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覺有情篇

放下才是承擔

有一個沙彌為他的師父煮飯,不小心發生了火災,被火燒死變成了鬼。沙彌不甘心,天天跟着他師父吵,有一天他的師父很不耐煩地就問:“你是誰?”沙彌回答:“我是你的徒弟呀,給你煮飯被火燒死了,我不甘心來吵你。”他的師父說:“你不是死了嗎?”沙彌一聽馬上開悟了。這個沙彌根基很好,從他的師父這句話體會到當人的我已經死了,現在當鬼的我是誰呢?他明白了原來生滅的生死輪轉中,這個佛性是不生不滅的在起作用。這個沙彌鬼現在才知道,當他迷的時候就有六道,有鬼、天、人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。但是他醒來覺悟之後,根本就是空空無大千,生死涅槃都是如夢如幻。以後沙彌不再跟他師父了。他也明白了,他死了他還以為沒死,還是不甘心做鬼,就是因為他要跟著他的師父。image002

這件事讓我們知道,我們必須要放下,放下自己的知見,不要以為自己懂了佛法,這個懂反而為束縛,不得自在。龍樹菩薩說:「若人見般若,是人被法縛。若不見般若,使亦被法縛。若人見般若,是人得解脫。若不見般若,使亦難解脫」。主要是心無所得,無所得就有菩提,如果是心無所得就能得到究竟的涅槃。有所得就是放不下,無所得就是放下,放下就是一種承擔。你承擔的起就可以放下。有很多人不能放下,以為放下就是什麼都沒有了,其實放下就是承擔的開始。比如你對人家不住,你肯不肯向人家道歉?如果你能放下自己的我慢我執,向人家去道謙,那你就放下了。如果這些事情你不去做,你就永遠不會做,做任何事情都從決心開始。比如你發願往生極樂世界,怎麼去發願呢?你要敢修,敢發願,才有機會乘願往生極樂世界。你不敢發願不敢去修,你放下也沒用。現在的人妄語、兩舌、綺語、惡口,殺、盜、淫都敢做,有些人連父母都敢殺,殺畜生已經很殘忍了,連自己最親的人都敢殺。什麼都敢。講佛法也是一樣,你叫他去講佛法做善事,他做不到,其實這個很容易明白的。

現在我們日行一善的活動已經一個月了,最開始的一個星期也鼓勵了都有十來二十幾個人來發表,來為這個活動注意到自己的一言一行。把這個善念常常放在心中,用行動表示出來。但是到第二周和第三周越來越少人了,甚至有人發表說我們只要能做到就行了,不用發表出來的。就是不想用言語標榜自己,其實我們不應該這樣想。我們如果能夠學佛,想做一個好人,我們應該能夠承擔做好人,表示好人的機會,把它做出來。還有人說力行比語言力量大,那我打趣地問他:“是嗎?”這是因為他只是能夠說出來,說行動比語言重要。就是說我們現身說法,我們自己做出來比我們說的好多了,但是他沒有想到他所做的一切,這一切是可以幫人家助人家,一切善念是應該可以把它用語言表露出來,來鼓勵大家,作大家的座右銘,為大家的一個培訓的課程。但是他反而不敢,怕羞吧。這就是說他還沒有真正明白什麼叫放下,什麼叫提起,沒有這種勇氣去承擔我們應該做的事情。口中還知道心裡也知道什麼叫善事、善念,但是就是沒有這個承擔的力量,去承擔真的是人家發動的,,給大家能夠分亨,給大家能夠同時享這個福報,享受這個成果。佛法講的放下,不是壓抑,要有積極的態度,沒有消極的,我們才叫做放下。以這種觀念行動,都不會見得多好,因為都有自私自利的念頭。雖然你說我不想標榜我做善事,但這不是標榜呀,這是一個隱惡揚善的活動,聽經教不夠故而沒有這種的認知。比如說你要孝順,那怎麼樣做才是孝順呢?你要做到不要不孝順,那你放下了。你放下了不孝順,你就會孝順。你放下了慳貪,你就可以布施。你放下了去違反人家的權利,違反一切社會的規矩,你就是一個持戒的人。那你放下你去爭奪、去爭求就會忍辱。如果你放下我不要在床上睡了要起來了,那你就是精進。今天你能夠放下自己的自我,自以為是,不要以為自己學佛學法學的很好了,以為自己對這個善的觀念認的很清楚了,你就應該可以付於行動,把自己做的善事來跟大家分亨,來鼓勵大家互相幫助。所以這個放下是個智慧,也可以說放下也是個緣起,無量的功德。

要知道,我們不容易發現我們是沒有放下。口裡會說很難放下,但是你不懂哪個地方要放下,當然是很難。所以必須要知道自己從哪個地方放不下,哪個地方要加油,哪個地方要把我執、我愛、我見,種種的惡習去除掉,這樣你才知道自己哪些方面要放下。菩薩的放下就是要成就別人的慧命。其實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,就是放下了自我。菩薩心中沒有我,所有的眾生都是他自己,沒有說有眾生的念頭。比如我們一個親人病了,我們很着急。但是另外一個朋友的親人也病了,同時病了,你去着急你親人呢,還是着急朋友的親人呢?我看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在親人。菩薩的心是平等的,他不會因為是親人就賣命,不會因為親人有病了他就想盡辦法給親人做一些事情。朋友呢,兩個比下來,他就沒有這麼著力了。這個就是菩薩的心。分別的心,放下的心有差別。利益眾生,利益別人,就可以究竟的放下自己。因為護持人家就是像護持自己一樣。沒有說我的親人或對自己的事情就比較用心。比如一篇文章,你自己的文章就會寫的很好,做一件事你會做得很好。你想要表現你自己的時候,你會表現的很好。不能夠表現你自己的時候,或者是人家的東西你就馬馬虎虎去完成。這就是你的心量不夠,心量不夠是因為你放不下自己去成就別人。

我們打個比方,一包垃圾扔到海中,這個海就被垃圾弄髒了,近來上海有很多豬發瘟死掉了,都被扔在水中,太自私了,把這個海水弄髒了。相反,一個海浪中,有一個明礬在這個澄清的海水中,其它的浪也隨着這個明礬,把這個水都變成澄清了。換句話說,我們要成就自己的慧命,就必須要成就別人,不讓別人起煩惱,不要傷害別人。這樣自己的慧命自然就不會被損害。明白這個道理就要用心,因為我們隨心隨力去讓周圍的人歡喜,要有一種影響力。所以在日行一善活動中,就是給大家帶來互相影響,明白自己擔任的角色在這個社會和群體都是有影響力的,不要疏忽了自己的重要性。最重要是鼓舞大家行善,能夠有好念,做好人,說好話,做好事,而且不斷的提升我們學佛的境界。我們究竟為什麼要學佛,這是非常重要。

我們從這裡就想到,幾個月前就是去年12月的時候,大家傳說地球有危險。其實我們世界上如果只要有一個人有善念,有許多人在念佛,我們這個世界,這個地球不會走向末日。我們常常講正法與末法,我們現在是末法,是因為我們現在看到的東西都是墮落的。如果我們現在人心轉變,社會轉好,我們所看到的都是正法,不會再是末法時代了。

所以現前的一念,心性的妙用,也就是我們諸佛菩薩的念頭。而凡夫以情見重故,常六道。所謂一念覺心,感應一切都是歸於清凈。「法界圓融體,作我一念心,我今念佛心,全體是法界」。所以念佛的當下,全體就是法界了。我們念念善,念念都是好,念念相應的話,心心就相續。如果佛念不相續,善心不夠,這個無明罪惡的心妄起,我們就淪落到這個生死流中。佛心沒有高低,而我們的心不清凈,沒有慈悲心,每一個人都是顧着自己,不想做一點小事,舉手之勞的事,其實師父是想讓你們提起善念,多提起我們去想好的事情,注意到自己的小念頭,難道你們到現在還不明白嗎?

師父再跟你們講一個故事。有一個很健康的人捨不得布施,連講布施這兩個字也很困難。就好像你們連寫幾句好話,連動動手寫一兩個字都不想,最多還是用一個微笑,點點頭,打打招呼就算了,那已經是好了,我也很讚歎。比那些不出來在旁邊袖手旁觀的同學就好多了。佛陀很慈悲的,把一根草交給他的左手,叫他把這根草布施給他的右手。剛開始的時候他很猶豫,想到底要不要給,後然想到左手右手都是自己的手,那沒關係,所以就交給自己的右手了。然後佛又叫他把右手的草交給左手,剛開始他也是猶豫了下,後然又想到剛才不是想了嗎?左手跟右手不是自己的嗎?最後他還是交給了左手。這樣反覆了幾次。佛陀就跟他講:“你布施東西給別人吧!”他終於做的到了,漸漸不用聽佛陀的指示,自己也能做布施。而且很喜歡很自然。那為什麼呢?就是說,我們應該要體會到左手右手都是我們自己的身體,沒有分別,而我們因為分別,有你我他,這個都是凡夫心作怪。其實一切眾生是同一體沒有分別的。沒有分別我們就可以布施。那麼你今天做好事,你也是在這個活動裡面用好事來布施給別人,同一個身體其實沒有少了你什麼呀。你根本不用怕。所以這個布施也是我們日行一善這個活動的目的,讓大家都能夠不吝嗇去布施。所以我們叫一個人布施不難,難的是叫一個人由布施進入法性,看見自己的本性,能夠自覺自動的,很歡喜自在的去做布施。用行動來表示自己的心態,來表示自己的語言。

美國有一個總統叫林肯。他在南北戰爭的時候,他曾經祈禱說:“如果我的決定是對美國前途有利的,就讓我得勝。如果我的決定是對美國前途有害,就讓我失敗吧。”你看他這樣的發言是沒有個人的得失,他不怕失敗,他也沒有在意他要勝利,只要對國民都有利的就要勝利,對國民沒有利就讓他失敗,只是一心為了眾生為了國家,沒有他自己林肯這一個人,所以徹底來承擔的人是沒有自己的,是全心全意的奉獻犧牲。佛教里若有很多這種人的話,我們可以說沒有學佛的人也會對佛教生起信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