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生無始劫以來,在生死六道中輪回無從出離,唯有諸菩薩慈憫眾生如子,頭頭救拔眾生出惡道離三界,發菩提心,得智慧。可是我們這些眾生愚昧無知,背離佛心,到現在久久尚未出離。而我們今世既然已經知道,在這個無盡生死大海之中,唯有諸佛菩薩是暗海中的燈塔,應該是覺然歸投了,歸投于諸佛菩薩的座下。並且是要發願:「生生世世依止諸佛菩薩的慈悲智慧,神通無礙之理」。這樣方能層層而得,脫離罪苦,出生死海,得成佛果。我們都知道依止諸佛菩薩,就應該該修一個專一的法門,以這個相應為上,選擇一個跟自己相應的諸佛菩薩,一門深入作為我們的依止,救度我們的導師,這個是修菩薩的一個相應法。在大乘佛法當中,跟娑婆世界有深厚因緣的佛菩薩,尤其與眾苦相應的,就像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,當來的彌勒佛,甚至東方藥師琉璃光如來,尤其在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,觀世音菩薩,地藏菩薩,普賢菩薩,文殊師利菩薩等等佛菩薩。讓我們來選擇我們的本尊,與菩薩相應的法來修行是比較安穩,釋迦牟尼佛在每一個地方講法當中,都會不請自說,介紹眾生往生極樂。它是一個最安穩的,而且選擇念佛為修行的法門,也是最安穩的,我們這些凡夫要給自己一個有相應安穩迅速的离苦得乐,正涅槃樂得到寂滅的果位,選擇這個念佛法門是最穩當的。
各位同學:我們已經發心要學佛了,要修淨土,就要一心的求生極樂世界,我們今天是講要移民到極樂世界。為什麼要到哪里去呢?就是哪個地方環境好清淨,在宇宙之間一切諸佛刹土裏面,福報最大的,沒有比極樂世界的福報更大,沒有比他哪邊的淨土更莊嚴,所以我們要修最大的福報,無量無邊的福報,就要到極樂世界去。怎麼修法呢?就是要念「阿彌陀佛」,方法就是這一個念阿彌陀佛,每一個人的福報是不相等,有差別,就是我們用的心不一樣,我們用雜亂的心念佛,他是用清淨心念佛,所以我們所修的福報不比他,不如他,因為他的心清淨。哪一個人用平等心念佛,他的福報更大,還有一個人是用清淨平等覺的心來念佛呢,那是最大了。不一樣,佛號是一樣,但是他所感的功德是不一樣,就在於我們的用心。
所以修行人在修菩薩道,是講這個心地。你的用心,你的目標,你的心地,你的企圖,是用在什麼地方?所以在佛經上常常勸道我們,要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。這是很重要,「一向專念」,就是要一心專注的意思。念佛的時候把其他的都放下,心裏不要想別的東西,就是想阿彌陀佛,所謂「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。」有佛的地方,就有福報,沒有佛的地方,就沒有福報。這一定要知道,沒有福報的地方,我們念佛的人,要把自己念佛的福報回向給哪邊,要幫助哪個沒有福報的地方,哪個地區。我們知道我們自己念佛,朋友不念佛,家人不念佛,我們念佛回向給他。現在很流行一個要超度冤親債主。幾十年以前,沒有聽說過什麼叫做冤親債主,現在很多人都喜歡超度冤親債主,既然我們知道要超度他,也就是說幫助他,幫助他增加福報。我們要知道冤親債主是不好做的,因為裏面你做人家的冤親債主,必定包括了貪嗔癡,所以我們真正要學佛的人,明白道理的人,就不要做人家的冤親債主。起碼你現在要超度冤親債主,為什麼超度他啊?就是因為過去得罪了他,怕他過來報復了。我們自己要問自己,我們要不要做一個報復貪嗔癡的人?當然不想,所以就不要做人家的冤親債主。也從這裏知道,一個冤親債主的心裏面是非常的憂愁,憤恨,埋怨,不平的。因為他一直想著回來討債,他就是說放不下了。你還想做一個事情,那就是放不下。我們現在要到極樂世界,要真正的離苦得樂,我們還放不下,怎麼可以去極樂世界,怎麼可以去離苦得樂呢?既然自己也不想做人家的冤親債主,也明知道冤親債主本身是很苦的,那我們就要發心來救度他們,所以我們念佛要回向給冤親債主。那我們是不是真正能夠幫得上忙,可不可以真的救度他們呢?能,因為現在科學證明,我們的意念常常用想著哪個地方,這個意念到達了,我們的福報,我們的智慧,我們的功德也會送到哪里去。我們念佛給冤親債主,我們的心量,我們的福報,我們的智慧,我們的功德統統都到他哪邊去。告訴他這個是福報,念佛的福報,我分給你,這個是智慧,這個是功德,統統都想他,都來幫助他,也能夠讓他得到福報,得到智慧,得到功德。這一個冤親債主能不能接受呢?我們不要去管他,肯定他收到我們這個信息,可是起不起作用,就要看它自己本身的煩惱的厚薄,煩惱大而且厚,業障深重,雖然他收到了,但是他沒有感覺,麻木不仁的,你對他慈悲,你對他關懷,他聽不到,看不到,而且感受不到,就是麻木不仁,就是因為他的煩惱習氣重。如果他是煩惱輕,有智慧,他就會感覺得到,也就是說他馬上也覺得慚愧,馬上他感受到了,他會回頭,他會覺悟。這個叫做佛力加持,他也需要佛菩薩的力量去加持它,我們凡夫確實也有這種能力,只要我們的心清淨,只要我們真正有這個願力,我們把自己所修學的回向給他,所以他真的能夠感得受用。
所以每一次在念佛回向當中,我們要有清淨的真誠心,慚愧的報恩心,感恩。而且在三時繫念的超薦法會當中,要儘量保持清淨,平等。我們的學會都是弘揚《無量壽經》,也就是弘揚這個清淨平等覺,要修就是清淨心,平等心,正覺心,以這三個心來幫助一切的眾生,包括一切的冤親債主。在我們平常生活當中,就要保持一個清淨心,你有清淨心,你的智慧就有達到一個頂點,你有平等心,那就是說明你沒有分別,分別心很難修啊,沒有分別心很難,可是你現在可以已經修平等,視一切眾生皆是我父,我母,一切都是諸佛菩薩。沒有說你這個人,在我的眼裏,我就給你一個麵包,是白麵包,他在我的眼裏,我是給一個五穀的麵包,當這二個人同時之間,你看我,我看你,怎麼你是白麵包,他是五穀麵包,有什麼分別啊?有什麼之差?可能說他喜歡五穀,另外一個人喜歡白麵包吧!這是一個例子。
在我們正常的生活當中,常常都有一些不平等事發生,比如當一個人來到道場,例如一個法師,到了一個道場之後,這個待遇也是不平等,怎麼樣不平等呢?這個法師有名聲,可以做多點事的,得到大眾的喜愛,那他的供養必定是很周到。另外一位法師什麼都懂,他只是一個侍者,那麼他的待遇必定比剛才所提的法師差一點,那是現在一個普遍的一個情形。這一種情形其實也可以說得過去,對修行人出家人來講不會計較的,因為自己的福薄,沒有話講。我們比不上哪些高僧大德,你有修有證,當然有這種供養,這是果報。可是我們要做一個護法居士,在弘揚佛法的時候,那就不同了,比如說:二個法師同時要做一個法會,這一個法師做這個法會的時候,你就把這些法器工具,法具拿出來,比如是「戒尺」,是一個很莊嚴如法的「戒尺」,另外一個法師也是來做這個法會,他也需要「戒尺」,你就隨便拿一個木頭給他做「戒尺」,這個就說明,你的心不平等,你在藐視這位法師所做的法事。他做三時繫念,你給他好的一個莊嚴的「戒尺」,他來傳戒,你不喜歡受戒,你不贊成或者心裏面有一些異意,你就給他一個木頭,可見這種不平等的待遇,就是使你自己本身就是失去了修清淨平等覺一個好的方向。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