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放下集, 覺有情篇

放下了,培植真心,護持自性三寶

IMG_0148        諸位大德,諸位同學,早上好!阿彌陀佛!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《放下是功夫》這個主題。

前陣子,我離開美國到了越南與臺灣,整整三個月。這次回來,把一些事情暫時放在一邊,重新跟大家一起來共修,來學習。我上一節是在臺灣講「菩薩心地法門品」,裏面的「堅信忍」中的「十發趣心」,裏面的十個發心,跟大家一起來學習。在這一段時期,總共學了七個心,這七個心,就是第一個是「舍心」,第二個是「戒心」,第三個是「忍心」,第四個是「進心」,第五是「定心」,第六是「慧心」,第七是「願心」。今天我跟大家講的就是「護心」。繼續下面還有兩個「喜心」跟「頂心」,這個是「十發趣心」當中的「堅信忍」中的十個心。

千百億釋迦所問盧舍那佛在蓮花台藏世界的時候,就有盧舍那佛回答千釋迦千百億釋迦的問題,裏面所說的「心地法門品」,有十心,這個十心是指第一個的「十發趣心」的「堅信忍」,也是「十發趣心」的堅法忍,也是「十長養心」的「堅修忍」中的三十個,從這三十個進入「十金剛心」,裏面的「堅聖忍」就有十地,所以我們在這個短短時間裏面,只能夠一起學習就是前一部,就是「堅信忍」中的「十發趣心」。

今天我們講到第八個是「護心」,請揭開經本第四十九頁,經文:「若佛子,護三寶,護一切行功德。使外道八倒,惡邪見,不嬈正信,滅我縛見縛」。這裏是頭一段,「若佛子」,是指佛弟子,護三寶,三寶:就是佛法僧。應該不舍生命,去護持佛法僧三寶,護持佛法僧三寶,也就是菩薩行六度萬行包括的一切功德。「使外道八倒」,這個「八倒」我們曾經講過,就是凡夫與二聖的八種顛倒,凡夫有四個顛倒,而二乘人也有四種顛倒。這個外道,外道的意思,它有邪知邪見,叫做外道。這八種顛倒,它會擾亂我們這個正念,擾亂我們的真心,來障蔽我們的慧命,障蔽我們的道業,障蔽殊勝的智慧的佛法,所以不能夠忽視。我們要珍惜我們這個慧命,我們這個生命,來護持佛法僧三寶。因為我們不去護持佛法僧三寶的話,我們有一天就會隨著這個外道邪見,辟空等等的八種顛倒,來使我們這個正念損失去。而我們就給這些邪知邪見顛倒是非的種種,邪法來障道了。「惡邪見」,什麼叫做「惡邪見」?邪見已經是不對了,還最加上一個「惡」字,這個「惡」就是不正不善,叫做「惡」。知道我們是有正知,有正業,有真精進的時候,可是給別人一種「惡邪見」來擾亂,比如我們現在發心來聽經聞法,可是有人就說了,我們不用再聽經聞法了,我們還是要珍惜時間念佛就行了,聽起來好像是對,可是聽經聞法是另一回事啊!如果對一個老人家,什麼都不牽掛了,或者對於我們現在的人,都能夠按排自己時間,去工作,去為家庭,剩下的時間我們都可以「都攝六根」去念佛的話,這個是對的。可是你叫人家不聽經聞法,只要念佛,如果他不聽經聞法,他只是念佛,他念什麼佛呢?他一直打妄想而已,他不是真正念佛,他一直喊著「阿彌陀佛」的佛號,而身口意都想是想非,做出來的言語行為,都不符合利益眾生的,有損眾生的,這種就不行了。

聽經聞法可以把我們的思想觀念糾正過來,所以我們現在還是凡夫地,必須要把思想觀念時時刻刻糾正,尤其我們的言語,舉止,很多時候都隨著我們的習氣。有個同學不明白什麼叫做習氣。習氣,就是一直以來習慣了這種做法,習慣了這種講法,習慣了這種想法,叫做習氣。隨著我們所想的,所做的,所講的,所思的一切來做來講,不是照著佛陀的教悔,不是隨著一個利益眾生的方法,有損眾生,甚至不利自己的。這種習氣帶來了給我們很多的苦惱,很多的煩惱,有懶惰了,有掉舉的,有昏沉的,有念欲了,有嗔恚了,這種種都是習氣而成的。這些惡的邪見就很容易跟我們這些習氣相應,我們與佛菩薩相應的事情很少,可是跟惡邪見外道那種相應很多,這樣的話就擾亂我們的真心,障蔽佛法了。

「滅我縛」,這個我縛,也就是我執。「見縛」呢?「見縛」就是法執。我執與法執這二個都是一個障礙。因為這個是屬於「所知障」,因為你知道的東西,你把這個執著了,叫做「所知障」。我們的煩惱有二個形成業障的,一個是「煩惱障」,一個是「所知障」。「煩惱障」還容易把它消除。可是「所知障」就比較難了,因為你學佛,這個佛法的名相,佛法的一切,你放在心裏,你不能夠融通去活用它,也就是說你不能夠圓融,佛法是給我們一個工具,來適應在生活當中,適應好了,我們都不要用了,這個是一個工具而已。這個工具是來調正我們的身心,我們把身心調正好了,已經歸向自然了,發掘我們的本性了,我們這種工具還用不用啊?不再用了,不需要用了。可是我們因為有法執。把這一切法當作一個木棍,一個鐵錘,永遠把這個手拉住它,不肯放下來,所以這個叫法執。我們坐這隻船過河,過到哪邊去,我們執著這一隻船是我的,我還是要利用這隻船,我們上岸的時候,我們還要把繩子拉著這隻船背在背上一直走,多累贅,對嗎?本來這個船已經不用的了,你已經上岸了,已經在陸地了,不用這隻船了。但是你還是要把這船背在背上,所以你會不會走得快,會不會走得很自在,不會了。而越走就越累,你就很奇怪了,為什麼呢?碰見一個路的上人,就告訴你,你這樣累幹什麼啊?你還要坐船嗎?現在都是陸地了,先把船放下吧!哦。你那個時候才恍然大悟,原來我一直在背著船在路上走,怪不得我這麼累。就好像一個負債的人,他的身上,肩膀上都負著家庭、兒女、事業種種的包袱,一直來越背越重,以前只是兒子、女兒、家庭,甚至事業,可是現在又加上孫子,是不是特別重?我們要懂得放下,孫子的包袱是誰要背的?是兒子要背,不是你要背,你不能再背了。兒子的包袱你本來已經完成責任了,你也需要把這個包袱把它解下來,可是現在的人,都不肯,也不願意,也可能說,不知道,不知道自己正在背包袱,只覺得這個背上是來越重,可不知道怎麼樣去放下。

這裏是說我們的我執與法執,就是擾亂我們護三寶的根源,所以應該統統要消滅掉,我們要護持三寶,我執法執都是障我們道。從這裏我們就注意到一點,你來護持三寶,護持道場,必須要聽經聞法,必須要跟法師交流溝通,讓他也知道你的學佛程度,讓他知道你需要的是什麼,你也讓他知道,你的問題何在,你的疑惑是什麼,你的能力有多少,這樣的話你們兩個人才能互相相應,互相發揮,為這個道場護持三寶出力。

「無生照達二諦」,「無生」是無生滅的智慧,「二諦」,是僧俗「二諦」,叫「二諦」。「無生照達二諦」,就是說我們這個護心本來具足覺智的,本來具足智慧,以這個本來具足,就本來就有,無生滅的觀慧,這個無生滅的觀「照達僧俗二諦」。我們慧能大師說:「本來無一物」。其實我們有什麼啊?沒什麼,有沒有眼睛啊?根本沒有眼睛,有沒有手?有沒有腳啊?都沒有。沒有這個,那麼應該有心吧!其實也沒有,「本來無一物」啊!就是這個,我們本來什麼都沒有。好像昨天我們出去時,大家在車上就討論佛法,也說到這個「本來無一物」,我們本來什麼都沒有的,我們來的時候是光禿禿,你哪里有什麼?現在穿衣、吃飯、戴金、戴銀、戴手錶,以為我們都有了,等到你臨終的時候要走了,地、水、火、風都一層一層在消滅,到最後你也變了什麼都沒有,你一個人也是光禿禿的走。有人都很愚癡,哎呀,給我穿一個我喜歡穿的衣服啊!以為我走的時候穿這個衣服,這衣服也是我帶著走的,可能嗎?不可能。是我們的眼睛騙了我們,我們看著人家穿著衣服走,以為他也穿著這個衣服走,其實這個衣服是在哪一個地方啊?在他的色身上面,這個色身無論是土葬還是火葬,都沒有遺留的,他也不可能把他身上穿的衣服帶著走。這個是你的眼睛看到的事情,你就相信你的眼睛,可是我們的眼睛通常都看到是什麼?都是虛妄的假像,真實相還沒有看到。我現在看到這一本書,這一個佛像,這些水果,這些花,都當作他是真的。但是這個是成住壞空的現象,這是妄想打出來的,我們相信嗎?不相信。因為我們明看到的,怎麼說假像呢?我也觸摸到的,為什麼是假?因為它是變化不定,無常的。如果是真的,是永遠存在的,它不會消滅,可是這些東西總有一天都會消滅,都會化成灰,而且在這個空中消失掉。所以都是假的。連我們這個色身也是一樣,只是我們的眼睛,給我們好像有實在的幻想而已,所以不能夠相信這個眼睛耳朵的東西,包括我們其他的五根。

下面這一句,「觀心現前,以護根本」。這個根本是指「真信」,我們真正的相信,比如說現在大家都在念佛,你們以為是在信佛嗎?有的人點頭,有的人搖頭,其實應該都是搖頭吧!因為你是不是真的發心去相信佛呢?你就問你平常做什麼了,你是依教奉行嗎?你是真的聽話嗎?你老實了沒?你是認真的幹起來了?這些問題通過,那你就真心。你這幾個問題都還是八十分而已,我不敢說你沒有,你不及格,我就給你及格還有八十分,可是只有八十啊!也不算是真信,你要真信佛,你要真正的去相信去念佛的話,剛才我提出的問題你是一百分。所以這裏講,這個根本就是說真信。「觀心現前,以護根本」。也就是說以這個無生滅的觀慧,照過僧俗二諦,照真不成空,照俗不記有,不會墮落常見,也不落短見。這二諦圓融了,互攝無礙。也就是說這個止觀成就了,你的真心根本就有了,因為一切的功德,就是以真信三寶為根本。你要學佛,你必須知道去護持三寶,你不護持三寶,你沒有真信的根本,這個是必然的事,同學們必須要注意這個事情。很多人學佛只是口頭上在學,口頭上在念,可是真正的根本都不知道,為什麼?他不護持三寶啊!關起門來,護持電腦,護持網絡,把錢都送到電腦網絡哪邊,然後坐在哪邊聽啊聽啊,看啊看啊,看什麼?看了之後,聽了之後,自己想啊想啊,想了一大堆都是妄想,都是不是正知正見的東西。為什麼說這樣呢?他認為在外面的三寶地,都是假的,他認為外面的三寶都已經是不是真正的三寶了,他家裏的電腦才是真正的三寶,他不願意走出來了,他說:修行現在念佛還是在家裏好,出去太夾雜了,不知哪個正,不知道哪個是邪,不敢出去了。其實這種想法,這種說法是錯誤的,道場染汙當然不是每一個地方都有是真正的弘揚正法,可是我們鍛煉學習經過這個事情,經過這些道場,經過這些人物,來考驗,來修煉我們自己,共修的道場是必定有一定的作用,如果你是碰見這些邪知邪見的地方,那也只能怪你自己本身有業力,我們要知道,因緣是我們自己造的,我們過去有這種因,現在就會遇到這個緣。我們遇到這個緣之後,我們有善根,我們有福報,我們就知道把這個緣來擴展,當擴展了之後,我們這個果就可能是,無論是惡果,還是善果我們都可以把握,在心上把握住,惡果我們承受,因為我們造的因,中間的緣如果我們能轉化,我相信這個惡果會變成善果,也變成輕報,不是重報。這就是我們自己的一個念頭,所以你怕什麼,你不用怕。只要你存心是善良的,你一直在聽經聞法當中,你出來就不用怕了,如果你不聽經聞法,你是依人不依法,當然你會怕了,因為你是拜偶像的,你是攀緣的,果然這種因緣都會製造我們一些不必要的煩惱,不必要的果報。

你能夠護持三寶,才能夠真正的相信三寶,所以說真心為護三寶的根本。「無相護,護空、無作、無相」。這裏是另外的一段。也就是說「空,無作,無相」,這個三解脫門,也應該護持三寶,不過能護持的心與所護的境,都是沒有形象的,所以這個護也是根本無相護,這個就是菩薩的境界。我們凡夫呢?到道場來護持,他的心裏面有相,我買了一個水果來,我賺了多少錢,我今天做了多少事,有這個形象,我護持這個道場,有護持這個道場這個心,有護持道場這個地方的境。如果是菩薩的護,有沒有啊?沒有,都是無相護。

繼續下面:「以心慧連慧連,入無生空道、智道,皆明光明光」。菩薩依這個心的智慧,相連不絕,則能證入無生空道,無生空道就是涅槃餘果,也就是無上菩提智果。使理智互融互發圓照,所以這個慧光明焰,普照萬法,巨細不遺。心裡的智慧就有發出這種光明,連年不絕,進入這個涅槃與無上菩提的果。所以菩薩他會從護心起觀照,起這個「觀智」,「觀智」是什麼,就是從入空跟知道之後再起觀照,就是觀智。照入空假二境,徹見諸法,分分幻化,所起如無。這個法體就是本質,沒有集中也沒有散去,也沒有生也沒有滅。也就是說諸法的緣,他會集中,這個法體本來沒有的嘛,就是不生了。這個緣來了就聚,緣滅了就散,這個法體本來就不滅,也無生滅,既然這個法體無生也無滅,所以當它聚在一起的時候亦非集,散了亦非散,實無實法可護,菩薩所護的法,也就是既不可得,能護之心,亦不可得也。也就是後面最後的一段。

「護觀入空、假,分分幻化,幻化所起,如無如無,法體集散不可護,觀法亦爾」。既然這個法體都沒有生滅,有什麼要護呢?根本沒有什麼要護,也沒有什麼心要了,所以法體也是一樣,觀法也是一樣。法體既不可得,我們要護這個心,也不可得。從這個地方你就知道,這個護心是根據什麼才有的,是根據這個生與滅。我們看到這個法,有法體在哪邊,我們是隨著這個緣,因為這個緣他聚了,就是說這個道場成立了,裡面的佛法僧具備了,我們就生這個護心出來,來護持佛法僧,這個佛法僧的法體,是本來不生,也本來無滅的。只是要靠著我們這個緣而生起來,這個緣聚也就是說這個緣生了,但是也會緣滅的一天,可是它的本質沒有消滅,緣滅了,可是法體還是有,但是這個有也不是說,緣聚的有,所以能夠成為一個道場,也非一個道場。如果這個道場沒有了,也不是沒有這個道場。所以祖師大德告訴我們,我們道場在哪裡?在心裡。我們不會執著一個護持是道場,不會執著我的家是道場,因為你的家,你的房子都是一個緣成而已,緣散了,你這個房子,你的家還有沒有啊?不見得有啊,根本你要護持這個佛法僧在哪裡啊?在你的心裡。實護實法可護啊。所護的法既不可得,所護的心,能護的心也不可得,當時你會再執著嗎?不再執著了。

再跟大家深入去瞭解,這個一切法都是無自性的,因為它是從因緣和合而生,你能夠通達明白,你對一切法都很自在,一切法是什麼法?包括有為法,無為法,叫一切法。也就是說,如果我們知道一切法無相,在這個三界裡面,就沒有我們要求的東西,沒有什麼願求的。你沒有願求了,你就不造生死的業。如果你沒有生死的業,你就沒有果服的苦。就是因為你有求,我想建道場,建道場必須要有錢,必須要有人護法啊,慢慢地錢不夠了,護法不著力了,有煩惱了,大家都生苦惱了,為錢為這個護法生苦惱了。你生煩惱之後,生苦惱之後,你就墮落這個生死之業。將來必須有果報的苦,因為你有生死嘛,在十二因緣當中,生與死之中,你一定是在這個苦中打轉。所以祖師大德常常勸我們,不要建道場,是不是他自私自利啊?不是啊,他建的道場是在我們 的心中,這個房子的道場,是有生滅的,不能執著,我借來用一用的工具,難道我坐在這個道場上,什麼地方都坐在哪邊可以嗎?你不能啊,下起雨來了,我們還要躲避啊,打風打雨了下雪了,還有仿礙人家工作,所以我們必須有一個房子來遮風避雨。

既然知道一切法是空的,那麼就要觀察這個男女一等相實是不可得的,如果能夠通達諸法無相,你就能夠離開這個差別相,而得自在。你沒有分別了,沒有分別這人是男。這個是女,這人是老,這個是小,這個是我,這個是你,你沒有差別相,你就心裡很寬廣,大量,自在。所以我們要明白這個法體,法之自體,有自體而以法為實有,所以稱為法體。你要護持的話,菩薩戒的護持,都是在這個地方,瞭解清楚,什麼可得,什麼不可得,一切都不可得。你只要有這個根本護持的心,去護持三寶,你這個法體就有光明的觀照。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個地方。也在這個護心裡面告訴大家,「放下」,「放下」自已所護的地方,能護的心,只要依我們護持三寶的心來做根本,不要有我執與法執,就能夠得到自在。

菩薩的「護心」縱然是非常的細微,了不可得,都是不可得的,可是我們世俗上的人類眾生,包括畜牲,都會有這個「護心」,護持的心性。現在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:這個故事是發生在我們地球,也是很近的一個時代,是一九四一年,說遠也不遠,說近也不近,我們現在是二千零一四年,當時德國的軍隊入侵比利時的時候,德國的軍人,占領了療養勝地威蘇裏城,德國的駐軍有一個司令他叫做克魯伯少校,他一上任就接到集團軍參謀長李斯特將軍的命令,到一個榮譽軍人院那邊,去槍斃一頭牛,這頭牛是公牛,牠的名叫“騎士”,,這個李上校很不解,為什麼這個將軍跟這一頭牛過不去?他就問人了,有一位副將軍就告訴他了,因為將軍跟這頭牛有仇,為什麼呢?因為哪個時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,這個將軍參謀長還是一個少尉,在一個戰役中,比利時人為了突破德軍的地雷區,因為布滿這個地雷在這個下面,要突破這些地雷,他就養了一些公牛開路,養了六十頭公牛,讓這些公牛踩在地下,一踩地雷一爆炸了,那只是公牛死,不是人死,打仗就是這樣,沒有人性,有一頭公牛把將軍的右眼撞瞎了,這個公牛也踩中了地雷,就炸傷了一條腿。這個將軍和那頭公牛也倒在了血泊中,面對面,眼對著眼,就在將軍拔槍要射殺這個畜牲時候,一枚炮彈飛來,就把將軍震暈了。這將軍醒來之後,他的一隻眼睛沒有了,變成獨眼龍了。所以他很恨這頭牛,一直放在心上,後來得到一個消息,這頭牛也成了那次戰役中惟一倖存的牛,六十只,只有剩下牠一隻,戰後被送進了威蘇裏榮軍院裡,當牠是一個軍人,來養牠,德軍來到榮軍院裡面,就要殺這頭公牛,這頭公牛是黑色的,但是牠的神態很安祥,右腿已經沒有了,當李將軍要拔出手槍對准牠的時候,比利時的一個軍人就沖出來了,就擋在李少校的面前就說:我是比利時的陸軍中士約瓦克,也是這頭牛的勤務兵,根據日內瓦公約,你不能殺害這頭牛,你必須把它當做戰俘對待。什麼叫戰俘?就是俘虜。約瓦克拿出一張紙,將軍你看吧,這是利奧波德國王給它的受勳命令。克魯伯一看,上面寫著授於“騎士”比利時王國陸軍上校軍銜,頒二級榮譽勳章。一九一七年十二月十一日。竟然這個公牛有獎的,牠是上校的軍銜,克魯伯就看了傻眼了,這頭牛竟然有軍銜的,而且這個軍銜還比他高,因為他只是一個少校,這頭牛是上校,懂不懂啊?我也不希望在這個地方解譯軍銜給你們認識,只要你們知道只是上校比少校高。

按照這個公約他是沒有權利去槍斃牠,你現在德國到來比利時,你只能夠把牠當成戰俘,帶到戰俘營去,不能殺牠。根據德國的戰俘營裡面有一個規定,如果這些俘虜違抗命令或者是逃走的話,就可以當場槍斃的,就有這種規定。所以克魯伯少校有了主意,他就命令士兵,將騎士公牛跟一些戰俘帶到木料廠,這個木料廠那裏剛剛有五車的皮木頭在上面,他就要這個騎士這頭公牛套上牛車要牠拉,一個車裏面的木頭堆積如山,這頭公牛本來一直養在哪邊,養尊處優的老牛了,以前是很強壯,現在沒一條腿,你叫牠現在要做這種事,拉這個五車的木頭,其實很難。而且如果稍有一些抵觸慢動作,這些士兵們就用鞭子來抽牠打牠,如果牠一反抗,他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槍斃牠了,他們用這種方法想槍斃牠。出乎意料,騎士公牛沒有反抗,一直這樣拉,默默地向前走,當騎士拉到第五十車時候,其他的戰俘都看在眼裏,很傷心,很不安,都反抗了,有點騷動了,向克魯伯抗議了,他說:“少校,這頭牛已經有二十六歲了,按照牛的壽命,它已經屬於一個老年,你忍心讓一個老軍人幹這麼重的活,這樣會被累死的,你就是在犯罪。”所以少校克魯伯就不能不放棄這樣做了,好吧!既然這樣講,沒辦法了,到第二天,這個少校克魯伯就讓人把這個騎士帶到放風區,放風區的意思是說:在外面一片草在,但是草地下面是什麼?是地雷啊!青草對牛是很誘惑的,牠會想吃的,一定向青草哪邊奔去的,就會犯了逃跑的營規,而牠的下場也可想而知了,一定被地雷炸得粉身碎骨了。

果然,這頭騎士牠被青草吸引,慢慢地向哪邊去,因為很久都沒看到這麼多草啊!牠就想吃了,所以牠慢慢走向哪邊去,可是當牠走到營區外面,那條木立有骷髏頭,骷髏:哪一個地方都是死的,要警告你了,你進去就死了,有一個旗,有一個白色的骷髏頭標誌,那時候,牠竟然就止住不前了,不走了,猶豫了片刻,這頭公牛就轉過身來,神態安閒地就回到營區。克魯伯少校傻眼了,他沒有想到這頭牛居然懂得什麼叫做警戒線,好像人一樣,牠看到骷髏頭了,牠不去了,轉過身來不到哪邊去吃草了。一個月過去了,騎士公牛仍然活著,讓這個將軍十分的憤怒,將軍的副官牽過了一隻德國的牧羊犬,一隻牧羊犬是什麼?一隻狗,其實這只狗牠是來管羊的,牠的名字叫做野狼,他說:“我已經簽發了命令,授予牠是陸軍少校軍銜,從明天開始,這條狗就負責看管那頭牛,不管牠對那頭牛做什麼,你們都不要干涉,動物的事情就讓動物去解決!”

他多用心處置這頭牛。這個少校只好把野狼帶回集中營,和這個公牛騎士關在一起。野狼一看到騎士,這只狗一看到這牛就過去咬牠撕牠,血從後牛後腿中流出來了,騎士公牛也很生氣,瞪大了眼睛,發出很低沉的吼叫,突然間向旁邊的鐵絲網沖去,鐵絲就有很多鐵,刺在牠的身體,當這鐵刺在牛的身體,如果狗來咬牠的時候是不是也被這鐵劃傷啊?牠多聰明,所以這狗被鐵刺進了身體,牠也痛起來了,牠不敢再咬牛了。趁這時候騎士把狗撞,本來公牛是很霸氣的,牠就準備提起前腳要壓死這只狗,正在這個時候,牠突然間,大家都看到,這頭騎士跟著這條狗慢慢地放下了前蹄,喘息著走到一邊臥了下來,牠本來是準備拿腳起來要踏死這條狗,因為這狗已經沒有辦法了,但是後來牠就不再踏牠,而睡在一旁。這條狗從地上爬起來,就躲到很遠的地方,再不敢去咬這頭牛了,也不敢靠近牠了。

第二天清晨,當大家心情沉重地看著騎士的時候,都喜出望外地睜著眼睛,因為他們看到什麼?看到野狼這只狗跟騎士公牛,二個動物依偎在一起,安靜地趟著,絲毫也都看不出,它們曾經是殊死搏鬥的敵人,更讓他們驚訝是,這頭牛跟這只狗成了好朋友,沒辦法了,本來要這只狗去咬死這頭牛,可是現在牠們成了好朋友了。接到報告,這個將軍就不很相信,因為這只狗是他一直訓練的,竟跟敵人成為朋友,他很憤怒,他到集中營親眼看到了,牠們二隻和睦相處,所以當時他很怒火中燒,下令把狗捉住,用懲罰叛徒的方式把牠當場絞死。這只狗很悲哀的叫了,因為要把牠絞死,讓騎士公牛很煩躁,這個騎士突然間掙脫看守,牠接連撞倒了幾個衛兵,向廣場奔去,牠沖到了絞架旁邊,把行刑的士兵頂倒在地!套在狗脖子上的繩索就滑落了,這只狗得救了。

這個時候將軍就很氣了,拿支槍親手要打死這頭牛,因為這頭牛對他是很大的一個敵人,他很痛恨的這頭牛的,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,就在他要拔槍要打的時候,他那只野狼狗一躍而起,擋在牛的前面,槍聲過後,但是死的是他的那只狗,因為這只狗擋在公牛的前面。這個將軍他還沒有放過,他的狗死了,他不理,他還是要再次把這個槍口對準牛,這個時候這頭牛並沒有畏懼,很平靜的抬起頭來,默黙地看著他,這個時候就想起了二十三年前,哪個時候,這個將軍跟牛在地裏面,眼睛對眼睛的時候那個情景,面對著面,眼對著眼,二十三年過去,這個將軍眼中仍然充滿仇恨和殺機,而這頭牛,已經沒有了當年的野性了,眼中閃耀的就是人情,仁慈與平靜的光。這個時候大家都看著屏住了呼吸,等到這個將軍的槍響。然而,五分鐘之後,將軍握槍的手,無力地低垂了下去。這個克魯伯少校在他將軍冷酷的獨眼中,感覺很驚恐,很慌亂,將軍就收起了槍,對少校說:“好,按軍人的標準安葬我的狗,善待這只老牛。”說完他就轉身走開了。

我們聽到的是什麼的故事,這個是實在的故事,這是一個護心,它護持什麼啊?護持正義,護持朋友。這個故事裏面有仁慈,有平靜,有和睦。你看一頭牛,一條狗都是畜生,可是在牠們的身上,在牠的心裏都有我們人類應該有的仁慈,有人類應該有的護心。可是現在的人類相比起來,都不能夠像一隻狗,像一頭牛啊!不過最後這位將軍他醒悟了沒有?他也醒悟了,因為他還是一個人嘛,難道我們比不上這畜生嗎?最後他說,安葬他的狗,善待這頭牛。

這個少校他的日記,就寫出這一句話來,他說:從一頭牛的眼睛裏面,我看到了上帝的光,因為他們是德國人,都是信仰上帝的。也就是說從每一個眾生(一條畜生)的眼中都有佛性。所以三天之後,比利時境內所有的戰俘營,都接到了這個將軍發的一個命令,他說:嚴格接日內瓦公約對待戰俘,禁止一切虐待和虐殺戰俘的行為。這個將軍覺悟了,誰教他的?一頭牛跟一隻狗來教他的,不能夠虐待眾生,甚至一個畜生。都要有仁慈的心。

在戰爭之後,很多的高級將領都被比利時逮捕處決,這個李斯特將軍因為保護戰俘的命令得到了比利時人民的諒解,他未被起訴,平靜地渡過他自己的晚年。這頭牛再次獲得比利時軍隊的榮譽勳章,戰爭結束三年後,牠就安祥地在威蘇裏城去世了,當時這個將軍跟克魯伯少校,約瓦克中士,這些曾經彼此敵對廝殺的軍人們,都出現在牠的葬禮之中。

這頭牛當時都有名了,為什麼一隻畜生有名呢?你們想想怎麼回事?牠有護心啊,牠有護著牠自己國家哪種命令,而去做完成牠的任務,牠有護持朋友的正義,對嗎?所以我們從這個故事,這種典型的畜生與人物的表現,可知道我們應該護持三寶是要義不容辭,不能夠懶惰,不能夠自私,要把這個真心發揮到極點,不要說人家來譭謗我們佛法,譭謗我們的道場,譭謗我們的社團,譭謗我們的僧人,我們就躲起來不顧,而譭謗我們自己呢?批評我們自己呢?我們就很憤怒為自己辯別。所以從這個方面,大家要警覺,要警覺這個,護持佛教,護持三寶,是當時我們做真正的佛弟子的人,要有這種心,道業能夠成長,長三寶的力量,所以我們要做一個真佛弟子,必須要護持三寶。時間不多,不過我也是補充,把這個護心從這個故事裏面跟大家一起分享,交流學習。阿彌陀佛!

我們大家一起來回向:願以此功德,普及於一切,我等以眾生,皆共成佛道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