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改往修來, 答疑解惑, 自覺自度, 覺有情篇

怎樣改善自己生活的素質

問:我們要怎麼去修呢?

師曰:先不要著重”修”,先要學懂認識自己。

問:要如何學習認識自己?

師曰:覺察自心是大前提,爲何自己喜歡咖啡的味道,但不喜茶?為何不能容易去接受某人、某物、某事?

在這些問題出現前,或者進行接觸過程中,馬上覺察自心如何變化、起的是善念或惡意?勇敢承認自己的心和行為是分化的,心行不一?問自己可否面對如此的自己?

逐漸認識自己,再來是選擇好或壞的,自己繼續前行。凡事要求自己冷靜,佛教以戒定慧作人生的學習方針。

問:人能怎樣修好自己的脾氣,達到一個無任何情緒的境界呢?

師曰:脾氣是由於無明太重而形成。

問:我不知道什麼是無明?

師曰:情和感性包括喜歡,討厭,愛戀,憎惡等。無明重的人要經常以法度,冷靜與智慧思考處理所面對的一切境況。剖白可以幫助更了解自心,克制無明泛濫。

無明,全都在人的一念之間。貪婪慾望,瞋怒怨恨,愚昧無知,人生活於此三種或多種境況下,素質將會是處隨之而變成自在或壓抑,愉悅或痛苦。

問:人須要怎樣改善自己生活的素質?

師曰:始從入胎時,人沒有被左右的思想,他擁有的本質是純潔和善良的。衹因後來受了不同的因素:遭遇、環境、知識、思考等等,來自父母、家庭、老師、朋友、社會上種種的影響,複雜的情知度(即無明)而變了質。以佛法而論,無量無邊的宇宙和幻化無常的心造成了無限的業因,無明因此順勢帶領人生走向苦惱與快樂的差異。

那些生活貧乏物質的生活衹不過是外在表層,而情緒、念頭、精神間的轉變才是內在生活的動力,欲提升生活上的素質乃視每個人的知足感和慾念去斷定,因人而異,因念而設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