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放下集, 覺有情篇

放下了,見人得樂,常生隨喜心

534840_380632345385739_1845613284_n         諸位大德,諸位同學,早上好!阿彌陀佛!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《放下是功夫》這個主題。

我們上一次是講到第八個護心,就是說作為一個真正的佛弟子,要修菩薩行,要成佛道,必須具足護持三寶的心,護持佛法僧三寶,而且要把六度萬行的心作為修行的指標,利益一切的眾生,把六度萬行的功德迴向給大眾,那麼這個護心不但有覺者的智慧,也更有融通無礙的成就。因為這個護心的根本就是正信,這個信是信願的信,因為一切的功德皆以護持三寶為根本。你沒有對三寶的正信為根本,你不相信他,你不相信佛,你不信佛陀的教誨,你不相信這個出家人會給你做一個示範,你不相信佛法僧三寶的功德,三寶的念力,願力,那你就根本失去護持三寶的善根本能。所以你就不能夠好好的把六度萬行實現出來。所以菩薩是依照心裡的智慧,相連不絕,來證入無生空道,無上的智道,使本有的涅槃理果,跟菩提的智慧果,互融互發圓照。

這個護持的心,它的根本就在正信裡面,要相信佛,要相信佛陀的教誨,要相信為佛陀的正業的弘法者,所以你必須要有這種條件,那你這個護持三寶的心,你就可以發揮。換句話說,你的發心就正確了,不然的話,你的發心就有懷疑的成份,很多人在護持三寶的當中,很多時候都生起煩惱,生起退轉的心,為什麼呢?就是在佛法僧三寶中懷疑了,他懷疑佛了,他懷疑法了,他懷疑出家人了,那他正信的功用失去了效果。所以他不能夠延續維持,所以他退轉。上一次我們把護心講得有一個大概了,繼續下來我們講第九個「喜心」。

在講這個喜心之前,我再強調一下,我們為什麼講這個「放下是功夫」這個主題啊?竟然牽連到菩薩境地,而且把戒法十心的菩薩趣心,十個發心來給大家一起學習呢?就是因為我們不是初學的了,現在大多都是幾十年、十幾年的老修行了。可是現在有一個問題出現,功夫用不上來,有時候念佛念到一半,要做事情了,跟生活中相應的時候,就不能夠把這個經教用起來。而且見地越來越多,心裡面生很多很多的意見,很多很多的想法,所以跟佛法越來越遠了。為什麼?就是不懂得處理我們的心態,為什麼我學不來?這個心態就有問題了,為什麼我們懷疑佛了?懷疑佛法了?我們還把出家人懷疑起來了?這是我們的心態問題。什麼心態啊?是學習的心態。那我們學習的心態不正確,我們的心態偏差了,所以當你在聽的時候,就維持了一個很歡喜的心,但是不長久只是維持了一段時期,一天、二天,甚至到一個星期,或者是一個月而已,長久了就不行了,這個歡喜心沒有了,那就重新懶惰、不精進、懷疑這種心態又生起來了。所以為什麼,佛陀告訴我們,習氣是累劫以來所積累的,我們的習氣和惡念,是比我們的善根和福德多。所以把福德拿到這邊來,把習氣拿到這邊來秤,習氣就比福德重了。我們聽經聞法又不夠,所以這個福德就沒有可能把習氣轉過來,我們的習氣重就很不容易轉變我們的人生,轉變我們的命運,而且趨向修福積德這一方面去。在這一方面,今天我想跟大家補充一下,如何把我們的善根與福德能夠達到,可以讓我們很順利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問題。

我們現在都知道,我們的善根不是沒有,只是很少,不多。我們的福德也不是沒有,只是很薄,不深,不厚。我們的因緣也不是沒有,只是還有很多的障礙。那怎麼樣去補救呢?第一,我們先要多點聽經,聽經能夠增長我們的善根,不要說我們是老人家,念一句佛號就行了。那我問你:你是老人家,你還要管家庭嗎?你還要管兒女嗎?你還要管孫子嗎?你還要管家庭大大小小的東西嗎?總之還是有的管,無論大小輕重,你都有一點沾著邊。那麼這個因緣隨時會過來障礙自己了。那個時候你就要懂得應用,怎麼樣去應付。你不能說,孫子過來跟奶奶講,我今天讀書,這個老師很不好,對我怎麼樣,奶奶啊,你看我怎麼辦?那你就教他:念阿彌陀佛就好了,念阿彌陀佛!他就問了:奶奶啊,什麼叫阿彌陀佛?那你就張開口,不懂得怎麼去答了,為什麼我念阿彌陀佛,我這個老師就好起來了?有沒有這個理由啊?一定要把它講清楚,不是只告訴他念阿彌陀佛就行了。那你要講清楚這個事情,要懂得道理的話,你必須自己先明理,你明白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?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?你才能夠講給你的孩子,你的孫子聽,讓他也會念阿彌陀佛,對嗎?你自己理都不懂,那怎麼樣去教人念阿彌陀佛呢?這個就是最重要的關鍵。那為什麼我教你們聽經,來增長自己的善根,就是這個道理。你多聽經,你明理了,你吸收了,你才能夠講出來。過去這麼多年來,就是沒有吸收,為什麼沒有吸收啊?因為有太多煩雑的事,當時就是想東想西,沒有得用出來,就是太夾雜了。

大家要明白,夾雜這個意思就是不清淨。不是說,我只是念一本阿彌陀經,我只是念一本無量壽經,我只是念一句阿彌陀佛,應該不是夾雜啊。可是,你的電話太多了,你的人我是非也太多了,隔壁張三李四你來往的太多了,所以啊,你就是夾雜!也就是說你不清淨。那麼這十幾年了一直修行,都沒有辦法真正的用功起來。也就是說,有的人有用功,可是一知半解,到用的時候就用不上來,可是自己好像很糊塗,好像明白又好像不明白,在聽的時候說,哎,很明白,哎,很好,哎,很歡喜。可是下來之後又不明白了,好像又聽不到了,那就是我們的腦袋,我們的心裡都有很多事情,還沒有真正的放下。如果你真的放下,你會很清楚,講了你明白後,你馬上就覺悟了,你馬上就可以用,你什麼時候用,你馬上可以用了。你什麼時候布施,就馬上可以布施;什麼時候我要持戒,我馬上就可以持戒;不用說,我翻書翻經典看看,我現在要布施啊,我現在要精進啊,要有忍辱啊,不用翻了,就在你心裡面,隨時都可以拿出來用。聽經就有這個效果,把我們的善根增長。可是現代要注意一點,我們增長是我們的善根,不是增長我們的學識技能。

很多人學佛,都把佛法當做知識,當做學校的一個教育來學,好像電腦,哎,我懂得打電腦了。把佛法當做電腦的課程,我只要懂得這種運作,我就可以當老師了,我馬上把佛法當做我的東西,我就到處去講,但是就是一知半解嘛,當做一種學識技能,而不能夠真正去體會,現代人都犯上這個毛病。學了一點點就到處去演講,告訴人家,我懂了很多,就好像廣東人說:拋書包。其實自己還沒有這個能力,我們互相謙虛的聽、學、修習、最後我們能夠解行並重之後,得到修證的結果。這樣才可以用我們的身體力行,去表現佛法的殊勝,佛法的真正功用。除了聽經能夠增長我們的善根之外,念佛可以增長我們的福德。大家都知道,拜佛念佛可以消八十一劫的罪業,經典跟我們講這個,當然是真的。所以我們要確定我們要好好的念佛,那怎麼念呢?要憶佛念佛,才是真正的念佛,你每天,每時每刻在想佛,佛的相貌這麼莊嚴,這麼好看,這麼歡喜,我們學佛必須從外面開始學到裡面去,但是我們也知道,因為裡面的影響可以把外面的相貌改變,所以我們憶佛念佛就是要我們改變,從內心一直改變外相。你不要想我今天怎麼丑的樣子,只要你真的憶佛念佛,你這個樣子就會變化,變得像佛一樣。你喜歡佛的笑容,佛笑得很好看,我們就常常看到佛的笑容,他微微嘴,我也微微嘴,他笑瞇瞇的,我也笑瞇瞇,以後你就像佛一樣笑,人家一看你會說好慈祥! 像佛一樣。這個就是你的心裡有佛,你的相貌開始轉成像佛一樣了,你的心就像佛那樣善良慈悲,你的行動和相貌要像佛一樣的慈悲善良。不會是兇兇很惡這樣子,所以一切都是唯心所造。我們學佛的人就是學佛的一切,不是說我只是喜歡他的樣貌,可是我不學佛的德行。學佛要學透徹,要學佛的一切,把佛的一切慈悲平等正覺,福慧雙修,種種的德行都在學,一步一步在學,這個是真正學佛了,那你的心態就會改變。

學習的心態對學佛的人是很重要的。你的心態不尊重老師,不尊重這個團體,不尊重一起學佛的師兄、同修,那你這個心態就會得到很嚴重的煩惱。你只是一直在看別人,這個也不對,那個也不對,等到你一發覺,哎呀,這不行,原來統統都是自己的問題。你發覺之後,先要把這個口止住,不要再講了,要定下來。要聽,要看,你要學習人家的,縱然人家不通,可是你用清淨心來學習,以你厚道謙虛的心來學習的話,你都會看到他都是來教導你的。過去你認為他不通,是因為你的心裡有事,有成見,你看不到,你聽不到,所以你認為別人都是不好。但有一天你真正照顧到你的心,觀照到你的內心的話,你會知道,其實一切的境像,都是演化、變化來教導我們,縱然是假境假像。金剛經不是說嘛,一切都是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。那麼既然都是這樣的話,我們能夠感覺到一切的外境逆緣,都是來教導我們,我們馬上就覺得是寶了,縱然寶是一剎那就過去的,可是我們就一剎那間很實在的拿到了,把握住了,那我們還在意它是假,還是真啊?不在意!假也好,真也好,對我們無所謂,我們已經拿到它的作用,最重要這個作用能夠在我們身上發揮,能夠感應。這個感應其實是跟佛感應,因為你能夠有覺悟的心,你能夠生起慈悲心,你能夠生起包容這個心,對一切眾生都以平等的心對待,不是說,這是我媽媽,我特別照顧他,別的我都不理,那就不是,那就沒有平等啊。所以從這個方面來看,我們真正學佛的話,要用得合理妥當的話,就從聽經明理開始。然後把握一句佛號,來實踐我們一心專念的這個法門。你聽經聞法了,你的善根福德就增長。你的善根福德增長了,你的因緣自然會有。

我們也可以這樣講,當我們的家庭處處都是來障礙我們的,譬如說,我們還沒有這個機會去寺廟,去念佛會來共修,可是我們利用我們的時間去聽聽經,去看看經本啊,或者是念念佛,慢慢一天一天增長,那我們的業障消除了,善根福德增厚了,自然而然家庭都搞定了,那就有因緣給我們了,自然寺廟的事情我們都可以去參加,我們都可以參加這個共修會了。這個因緣來了,我們發揮,把我們的福德因緣都可以應用起來了,如果你還是在家裡,不懂得聽經,不懂得念佛,沒有把這個業障消除的話,你有沒有這個因緣去參加共修啊?沒有了。現在很多到道場去參加共修,很煩惱,就說我乾脆不去了,乾脆不去好像沒有多煩惱了,關起門來,對著自己的家庭,聽聽經,念念佛啊,他以為是可以。可是不久之後,家裡的事情蠻多的,他根本沒有辦法應付起來,哎,這麼忙,這麼累,身體又不好了,多點休息了,聽經就耽擱下來了,不再聽經了,念念佛算了,念佛都是同樣的吧,就是念念佛,不再聽經了。你看,很多人都是這樣,可是他念佛又不專心啊,他只是喊佛而已啊。他一直念佛,一直想孩子回來了沒有?哎呀,我的大兒子今天跟我講,他很頭疼啊;他的生意不好,我真的為他擔心啊。你看,他一直念佛,一直就想著這些事情。他還在煩呢,他還以為回家了他就不煩,其實更加煩。所以從這一點我們就知道,他不但因緣沒有了,他善根福德種植的機會都沒有了。所以說,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要能夠有成就,必須把自己的善根福德增長,來把握我們自己的殊勝美好的因緣,不能隨隨便便的把時間流去了。

講到這裡也覺得很遺憾,我們的同修大部分都是這樣的走失了,也可能我沒有常在這邊,也因為因緣的關係,所以同修們都沒有去觀照自己,也是同學們的基礎打不好,總是向外,沒有向內,這是問題。那麼我們這個放下,縱然我們善根福德因緣不足,我們能夠馬上去自覺,發覺,那麼我們好好的放下一切的因緣,一切的外緣,我們這個心,無論是一個鐘頭也好,半個鐘頭也好,我們都騰出時間來聽經聽經,我們把它了解清楚,聽了這個,認真去聽。以後,明天再聽,後天再聽,然後真正知道這個理由了,我們有認知,知道過去做錯了什麼,我們現在應該把握什麼?我們將來應該要得到什麼?都很清楚。盡我們能力能夠做到多少就做多少,來增加我們的福德。不要造十惡:殺生、偷盜、邪淫、愚癡種種的貪瞋癡業,尤其貢高我慢,我們一一去看清楚自己本身,把一切的缺點都改了,然後我們成就道場,成就佛法僧,成就弘法的,這一切都是我們要做的,因為除了你自己要做之外,人家沒有辦法壓迫你去做這些事情。你不聽經,哪有個人來壓迫你呢?縱然我曾經告訴過你們,給你們功課回去,可是你們不做,我也無可奈何啊,這十幾年,難道我沒有講嗎?難道我沒有勸你們嗎?軟硬並施的,我都用過,可是有沒有用啊? 那是你們自己的事啊,不是我的事啊。如果我不講,我不勸,那就是我的事,可是,我真正的講了,真正的勸了。可是,你們做不做,那是你們的事。

時間過得很快,而且都是無常的,失去了,再要回來不容易啊!你失去這個因緣,你失去這個道場給你共修的機會,以後你想要,不容易啊!真的不容易的。雖然我們的地方很小,可是這個小地方建立是不容易的。要願才有這個地方,沒願就沒有了。沒有人再修行了,要這個地方來幹什麼?沒有人聽經了,再講來幹什麼?所以在過去中,菩薩一個個要離開了,為什麼?因為這裡不需要菩薩嘛,不需要菩薩,菩薩還留在這裡幹什麼?所以這一個大家要清楚。佛菩薩離開我們,就是因為我們不需要他。所以我們要知道,我們的願是很重要,我們有這個願,我們必須真真實實去成就這個願。要發大願,發多大的願,那麼這個願就有成就了。你不要說,我沒有能力,我不敢發。那你就永遠都沒有成功。哎呀,我怎樣可以去極樂世界吶,哎呀,我怎樣可以做地藏菩薩吶,我哪可以成佛呢,想也不敢想。你有這樣的想法,這樣的說法,擔保你不可以做地藏菩薩,不可以做佛,不可以去極樂世界。因為你已經給自己下了定論,說你不行,你沒有這個願,也可以說,你是輕視你自己的能力。其實,你要成就,成就最大的是誰,是自己。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能力,哪有人相信你啊,你不相信自己能受八關齋戒,那你怎麼樣受八關齋戒呢?你就不能哪,你不敢走上樓梯,那你怎麼可以走到頂樓呢?

我講一個故事:幾十年前,我到香港,跟我媽媽一起去,香港有個萬佛寺,一定要爬樓梯上去,大家都認為我媽媽爬不上來。我跟我的嬸嬸早就上到頂樓了,坐在那邊吃豆腐花,等我媽媽上來。因為認為上不了嘛,那就慢慢來吧。可是我們的豆腐花還沒有吃到一半,她已經站在我們前面來了。你看,我的媽媽學佛的信心跟毅力很值得我佩服。我看到她的虔誠,她的信心,她的毅力很好。她每天要念四十九遍大悲咒,現在她還在念,我問過她了,她早上就要念來做早課,可是她不需要跟你講,她也不用這個形式,要點香,要跪在那邊,她不用這個。她持大悲咒,她也念佛號,已經融進她的身心裡面,隨時都可以念。所以她現在會告訴我們,她發覺她的腦有點改變。什麼改變呢?她說,有點模模糊糊,好像記不清楚事情,你想啊,如果她記不清楚事情,她還告訴你記不清楚事情嗎?雖然她的腦確實是有病,但是,這個自覺的心,也就是說這個清淨心還是有的。只要她不要再想,不要碰到很多的緣,那她就能夠恢復真正的清淨。她不會病了,如果她再想,再拖,當然了,就不可能了。現在她住在療養院裡面,那是好事啊,雖然我們去看她比較麻煩,她也不可能每天看到我們,可是清淨多了,沒有很容易給她出來嘛,以前在這裡,隨時隨地,我做完早課就看不到她了,她已經到外面去了,六點七點就在外面了,你看,這樣就很夾雜,不清淨的了。現在她沒有辦法出去,她也不知道那是什麼地方,也沒有交通工具,她不能出去,她走來走去還是療養院的走廊,是清淨很多了。那麼我們也要這樣,你不出去,你好好的聽經,念佛,一天一天,你就知道,這個清淨心就恢復了,你的福德就會增長,善根也多了。那麼最後,你跟佛菩薩相應,那麼你往生極樂世界的因緣就具足了。那三個條件都具足了,那你就可以往生了。你想去哪裡就去哪裡。所以必須跟自己講,我有能力,我的願望就是要成佛!我要見佛,必須要往生,往生之後就可以見佛,就可以真正當做佛的學生了。

年紀不是問題,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麼年輕,只是我們形像老了,是我們身體而已,我們現在知道,身體是假的,不是我們的,就好像我們吃飯,我們把飯放到碗裡面,我們才能吃,放在一個盛器,我們才能夠喝水、吃飯。那我們的身體就是把我們的慧命裝在裡面,我們的慧命就裝在這身體裡面,讓我們去用,用到最後,身體壞了,我們就離開這個身體,離開這個身體去哪裡啊?找身體是不是?當然不是啦,如果找另外一個身體,那就是六道輪迴的啦。所以不找身體了,好好的去跟佛陀,跟阿彌陀佛學習,成佛去!以後有機會,因緣跟眾生成熟了,回來度眾生。這個才是當初我們皈依的時候,發四弘誓願的目的啊。我們回來度眾生就是佛的本懷。可是不是現在,等我們有成就的時候,我們回來度眾生。雖然這些老法師還是這樣講,只是用我們的能力去勸化自己,也勸化別人而已,是大家一起來修行,是大家一起來共修學習,一起我們有一個願,將來我們都成佛。所以我們上次講到護心,我們講到戒心忍中的十發趣心,都是給我們按照這種發十個心的菩提願,來成就我們,成為一個菩薩,來做佛的一個方法。所以我們在這個放下是功夫裡面要知道,要明瞭。

再下來,我們翻開經本,第五十二頁,「若佛子,見他人得樂,常生喜悅,及一切物。」那這個地方,一切物,是指一切有情物類。在這個地方就是說,佛弟子,一定要自修功德,以利益眾生,而且見他人樂得見世間出世間快樂。以常隨他人之心。我們現在要修功德,必須要在隨喜當中生歡喜心。人家做功德,我們要歡喜,我們沒有能力,可是我們讚歎,我們隨喜。不要生嫉妒的心,哎呀,我妒忌他錢比我多,我妒忌他的才能比我好,這個都不能隨喜。並將這隨喜的功德去普樂於一切的眾生。菩薩有這個喜心,他常常發起這個歡喜心,來取樂眾生,知道你不開心了,就來安慰你,甚至說一個笑話令你開懷大笑,令你開心。那麼看到你做的錯事了,你今天做錯了,你就趕緊懺悔了,你改正過來了,他很隨喜你。你真正做功德了,你能夠認錯了,你能夠懺悔了,我隨喜你,讚歎你。我們要有這種的心來成就別人。不要說,他第一次犯錯,就永遠都是錯,沒有這個道理。人孰無錯呢?每個人都有犯過的可能性,他犯過了,我們就給他機會,他能夠知錯改過,善莫大焉,都是善人,所以菩薩心就常常有歡喜心,有隨喜的接受大家的心。

假空照寂,而不入有為,不無寂然大樂。無合有受,而化有法,而見雲假。這個地方「不無寂然大樂」,就是說無不是寂然的大樂,為什麼這樣講呢?因為菩薩的定慧圓修,他不是只修定,也不是只修慧,他定慧二個方面都已經圓滿了,所以菩薩定慧圓修。雖然他不入有為法,但是他也不會沒有寂樂,他都是很清淨,很快樂,所謂法喜充滿。說到法喜充滿,我有一個故事跟大家分享。

過去有一個國王,他想要有一個法鼓,他就對大家說:「我要一個法鼓,這個法鼓打起來就可以傳到千里之外。」他就出了一張告示,看看誰可以給他做這個法鼓。有一個人就過來跟他講:「國王,我可以給你做這個法鼓。可是有個條件,必須用你的錢,我是要盡量的用,要很多錢的。」這個國王因為要得到這個法鼓,就很慷慨的答應了:「好,我就把這個國庫開了,你想用多少就用多少,你要拿什麼就拿什麼。」因為這個人得到國王的承諾,打開國庫,任由他拿,所以他對大家,對國民講了:「你們想需要什麼就過來這裡拿,國王打開國庫給你們享用。」當時很多窮人就趕快去拿了,國王開國庫啊,那麼,一傳百,百傳千,千傳萬,一堆人排長龍啊,來到國庫去取自己想要的東西,什麼金銀珠寶什麼東西,可是大家就心裡想了,國王太仁慈了,很慈悲啊,那麼慷慨讓我們任拿,我們要感到知足,我們要做生意,做生意要多少錢就好了,不要太貪了,因為我們還要留下一點給國王呢,不能拿凈國王啊。後來過了一段時期,國王就想起來了,問這個人:「這個法鼓做好了沒有?」這個人說:「做好了。來,我們上這個頂樓聽法鼓。」國王很歡喜了,很開心了,就上這個頂樓去聽法鼓怎麼樣響到千里去。

當他一上去,看到千里外很多人民都站在那邊,都正在做事,人民也看到國王站在頂樓上,當時想到國王這麼好的心腸啊,給他們送來這麼多的物質享用,大家都拍起手掌向國王歡呼了,千里萬里的人一直歡呼起來,萬歲!萬歲!萬萬歲!國王聽了好開心,而且這個聲音不只是千里,萬里都聽到,都讚歎這個國王。這個人就問了:「國王,您現在聽到法鼓的聲音了嗎?」噢,國王就恍然大悟了,因為我們要得到真正的讚歎,我們要得到真正的法喜,這種歡呼就必須自己去做出來,自己要發心,不是平常一些物質可以達到的。所以這個法喜充滿,就是說,我們現在平常做法會,打佛七,你看,這些值事人員,這些義工,他不是只做七天哪,他要在七天以前都在準備啊。好像我們過去,我們要通告,我們要發心,我們要召集,我們要準備食物,我們要打理這些床鋪,有人過來了,我們還要去歡迎,接應,法師過來了,我們去招待,這種種都要很多人去辦的。完了七天,還要在剩下的二天,人家走了之後,我們就要打理整潔,對嗎?這些值事,這些義工是不是很疲勞啊?是很疲勞啊!他們都很疲勞啊,比這些過來打佛七的更疲勞,對嗎?打佛七隻是念佛而已嘛,用功而已,他們不但要用功,還要做事啊,可是他們的心裡面真正的法喜充滿。因為他們不厭,不倦,不嫌棄,心中蠻充滿歡喜。所以你看這個法喜充滿的裡面一定要有不疲不倦的,這個不疲不倦就是不疲倦,沒有厭煩,沒有疲倦;沒有厭煩,沒有埋怨,哎呀,我做得好辛苦了,我做得這麼辛苦,人家都沒有謝謝我,沒有這個。所以才能夠法喜充滿。這個才是真正的法喜啊。你有埋怨,你有厭倦,那你就不是真正的法喜充滿。所以這個菩薩定慧圓修,他有寂然的大樂。

繼續我們就講到這個六根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。跟著這個境,境是什麼?就是色、香、聲、味、觸、法,那我們六根對六塵,這個境界無合而受,無合而受是什麼?無合就是六根跟這個外境不合,叫做無合。那無合而有受,有受就是有感受,當我們這個六根對著這個境緣不合的時候,我們是有感受的,你看到的,你不喜歡,那你不喜歡就是有感受了;你聽到的,你很歡喜,那這個歡喜就是有感受了;但是你看的,你聽的都不合,都沒有一個一合相,一合相就是說有這種事情,有這種因緣成就的,當根境無合的時候,我們有感受,以其根境無合而化有法,使之忘相。我們知道這個境,我們不願意看,我們也不喜歡看,因為我們知道我們不喜歡,可是我們不會執著這個相,我們把它忘記。有這種大樂之故,我們能夠徹見為假,我們要把這個忘記,來受持大樂。這個徹見統統是假,這個什麼意思呢?就是說我們看見的一切不喜歡,我們看見喜歡的都是虛幻,不是真的。喜歡的,不喜歡的,都是假的;都是一個幻化來的,虛假來的。所以當菩薩看到你歡喜與不喜歡,沒關係,我們把他轉換,在我們的心裡還是這麼歡喜,這麼快樂。今天我們有因緣相聚在這邊,聽經聞法,一起共修十幾年了,我們珍惜這個緣,這個道場我們看到很莊嚴,我們相處在這個地方,我們很歡喜。可是有一天,天災人禍,把這個道場化為烏有,什麼都沒有了,那怎麼辦呢?我們還是這麼歡喜。因為有與沒有,都是一種相、形,都是幻化,變幻無窮,今天他會變的,明天又另外一個相。可能我們今天是小房間,明天是一個大房間,所以都是在變化當中,只是我們曾經知道,我們曾經擁有過,但是這個擁有我們不執著,不會想我們失去了,我們很悲哀啊。沒有什麼,因為我們曾經利用過這個道場,來增加我們的善根福德,來培養我們世間上的善緣,所以我們知道,我們共同有一個願,以後,我們就在極樂世界見面。這個就是最重要的啊。我們要不要理這個房間要維持多久啊?不用擔心,也不用煩惱,今天我們還有機會在這裡跟大家一起講經,一切練習,那麼這一天就是寶貴的時間,明天有沒有,不用再理,我們只是要今天,當下。

我們知道當下種的因是將來的果,我們今天所發的願是去極樂世界,同時坐在那邊聽阿彌陀佛講經。那我們就相信同時坐在阿彌陀佛的跟前,聽阿彌陀佛講經。那這個就是歡喜心,我們只要有這個歡喜心,我們就行菩薩道,我們就發大心。縱然我們現在能力不夠,但是我們發心,發大願,我們要成佛啊。那個能力不夠是將來的事,總之我們照著這個方法聽經聞法,念佛修懺悔,修供養,發大心,那麼我們一天一天就可以達到目的。那個時候你敢說沒有能力嗎?你已經成佛了,怎麼沒有能力?難道佛一生出來就是佛嗎?不是啊,佛是人成啊。那我們是不是人?是啊,我們是人。那麼我們可不可以成佛啊?可以!你看,我常常都在想,小時候在想,佛在上面,我們在下面,當時我在想,我總有一天我也要在上面。我要成佛啊。因為佛不會騙我們的,我們相信他,佛跟我們講,我們可以成佛,那當然我們可以成佛。只是現在我們要學佛才能成佛,沒有一個說,白白坐在那邊就能成佛,我們要努力,我們要修,我們要精進,把我們的惡除掉,把我們的善增長;我們要持戒學佛,我們要念佛消除罪障,這樣我們就是跟佛沒有二樣了。我們要歡喜啊! 常常說自己的能力不夠,你歡喜嗎?你就不歡喜了。我能力不夠哪裡有歡喜的日子?見人成佛了,我們還是坐在那邊,哪裡有歡喜?很悲哀噢,怎麼這麼遠,這麼高啊,我們還是坐在那邊,什麼時候才成佛啊?一直望著他,我淚流了,那你可以成佛嗎?你不如把流淚的時間去做點成佛的事情吧。

繼續下來,「法性平等一觀,心心行多聞,一切佛行功德,無相喜智,心心生念而靜照樂心,緣一切法。」這一段是講法性平等,就是說以平等智來觀心,成為一個菩薩必須要有平等智,不平等就不能做菩薩。「心心行多聞」,這個「心心行多聞」之前,就是說以平等智來觀心,這個心包括佛與眾生,就好像在三時繫念裡面,心、眾生、佛是一,不是二,都是平等的,本來平等,它的法性是平等的。現在好像不一樣,眾生就眾生,佛就佛,就是一個迷,一個覺,可是它的法性是平等的,沒有差別,所以菩薩當心心行於多聞,使這個觀智更加明了。所以我們修行很注重聽,多聽不講,再聽再聽,一直再聽。我們聽了之後,我們就要行動,不是多聽了我們就講,沒有這個事情。以後就要注意到這個,現在很多人都為了多聽點,我們出來講。沒有這個,不是聽了之後,我們就出來講噢,我們聽了之後,依照佛的教誨用行動去做出來。用我們的行動做出來比我們講好得多。你只懂講,不懂做,人家笑你了,所以聽了經之後要懂得做,所以菩薩當心心行於多聞,使觀智更加明了。如是三世一切佛行功德,皆能了達,故生隨喜心。菩薩能夠隨喜功德,就是因為他把眾生、佛、心的平等法性了解清楚,了達,通達了,所以借著三世一切佛的功德,都能夠溝通,徹通,貫通,這個隨喜心就生出來了,不會嫉妒。講到這個嫉妒,女人就有很多嫉妒心,比男人多,所以生為一個女性就要知道這個弊病,我們修行了,我們學佛了,就要把我們的心量擴大,多點寬容。在家庭里,做妻子的,做人家的媳婦,做人家的媽媽,做人家的奶奶,做女同志,女職員,女同學,總之是女的,都要把自己的角色轉化,多點去包容體諒,隨喜,這個是女眾學佛人要知道的。有句話說:女子無才便是德嘛,就是說女子沒有才能才是有德。那你聽了之後,心裡面有什麼感受?心酸酸的?不會啊。其實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,你要有德,你就要謙德,你就是有才能。什麼叫德?德包括了理、信用、忠心及一切美德,德行、修養、內涵都是德啊。你在家庭發揮這些德行的話,你的家庭是幸福美滿。你在公司里發揮你的德,你就是一個忠心耿耿的職員,同事都愛你了,你沒有德行,在公司裡面常常跟同事鬧得不愉快,要爭名爭利。在家庭你都好勝,我要當一家之主,我是一個女人要怎麼樣怎麼樣,要跟婆婆,跟奶奶怎麼對抗,這個就是女人要好勝的地方,那你就是沒德了,你不謙厚。如果你有德行的話,你的內涵修養好,那這個就是你的才。那這句話「女人無才便是德」是對的。

其實女人的生理跟男人的生理不同,女人的生理是比較弱,她不能夠擔任很多的東西,不像男人,可是現代的女人都要求公平,那就是自討苦吃。你當一個女強人要付出很大的犧牲,因為你的生理應付不來,但是你要逞強,要當一個女強人,人家做十個小時,你做十五個小時,那你的身體健康就會受影響了。縱然你佔了名利,但是你的健康就衰老下來了,而且你的感情都會失去,你不會成為慈祥的媽媽,你失去的東西蠻多的,就是因為你要做一個女強人。女人在這一方面要清楚,我們是女的,要做女的本分,女人也有很多好處啊,女人有溫柔的一面,這溫柔是男人沒有的,這個就是一個美德。使得這個家庭、社會得到清靜、和諧,都是做女人的本分。你不能說女人沒用,沒有女人在這個世界上也不行,那個爭鬥會很多,男人嘛,堅強勇氣很厲害,可能會常常打架,沒有和諧,有女人在中間可以調整整個氣氛,所以也不是沒用的。沒有媽媽,這個今天就好像失去了什麼,對嗎?所以女人還是有用的,只是女人必須認清楚自己的角色,必須把上天給我們這麼好的本能發揮出來。所以這個歡喜的心是本來寂靜,本來有智慧,所以我們以這個歡喜的心來靜照這個快樂,遍緣一切已得的法樂,未得法樂的眾生。你看,菩薩就用這個歡喜心,來遍緣已經得到法樂的眾生,來遍緣未得法樂的眾生。你看,這個歡喜心是遍虛空,遍法界的。所以修菩薩道的人,先要把歡喜心充滿自己的心裡,要放下自己,要去念念想眾生,才能夠真正有寂然的大樂,充滿法喜,充滿歡喜。

今天時間差不多了,我們就學習到這個地方。阿彌陀佛!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