🍀有人提及:去接受是一件難事!其實,換個角度想也許就没那麽難以接受了!
人生中所遭遇的困境和不解很多,可能是和知己友人分道揚鑣,或者在工作中受到同事的排擠,工作成果得不到上级的肯定,抑或是弄丢了心愛之物,都會有悲傷,難過不安的挫折感,當下或許難以接受這些失去的痛楚。如果我們換一種心態去看待生活中所有的苦難,我們會發現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,也是讓我們從生活領略到”得與失”皆是美好的教材。就像没有在生死邊緣挣扎过的人,不會明白生命的意義。所有的失去並非一蹴而就,所有的得到也並非一日之功,悲傷的失去,其實也是另一種得到,它令人學懂釋懷、堅強和成長。
🍀修行用功主要是學會「作觀」,作觀就是依照佛的教誨改變自己的想法、做法;將經典所說的道理,變成我們的思想,經典的教訓,變成我們的行為。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磨練這就是真正修行了,練不受誘惑、拒絕汙染,修清淨平等心。
「讀經是經轉我,以經轉移凡情;會作觀的人是我轉經,把佛的教誨運用在生活上,常生智慧。」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,如果不能落實,與我們的生活無關,經典就變成空談的佛學了。《壇經》云:迷悟在人,損益由己;口誦心行即是轉經,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綁轉。
🍀真正的信心是建立在理論的基礎上、行為的基礎上。佛法稱之為正信,如果對於理論不清楚,行為沒有落實,這種信都是迷信,都是勉強的信,信心當然很容易動搖。我們曾經見到過,一生吃齋念佛,到晚年改變了,或者是改變修學其他法門,或者是改變信仰其他的宗教,這些事情並不少見。
什麼原因?信心動搖了。佛法所說的道理,他沒有明瞭、沒有透徹,佛教導我們的生活,教導我們應當怎樣處事待人接物,他沒有落實,所以才會有這些現象。因此「信願行」必須集合成一體,那個信心才會堅定。
信的標準是什麼?信的標準一定是力行,不認真努力去做你就是不信。所以信願行是一而三、三而一,一體的。說信了,願力不強,不肯去做,那個信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真正相信,還要人去勸嗎?還要人去督促你嗎?自動自發,自自然然,他認真如理如法的他去做,那才叫正信,沒做到就是不信,這是我們自己要警惕的。我們想建立信心,必從解門著手。信心為什麼生不起來?因為了解認識不夠。如果真的明白了,真的了解,哪有不信的道理!
🍀五濁惡世時代的人心會特別散亂,而且出現了很多奇異怪狀的事情,久之成習,造作了惡業,人的良知良能就被此惡業所污染了。正定是維持人的純真,本有的善與覺的能量。正定能培養心性不容易被外境的因緣牽引,再不被自己的習氣所蒙蔽欺騙,自以為是的聰明原來也是造作種種業的元兇,不承認自己有貢高我慢的心態,而誤解善知識的作為或勸告,所以聽經聞法時斷章取義了,長養惰性,欲念成倉而胡作非為的事層出無窮,這通通都是聰明所累。
🍀修心養性的最好辦法是誠正信實,用內觀啟動正能量,開發真實的智慧。佛教中的誦讀經典,靜慮思維,虔敬禮拜,持戒念佛,抄寫經文,籍此攝心一念的方法對治我們的散亂心和惡習性。真如本性才能有機會回歸,否則,越行越遠變成迷途羔羊,任由虎豹豺狼的侵襲,魔王的引誘而迷惑,最可怕的是自己不覺察到自己的不覺。衹有明白了道理的人,才真正領悟到皈依三寶,佛法僧的重要性,覺正淨才是人安心的樞紐。人能安住心性時,就是邁向開發智慧的第一步。
🍀多年來,我沒有后悔自己曾經的選擇,只有感覺到一點遺憾。感嘆人在世間經常不能把握時機、因緣。人總是錯失了關係的維繫、互相信任的尊崇、對創新的重視、甚至疏忽了自覺的力量等。做人不能放棄自己,衹有把自己放下才是。因為放棄是一種遺忘,往往在無力改變現實的面前,選擇了不得已而為之;放下却不是放棄,是自由選擇對自己的救贖,發自内心的解脱與釋懷,讓自己排斥迷惘疑惑,從而生出一股堅毅意願和動力。
同學們,加强聞思修!南無阿彌陀佛!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