裏面的屠殺,還有百貨公司,超市,拿著刀到處去殺人,不管你認識不認識。以前只有對有仇的人,才會去做出這種殺人的事。可是現在,我們不認識的,他也可以拿槍來對付你。在中國廣東,很多地方都有這種情形發生,為什麽?心理不平衡! 他的怨仇沒有地方去發泄,所以他就用上不好的方法。我們整天愁眉苦臉,抱怨這個,抱怨那個,這種人是很難在生活中得到滿足的。能夠知足的話就不會抱怨,在這個知足之上,也就是說我們懂得因緣果報。懂得因緣果報的人,就會知足。現在賺這麽多錢,那是我以前所布施的,我應該有的。沒有錢,就是我以前沒有做這個布施,也就是說我不應該有的。從「了凡四訓」我們都學習到了,應該有,是我有的,我必定有。不應該有的,有了還是會消失。好像一個小偷去偷人家東西,如果他偷到了,當然了他是有的。但是他被警察抓了,把這個東西被拿回去了,或者是他偷的錢已經花了,可是他被人抓了,關進監牢裏了,這說明什麽因緣呢?說明他偷的錢不是他的。可是他造業,他造了業,就有果報,他要進監牢去了。這個就是當時要受的懲罰。他搶劫過來的錢而人家不知道,他去花了,你要知道他搶劫過來的錢也可能就是以前對方欠他的,所以他可以花,可是他也種下了果報,因為你是搶劫過來的,他是造了搶劫的業,所以下一生或者什麽時候,都要還這個果報啊。這個道理明白清楚了,對自己的生活就會知足。甚至在情感上面,男女之間的事,年輕人失戀,喊生要死的,要自殺,這個都是很愚癡的。我們明白了情感的東西不能勉強,而且都有冤而來的。我們不是聽過一句話嗎?夫妻都是冤緣嘛。孩子們都是討債、還債的。你將這個事情弄清楚明白了,你看看身邊的人,雖然沒有香港小姐這麽漂亮,可是他跟我這麽多年了,他照顧我了;他出去賺錢拿回來給我用;我們要用欣賞的態度欣賞,不要在旁邊找缺點,當下你會知足了,知足常樂!你不知足,你不會自在。世界上哪有完美的事情啊,我們看看自己本身都沒有完美啊,怎麽樣要求別人完美呢?要求這世界上什麽都完美,那我們就活得不自在,很辛苦。今天我把在生活上怎樣利用佛法來應對,與放下執著的兩個問題跟大家一起來分享討論學習。最後,希望大家能學會怎麽樣控制自己的情緒,多聽經聞法,然後有一個健康的身體,把人與人之間疏通一個良好的關系。在時間上,財物上,情感上的,來調整,來管理,真正可以達到幸福的人生。阿彌陀佛!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