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放下集

放下了,廣學多聞也不礙事

《大智度論》裡面說:「有慧無多聞,是不知實相」。譬如,大暗中,有目無所見。世界上有的人是自恃聰明,才智過人,不肯再去多聞學習了,這是錯誤的心態。如果我們在社會上知識都很高,沒有再積極的求知,那我們就很快被落伍了,跟不上時代的腳步。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,他可能是要學很多。但是如果只是知識分子的話,他所學的是一般的學識,但是我們學佛的人,是求有德行、品德且賢慧。那麼,這一個賢慧賢德的人,也必須要有知識,所以孔子說「敏而好學, 不恥下問,三人行必有我師」。因為你要做一個賢德的人,要有知識外,還需要不恥下問,還需要不斷的進步,要求知,廣聞多學。其實在佛教裡面,也很重視多聞,我們每一本經的第一句就是「如是我聞」,「如是我聞」不是「如是我看」。這一句是我們佛在涅槃的時候交代阿難尊者,每本經都以「如是我聞」,來說明這本經就是佛說的。佛了解很多道理,能夠讓我們分別善惡好壞,要我們接觸好的,要我們好好的提升德行,這就是經的內容。

我們為什麼要只是我聞,不是我看呢?這個深深的意義就在於我們處事待人,求知學問,甚至在修行當中聽聞是很重要。我們表現到有沒有這個耐心,有沒有尊重別人的講話,很多人跟人家談話是漫不經心,甚至在聽經聞法當中還要拿本書,翻來翻去,這個表示你不尊重而且有慢心的狀態,而且人家還沒有講完,我們就插嘴了,我們就打斷,這個不止是沒有禮貌,而且是表示對人不尊重,沒有想再聽下去了,也表示自己的耐心不夠,我們有這樣的狀態是對修學是沒有收穫的,也引起人家對你不歡喜。人除了要廣學多聞,也要學習聽人家說話,任何的場合都要學習聽人說話,不只是你講,要把自己的意見,把自己的想法按下來,聽聽人家的。不管是善知識,長輩,老師給我們傳道授業的時候,跟我們講道理,我們要用心去聽,即使是我們的孩子,我們的員工,來跟我們報告,來跟我們訴說的時候,我們要認真去聽。無論你是對上,還是對下,都要培養自己能夠聽話這種能力。有慧無多聞,是不知實相,這一句就是說我們的智慧沒有達到真正的圓滿,應該是靠多聽多聞來增加的。你沒有耐心,你沒有謙虛的態度,你的知識都是滿滿的,你認為你自己已經學夠了,那你就不能再學了,那你就沒有辦法知道事實的真相。這樣的話會影響我們處理事情的時候,沒有辦法去掌握。我們執著自己的一切,似是而非的觀念,自以为是,那就很容易對事情,或者對人有錯誤的判斷。那你做事之後,可能是會影響一些很大的負能量,或者是負面的效果,甚至你在造三惡業。有聰明才智的人,很多都是不想多聽多瞭解,就像一個處在一個很漆黑的暗室裡,縱然有眼睛,但是處在一個黑暗的房間,你就看不到事物。所以,有物無所見呀。那是勸導我們身處這個社會科學發達的時代,我們要明白人際關系是很複雜的。所以當我們處在這樣的時代,我們必須有耐心在聽,有耐心來學習。當然師父的意思是跟你講,不是讓你去雜夾,去多聽閒言閒語。是讓你培養一個耐心,有一個清淨心之後,我們能夠多聽,我們這個心,我們就很清楚明白,究竟是發生什麼事情,我們應該在哪一個方面多學習,不足的我們補救;我們得到的,我們要進步,我們要自己再提升。

在現在的時代,大家對宗教都有不同的認識,不同的瞭解。我們用中國人的講法解釋宗教。宗,是什麼?宗,它是主要的,重要的,遵循的,值得人家尊敬的,尊重的,這個是宗。教呢?是指教學,教育,主要的教育,重要的教學。遵遁的教化那就成為宗教。一個人在世間你不能不學,你要廣學多聞,宗和宗教兩個字裡面沒有迷信,它是讓我們破迷開悟的,離苦得樂的。故此,大聖大賢在人生當中,就告訴我們,我們的苦難從哪裡來呀,因為迷了就不知道事實真相,你對事,世出世間一切法,觀念錯誤了,你想錯了,你聽錯了,你做錯了,當然這個都會受果報。受果報了,當然是苦了,所以我們世間上所有的苦,都是從這個地方,源頭就是在這裡。當你受宗教的教育,你覺悟就清楚了,你就明白了。在你的起心動念,言語造作,你就有一個標準,這個標準就是我們自性本有的。我們自性本有的慈悲都會顯發出來,我們自性本有的平等都顯發出來了,我們自性本有的智慧都顯發出來了,這個就是標准,根据我们自性本有的去顯發出來。所以宗教的作用是在治愚癡,我們自性的性德,所謂慈悲平等正覺智慧,都是源於在我們有沒有去全心全意,去為自己,為大眾。

第一我們要隨緣妙用,第二我們要威儀有則,第三我們要柔和至極,第四我們要代眾受苦,這個就是在《還原觀》裡面所說的四條淨德。賢首國師為我們說了四個淨德,這四個淨德就是在佛法裡面,要改變我們自己的習性,把自己的心量擴大,不僅是對人,對一切事,對一切物,都應該用這四個净德來顯發出來,因為這四個净德就是我們的戒律。從中國傳統文化來講,就是五倫五常、四維八德,这个統統都是一種教育。如果我們能夠常常做事的時候,對人一切因緣能夠隨緣妙用。我們自己本身的規範以威儀有則,我們自己的品德,我們自己的心態,我們以柔和至極,最後我們要奉獻自己,全心全意為他人服務,那就是代眾受苦。出家人就有代眾受苦的理念,有出離世間上一切物質,種種的五欲六塵的誘惑。為什麼?因為他知道苦,因為他知道眾生也苦,所以他出家就是為了代眾苦。出家人很多時候有病,如果沒病,那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出家人了,他是有三分病,這三分病是代眾生生病。所以當你有病,不要太注重,我病是代眾生的,那這樣的話,我們的身體做適當的調理之後,我們繼續為眾生服務。不要說我病了,我就躺在床上,我不出來了,我懶惰了,我不精進了,我怕我的身體失掉了,沒有辦法再修行了。這個其實很容易知道,當我們病的時候,應該是我們的四大沒有調好,我們反過來看看我們的修行,我們在飲食行住坐臥上去检查一下,那我們就發覺,我們在四大當中沒有調好而已,在修行當中能夠整理,從行住坐臥上面去配合,這個病就慢慢沒有了。我們在戒壇上面,得戒和尚,阿闍黎都會病,都會有事。為什麼?就是因為我們這些戒子有犯了業,戒子的業重,或者戒子沒有把自己的罪業真正的去懺悔,或者戒子有遮罪沒有發露出來,所以戒壇裡面的得戒和尚,阿闍黎都會代他們受苦受病,這個是我們在戒壇裡常常看到的事情。這是他們的慈悲。

時間是過的很快的,我們要把每一天,每一分鐘去把握,才不至於浪費自己的人生。所以要廣學多聞,要多聽,當然我們要選擇不能亂聽,在廣學多聞當中,我們自己要修清淨心。你不要聽我剛才講廣學多聞,就跑到每一個道場去廣學多聞,那你就進入一個誤區了。廣學多聞就是讓你靜心下來之後,你選擇哪一個方面,你是專心的去學。那你去學,我們要有清淨心,而且我們要以釋迦牟尼佛的三法印來做標準。不然的話,你去學那些邪門歪道,那你就害了自己了。

第二個呢,就培養我們內心肯聽接受,接受意思就在於我們肯聽,我們內心在聽,然後我們再消化一下,然後我們再用出來。如果這種事情自己消化不了,我們就不能用了,可能多好我們也不能用,因為不適合我們。或者當我們有一定的程度,走了一段過程之後,可能回過頭來再看看,再聽聽,以前的這個,現在我能夠接受了。不要執著當時我聽的,當時我不要聽的,這個就告訴你們,廣學多聞都有這種負担,你不要進入一個誤區。聽的學的,我們是用適當的情形來配合。比如說,現在的手提電話,每一年都有出新的,你可以買一個來,今天是買這個Iphone4,那麼接下來有Iphone5,也分很多不同的,裡面的功用也不同,那我們可以學學,我們可以看看,可以聽聽。但是不是要你馬上要跟著人家這個潮流,我現在有Iphone4,又出Iphone5了,我就馬上去換個Iphone5,我在這個範圍之內,我還有沒有需要用Iphone5呢,它裡面的作用跟我Iphone4哪有不同呢,差不多。不過它新出的比較快,或者新出的比較多功能,那我用不用著這些功能呢?那用不著的話,我們就不用換成Iphone5。如果我們對這個Iphone5裡面有的功能我們必須要用,我們就要考慮一下。雖然沒有用到Iphone5,我們也要知道Iphone5裡面為什麼它叫做Iphone5,它比Iphone4長了多少?這個我們是在學習呀,我們不是追逐這個潮流,人家換什麼,我們就換什麼?人家穿名牌衣服,我們就跟著人家名牌衣服。人家用這個我們沒有,我們就想辦法去拿過來,或者搶過來,你就變成無知了,不是廣學多聞,你只是要懂而已。要知道這個時代的變化進展,來適合人的眾生的需要,有耐心聽聽別人所講的,我們來學習,這樣才能夠達到一個好的效果。因為你在世間上弘法,在世間上跟人類生活,時代跟你脫節了,你也不好去度化眾生。人家看到你怪怪的,說你是一個土人,人家不願意接近你了,雖然我們知道我們回歸自然是一個好事,但是我們也要明白知道現在時代進化到哪裡,哪一方面是好的,哪一方面是壞的。好的,我們接受,壞的,我們就要注意了。所以我們每一天都不能夠空過,因為人命在呼吸之間,一口氣不來,我們這一世就沒有了,要輪迴去了。不要想我們現在很年輕,我們時間還長。

昨天我到千佛寺,那邊老法師過生日,我們都給他祝壽,你看八十多歲了,當然是很長壽了。對於年輕來講,年輕人現在十幾二十歲,跟八十歲有沒有同樣的路走呀?有,無常是同樣的,沒有說不平等。所以這個無常來到,無論你是年輕還是年老,這個呼吸一口氣不過來,那你就失去這個人身。所以沒有給你保證,你年輕要到八十歲,不一定,你可能活到八十歲,你可能活到五十歲,你可能只有六十歲。所以黃泉路上無老少。你們去看看,這個墳墓多大,而且每一個墓地都有老少,有少年的有老人的,而且這個少年死的比老人還多,人命無常呀。所以我們要提高我們的警覺性。有一天命我們就修一天,有一個小時我們就好好修一個小時,我們要掌握我們這個命,那你就是聰明人,就是有智慧。金銀財寶都不值得我們記住,最重要是我們這個人生在世的時間有多少,不要浪費它。要真正的認真信願持名呀,我們修凈土法門的念佛的,要好好地提升我們的信願,增加我們這個信願,增加我們持名的功夫,一天修學就沒有空過了,認真修學就沒有空過了。這個就必須要放下自己的一切貪嗔癡,放下自己的自私自利,名聞利養。認真的不空過的珍惜自己的這條命,那這樣你會感到生命很充實,沒有白過,有意義有價值。你活在世界上去幫助人家,你會感覺到我有這個能量,我有這個能力去為他們服務呀。服務完了,有沒有回報不在意,沒關係。我們都是凡夫嘛,人家不瞭解你,或者不欣賞你,或者人家不答謝你,都沒關係,只要自己能夠真正去幫助了,去服務了,只要證明自己有這個能力,證明自己活得實在,我們能夠把握自己生命去付出,已經有意義了,已經有價值了,不需要還要等什麼回報。

所謂我們現在所受的委屈,人家來侮辱我們,給我們毀傍,我們要這樣想:這都是来消除我們的三途苦,我們要感恩,感恩他們能夠給自己受委屈,給自己有這個增上緣的機會,要知道忍辱就能夠解脫了,那你就能很快很快的,能夠徹底的覺悟。有逆緣嘛,你才能夠覺察到這個世界上,都是苦難,你要出離了。如果都是好的因緣給你,你都忘記了,你變成追求這個名聞利養,就會很厲害,人家都奉承你,那是害你的。有逆緣表示這些人都是善知識,你一定有一點什麼令人家苦惱了,或者是有一種另外的因緣來了,都是提升的。所以每一個事情發生,每一件事,每一個人,給你帶來的,我們都需要用一種感恩的心,去體會,去諒解,去感恩。把這些好的壞的統統都給自己觀照,來懺悔,來增長自己的知識,增強自己的道心。最後我們就把一切都放下了,放下之後我們好好的念佛,求生極樂世界,這個是最重要,最重要的事情,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忘記了。我們要以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為我們修學的方法,我們一定要真正發心,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這一生必須要見到阿彌陀佛,那你就是發無上菩提心,要親近阿彌陀佛。

昨天我帶大家到千佛寺,來參加拜梁皇寶懺,因為老法師過生日,我們去祝壽,剛巧他們就是拜粱皇懺,我們就隨緣參加。有的同修不習慣,拜懺嘛,當然了,這個懺文讀的比較快一點,又要跪,跪很長時間,又要拜,不習慣。我說沒關係沒關係,我們要保持我們的心裡面很快樂,我們念佛人嘛,哪一個時刻,我們都保持快樂。拜不起的,我們坐在旁邊念佛,你能夠在那個時候念佛,那就證明你有功夫了。我們沒有起煩惱,人家看到我們也很喜歡,那不是很好嗎?也不要拒絕呀,不要說拜懺的不好,沒有像我們一樣清凈心。他們是他們的事,他們也很快樂,他們也很高興,這個就是學佛呀。給人家慈悲,給人家歡喜,我們自己受委曲一點沒關係,我們只要還是把握我們要求生淨土,去極樂世界,我們當生要見阿彌陀佛,那就行了。所以這個就是放下的功夫呀,放下你所愛的,放下你所以爲的,放下你所有的,真正的保持我們的清淨心,一向專念阿彌陀佛,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