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攝律儀戒

戒律的入門

fayu204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學習佛教的戒律。學佛一定要先學戒,無論在家還是出家,沒有學戒就學經教,是不會通理的。但是現在很多人不學戒就直接學經教,所以當他學完經教之後,講給別人聽,學戒的人就會發現很多東西說的不如法。自從我出了家,在律學院的時候,老師很清楚的給我們講過。我們讀經的時候可以留意到,在每本經裡,釋迦牟尼佛都以戒定慧為綱領。戒的重要性在每一本經典裡都有所體現。釋迦牟尼佛甚至在涅槃時和我們交代,以後要以戒為師,而不是以經典為師。希望大家一定要尊重戒律。

戒有四科。第一是戒法。戒法就是戒律的規定,相當於法律法規。五戒有不殺生,不偷盜,不邪淫,不妄語,不飲酒。第二是戒體。這在學佛中是最重要的。因為戒體是師師相傳的,不是自己無端端就能得到的。而相傳下來是有熏修的功德。戒體怎麼是師師相傳呢?是由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給他弟子,弟子持戒了才能傳給他們的徒弟。換句話說,老師不持戒,所有的徒弟都不得戒體。戒體是師師相傳熏修的功德。持戒是一種功德,而布施是福德。第三是戒相。戒相就是判斷我們做一件事對錯與嚴重程度的標準。如是否犯戒?犯的是輕還是重?能否懺悔?第四是戒行,就是持戒的行為。怎樣才是持戒?不能自欺欺人!比如明明是貪愛食肉的味道,做菜時放了肉,卻聲稱自己只吃肉邊菜。

這四科是我們學戒的人必須知道。是不是說不受戒的人做什麼都可以?其實不是。做錯事情的罪有兩種,一種是性罪,一種是戒罪。對於所有人,不管受不受戒,只要犯了戒都是有性罪的。殺盜淫妄叫做性戒,就是說無論佛制不制定這個戒,無論你是在家還是出家,無論男女老少、有無宗教信仰,只要犯了都有性罪。性戒是屬於根本戒。而戒酒是屬於遮戒。至於戒罪,就是針對受了戒的人來說的。比如我們受了不殺戒,但是無意中踩死一隻螞蟻。這個就犯了殺戒。注意無意中殺生也算犯戒。這個戒條就是戒罪。但是因為殺生本身也是根本戒,所以同時也犯下了性罪。換句話說,受了不殺生的戒的人,如果殺生,在性罪的基礎上又加一條戒罪。

你們可能會說,那我們受戒幹什麼?本來不受戒還沒有戒罪的,受了還多加一條。有這種想法就是不精進,不想做好人。因為不明白六道輪迴之苦,不想超脫生死,所以才有這樣的說法。我們一定要知道,受戒是為了讓自己連性罪也不犯。因為受了戒之後深刻地理解殺生、盜竊、邪淫、妄語的害處是什麼,真心去持戒就能避免犯性罪。受戒的意義在於我們能夠用這樣的戒條去嚴格管束自己,不讓自己犯性罪。如果沒有這樣的戒條,就很容易犯性罪。反過來說,受了戒知道了戒律,再犯性罪你就是明知故犯,給你加一條戒罪,這也是很公平的事。

講到殺戒,有一個案件要給大家講講,有一位二十六歲的田徑殘疾運動員,在自己的住處殺了自己的女朋友。他被逮捕了,被指控謀殺罪。他是這麼為自己辯護的,他說自己在睡覺,半夜聽見洗手間有聲音,內心恐懼,加上最近收到很多恐嚇信,出於自衛就從床底下拿出槍來,走到洗手間門前朝裡面開槍。他踢門進去以後才發現是女朋友在裡面。現在控告他謀殺。總之他的辯詞就是以為裡面有賊才開槍的。

這個案子依你們看判他有沒有罪,是判誤殺還是謀殺?如果是謀殺是輕還是重?能不能減刑?首先不能判他誤殺,為什麼呢?雖然你不知道裡面是誰,但你認為是個賊,賊是人。你明知道裡面有個人,這個人對你沒有直接威脅,他在裡面,沒有拿著槍對著你。你竟然不知道裡面誰就開槍,這種情況顯然不能判誤殺,只能判蓄意謀殺。告訴大家是為了讓大家知道戒律判相的道理。

凡是殺人都是屬於重罪,而且是屬於不通懺悔的。所以千萬不能殺人。那麼殺畜生呢?也不可以,但是是屬於輕罪,可以懺悔。可以懺悔的罪有兩種,一種是中可悔,一種下可悔。殺畜生屬於下可悔。

對於犯罪的人來說,其實能夠自首的人就是在懺悔了。什麼都不辯駁,承認自己有罪,這就是懺悔。但是現在很多人犯了罪還為自己辯護,用種種藉口掩蓋自己的罪行,甚至花錢請律師為自己開脫罪名。律師就是這樣,你給了錢,他明明知道你犯了罪也要通過鑽法律的空子去為你開脫罪名。所以律師這一行對我們深信因果的人來說,是很不適合的職業。

受戒的人犯戒,懺悔之後,戒罪就沒了,但是性罪還是有的。性罪依然還有是因為有因果論。佛教注重因果,懺悔並不能逃離因果。很多人很可笑,以為做錯事情到寺門求佛菩薩保佑就能將功補過了。很多人做了不好的事情,比如墮胎了,就到廟裡面去懺悔,做超度,念經,拜懺。但是他不明白,縱然你懺悔了,你只是沒有了戒罪,性罪是脫不掉的。無論你是出家在家,因果是一定逃離不掉的。最多只能是重罪輕報。犯了偷盜,將來就要連本帶利地償還,犯了殺戒,就要一命償一命。你殺多少人就會有多少人把你殺死。

我們知道大目犍連是被人用石頭砸死的,血肉模糊,死得很慘。他是神通第一,為什麼連石頭都避不開。可想而知,因果不昧,即使神通再大也避不開,何況是捐點錢,做點福。功過是不能抵消的。但是當你真正明白因果之後,承受果報時,就不會覺得太痛苦。講到目犍連尊者,為什麼他會被石頭砸死?他有一世喜歡吃蜂蜜,有一天在老樹上看到一個蜂巢,就用火把蜂巢燒了吃蜂蜜。因為他燒蜂巢,裡面的蜜蜂死得很慘。所以他在這一世,為了讓人知道因果的力量,被外道用石頭砸死了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神通不是萬能的,神通也無法避免因果報應。因果如影隨形,很多這種大尊者的故事告訴我們,因果不能忽視。

我們能發心受戒是因為前世種下了深厚的善根。既然能有這樣的福德因緣去受戒,我們就要真真正正去持戒。所以我規定受五戒的人半個月要懺悔一次。但有人說不需要求半個月懺悔。我就告訴他,不是不需要,而是我們出家人不要求大家去做。因為如果要求在家人都這麼做,很多人都會覺得不方便,很多人都不敢受了。現在有人連受戒的都分開受了,不能一起發心受五戒,何況要求半個月懺悔一次。這樣一來會嚇怕了大家,沒人敢受戒了。這說明我們現在世上的人太愚癡,沒有福德,無法真正發心。

我要求你們受五戒的人每半個月一定要發露懺悔和誦戒。如果你不這樣做的話,你就多犯一條不懺悔的罪。這是我所定下來的規律,剛才已經解釋了。為什麼要專門受戒去犯戒呢?不是這樣的,受戒是為了不讓自己犯戒,一定要分清楚。世尊讓我們一定要先受戒持戒。十善就是戒,可是大家連十善都做不到,怎麼辦?就只有弄出一個《弟子規》來,弄出《了凡四訓》、《太上感應篇》來。你們沒有善根因緣去直接接受佛陀直接的教誨,就不得不通過傳統教育、小乘佛法入手。真正有利根的人可以直接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教誨,不需要經過別的經典。雖然這些書也是很多祖師大德都很推崇的。但是我們要知道這些人也是出於末法時期的。慶幸我們現在還能坐在這裡講戒。再過一些年,大家可能連戒是什麼都不知道了。

為什麼戒是如此殊勝和重要呢?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。有一位比丘和一位外道一起結伴去遊化。走了幾天,不見民居,飢渴難忍,疲憊不堪。好不容易看到一棵果樹,外道立刻爬到樹上摘果子。而比丘卻在樹下打坐用功,如如不動。外道在樹上見比丘無動於衷,連忙招呼他上來摘果子。誰知比丘說道:“這棵樹的主人不在,我不能自己拿。”外道說道:“你既然不能上來拿,那就搖樹,讓果子掉下來。”比丘又說道:“佛規定我們不可以搖樹拿果。”外道看又不行,就從樹上扔果子下來給他吃,結果比丘還是不吃,說道:“沒有人給我,我不能吃。”最後外道實在沒有辦法,就從樹上下來,生慚愧心,說道:“我們外道真是不及釋迦佛,釋迦佛的弟子能持戒這麼嚴格,我們外道實在不值一提。”說完立刻跪在地上用水果供養比丘。
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四個道理。第一,沒有主人的東西不能私自去碰。比如說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習慣,到別人的房間隨便翻動別人的東西。不是你的東西不光不能碰,連看都不能看。有一位同學聽完我在中國講的太上感應篇之後便向我懺悔,說她在我的房間裡看到桌上有很好的法語,立刻把它們抄下來拿走。雖然並沒有拿走我的東西,那也是犯了偷盜的戒。不要說是別人的東西,即使是自己的子女的東西也不能隨便看、隨便碰。很多人在郊外採摘花果,也不問有沒有主人,就算是真的沒有主人也不能碰。出家人比在家人殊勝,成為三寶之一,就是因為持戒。為了持戒,寧願不要命也不能犯戒。這個故事中,比丘說不能搖樹,說的是第二點,不能有企圖的意念。懂了意念,即使是通過間接的方法得到想要的東西也是犯戒。第三個道理,即使果子自己掉下來也不能吃,因為戒律規定出家人不能吃不是別人施捨的東西。所以你想想出家多不容易。我們不能只顧著挑剔出家人行為不當,要嚴持戒律是很不容易的。這條戒是告訴我們,出家人在沒有別人供養的情況下是不能吃東西的,不能自己做飯的。所以你們做護法居士,要護持三寶,就必須要知道這些。第四個道理是要嚴持正戒,寧死不犯。不能說你們不是出家人,我們學佛的人是要一路精進,一路提高,不能以自己沒出家為由,不持戒,那就是懈怠,沒有菩提心。你做的一切事情都變成魔業。所以我們學習一定要學得專精,一定要學正知正見,不要學一般人自欺欺人的見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