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放下集

放下了,了知真妄,离顛倒想

三時系念的目的內容,是讓往生者、現在活著的人,都能夠知道,一切相都是幻的,一切相都不能夠當真。我們看見的,我們聽見的,我們做出來了的種種都是一個假相,是因緣湊合而成。所以,讓陰陽都知道,明明看到,明明聽到,明明知道,也明明好像是有所有了,但是,這個都是空相,是假相,只有這個念頭,我們才知道要放下。三時系念是让我們去看清楚這些相是空的。可是我們怎麽樣能夠離開這個苦惱呢?就是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到阿彌陀佛那邊去真正的修行。在娑婆世界,沒有什麽是真修,因爲一切真真假假,你自己本身也弄不清楚,你根本不知道什麽是真,什麽是假,只有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才是真正碰到一個真善知識了。所以這裏修行只能夠依靠經典,沒有經典你根本無從依靠,所以佛的教誨,我們要常常讀,常常聽,這樣你才有進步,才能夠了知這個空相,了知這個真妄。以後就能夠一心一意的靠着我们的洪名,修清淨心,往生極樂世界。

其他的一個最重要的還是超度死人,因爲能夠往生的人,都不需要你超度了,因爲他已經明白了,他已經往生了。但是死人就要你來超度,所以一般人都做超度的事,等到他死了就去做,沒死呢?人還沒有死,都不會理你,父母死了才去上香,在清明節,重陽節,写個牌位超度。沒死之前,都沒人理你,你死你活讓政府理你吧!尤其在美國,靠老人金,靠政府的撫養金,所以無論在娑婆世界那個角落都是苦惱的。那麽死了之後呢?他到哪一道去呢?那是要看他最後的一念,當你生前,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,哪一方面最重? 你死的時候,這一念就會出來了。臨終的時候,就好像電影一樣,一幕一幕把你生前所遭遇的,所碰見的人,所造的事情,一切都一幕幕重演,在你的眼前,你就很糊塗了,以爲是重新看到這個人,或者遇到這個事,無論是甜的、苦的、酸的、辣的,統統現出來。

所以告訴我們,現在所修的,就是要用到臨終的時候,臨終的時候你看到這些東西啊,你要明白清楚,都是妄想来的,不要當真。那麽這個最後一念關系很大,因爲關系到來生後世。如果你最後一念有一個貪心,好多食物,我都最喜歡吃的東西都現前了,或者這個鼻子聞到味道,他們在吃這個,我喜歡吃。那你这个念頭就起來了,念頭一起來,貪心就起來了,就墮落餓鬼道。如果你看到不喜歡的一個人,你討厭的,那你的嗔心就起來了。甚至你唱這個佛號,你念這個經,你平常執著這個,我喜歡這個佛號,這個音調我喜歡。那別人念另外一個佛號,你就不喜歡,如果你執著這個音調的話,可能在臨終來助念的人,統統都不要念這個音調。如果是你平常不喜歡的,那怎麽辦呢?那你嗔心就生起來了。因爲你平常這個習氣比較重,到這時候你嗔心生起來了,你的最後一念,當然就不會跟著助念團去念阿彌陀佛了。你討厭起來了,你嗔心重,你就墮落地獄去。所以這個最後一念,不能在臨終才觀照、才注意。而是在你平常遇到人事物的時候,你的念頭怎麽生起來的,所以我們通常都要學習在佛陀的教誨中一些方法,看哪一種方法是對治我們的習氣。這習氣是累劫累生績累起來的,很難講,貪心起來了,我們注意到了嗎?嗔心起來了,我們體會到嗎?起來了這個無明啊,什麽叫做無明?無明就是不知什麽時候起來的,那叫做無明。你喜歡,你什麽時候喜歡的?不知道什麽時候喜歡,總之我是喜歡,那一秒鐘?你分不清楚,但是你喜歡。那什麽時候變成討厭呢?你又不知道,所以叫做無明。因爲無明連累到我們有生死輪回。十二因緣裏面就說得很清楚,從生一直到死,經過十二個階段,輪回的真相,就是這樣的。

佛告訴我們,事實真相在臨終要很重視,所以你要送往生臨終的人,要念佛話,你要清楚他平生是怎麽樣的,他喜歡的是什么?他平常念的是什麽佛號?念的阿彌陀佛是什麽音調?你都要問清楚。不要執著我們的助念團是念這種的,這樣去助念的話,可能幫不上忙了,反而造成他不能往生的原因。所以組成一個助念團,是不容易的。有一次,去參加人家的助念,他們就好像一直強迫這個將死的人,一定要往生,把種種的,所學的什麽招術都拿出來,沒有問這個人的家人,也沒有問他是怎麽修行的。有沒有念佛他們也不知道,總之你就要念阿彌陀佛,你就要往生,因爲我們来助念,如果你不往生的話,好像我們這個助念團就不成功了。有這種的狀態,是不能幫助他人去往生。這種助念團,就是貪名貪利了。所以臨終的時候,最後一念如果他是肯定要去見阿彌陀佛,那麽這個境界就在一念之間,最後的一念就是阿彌陀佛,這就可以送他到極樂世界去。

其實往生的品位高不高,沒有關系,比如,我們坐在一起吃飯,我們同時是吃,有人吃多,有人吃少,甚至有人喜歡吃甜的,有人喜歡吃苦的,但是最終的目的,還是吃胞了。沒有在意他是吃苦的,太苦了他不能吃飽,或者太甜了,他也不能吃飽,總之最後的目標是吃飽了。所以品位高下,沒有關系,總之可以往生就行。品位高的,能夠快點見到阿彌陀佛的機會就高了。因爲你品位比較低,所以你可能不能馬上見佛,也可能你在極樂世界成佛的時間比較長。所以我們要打好這個基礎是非常重要的,這樣的話修的品位才修得高。念佛不要求要念多少,但是必須要求有清淨心,你有清淨心,你就比較用心。你有清淨心,你這個心就比較細。你有細心的話,你会體會得多。所謂你本具的慈悲,本具的平等,本具的清淨,就會顯發出來了。不然的話,你的心不夠細,你的心不夠清淨,那你本具的就很難顯發出來。所以我們應該在這個地方多點學習,只要求大家一定有進步,不要退步。怎樣不要退步呢?因為你不進則退了。我站在那裏,我保持,我平安就行了,那你就有退步的日子,所謂不進則退嘛。你進步的快慢,雖然是不一樣,但是我們必须要進步。從每一個事情的考驗,事情做下來了,我們要思維一下,昨天做的事情,從早到晚,有哪一個事情,有哪一個行爲,是在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中成長的,我們快點結束它,不能夠再增長了。哪一個地方我們應該去增長,我們就要增長。哪一個地方要馬上禁止,我們就要馬上禁止。所以照顧自己的念頭是非常重要。

在極樂世界的修行,最大的長處就是壽命很長,而且一生當中是肯定圓滿成就。不會說要等到很久,等到來世,這一生我們就生到極樂世界去,在那邊,就可以一生就可以成佛了。如果你不肯去,你也不願意去,你留在這個娑婆世界,或者生到其他的世界去,生到邊地的地方,那你根本沒有這個機會。縱然你生到娑婆世界,縱然你有聞佛法,但是你不願意,也不肯,你就在這個煩惱當中生活。那你的壽命是不能夠長的,因爲這個娑婆世界的人壽命本有二百歲。那現在的人呢,一百多歲,一百一十,一百二十已經了不起了。怎麽會到二百歲呢?在經裏面曾經提過,現在的人,這個歲數看起來好像越來越長,其實是短的,因爲它是二百歲爲標准嘛,那你現在一百多歲,一百一十歲,一百二十歲,也不算長啊。其实這個壽命是越來越短,短到一個人生出來,只有幾個鍾頭,算是最長的壽命了。那麽一直到一段時期後,這個壽人又長了,長壽又長起來了,长到最後又变成幾個鍾頭或者幾秒鍾,都有可能。所以只有在極樂世界的壽命是無量,不會盡的,我們必須要沒有懷疑這個事实。

再下來我們講到,通常這個貪、嗔、癡都會引起傷害我們自己的身體,傷害我們的慧命。尤其在網絡里看到這些家庭關系都搞得不好,社會上人與人之間,會有互相殘殺,互相殘殺當然是包括了自殺,不要說自殺就不是殺生,其實自殺死的人很苦,他犯了過失,想早點死,不要過這個日子,這太苦了。其實我們要知道,這都是果報,無論你自殺或是自暴自棄,或者是消極的念頭,我不要做了! 我受夠了! 這一種都是不甘心情願,其實這種種都是一種果報。而且我們學佛了,我們要知道,只要你把這個觀念改變,這種苦,縱然到自己的身上,都沒有覺得什麽,因爲這個觀念很重要。你就當作是欠它的,你欠債必須要還債,欠錢還錢,欠人家一條命,就要還命啊,你有因果的觀念就会從這里轉了。觀念一轉,縱然人家刺你一刀,你都不會覺得很痛,因爲是你先刺人家一刀,人家刺回你一刀,不是平了嗎?你看我們的安世高,他知道他自己殺了人,他投胎了,然後他還到那邊告訴他,這個人是我從前殺的,好,我現在今天就讓他殺。還要告訴大家,等一下他殺了我,你們不要追究他,是我願意給他殺的。我們口吃了很多肉,造了很多的殺生的業,我們願不願意給人家咬一口?不要說人家殺你拿一把刀統你一下,就讓人家咬你一口,看你願不願意。我看你們的口都撐大了,「咬我一口啊!」。是! 你從這個地方就知道,我們都是自私自利。我們要拿人家的東西,但是就不想給人家,只是想我們要的,所以當你要受苦的時候,要知道這是果報。你要受苦的話,你要甘心受,因爲是一種考驗,你就當作一次考驗吧,考驗你究竟過不過了關。

常常聽了菩薩故事之後,我們會覺得我們還不是菩薩,那麽讓我們學菩薩吧,學他一成也可以啊。人家菩薩都可以割手割腳,來奉獻或者是奉獻全部的生命,我們不能夠有這樣偉大的精神,我們給一點點吧。如果你能把這個觀念改變,那你就不會跳樓自殺,不會怨天尤人了。我們在這世界,所有宗教都是不許自殺的,也不能夠殺人的,沒有一宗教可以說你去殺人。如果那一個宗教說,你可以去殺人,或者你自殺是可以的,那這個宗教就不是宗教,他是邪教。因爲如果你這樣做的話,怨天尤人,就會罪上加罪,苦上加苦,這是迷惑顛倒。

前幾天有一位同學,他問了一個問題,他說:“我很清楚我在學佛了,我也聽經,我很清楚,我也明白我要還我的女兒這個債,這是苦惱人生,但是總是事情來到了,我還是退不下來,還是放不開,那是什麽原因?”那就是因爲你還看不破,你還不明白,而且一直在迷惑顛倒,所以你有這種苦惱。你這個毛病改不掉,所以修學的成績不會顯著。也就是說你這個根,修行學佛的根沒有紮好,把十善業疏忽了,這是我們最常見的。尤其在做法会的時候,妄語、兩舌、绮語、惡口種種的口業都會犯,是非人我,妄語欺騙人家,有意無意的都是成爲一個罪因。所以做法會最好不要講這麽多話,尤其我們要做三時系念,佛七這種種法會,因爲這種法會都是讓死人修行,系念佛號求生淨土的。我們在这个法會裏面都很亂,沒有禁語的話,我們的清淨心不夠,做起法會來,就沒有真正做超度了。

我們學佛,心怎樣去修清淨呢?就是把是非人我,這個口業不造。不然你學了一輩子,還是跟佛法結個緣,沒有修到什麽,這個輪回啊,還是照樣的有生生世世。我們的妄想執著就好像馬鳴菩薩講過:「本覺本有,不覺本無」。這個妄想分別執著,是不覺,是本來是沒有的,那本來沒有呢,就是應該很容易放下,那本來有呢,自然是很快很容易顯前。但是我們現在覺得什麽都難,我們作左又不是,作右又不是,總是有欠缺,那爲什麽呢?是因爲我們有妄想、有分別、有執著。那麽這個妄想分別執著,是在于迷惑糊塗,不夠清楚。迷惑糊塗,不夠清楚了,那就打妄想。比如说你現在用十念法念佛,你念到第三句,第三次的阿彌陀佛,你糊塗了,你就想起昨天的事情,那你還能夠記得清楚,你是在念第三次嗎?或者是第四次嗎?你打妄想了,從這個妄想你又分別了,這是我你他,有這個我你他分别了。然後呢你執著了,這個不是我做的,這個是他做的,那你一直從這個妄想分別執著,打圈圈。你這一次十念法你就完成不了,因為在這中間斷了。換句話說十念糊塗了,十念不清楚了,我們怎麽樣在臨終的時候,跟佛和阿彌陀佛相應呢?阿彌陀佛很清楚啊,他知道我們的願,知道我們想往生,可是我們在中間都想起別的事情來了,打妄想了,甚至連貪嗔癡慢疑都生起來了。佛是沒有貪嗔癡慢疑,那他怎麽跟我們相應呢?沒有相應,那我們怎麽可以跟他一起呢?就不能見他了。所以這個關鍵就在這裏,關鍵是在我們平常都不要糊塗,要很清楚。如果還在迷惑顛倒呢?那很難往生了,就會重新搞六道輪回了。我們常常都提到谛閑法師的徒弟「鍋漏匠」,這位「鍋漏匠」菩薩他是念佛三年往生的,不是他只有三年壽命,好像患癌症的人,醫生告訴他,他只有六個月生命,那麽他在六個月裏面,就念佛往生。可是這個「鍋漏匠」不是啊,他的功夫比癌症的六個月還厲害,因爲他自己念三年往生的。他自己本來的壽命都还很長,他不止壽命三年,但是他壽命不要了,他走了,他站著走,走的很自在,很潇灑。他是沒有讀過書,也沒有聽過經,什麽都不懂,那麽谛閑老和尚只教他萬緣放下,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念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,接著念。他(谛閑老和尚)說,你就這樣念,念了有好處。他也没有問有什麽好處啊?你看這一個方面,我們都要思惟。我們通常很多懷疑,當師父講什麽?你就問:爲什麽要這樣做?我不是說你們不能問,你們有疑必須要問清楚,但是,我是把這個跟大家一起來學習的。爲什麽「鍋漏匠」他不問,念阿彌陀佛有什麽好處,他相信師父,他相信師父告訴他的事情,他不問,他相信他。這個地方我爲什麽跟大家一起分享呢?因爲這也是我得到利益的地方。我小時候去上學,在家裏,每一個人跟我講的東西,叫我做的事情,我只要能夠,我只要我可以做,只要我喜歡做,我應該加一個喜歡,因爲那個時候我沒有學佛,我也不知道什麽事情,有時我也是隨順我的自己的習氣去做事情,不過那個是小時候的事情。老師教我怎麽樣,我就怎麽樣,而且爸爸媽媽教我怎麽樣,我只要相信他,我就做。長大後,我也想了這個事情,我看到在經典裏面,說到一些故事。那我也在培訓班裏面,也研究過,這個「鍋漏匠」的事情,我想他怎麽可以往生這麽容易啊?三年、三個月、三天也不行啊,很難很難的。原來他的善根很深厚,他能夠不懷疑,就是有一種非常深厚的善根。你不懷疑,不問而去做,這個是非常很難得的事情。他不問什麽好處,反正師父教他怎麽念,他就怎麽念;叫他不要下來(不要下山)他也不下山;給他一個居士煮飯給他吃,他也吃了。如果換成我們,我們就嫌太寂寞了。有一位居士說: 「我這種生活太單調。」我們都睜著眼睛看著他,你幾歲了,能夠念佛,能夠住在這麽好的地方,不用挂念金錢,你還說單調,真的不知足了。你看這個我們都要知道。

念了三年,他預知時至,站著往生,還要等三天,等他師父來給他辦後事。爲什麽?因爲他老實,他聽話,沒有懷疑,沒有自己的成見。人家教你,当然有理由,尤其是老師,老師教你了,當然有理由啊,如果你相信他,你就不需要問,你就照著做吧。你有自己成見的話,老師就不會教你了,他也不會說出來。這個是老和尚教我們時,常常說的,當然了,老和尚不是說,要你聽他的話,老和尚沒有支配控制人家的念頭,老和尚一片苦心,他也跟著我們釋迦牟尼佛這樣的苦心,去教導我們的。學佛要學得足,你看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法,我們老和尚比他多,釋迦牟尼佛講法有沒有要求大家相信他啊?沒有啊,但是你不相信他的話,那你自找苦吃,這是你最後才知道。所以,相信佛的話,你就有成就。你不相信佛的話,那你就自找苦吃而已。

心裏有疑惑,妄想就很多了,欲望也很多,就不能成就。爲什麽這樣講呢?因爲懷疑了,你應該有自己的見解,其實見解是一個妄想,你這個見解妄想,就形成有一種欲望。執著自己的見解去做,你就不會有成就。在這種環境之中,我們念佛往生这麽重要的事情,都會被障礙。所以我们講這個“看破與放下”的功夫,都是要平常從小事情,從我們的起心動念去注意。不是說我們用大事情来衡量,因爲我們現在的主題,是“放下是功夫”嘛,怎麽樣去放下了?爲什麽要放下了?放下這里去享樂,享什麽樂?享極樂,無窮無盡的樂,不是暫時的樂。在娑婆世界,縱然你得到名利,那個都是暫時的。你一時出名,你一時發財,還不是這一生而已。這一生有多少年?一百二十年,一百三十年,最多一百五十年,難道你真的有二百年嗎?你還不是這一生嗎?有名有利,你還是這一生。但是我們求的,我們要的是極樂,是無窮盡。剛才早上我起來,我打開我的手提電話,是從九華山傳來一張地藏菩薩的相片,九華山那邊開光,在大殿裏面,地藏菩薩很莊嚴,當時我就想起,我們「行願淨宗學會」的名字,叫「行願」,「行願」我曾經講過很多次,我們是依地藏菩薩的願去走,“行願”是要把地藏菩薩的大悲心行出來,行願是無窮盡。我們地藏菩薩的願是無窮盡。爲什麽?他的願是:「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」。但是你看看,這個地獄哪天会空啊?爲什麽不空呢?爲什麽還不空呢?因爲衆生無邊! 昨天在三時系念的忏悔的時候有,「衆生無邊誓願度」。衆生無邊啊! 地藏菩薩的願也是無窮盡,所以「行願無窮盡,乃為衆生無邊」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