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05-10 四月初三
地點:Times Square Kuala Lumpur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!(三稱)
諸位同學,早上好!阿彌陀佛!我們今天繼續學習,菩薩要濟度眾生、幫助眾生,一定要懂得四攝法。換句話說,四攝法能夠使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和諧、自在,它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方法,能令眾生心傾向你的意願,能夠遵從著你所言所行來修成佛道。妙香林寺的傳因法師,曾經問我:你是不是常常出來走(遊覽)?我說近年來少了,往年出國比較多,而我在美國是不常出外,除了弘法的需要,眾生請法的需要,我不辭勞苦是爲了和他們共同學習而已。好像今次來到檳城,我向法師們、當地的居士們學了不少,在泰國旅行團中,我也學到與不同民族如何相處。出家人畢竟要有出家人的規範,出家人也要學習怎麼樣與眾人融洽相處、令大家愉快生歡喜心。這次旅程最後一站是台灣,我跟台灣的朋友、包括從大陸去的朋友,他們都願意跟師父學習,顯現出恭敬心,例如行路時讓師父先走,跟師父吃飯,不會故意點葷食,也不會隨意打擾師父,檢點、尊重,不會亂說話。
「四攝法」是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。第一個是向他們行布施,大家都知道,布施有財施和法施。第二個,「愛語」是用善言與眾生交流。例如那位泰國導遊,他沒有真正認識出家人,雖然他口中介紹泰國是一個佛教興盛的國家,人們尊敬出家人,家家戶戶每天早上都准備食物,排著隊去布施出家人。我很善意的告訴他,這是「供養」;我們跟眾生結緣的施與,稱「布施」。他也覺得自己增長知識,主動問越南、美國的寺院修行情況,他很有興趣去接受這些解說。
第三「利行」就是做一些利他的行為。我們送東西是財布施,而泰國的導遊引導大家明白泰國每一代皇室,怎麼樣去為國民謀福利,這也是利行。至於利他的行為,譬如他說除了賺導游的薪水之外,他還需要大家幫助他有成績,所謂成績,就是當他帶團隊去買東西,他會賺取一點回扣金,因他有孩子,要養家。這樣說出來就表示他需要幫助,本來我是不需要買東西的,可是當他把選物單遞過來了,我隨意就 order 了一些護膚用品,也不貴,我帶回去跟美國的居士結緣。這也算利行的行為。
第四個是「同事」隨其所樂。你們去買東西,我也跟著大隊一起去看。如果你不跟大隊,若是說對這些沒有興趣,自己坐在車上,顯得格格不入的樣子,既然大家都下車了,我們也隨隊下車,這些是很簡單的事,最重要是合群!旅遊時,兩個人同行,就應該一起走,互相照顧,不致於見不到人,又沒有手機,只能茫然地在門口等,每次都是這樣子,很累!難忍能忍,難行能行乎?這次我可真的遇到了,比上回在印度旅行所遇到的人事,更嚴重的習氣!所以當大家還是作居士的時候,就必須要學習放下自己的習氣!如果出了家,還存在這些習氣就不好了!很需要提升,盡量把俗家的習氣慢慢除掉,注意究竟自己還存有在家的習氣嗎?如果我跟在家居士們往來得多了,是否會和他們一樣有嚴重的習氣呢?我也要自我觀照!
菩薩行菩薩道,需要用四攝法,令眾生尊敬你,才能相信你。第一,不要吝嗇,該講的時候要跟眾生講,以善言安慰,眾生所需要我們幫助,盡量幫助他。四攝法之第四「同事」是最難的,難道他偷竊,我們也跟著他偷竊嗎?當然我們不會,可是我們會用善言、布施、利行,來引導他回頭是岸!來聽取我們的勸導。菩薩知道,用四攝法來跟眾生相處很重要,他是以什麼來作為根本?長養「四攝法」得很順暢呢?那是四無量心。慈悲喜捨,就是四無量心。請試問大家理解和應用慈悲喜捨了嗎?
第一個「與一切樂」就是慈,給人家一切的樂。第二個「拔一切苦」是悲。見到人家行善、得樂,我們歡喜!這是「喜無量心」。知道怨親平等,他不喜歡你,專門跟你頂嘴、鬥氣,但不用起哀傷,不是討厭他,而是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,要以什麼態度對他,這叫「捨無量心」。布施後不著相,持戒、忍辱、精進也一樣,不著相,這是「捨」。內捨種種的心,外捨種種的境!這稱作「捨」。我去泰國旅遊回來,得到什麼?自己心裏有感受,還會執著這些境遇嗎?還對朋友們在沙灘玩樂念念不忘嗎?過去的這些蹤影都沒有了。若要提起來還是會知道,不能裝傻扮傻不清楚,我們不是愚痴人,也不是沒有記憶的人。隨緣隨喜,才能夠作利他的事業。菩薩做利他的事業,就要從發「四無量心」,來行「四攝法」。
菩薩戒受了,就要發「四無量心」和用「四攝法」來配合,把自己的菩薩戒行穩固下來。從初發心,知道了苦、集、滅、道四聖諦,發四弘誓願,廣發心量,這就是菩薩道。當大家發宏誓願「佛道無上誓願成」,就要知道我們傾向的是什麼樣的方向?先度自己,把自己的煩惱降伏,最後是斷煩惱,然後才能夠學無量的法門。不降伏自己的無明煩惱,怎麼樣去接受法門呢?我們知道生命輪迴的根本禍首,就是無明!首先我們要了解無明的相!它是什麼樣子?沒有人會說出它是什麼樣子。但是,我們的六種感官所引發的每一段因緣,使到我們有渴望、歡喜、厭惡、愛欲,等等的心緒,令到我們對這些情緒半知半解,不能夠洞然明白,形成一個很痴暗的心理!模模糊糊的狀態,我們稱之為「無明」。
「無明」是沒有智慧,不能如實明了、不能通達一切法理跟實相的心理狀態。當我們的眼睛看不清楚,或者有白內障,那對方是誰啊?模模糊糊,那目標是什麼?縱然看到了,會產生錯誤的信息,這種認知,就是被無明蓋住了。這個心也同樣被無明掩蓋住了,沒有辦法去了知究竟和實相,或者了知,但還是有錯誤的。妄知弄得我們顛倒而造業,造業之後又出現一些惡趣的現象,就是果報。眾生都會追求所謂的離苦得樂,人追求幸福反而得到痛苦,為什麼?因為,人不知道用正確的方法去追求幸福!如果人對幸福產生了我執,這是我愛的,我的家庭、我的孩子、我的寺廟、我所有的東西,人都為了「我的」這些而謀取幸福,生起我執、自私、控制的念頭,你說你愛錢,你只需要錢,這就是貪!貪財的作為就這樣而生成了,也可能就這樣把自己的幸福葬送了。賭錢就是為了貪多點錢!今天有了名聞利養,就想貪多點,人為什麼這樣辛苦?為什麼不知足?就因為還有一個貪!
祖師大德常常教導我們,放下名聞利養、放下自私自利、放下貪瞋痴慢。這些東西都可以把自己一生的幸福送走!這屬於自我的無明, 痛苦就生起來了。一個不肯去做工掙錢的人,認為賭錢的錢來得快,竟然把家庭當作賭本送走了,人生從此畫上一個句號。如果他沒有僥倖的心,而是埋頭苦幹去勤奮工作,或者學更多的技藝,在職場上還有提升的機會,就不會這樣了,可是他無明障礙,才有害人累己的收場!(待續。。)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