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放下集

放下了,都攝六根,凈念相繼,清淨心就顯前了

我們修净土法門,必須有一个方法。这个方法就是大势至菩萨教给我們的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繼」。我们的六根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這六根把它从六塵(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)中回歸到自性,因為自性是本有的清凈,只是我們六根著「六塵」了,那個「著」是執著的著,以為這些六塵都是真相。我們六根接觸到六塵,都有一種觸受,進而愛取了,然後堅持下去,以為是真,放不下。這個不是短時期,而是累劫以來都是這樣,形成了六根接觸六塵,馬上就起境緣。成了習慣,把我們自性的清淨心遮蓋住,壓住了,沉淀了。現在我們知道了,要把攀緣的心,無明的心,煩惱的心,回歸自性清淨的話,就選擇這一個殊勝無邊的法門。這個法門主要是教我們「都攝六根,凈念相繼」,然後到一個究竟的、圓滿的成佛。
我們沒有「都攝六根」,我們的心就很容易形成心浮氣躁。現在的人,眼睛一張開,心就跑到外面去了,這個心也隨著自己的耳朵,跑到外面的音聲去了。你看現在的年輕人,手拿著手提电话,手提電話里什麼都有,想看什麼就有什麼,想聽什麼就有什麼,所以這個心更加向外跑,更加污染。在公共車上,沒有人對話,沒有事做,大家都拿著個手提來看,來聽,哪有時間真正靜下來?之所以這個心一直跑到外面去,我們要有清淨心的話,先要把自己的心收回來,從哪裡收?從六根收回來。眼不要看這麼多,耳朵也不要聽這麼多,要有選擇,而且收回來一心的,沒分別,沒執著的,很專心的。我們選擇一些可以看,可以聽的,我們不會把這個心到外面去看得太多,或者聽得太多,心上沒有。古人教我們怎麼樣學,我們就怎麼樣學。古人教我們要用心如鏡,把這個心當作一個鏡子,鏡子在外面是不是很清楚?鏡子有没有分别?有没有执着?有没有妄想?鏡子是没有分别、执着、妄想的。妄想就是我們的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是非常微細,這面鏡子會照得很清楚很明白。如果我們沒有起心動念,這個鏡子就很明亮,所以這個鏡子在什麼都沒有照見的時候,它是很清楚明白。
比如一個人,他能夠有清淨心的話,他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了,他的心就会很安靜,很清楚,他可以把十法界,過去現在未來都清楚,他的六根都會很敏感,都會起作用。起什麼作用呢?無所不知的作用。是不是他有智慧了?他還沒有智慧,不過他會起作用。因為這個作用是他自己本有的,不是學來的,只要他能夠放下,外面的境界「六根」不跟著「六塵」去跑,他本有的本能,就会產生智慧。因為你從外面學來的東西不會是真智慧,但是你還要在外面學一點,學了之後,我们要知道放下。
一個工具是拿來用,用好了,还是要放下;你乘船到彼岸,到了彼岸,你就要放下這個船,你不能永遠在這個船上,或者是把這個船也背起來;所以當你确有本有智慧的話,你學也行,不學也行,像我們釋迦牟尼佛,他可以學;而六祖慧能大師不學,但是他的智慧德能是他本具的。這是因為累劫以來的放下,累劫以來的六根是清淨的,沒有把六塵放在心上,所以總歸的都是一句「放下」。你不能說:我就不聽佛法,我就不看佛書,那就行了。你可以不看,不學,但是你肯放下嗎?你知道怎麼樣放下?你知道道理,你聽經聞法了,讀經了,你才知道怎麼樣去對治自己的六根不清淨,六尘的污染。当你确信你已經把它明白清楚了,你可以不學,因为你已经知道。但是在現在我們的煩惱習氣這麼重,妄想、分別、執著都還沒有除掉,我們的「六根」還是隨著「六塵」一直跑,在這樣的情形下,我們不能夠不讀經,不能夠不聽經,不能夠不修行。修行就是觀照,來觀照我們內心的一舉一動,一言一語的這些作用。
大乘經里展開,字字句句的無量義,我們能懂得多少?阿羅漢他有三種障礙,他只能看到三分之一;菩薩也有三種障礙,他可以看到三分之二;佛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了,這三種都沒有了,他就看得很圓滿。凡夫怎麼看都看不清楚,因為有這三種障礙,「妄想、分別、執著」。真學佛的功夫就是「放下」,放下一分煩惱習氣,我們的智慧就透一分。不放下,我們去搞佛學,我們縱然去學佛,那只是表面,縱然我們把經典背得再多,把它講得天花亂墜,我們都不能了生死,因為還沒有放下。經本都是一種工具,放下我們心裏的分別執著,才是經本裡面告訴我們應該做的事情,
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經,我們知道全部沒有?古人、祖師,像慧能大師他都知道了,一講就知道了,一切諸佛講經說法,是不離自性,所以他一聽就知道了,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。」他馬上就明白了。為什麼?因為他知道「何其自性,本自具足」,本自具足什麼?就是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這個就是自性。具足自性里的智慧,具足自性里的德能,只要我們覺悟,我們明白,就不用去求,不用去學。我們很喜歡學,很好學,那是個好事,像佛一樣,佛就示現跟我們一樣。學了之後,还要放下,你不放下,就不能解決問題。所以我們可以學,學了要能放下,如果不放下,那就成了所知障。學得太多,所知障就更多,煩惱障、所知障就是障礙我們,這個障礙很深,所以我們累劫以來都不能夠解脫,生死不了。
我們知道自性的清淨心,是沒有煩惱,沒有所知障的,但是我們的生活當中,煩惱很多,所知障也很多,為什麼呢?因為你還是執著。你對這個人看不顺眼,喜歡他;又對那個人討厭他,不喜歡他;學佛一輩子都是凡夫,想的看的,所有見解,都是凡夫的見解。那麼要想往生就很難了,因為業障顯前,不能放下,你怎麼可以真正去往生呢。所以真正往生的人,他的最後一念,是沒有分別執著,最後一念,還有妄想分別執著,他就不能夠往生。因為平常的執著,最後一念也會執著的。最後一念沒有執著,那你就乘愿往生了。甚至到你執著,我要生凡圣同居土,或者我要生什麼地方去,如果你執著這個,還是不行。你要統統把它放下,只要想到我要跟「阿彌陀佛」去,就行了,阿彌陀佛去極樂世界,我就去極樂世界,不要去想,我要到哪一個淨土。只要我們跟阿彌陀佛去極樂世界。很簡單,不要分別哪一土,哪一品,我們都不要分別。只是盡心盡力的做我們的本份,你自然就會達到最好的上品上生。你會乘愿到淨土去。如果世間上的一切,像兒子、孫子、家長、恩恩怨怨,還是牽掛著,那你就註定要搞六道輪迴了。
「都攝六根,凈念相繼。」讓我們保持我們有清淨心,來保證我們臨終時候,能夠一向專念「阿彌陀佛」,求生淨土,往生極樂的愿能夠得力。這個是靠我們平常用功,平常我們能够不執著,臨終時候就会保險。臨終的時候不保險了,就是平常的功夫不夠。講來講去,就是在平常我們要操練,把這個功夫成熟。最后我們能夠預知時至,往生的願望很長,我們不要掛著我們還想多活幾天、多活幾年。其實像這個苦世間,活多一天都是累贅,都是造業的,提前往生是一個好事。如果壽命到了,但還有法緣,我們也會留下來。如果你只是求壽命長,但是沒有人緣,也沒有法緣,大家都不需要你了,你留在這個世間幹嘛。
所以有功夫的人,都會自在往生。生死自在,想什麼時候去,就什麼時候去。所以能夠放下這些執著,是一個好處,我們能夠超越六道輪迴,那個時候連天人都沒有辦法跟我們比。因為天人他們會下墮,他們會六道輪迴。因為天福享盡了,都會隨著自己過去的業力下墮。所以我們必須要注意這個關鍵。我們修清淨心,以「都攝六根,凈念相繼」這一個方法。「十念法」也是給我們初學的,多妄想的人來止住我們的妄想,來修清淨心。總之是把我們的六根接觸六塵的時候,都會能夠放下執著,放下分別,不要起妄想。自性的清淨心就會顯露出來了。
我今天簡單的跟大家学习到這個地方。阿彌陀佛!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