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放下集, 覺有情篇

放下了,修菩薩忍心,萬物皆無相,當體皆空

IMG_3557       為什麼佛法能夠化解所有的問題呢?華嚴經雲:一切法從心想生。宇宙人生一切物質的現象,包括了精神的,都是出於很多抽象的概念。我們要知道這一切都是從自己的起心動念所產生的,是與他人無關的,你心動了,境界就現前,心不動境界就不現,這是一個自然的現象。你看到這一幡動了,你認為是風吹它動呢,還是那個幡它自己動?在六祖壇經裡面,慧能大師就跟我們說:不是幡動,也不是風動,是我們的心在動。近代的科學家解釋:宇宙的來由是由於大爆炸。而佛在華嚴經裡面告訴我們,宇宙生命是從我們起心動念產生的,這個就是根本的無名。也就是現在科學家常常提起的波動。我們的起心動念,每一個波動都能夠使物質現象,精神現象同時現前,很快。這種速度快到令到我們感到好像是真實。我們六根接觸到外面境界,是以一秒鐘播放一千二百八十小張底片的速度,來呈現我們的目前,可是在金剛經說:凡是有相,皆是虛妄。這的確是一切法的真實相,不是形容哦,不是想像出來哦,是真的。只要我們真正的放下這種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是什麼呢?就是我們的妄想。唉,我們的妄想說:人家對我們做出一些對我們不好的動作啦,我們感受到人家對我們不利啦;我們又感受到這種快樂,我們要追求,我們要享受啦;又覺得這個苦處是難以忍受啦;這一切一切都從我們這個妄想而起的。

繼續我們就又分別了。這些妄想引起了你和我,跟他;引起了紅色、白色、黃色;引起了硬體、軟體;引起了有對立的狀態。這些分別使我們就生了一個執著。你是我的親人,他不是;你對我好,我收你做學生;你對我不恭敬,我就排除你;這種妄想分別執著,一種虛妄給我們帶來的種種情緒,什麼情緒?無名的情緒,憂、悲、苦、惱這些煩惱,衝突矛盾就形成起來了。所有宇宙人生本來就是清淨、圓滿、和諧、光明。就好像禪宗的永嘉大師說:夢裏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。只要把這兩句話好好的去想想,去思維一下,你就知道,一切萬法都是心裡面想像出來的,都是虛幻的,虛幻的都是真實相,所以你何必想這麼多,你何必去計較,你何必去執著呢?我們對這個人起了妄想:唉,我想收你做學生,我們打妄想要收學生了,我們打妄想要拜老師了,萬一你這個妄想不能夠實現,那你怪誰?怪你是打妄想啊,因為你從來都在妄想當中過著老師的日子;你打妄想過著學生的日子。因為你從來沒有盡過做老師的責任,也沒有盡過老師的本份,換句話說,你沒有教啊,你沒有用言語去教導,也沒有以身教去教導。你只是妄想我也收學生,這統統都是我的學生,可是你不教,那怎麼是你的學生呢,你不教,學生當然不好了,學生不好是你的事啊。那學生呢,你不學,你怎麼去拜老師呢?所有師生之間必須有學的,有教的,才可以成立師生緣啊!我講這個是一個實例,來給大家一起來討論的。這個妄想是起心動念追求一種名聞利養而起的,所有一切都不要怪別人,要怪自己。你有沒有教,你有沒有做到應該擔的責任,有沒有完成你的責任?你需要他來做什麼?所以還是一個利字,以利當頭,是利用! 起心動念在利用當中,搞得最後就有分別心了,就有執著心了。如果我是盡心盡力去教導學生,學生有沒有學,恭不恭敬,那是他的事,因為我已經盡本分去教導了,我不會計較,你沒有做一個學生的本分,那是你的事。但是我是老師,不能夠去做違反做老師的事情,我要永遠去愛護學生,無論他對我怎麼樣,我都是柔言順語來教導他,你才能夠說,我當初的發心是真實啊。你到最後你生煩惱了,反過來說,學生不恭敬你,學生怎麼樣怎麼樣·····,那你要學生怎樣學呢?難道學生也像你這樣來責怪你這個老師嗎?這一方面要想清楚啊,不能隨口開河,不能夠把是非顛倒。所以人生都在學習的過程當中,真的是活到老,學到老。無論在哪一個階級裏,無論是在家的、出家的,每一天,每一分鐘,我們都在學習,學習什麼?學習怎麼樣去做人啊!我曾經跟大家分享過,我的小徒弟問了她的婆婆一句話:婆婆,請您把這個人字寫出來。婆婆隨意的寫了一個人字,可是她就說了:婆婆您不懂做人。這句話是很經典啊,提醒我們活到七八十歲了,都不懂做人啊。

這個人字很容易寫,只是二撇,可是你在寫的時候可以寫成入,也可以寫成八,也可以變成不知所云。你看,這個就是一個多有智慧的字啊!也是教我們做人太不容易了,如果我們沒有起妄想,這個人字怎麼樣隨便,怎麼樣去寫,沒有分別執著的話,我們這個人就容易多了,總之二撇就是人,會不會這樣想呢?我看很難哪,明明是入,你說是人,明明是八,你又說是人,怎麼行呢?大家應該是這樣想吧?可是你再想想,如果這個人字從開始的時候,就認為這個人字一定像入這樣寫,我們稱它為人,那到現在你這樣想這個入字就是稱人,如果寫一個人字你就會說不是人了,這就是因為我們已經把這個事實去認定,把妄想去認定他是人還是入,所以我們分別了,就沒有辦法走出這個執著的現象。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一定要互相包容,互相去找理由來為對方說清楚,他不恭敬你,什麼原因?噢,因為他太忙了,因為他不注意了,因為他太累了,你就是要把理由放到你心裡面,去把你的疑惑,你的不滿統統解決,這個就是修行。我們學佛是內修,不是外修,不是向外求法,也就是說不是向外面找現象來分別執著。反之,我們把外面的境界現象的一切,都拿到心裡面去衡量,去簡化,去融合,然後去消化。使自己不要由外面的境界來影響我們的行為、言語,起心動念,這個叫作修行。

我們那天在台南淨宗學會,得到副總幹事的招待,劉居士很熱心帶我們去參觀極樂寺的三棟大樓,也參觀了華嚴實驗室的水晶結晶的實驗,發現水是有靈性,它懂得當你給它愛心,給它感恩的資訊,它的結晶圖很美。如果你給它很瞋恚發怒的資訊,水晶的樣子很醜陋,所以愛和感恩就是宇宙的核心。這也是跟我們的佛法的結論有相同的道理。有情眾生是有佛性,無情的眾生有法性,既然都有法性,具有見聞覺知的德能,宇宙萬物是活的,每種都有靈性的,包括水,包括泥土、微塵都是這樣,所以我們人類一定要常生歡喜心,那你自然而然就健康長壽了。我們生病是為什麼?因為我們不善,有不善的心行,貪瞋癡慢種種煩惱所造的,所感的。你看,他的樣子是這麼莊嚴,這麼快樂,是什麼引起的?就是他的心裡面快樂。你看他硬邦邦的,很嚴肅,很不快樂,那是為什麼?也是他的心裡引起的。他的樣子一看上去就令人歡喜,也是心裡面引起的,這一個方面分成二部分,一個就是你自己看人家的時候,你的心有沒有起變化,你的心是憂慮?還是快樂?你的心憂慮的時候,就看不見人家的快樂,你看到的相都是憂慮的。所以這一個不是單方面來講的。

這個起心動念與三毒十惡業相應,整個身體的血液、骨、肉、細胞都會產生種種的變化,這個就是病的來源。我們天天保持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慈悲,充滿了愛心,充滿了歡喜心,那麼我們整個身體的每個細胞組織都非常的好。怎麼會拿出種種的原因去責怪人家呢?去自生煩惱呢?你責怪人家的時候,一定心生煩惱才去責怪人家,你不生煩惱怎麼會去責怪人家,去挑剔呢?不會的!所以常懷慈愛,感恩的心,是可以保持我們的身心健康,人際關係和睦,自然生態和諧,這是對我們現代的人,要想化惡為善,化敵為友,化怨為親,化迷為悟,化凡為聖,來恢復我們自性本有的清淨光明的最重要的關鍵。

上次我們講到《佛說梵網經》的十個發趣心,已經講了舍心、戒心,今天我們繼續說的是“忍心”,我剛才舉例說法就是把這個忍心普遍于一方。

大家請看經文第三十六頁:“若佛子,忍,有無相慧體性。一切空,空忍。一切處忍,名無生行忍。一切處得,名如苦忍。無量行,一一名忍。 無受,無打,無刀杖瞋心,皆如如。無一一諦,一相,無無相,有無有相,非非心相,緣無緣相。立住動止,我人縛解,一切法如,忍相不可得。”這裡是一段。

這裡說:若佛子—佛弟子。這個忍,菩薩有三忍,皆以無相慧,什麼叫無相慧呢?就是離開兩邊的智慧,就是中道。沒有這個相,也沒有這個空,離開,有中道之理,叫無相慧。那麼菩薩的三忍,皆以無相慧,為體性,本乎此妙慧而起觀照。觀一切壞空,皆知本空,就是說一切觀為壞空,一切都是壞苦來的,了知一切都是本空,就是觀一切壞苦嘛,皆知本空,所以我們稱為空忍。如果是觀一切處—行苦,那本無生滅。故忍以無名無生行忍,觀一切苦苦,得具實相,這個實相就講本體了,了知實相就是真如。也就是說本體就是真如,所以稱為忍名如苦忍。

空忍,無生行忍,如苦忍,這三種忍,是菩薩的三忍。如果沒有這三忍的力量,菩薩行就不能成就了。所以我們說,無量行,一一名忍,一切處都要忍,一切處,行苦,皆本無生,名無生行忍,這個如如,就是真如了,菩薩是以妙慧觀壞苦的境界,內無能受之我,外無能打之人,中間沒有所用的刀仗,人家打你,人家罵你,沒有一句話言語,或者刀杖,打與罵都沒有這種工具,然後也沒有一個被打的我,被說的我,也沒有打你的人,或者是罵你的人,那麼你就會沒有瞋心了,縱然打你、罵你、批評你、毀謗你,你都不會被這個境界所轉,叫做如如,如如不動。

再觀這個行苦境界,了知是無苦,集等一一差別之諦,唯是一真實相,什麼真實相啊?這個行苦的境界。一一諦是什麼?一一諦就是真理,首先是關於現象的真理,稱假諦,俗諦,關於本質方面的真理就是真諦,那麼這個真諦也稱為第一諦。也就是在這裡說的一一諦,真如之諦。雖然是無一一諦,而當時並無無相,無無相就是沒有無相,雖然有一真實相,而一無有相,也非心與非心的相,也無緣與無緣之相,統統都是這樣的,叫做行苦。

最後講到苦苦的境界,在苦苦的境界裡面,了知我們行住坐臥,人與我,或者束縛解脫等等,這一切法都當體皆空。一切萬法當體就是真如了,當體都是空的,這個忍相是一不可得。既然一切萬法都是空,只是給我們看這個有相、無相,一非心與非心的相,或者是無緣與無緣的相,只是看而已,可是它的本體皆空。既然是這樣,我們這個忍就沒有什麼,也就是說,我們能夠安住這個忍字,安忍,沒有這個相。對於這個辱,我們不著相,如果你著相呢,你就有這個辱字,忍辱,你辱罵我,你毀謗我,我忍下來,這種還是有一個相。如果是安忍的話,你能夠忍是不可得了,了不可得的話,你就不會生這個相出來,因為你明白這個本體皆空,所以菩薩都是在忍當中修行,所以他能夠覺悟到諸法為空,無自性的智慧為體性。

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個地方。阿彌陀佛!願以此功德,普及與一切,我與諸眾生,皆共成佛道。阿彌陀佛!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