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放下集, 覺有情篇

放下了,開菩薩頂心,杜絕八難十惡

  IMG_3179    諸位大德,諸位同學,下午好,阿彌陀佛。時間過得很快,現在已經是六月了。今天我們繼續講放下是功夫這個主題。上一次,我和大家分享學習菩薩心地法門品中十個心的第九個:喜心,也和大家強調菩薩的隨喜心非常重要,一定要有隨喜心、歡喜心才能夠行菩薩道。今天講到第十個叫做頂心。大家看經文:

『若佛子,是人最上智,滅無我輪,見疑身,一切瞋等。』

我讀一段講解一段,這一段比較長。『若佛子』,就是說佛弟子。『是人最上智』,什麼叫最上智呢?智慧波羅蜜就是最上智,如如地了知一切事相,成就完全的智慧。而我們現在有沒有智慧?沒有,我們這個不叫智慧,即使看起來很有智慧的人也只不過是世智辯聰。有些人很有辯才,俗話說連樹上的鳥都能騙得下來,那些都是叫做世智辯聰,是一種難並不是一件好事。最有智慧的人就是具有波羅蜜的智慧,這樣才算最上的智慧。頂智超過前九種觀智。為什麼說頂心呢?因為最高就是智慧,菩薩修的最高最頂的就是智慧波羅蜜。從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,一直到智慧,所以最頂就是智慧。這個智可以滅除貪嗔癡慢疑。包括身見、邊見、邪見、見取見、戒禁取見。講到這麼多見,我們都有份,因為我們未曾正式知道正知正見的時候,就會有這種身見、邊見、邪見、見取見,甚至是戒禁取見。這些見會阻礙我們開智慧,為什麼呢?比如說第一個身見,我們以為這個身體是我的,我一疼痛,或別人傷害我,我們就會有很大的反應。我們就會有保護這個身體的意識,認為這個身體是我的,我要保護它。認為這個身體是我的,我要擁有他。也會認為這是我的丈夫,這是我的妻子,我要霸佔他。這樣的見解,隨時隨刻障礙我們的智慧,因為有這種見解,我們就不懂寬容,看不開,放不下。所以對自己的身體特別注重,一點小事,頭暈發燒感冒,你就對這個身體投降了,立刻找一些方法補健。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以為這個身體是自己的,永遠都是自己的。當有一天臨終時身體敗壞了,心不甘,怎麼會壞呢?為什麼我不能永遠保存?所以就會有障礙。這十種都是疑惑,不能幫助我們生智慧。上面就是告訴我們,人最上智就是智慧,你有智慧就是最上智的人。

『滅無我輪,見疑身,一切瞋等。』這個解釋就是告訴我們,我們的利鈍各有五種,這五種利使對於煩惱特別敏感,最銳利的就是我們剛剛說的就會有這種身見、邊見、邪見、見取見、戒禁取見。因為有五種這樣的煩惱,加上五利使相比,就成為我們的遲鈍。本來我們有利根,但是因為我們的見解和我們的意思不合道理,加上五利使,使我們顯得心靈沒有自由,所以貪嗔癡慢疑就一個個上來。大家知道,貪嗔癡慢疑是一種煩惱。你貪多吃,多錢都是貪,甚至你貪佛法都是貪,只不過你換了對象。想多學為了什麼,是想出頭,想教人,始終都有煩惱。我們學佛法最重要的是為自己而學,而不是為了教育別人為了炫耀。這裡就是告訴我們這種對佛法的貪也是不應該的,要一步一步上來,你學了多少,程度如何就是如何。嗔就是無明煩惱,痴就是愚蠢,誰會承認自己愚蠢?我想很少。即使表面上承認也是假的。我們很容易就能試出來,在他面前做一些事情,你做的不好的時候他就會說你不對,他有很多意見,這樣你就知道,他說自己愚癡都是假的。一個人好勝或者有我慢心,自己愚癡也不知道,這些都是煩惱,加上觀連,就是連續不斷。

這裡是解釋頂心,頂心就是說最上處就是頂,人的頂就是頭頂。臨終的時候我們就是看這裡,不是看下面。現在我們念佛就是看這裡,你看看修行如果能夠專注,修行有功夫的話,有點修行的成果你會見到他的頂門很尖,很高,因為他打坐的時候,他的氣從頂上出來,所以臨終就靠這個頂,如果八識田從這個頂出來,他就一定可以往生極樂世界。如果從胸口,從額頭出來,就不會往生了。如果從腳出,腳發熱就一定是下地獄了。如果膝蓋骨發熱就是做畜生,摸到肚子發熱就做惡鬼。胸口熱就做人,摸到額頭熱就是升天,摸到頭頂熱就是往生。臨終念八個小時到十二個小時才能摸,之前不能碰。因為臨終那個時候摸他會很痛的,因為地水火風離開身體,你不知道,他很痛苦。你摸他,如果他功夫不夠就會生嗔恨心。這就是為什麼助念很重要,一定要知道這個人生前喜歡什麼,他喜不喜歡這樣的音聲念?所以做助念田需要很廣闊的心,很大量,看看這個死者的家人環境,才可以幫人助念,不能一意孤行,非要按自己的音調念。不可以的,因為往生者可能不喜歡。要盡量用他喜歡的這個音來幫他。做助念一定要放下,不管在家出家,助念的時候就要聽指揮。無論指揮是在家出家你都要聽他的。不可以說他是在家人我就不聽他的,因為他是指揮。我們佛教,一個真正的六和團體必須要聽話。怎麼聽話呢?無論你在家出家,既然這個活動的指揮權交給了一個人,所有的人都要聽命令,不可以有意見。他允許你提意見你才可以提,否則絕對不可以提。這不是專制,是訓練我們服從命令,尊敬領導者。別人也是在用心做事,如果大家都有意見,他的功夫不夠的話就會甩手不幹。當然這樣的話也是他不對,如果真的發心做就不應該這樣了。這就是要顧及彼此之間的感受,大家互相合作,互相尊敬。所以一個團體一定要分上下尊卑。不能說我是老人家就要聽我的。他是指揮你就要聽他的了。這裡就是告訴我們這樣的頂智相連,觀照,了知法界中,若因若果就是真如。這樣的智就名為最上最頂智。這一段對大家來說比較深,不容易理解。講到智慧,比如你們現在一直都念的心經,從頭到尾都講智慧。你們背得很順口,但是一句也解不了。即使能解也不一定有智慧,一定要真正開智慧才是有智慧。這個頂心講的就是智慧。菩薩的智慧就要發這個頂心。發什麼頂心?發開智慧的心。發能夠修成觀照智慧的心。菩薩行不是這麼容易的。

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。這個故事說明佛法對我們來說很寶貴。這個故事是佛陀自己講的。很久以前,有一個很孤苦伶仃的老者。他一生貧苦,只靠砍柴維生。有一天,他拿著跟著自己幾十年的斧頭去砍柴。有一位外地來的生意人見到了這個斧頭,告訴這個老人:『你這個斧頭不是普通的東西,是世間的寶貝。可惜你不知道,不懂珍惜,用它砍柴,把它砍裂了。』這個商人很識貨,雖然斧頭崩裂了,他還是要買,願意出用一百匹布。老者不理睬他,繼續砍柴。商人看他不理睬,就把價格提高到兩百匹布。他停也不停,反而越走越遠。商人見狀,把價格提升到三百匹。老者望著他,告訴他:『你不用浪費自己的心思了,這個斧頭是我吃飯的工具,你不要打擾我。』這個商人就著急了,怕他不賣斧頭,所以告訴他:『好吧,我給你五百匹。』這個老人就在想,五百匹布來換斧頭,他是不是精神有問題,這個斧頭都裂了,怎麼可能值這麼多?是不是想耍我?於是不砍柴了,回去了。這個商人看見他連柴都不砍了,更加著急了,把價格加到一千匹。老者聽了之後整個人都呆了,拿起斧頭自己盯著看,眼淚就湧出來了。商人問他:『你是不是不捨得這個斧頭。如果你不捨得這個斧頭,我再給你加一些。』這個老人說:『不是啊,是你給我太多太多了,因為我用了這個斧頭幾十年都不知道它是寶,我用來砍柴都砍到裂了,你也願意出這麼多錢來換。如果我早知道它是寶物,一定會好好保護它,不讓它受到傷害,你見到它一定會出更多。它甚至會是無價之寶,那我就是大富翁了。我不是在哭這個斧頭,我是在哭我自己無知,連寶貝都不知道珍惜。』

佛陀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每個人都像這個老者一樣,有很豐富的智慧寶藏,我們每個人都有智慧,但是我們把這個寶貴的智慧用在無所事事上。你看外面聰明的人很多,世界上很多聰明絕頂的人。我們要和他們沒法比。但是他們用他們的智慧去虛度時光,貪圖五欲,空過日子。人在這個世上只有幾十年。大家都是這樣,消費時間,浪費生命。做一些不利益別人,也不利益自己的事情,比如一有錢就想環遊世界,買名牌,吃好東西。有沒有想過這些錢能不能用來多利益眾生。比如曾經有一個同學,在中國,他真的很有錢,我現在講出來那你可能不相信。他對師父很好,但是他偏偏就是不發心,他真的很多錢,但是沒辦法,發不了心。他的錢專門用來被人騙的,他寧願這些錢被人騙,都不願意幫你做好事。一條項鍊一萬塊,他說買就買。但是讓他做個法事花幾千塊,他也要反覆斟酌。有一天我們一起去做法事,供齋。他很相信師父,問師父要用多少錢供齋。師父看他有錢就說三千元。另外一個學生,也問師父要多少錢,師父告訴他要一千。最後這位有錢人發現了自己給的比別人多,他就當堂大怒,質問師父為什麼這麼不公平。其實師父是故意讓他多出。師父很少叫人出錢的,但是他我就要他多出。他很吝嗇,既然是發心的,為什麼要問人呢?有多少就出多少啊,你出一塊也行。你發心就好了,為什麼要問呢?他很喜歡這樣,他到台灣參學的時候也是,總是問同修出多少錢,別人出多少他出多少,他的同修身價當然不如他,當然也就只出兩三千,他也就出兩三千,雖然他口袋裡絕對不止這些。他要跟別人一樣,別人買什麼,他就買什麼,就有這麼奇怪的人。我們經常都不知道用自己的寶藏,在身邊有都不知道珍惜,不知道這個價值。反而有些人一眼就看出來,這個價值不同。有些東西是很有價值的,但是我們不知道,就不知道珍惜,也是告訴我們,佛法對於我們這個世間來說,實在是一個寶藏。我們學佛就是想要在寶藏裡拿寶。拿到寶藏要會用。這些寶藏就是我們本來就有的。我們的自性就是有佛性,佛性就是有智慧,但是我們一直以來都不知道自己的佛性,自己的智慧。糟蹋它,埋沒它。讓自己的自性封塵。我們還有沒有人知道自己身邊帶著寶藏?

另外一個故事,以前我講過。有個乞丐他是富家公子。這個富家公子命不是很好,早年爸媽死了,家裡就沒什麼錢了,淪落到做了乞丐。做乞丐的時候,有個姐姐想幫他,幫也幫不上,走到半路,用來幫助他的財物也被偷了。所以她認為這個弟弟投胎到這個家裡不是好事,一出生沒多久,家就敗壞了,姐姐就離開他,回到自己丈夫家,不幫他了。他爸爸在世的時候,有一個世交朋友,見到這種情形,給了他一文錢。但是他把這一文錢放在口袋,一直都不記得拿出來。後來他和一群乞丐到孤獨長者那去行乞。孤獨長者是個大長者,在彌陀經裡面提到的,常常布施的。可是當天他正好要供養釋迦牟尼佛和二千五百個弟子,下面的傭人就大張旗鼓地佈置。這群乞丐來行乞的時候,這些傭人就把他們呵斥走:『你不要打擾我們,今天不要來了,我們長者要供養佛。』這些乞丐見行乞不成就怪這位公子,說就是因為他給大家帶來厄運,把他推到糞堆裡。他想想自己的身世,做了乞丐還要被乞丐欺負,自己命運這麼差,就哭了。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和阿難尊者就經過。佛陀對阿難說:『這個人今生是最後一生了。』沒有說理由。中午吃飯的時候他吩咐阿難尊者把這個乞丐叫來。他本來名字叫善來,但是因為惡運太多了,大家都叫他惡來。世尊說:『你叫善來過來,我吃的這一缽飯,還有半缽,你叫他來吃。』阿難尊者是記憶第一的,可是他竟然忘了佛陀的吩咐。為什麼會忘記?就是這個善來福報的問題,業障深重,所以連阿難尊者都把這樁事忘了。有時候不是關乎別人,是自己的問題,不是別人的問題。如果你什麼都想著別人,你就一定沒辦法進步。因為我們身邊有業力,有福報,有善根,這些全是自己影響的,你這個因緣沒到就是沒到。因緣到了順利的時候特別順利。你要明白這個道理,不可以怨天尤人。一切都是自己的問題。你能衝破這一關就能提升。雖然吃虧,雖然被人誤會毀謗,但是我的心性,我的智慧、觀念、行為完全被提升了。這個善來因為業力深重才會這樣。阿難尊者立刻向佛懺悔,自己忘了佛陀的吩咐。佛陀告訴他。不是你的問題,是他的問題。於是便叫他來。善來吃完了這缽飯。你們可別小看這缽飯,這可是佛的飯。我小時候,很多人爭著要吃我師父的飯。我們出家人吃剩的飯,很多人都想要。你能吃到他的東西就是分一些福。釋迦牟尼佛的飯讓他吃了之後,他當堂業障消除,想什麼都想通了。釋迦牟尼佛就問他,你要消業障,我教你一個方法,你要供養外面的出家人。為什麼說這個。因為他吃了這缽飯,業障消除了,看到自己的前生是出家修行人,以青色來修煉。所以釋迦牟尼佛說,如果你要繼續修行,你就要買青色的蓮花去供養這些出家人。他說沒錢。佛陀說:『我看到你口袋裡有東西。』他一摸才發現這裡有一文錢。於是他就用這一文錢買青色的蓮花供養出家人。供養完回來後就讓釋迦牟尼佛剃度了,成為佛陀的弟子。一路修行就證果了。你看看,他有一文錢在口袋裡。如果他業障消除,有福報,一文錢可以買東西吃,不用做乞丐,不用餓成那樣。他不知道,他的業障遮住他,身邊有寶他都不知道。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。這個佛法是不容易聽到的。我們聽到是因為我們曾經修行過。而且我們福報大,我們善根深厚才能聽聞佛法。自己家最親的人也未必肯接受。你看看佛廟在這,周圍鄰舍知道嗎?不知道。在Brockton住的有很多佛弟子,有緣見到我的人都會說:『原來Brockton也有佛廟?以後我會去的。』你不要小看這句話,他說這句話,有這顆心將來機緣成熟就會遇到佛法了。等他業障消除了他自然就回來的。他業障沒有消除的時候,他根本不會進來的。有一位佛弟子,住在千佛寺旁邊也沒有進去過。現在才知道去,他學佛沒多久,也就兩年左右,也不是頂呱呱,半桶水而已。但是他精進,他肯用功。因為當你業障消除了,因緣到了,發心了,願力上來了。所以信佛學佛不需要幾十年才有成就。只要你肯發心有願力,精進就可以。這裡就講到發心的問題。對菩薩來說更重要,因為要做菩薩才能成佛。不經過做菩薩就不可能有成佛的果。菩薩發的心很特別,要很圓滿福慧雙修。

兩個故事都是講我們要注重智慧寶藏,不要貿貿然失掉這個寶。

我們大家讀第二段。

『如頂觀連,觀連如頂,法界中因果,如如一道,最勝上如頂,如人頂。非非身見,六十二見,五陰生滅,神我主人,動轉屈伸,無受無行可捉縛者。』

這一段比較深奧。這裡講到菩薩戒的內容,講的是境界。大家能聽懂就聽,聽不懂就種種善根。觀連是一種觀照。頂就是剛才解釋的人頂,法界就是真如實相。六十二見是指外道的六十二種錯誤的見解。神我是外道所執的常住不滅的自我。不信佛法的人會執著自我,這個我永遠都有,他執著這個相。這個神我的立場和釋迦牟尼佛的無我的立場是相對的。怎麼會無我?我現在不就在這嗎?我吃,我愛,什麼都是我,你怎麼說沒有我呢?但是佛教是不允許有神我的觀念。什麼叫神我?我永遠都在這裡,這個天地是我的。只有我才能主宰這裡的一切,我是真神,這樣就是神我。但是佛教沒有這個,佛教是無我。為什麼?佛告訴我們人人平等,人人可以成佛。不只是他可以成佛,人人都可以成佛。以前釋迦牟尼佛有多少個?百千億個。這部梵網經就是對著千百億個釋迦牟尼佛講的。毘盧遮那佛是誰?就是釋迦牟尼佛。有無數個釋迦牟尼佛。所以你看看這個神我就是外道的,是不對的。佛教不會有神我這個觀念。佛無量無邊,人人都可以成佛,不是一個真神在上面主宰一切,大家都要聽他的,沒有這樣的事。這裡就是說神我在佛教是不允許的。頂智,相連關照,知道一切的因果。知道一切因果之後就知道真如實相。這樣的智慧才是最頂的智慧。比如說,很多人不喜歡頭被摸。像我媽就不喜歡被人摸頭,也不喜歡別人摸她的肩膀。因為這裡是最尊貴的,平時不可以被摸的,只有長輩可以。平時不可以開玩笑的。有些人是不喜歡的,因為他認為這個最尊最上的。而菩薩的頂智不是外道的身見,六十二種錯誤的見解,五蘊生滅法能夠束縛,亦非外道,神我所指引的能夠轉動。它是不受諸法,無行相可得。什麼都不可以執著。這是一種境界,達到這種境界就是頂心。菩薩是依什麼呢?下面這一段就講了。

『是人爾時,入內空值道,心心眾生。不見緣,不見非緣,住頂三昧。』

菩薩依這個頂智進行修證,了知內外都是當體即空,一切法皆不可得,只有道是獨存。一切法都是空的。不要以為我現在有個大房子,有很多車,有傭人,很多錢用。這些全部都是虛幻的。一剎那就會消失,唯有道才能長存。這個道是道業,你能夠有修有證,有智慧了,這樣東西你永遠都有,其他東西會一剎那消失,但這個不會消失。所以你看看,很容易看到,現在很多人,不同的人種、性格、境遇。有的人很聰明,有的人很愚蠢。有些人一聽佛法就可以修行,有些人講來講去都沒法修行。這就是因為過去生中唯一遺傳的就只有智慧,可以從一生帶到另一生。但是他的業力很重的話就沒辦法了。今生不修,下一生沒有什麼可以帶去,下一生他的福報不夠就會墮落,所以看他的業力。業力重的墮三途,善一點去三善道,就是這樣。菩薩依頂智去修行。明知一切法皆不可得,唯有道才能獨存。當值空道,遠離諸妄,心心平度,廣度有情,這就是菩薩心。他很平等,對每一個眾生都一樣。他不會因為自己的想法見解去打妄想。菩薩雖然心心以度眾生為使命,但是不會見有緣相,也不會見有悲緣的相。菩薩永遠安住頂心三昧裡。這裡就是告訴我們,菩薩的心時時念眾生,想教導眾生。但是念眾生不會著相。他不見有緣的相,也不見有悲緣的相。他無相,但是他安住頂心三昧,才能生起心念念為眾生服務。他不疲不倦,所以頂心很重要。靠智慧,智慧是沒有這個相貌的。

『寂滅定發行趣道,性實,我人常見,八倒,生緣,不二法門。不受八難,幻化果,畢竟不受。』

『寂滅定發行趣道』。發行就是發起慈悲喜捨廣大的心。慈悲喜捨就是四無量心。能夠發起慈悲喜捨廣大的心就是菩薩。生緣就是生滅的緣。這裡講到不二法門,不二就是沒有大小,沒有高下,沒有來去,沒有一個兩個三個,統統都是不二的。不二法門就是超越一切,沒有上下高低,全部沒有。這種境地法門就是不二法門。大家聽老和尚講淨土大經就知道了。老和尚講的淨土大經不是一般像以前講的無量壽經。他講的是比較深的,所以有時候你們不聽無量壽經直接聽淨土大經,你們可能聽不到什麼,只是說師父是這麼說的,但是講了什麼呢?等你們下了課也不知道我講什麼。這個不二法門就是沒有高低,沒有來去,沒有一二的。這個是一個途徑,一個法門境地。

現在再解釋八難。第一種是聞佛法有障難。聽不了佛法。想去聽經,有因緣阻擋自己。這樣你就知道你有難,什麼難?可能是丈夫難,兒女難,朋友難,因為他們阻止你聽佛法。這個你就立刻知道,冤親債主在身邊。但是通常不知道的。很難知道的。很難發現冤親債主。自己心愛的人怎麼能是冤親債主呢?這個不太容易接受的。我最愛的孫子怎麼可能是我的冤親債主。你怎麼會相信?他就是你的冤親債主,他就是來拿你的命。他障礙你啊,他拉著你的腳不放。八難是聞佛法有障難,地獄難,惡鬼難,邊地下賤難,諸根不具難,身不見佛的難,生長壽天的難,世智辯聰的難。這些難就是不會聽聞佛法。廣闊的說,所謂的難就是,聽不了佛法就是難。怎麼難呢,比如地獄,在地獄就聽不到佛法。你也沒法讓螞蟻聽佛法,螞蟻就是餓鬼,越叫越走,餓鬼聽不到,畜生也聽不了,很難。邊地下賤,什麼叫遍地下賤?你投胎的地方就是沒佛法的地方,很下賤的地方,貧窮困苦的地方。肚子都填不飽,哪裡能聽佛法。身不見佛,我們現在就是身不見佛,不過還好能見到佛像。連佛像都見不到就麻煩了。諸根不具,眼耳鼻口舌不齊全,生下來有缺陷,這也是一種難。為什麼出家不收盲聾喑啞的人?是不是不公平?不是,因為他有難,諸根不具就是難,你就要看他的前因。譬如盲,為什麼會盲?因為他在過去生中毀謗出家人,毀謗佛法。喑啞也是毀謗聖者,講是講非,口業重,惡口就會喑啞。總之聾盲喑啞就是過去生中造過這些業。這裡講諸根不具就是指生下來不是缺這就是缺那。這樣的話就沒辦法真正聽聞佛法。

生長壽天也是一難,很多外道教大家升天,求道,這也是八難之一。因為你生到壽天就只能享福,你沒有苦可以受的,只能不停的享福,你福沒了就只剩下業了。而這些苦就只能慢慢消了。你在上面享福的時候根本沒有辦法聽佛法。

我們曾經讀過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。有一位弟子就是佛陀的親弟弟。阿難尊者不是親弟弟是堂弟。這位尊者就是親弟弟,他不想出家。佛陀家族除了他父親淨飯王之外都是出家的。你可能想,這樣豈不是不能傳宗接代?他福報大。你不明白因果所以你覺得不對。但是佛陀不一樣,他的福報大才能讓整個家族都出家。所以佛法家庭是特別不同的,他有福報。這個弟弟有個老婆很漂亮,他成天就看著老婆就可以了,哪也不去了。佛陀找機會度他。總算找到有機會了,叫他到精舍。到精舍就不讓他回去了,讓他剃度。他弟弟說:『我還有妻子在家,我不可以剃度的。』佛陀讓他先修行一段時間再說。他成天想著老婆,佛陀就告訴他,今天我帶你去一個地方,你跟著我,去哪呢?上天。於是弟弟很高興。上天之前經過一座山,見到一隻母猴很醜,弟弟心生厭惡。上天之後,他看到天上的美女,心生歡喜。在諸天之中,見到有個地方沒有天主,只有天女,他就好奇了,這個天怎麼沒有天主。被告知這個天主沒有上來,等他上來這些人就服侍他。弟弟問他是誰,被告知是佛陀的弟弟,等他修行好了,他就上來做天主了。佛陀的弟弟就開心得不得了。之後回到人間,佛陀就問他在上面看到什麼。他說看到很多天女很美。佛陀反問道:『你不是說你的老婆是天上有地上無嗎?你怎麼現在說天女漂亮。』他說:『我的老婆跟這些天女比就像那座山上的猿猴。』於是他很精進地修行。但是他修天福,因為他不知道修天福的不究竟,只是一味地修行。過了一段時間,釋迦牟尼佛跟他說:『今天帶你去一個地方,這次帶你下地獄。』在地獄,佛陀弟弟看到刑罰心驚肉跳,不忍直視,每個地方都很忙碌。但是有一個地方只有一個油鍋,小鬼拿著叉子在旁邊休息。他就問這個小鬼怎麼這麼有空。小鬼告訴他罪人還沒下來,等他下來就要炸他。弟弟問他等的是誰,結果被告知等的人就是他自己。小鬼說他一心想著享天福,修行不精進,等他享完天福之後,下來就要受果報。以前造的業就用這個油鍋來解決。他聽完很不舒服,告訴佛陀還是上去吧,我不想在這裡。回到家就悶悶不樂,因為他知道以後享完天福就會下來炸油鍋。佛陀問他為什麼悶悶不樂。他說不想下油鍋,但怎麼才能不受這些果報呢?佛陀告訴他要精進修行,不能只修人天福報。比如一味地做善事幫助別人,你將來會有很大的福報,但是這些福報享盡之後,你就會重新承受以前造下的業所感之業果。但是你的果不一定是什麼,可能地獄,可能畜生,可能惡鬼。佛陀就說:『你要修的是佛的究竟果,不是人天福報。』佛的究竟果是什麼?智慧。你沒有智慧,你不管做什麼都是魔事。不管做什麼,到最後都是人天果報而已。很容易再墮落的。只有修成佛果才正式解脫這個難。這個故事就是講生長壽天的難。

最後這個難就是世智辯聰。世間的智慧不是佛的智慧。佛的智慧是無上的,圓滿的,無對立的。辯聰就是有辯才,死的能說成活的,就像律師那樣。這就是八難。

十惡就是十種不善業。十善業包括不殺、不偷、不淫、不妄、不飲酒,其中妄裡面有不惡口、不兩舌、不綺語、不妄語,再加上貪嗔癡。十惡業就是和這十種是相反的。這十種是邪惡的行為。我們選擇職業就要注重這個。要有正業。比如說開餐館是不善業,因為殺生,賺來的錢將來是要受報的。不是說師父阻止你們開餐館。師父一定要告訴你的,你每天做這種事情,必定有業。你一定要知道怎麼布施,怎麼幫助自己脫離這個行業。我們波士頓有沒有福報?可能比其他的州好很多。但是將來不會很好,因為這裡海鮮很多,吃海鮮吃得很厲害。我們每次放生龍蝦都只是少數。這次我想再做一次放生。我們放生要很謹慎,不想出差錯。現在我們有充分的時間準備,我要找人做梯子,就要找人幫忙做得好一點。而且發心的人不能有私心,男人一定要絕好色,色情是會害死人。心裡只是想著自己的女朋友,想著色情的事情,自己發不了心,做事就會有過失。

最後就是講佛種性。佛種性就是我們成佛的質素和本性,眾生本來是具有成佛的本性,有佛性的。這就是佛種性。我們有佛種性,但是沒有發掘出來。有時候我們不知道,寶藏在我們身邊我們都不知道。菩薩在寂滅的定中發起妙行,趨向佛道。這樣的話,外道所執的我人四相。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謂四相。八種顛倒以前講過,眾生的顛倒,二聖人的顛倒,和生滅因緣等等都入不二法門。所謂行於非道,通達佛道,不受邪見八難的報應。畢竟不受三界幻化的果報,所以菩薩在寂滅中就有這樣的妙行,所以一定要行菩薩道,不行菩薩道怎麼能通向佛道。你行菩薩道才能有正知正見,脫離八難。菩薩道不容易行,菩薩要做難行能行,難忍難忍的事。所以你要做菩薩就要下決心。你就要知道一切萬法真真假假,要發願心,平等布施,發歡喜心,發大願心,最後得到智慧。

今天就學習到這裡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