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放下集

放下了,快速成佛,脫離輪回

「放下」是難還是易,都是因為我們的觀念,我們的心。通常一般人對於自己的所有,包括財富、家親眷屬,他的地位,一切他認為是屬於自己的,都很難放下。無論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都會有控制、佔有、分配的念頭,無論重還是輕,所以放下不易。
如果能夠把人間的事看淡了,明瞭透徹一切都是妄想,一切都不能夠拿走,你在這個世間多少個日子,只能夠享受的只是這個日子,甚至不屬於你的還是要消失,所以唯有看淡才能放下。如果樣樣都據為己有,我們要知道自己的身體都保不住,我們也不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能活幾天,或者幾年。
雖然一般人都在求,甚至學佛的人都想保持自己的壽命多活幾年,但是無常沒有讓我們可以如願。為什麼?因為我們的業力很重,我們心上負擔太重了,只有可以把心放下來,我們就可以隨願。但是隨願之後還是要選擇一條路走。什麼路?還是隨願的路,這個願是我們生起對極樂世界的信心,對我們要離苦得樂的願更加深切,這樣的話我們才有機會是真的享受無量壽。只要我們能夠發起這個深切的願,不忘我們當初要去求生極樂世界的心,不要忘了它,不要著重五欲六塵的事,著重了人家嫉妒你,批評你,著重了一切情執感情的事,不要留戀這個世界。不留戀不屬於消極,不留戀是我們能夠隨緣,放下了就隨緣,放下了你就會隨喜。
故此,佛在經上教導我們,人命在呼吸之間。像我們的印祖把這個「死」字掛在頭上,你一放下,你就會開智慧,清淨心有了,智慧就自然會開,我們所造的都是功德,那就是淨業。只有淨業可以真正去往生,往生的條件就在信、願、行,我們的信心足夠,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,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,是在於自己肯放下,願意放下,在這兩個關鍵裏面下功夫。所以我們這個主題都是想幫助大家,一起來增加對自己的信心,對佛的信心,增加對往生極樂世界真有的信心。而且對在極樂世界才有機會,很安穩很快速成佛的信心,才是真正脫離六道輪回。
我們也知道這個念佛的因,將來可以成佛果,證佛道,開大智慧,究竟圓滿了。這個都是來增加我們對自己,對佛,對理,對因,對果產生信心。你只有放下,沒有別的。
放下之後,我們既然都產生信心了,我們就有一個切願去往生極樂世界。我們選擇這一個地方,其他地方我都不去了,我就選擇這個地方,誰,我都不跟了,我就跟阿彌陀佛。因為我相信他。這個願很重要。這個願怎麼這麼重要呢?因為我們聽了佛跟我們講,我們能夠住生,不怕我們現在過去所造的業多重,只要我們生信心,有這個願就可以往生,你看多殊勝。
只有在阿彌陀佛的足下學習,我們才有機會很快離開,不再墮落三惡道,一直提升成佛。要把這個願建立起來都要靠信心,所以信與願是相輔相成的。你信心不足,你不用說你有切願,你的願不深,你的信心當然是不足。所以古大德說:「念佛人多,往生的人少。」其實是在於信願不具足,不足夠。怎麼樣把信願去具備呢?就要先從我們能夠放下的觀念開始著手。放下,說來其實是不難的。你只要肯或者願意,你不肯,不願意,一切都不會成就。
通常一般人最捨不得,最放不下的,就是自己的財富。有一個富翁,他擁有萬貫家財,但是身心很貪,很孤寒,不會去佈施任何東西給人家,對自己也十分的刻薄,吃的穿的都是粗茶淡飯,破爛衣服。他有一個鄰居錢財不多,但是每天他都吃大魚大肉,還常常請朋友過來吃。富翁就想;我比他錢多,她就天天過著皇后一般的生活,我就像一個乞丐一樣不是很可憐麼。有一天他狠下了心,殺了一隻雞取了一升白米,躲到山上沒人的地方,把雞烤熟,把飯煮熟了,準備大吃一頓,因為在山上沒人知道他。第四天王早就知道這個人非常不捨得,今天他一反常態,又殺雞又煮飯,有心跟他開玩笑。第四天王變成一隻狗,來到他身邊轉來轉去跟他討東西吃,他恨不得把雞骨頭都吞進肚子裏,哪里捨得給狗吃呢?連雞骨頭他也想吃完。這條狗瞧著他一個勁地搖頭擺尾,還拼命流口水,惹得他煩死了,沒有好好的享受一餐。他就對這只狗說:「你如果能四腳朝天停留在半空中,我就給你一點。」話才剛說完,那條狗已經騰空而起四腳朝天,嚇得他一跳。你輸了吧。就扯一點雞皮給狗吃,但是實在捨不得。他又說了:「這些雞皮我先給你留住,你能夠讓兩個眼珠掉下來,我再給你吃雞肉。」話剛說完,狗的兩個眼珠啪啪掉在地上,他高興極了。這下好了,你的眼睛瞎了,看不見我吃東西了,我好好地享受這個美味。他立刻搬起食物,換了個地方大口地享受起來,等到他走遠了,第四天王就變成他的樣子,趕著他的車來到富翁的家。一進門他就跟守門的人說:等一下,如果有一個人來,無論什麼人,都給我一梆子給我轟出去。然後進房下令把所有的財產佈施給窮人。等到這個富翁享受他的美味之後,心滿意足了,回到自己的地方,看到車子不見了,再回到自己家裏,一進門,就被人打了一記,他就很生氣。「反了,連我你們也敢打。」守門的人也不示弱,就說:「管你是什麼人,我們老爺吩咐過,誰也不許進來」。「什麼老爺不老爺,我才是你們的老爺」。「你真的活得不耐煩了,敢冒充我們的老爺。看我不抽死你」。一陣亂拍之下,把他打到攤在地上,再注目一看,家裏已經空空蕩蕩,心裏一急不知如何是好。這時,第四天王變成一個修行僧,走到他的面前雙手合十告訴他:「施主,你為何發愁呀?」「我被人戲弄,家財散盡。」第四天王就教導他:「施主,你聽我直言,錢財乃身外之物,多了只會帶來煩惱或者禍害,像你這樣拼命賺錢,你不捨得吃又不捨得穿,又不捨得佈施。你一朝失去了就會成了惡鬼,即使投胎做人,也只能做下賤的僕人。你想想看,又有什麼意思呢?」他聽了出家人這番話,如夢初醒,自己是不懂得佈施,造成自己沒吃沒穿,到最後還被打了,家財都空空如洗了,從此他把自己的觀念改過,變成了一個樂於濟世助人的人。所以有財富都是要懂得去佈施,你把這個錢藏起來是沒用的。
有個新聞,發覺一個老人家在家裏死了,他的床頭床底櫃子裏找到好多錢,這些錢都不管用了,你都死了還要帶去嗎?這統統要給人家的。還有一個故事是真的,是一位居士他從香港來,他就告訴我一個典型的故事,就是他的親戚。他的親戚在香港有幾棟樓,把它賣掉了,把這些錢全帶來美國,這個是幾十年前的事了。他把它包在腰上帶過來,然後他一直都不肯放下來,每天都讓他的女兒給他綁上才離開家出去玩,不肯把錢存進銀行,也不肯給家親眷屬。他吃什麼穿什麼都很儉用,從來都不用這個錢,都綁在他的腰。有一天他突然在街頭摔跤,一摔,他就死了,死了之後通知他的家人,通知他的女兒去。去了之後女兒明明知道,他的身上綁的這個腰帶有很多錢,去的時候腰帶已經沒有了,死無對證呀。你說他的腰帶去哪里呢?醫院的人不知道。當然我們都知道是被別人拿了。你這麼辛苦這麼多錢綁在身上,多累贅呀,這個錢是臭的。我要數都要洗手,我真不想碰它,但是沒辦法,還是要碰呀,可是我們不要去擺在身上。你們供養師父的時候,師父要你們說這是淨財。如果不是淨財,師父不要。這個人貪心太重了,竟然把這麼多錢綁在自己的腰部,太不自在了。你死了,這個錢去哪里了?下落不明,都不是你的,是人家的。連你的家親眷屬也沒有享受一分,不但是貪心,而且是愚癡極了。
聽了這個故事之後,我們一定要覺悟,什麼都帶不走,只有業力。所以我們要覺悟,要做功德,要把智慧開發,做好事,做我帶得走的事,你能夠帶得走的事是功德,弘法利生開智慧都是功德。念佛是福慧雙修,所以我們要做的,要留的是功德。你起了貪心或者是幫助人家之後,就要計較人家怎麼回報你。或者他給我什麼東西,我們就吞沒它,這個就是教訓,最後我們什麼都得不到。千萬不要對不起人家,人家對不起自己沒關係。不要經常做一個過橋抽板的人,要做知恩報恩的人。
我剛出家的時候,本來我是可以到依止師那邊學戒律,可是我發心留在我的剃度師的寺廟幫助他一年,是為了報恩。後來一年還沒到,那邊跟我說可以了,而且依止師那邊剛要開課了,我就離開剃度師的寺廟到依止師那邊去學戒律。然後我回到美國之後,我想想看,哪個地方對我有恩的,我都想去做義工。到臺灣去,也是抱著感恩的心,報恩的心,去護持出家人,護持道場。
這幾年來,無論哪一個人用那一種待遇對我的,都是我的善知識。沒有他,我怎麼可以有今天呢?我怎麼可以站起來呢?因為你不跌倒,你不知道站起來是什麼樣子?因為你一直走,你從來沒有跌倒,你怎麼知道是怎麼站起來的?是扶著地上站起來,還是慢慢坐在石頭上站起來的?或者是一下子就站起來的?這都是有一個狀態,所以我感恩。無論什麼事情都是來成就我的。不然的話,怎麼會遇到這個緣呢?最重要的關鍵,就是你把這個緣能夠清楚看破,把這個境緣變成都是好的。你的心就安樂了,我的心很自在,很安樂,因為我覺得我沒有對不起人家。只有一個,就是我對不起佛陀,到現在還在這個世間上,心裏還沒有把握,我能夠往生。這是實在話跟大家說。
雖然很多年前,我曾經有往生的願望很深,每一天每一分鐘都想著往生。佛菩薩也很加持我,給我一個瑞相,一個示現來告訴我,現在還不是時候,告訴我好好的去做。這是真實的事情。所以以後我也就放下,不要太執著,我就隨緣隨喜,到今天我這個願不會退。雖然境緣很多,要我去做事,但是我看我還是不要忘記我的理想,我是隨時都能夠放下,所以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功夫,就要看自己能夠放下。還不能走的時候,我們就要心裏很清楚,常常克服自己的習氣,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,要當下就做,趕快去做。不要說去等,很多人都會造成自己一個藉口,慢慢來,等到明天,等到明年,等到下一個月,等到我什麼時候,都有借口,都有原因。我們要做,肯定要越做越多,做善事,財佈施,法佈施。這個佈施一定要越做越多,要天天增長自己的智慧。我們的道理要是参透了,就知道怎麼去修,怎麼去學。把自己的毛病習氣修正過來,要學佛菩薩,要遵從聖賢教誨,所以這個放下也是從這個起點。你明白了就會放下,就是你不明白,不肯不願意,所以老死都放不下。很多人講的頭頭是道,但他是做不到的。什麼時候放下,當然是當下就放下,越快越好。
好像我們的六祖慧能大師,二十六歲就徹底放下了,很不容易。一般修行人是到了晚年,這個警覺心才高起來,年輕人很少有警覺心,所以這個警覺心就要現在常常在自己身上用起來。不要說我還要活到七十歲八十歲,其實七十歲以上的人都不很多,人生七十古來稀。學佛人在這個境界裏面,應該把決心提高。我們不能夠再糊塗了,我們應該放下了,來日無多呀。
我們老和尚的家鄉,大概是七十多年前的風俗習慣,他們家裏常說七十不留宿,八十不留飯,就是七十歲不會留在家住一個晚上。因為怕他住了一個晚上就會死,官司打不清,所以七十的時候沒人留你住在那裏。八十不留飯,八十歲的人都不敢留他吃一頓飯,因為怕他吃飯的時候一下子出了問題,就麻煩了。這個風俗習慣也就是告訴我們,老人快死了,就怕出問題。就是說我們七十歲以後就要快點覺悟,不要做老糊塗,要快點放下,不然的話你就沒辦法了。你等到七十、八十、九十才放下嗎?你的耳朵聾了,聽不到了,眼睛又矇了,牙齒都沒有了,身心都衰弱了。你還不肯放下嗎?所以放下是走佛菩薩的路,放下是不再造輪回業了,煩惱習氣重,像背一個重擔一樣,越背越重,這樣的重擔會把我們壓垮,壓到我們去三途,我們要往上升是沒有份的,只有往下越陷越深、越陷越嚴重。這個都是我們自找,不能夠怨天尤人。
印光大師常跟我們講誠敬,祖師大德常跟我們講放下,都是一個意思。因為我們真正看破放下了,我們的真誠心恭敬心就會生起來。因為誠敬是性德,本來我們都有,不是學來的。我們的性德表現在外面自然的。我們放下後,如果我們遵從放下,我們的生活處事待人接物,跟一般人完全不相同。像我們的弘一律師沒有接觸佛法之前,他是很固執的人,對人對事要求很嚴格,絲毫不拘。其實,你說我很嚴格,你們師父跟弘一律師比,根本比不得一分。你看他老人家學佛之後,尤其晚年,放下了,一點執著沒有。常生歡喜心,對人都是滿臉笑容,沒有分別。所以我是勸大家,一同跟弘一律師學習。
我們的心量要拓開,因為你對一切人事物都有誠敬心,心量都拓開了,從一個人的思想言行舉止,如果他是真的在佛法上受用的話,他是法喜充滿,理事無礙的。這樣的話,就可以做到恒順眾生,隨喜功德,我們必須要在生活上學到這點。
老和尚送給我一個墨寶,老和尚寫了四個字「恒順眾生」,裏面蓋了一個印「代眾生苦」。當我收到這個墨寶,我非常感動,感觸很深。馬上回頭看我的過去,我應該要在這一個方面加強。尤其我也漸漸進入晚年吧,要放下了,要恒順眾生,要隨喜功德。我們今天就學習到這個地方。阿彌陀佛!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