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攝律儀戒, 改往修來, 覺有情篇

覺知性促進戒行與戒德

阿彌陀佛!諸位同修大家好!我們繼續今早上的講題「涅槃」。佛陀講人身難得,「得人身者,如爪上土,失人身者,如大地土」,我們要抓緊時間修行,不要一直去計較人在今生境遇裏的一些不當行為、不善的心、不善的業,衹要在有智慧的當下,不再虛度光陰,趕快轉惡為善就行了。


剛才我們同學之間發生了互相疑慮的問題,這是不應該有的,尤其是在大家共修的時候。自己要管好自己的心態,遇到事情,動動腦筋,用智慧去處理,例如應該讓同學先去做的事,就要禮讓,才不會去得罪別人、引起彼此不愉快的情緒。


人在世的時間不多、很短,人身難得,我們修行為了什麼?其實修行就是為了「滅度」。所謂滅度是趨向涅槃,為了永遠的離苦。第一步,我們要修戒行,積戒德。第二步,要心安住,觀察入微,制心一處。這就不會亂打妄想,不會無事找事做!現在出了問題就心不安!我們怎樣發現自己心不安?當你靜下來的時候,就知道心不安。所謂心猿意馬心思如猿猴子不停地轉動。


第一步「戒行」,不是我們懂得戒相就算了,五戒、八關齋戒、菩薩戒,我們還要修戒行!懂得五戒,還要懂得怎樣去把戒行示現出來!積戒德,你有戒,但你的戒德是什麼?必須在這兩方面都要進行。怎樣才有戒行、有戒德?你就要學!每一條戒,嚴格來講必須要學一兩年!所以出家人學戒不是一兩天的事。像你們的菩薩戒,用了三天至五天去納受,實在太短了!一條戒要學兩年,出家人學五年至六年,甚至更多。因為我們在生活上不停修正戒行,才能夠長養自己的戒德。


第二步是「心安住」。剛才說猴子心不安住,牠哪裏能夠坐得住?牠不能停在一處,牠坐在這裏很不舒服,心想著那邊有棵樹便要跳過去,那邊有樓梯就要跳樓梯,無事找事做,心不安住了。


第三步是「精進不懈」。不要懶惰!戒行、戒德都要有能力啊!以聞思,來促進能力,因為精進才肯聽經聞法!精進的人才會想到去增長聞思的能力。加強聽經思考來促進精進,以實際的行動發大心、發大願!這就是聞思修!通常大家只是聞思,沒有發大心!沒有發大願!實際的行動就顯現不出來了。換句話說,這樣才是真修行!如果沒有這樣的層次、步驟,你不算是修行,最後的那個結果,滅度、涅槃,就沒有了。只要你能滅度、涅槃,你才永遠離開六道輪迴之苦!不然的話,你還是很難超脫生死之網,沒辦法!


修戒行、戒德、要安住、要精進,要促成自己的聞思修能力,在哪裡?在生活當中!不用把自己關起來,或在深山、樹洞裏、山洞裏修,這樣是沒有辦法修行!那是假的。過去看到同學們就這樣以為,關起門來不出去,可是一出去遇到境緣,他馬上就退縮了,受不起考驗,眼看見都是很害怕的東西。因為他不懂得什麼叫作真正的修行。修行必須在生活當中!自己一個人叫做生活嗎?沒有境遇怎樣才會是生活呢?這就不叫生活了。我們在一切的生活境緣中,當然有很多事情,使我們的身心狀態有時候清醒,有時候迷糊,但我們要如何保持自己的覺知性,使生活得更美滿?為了保持清醒,不迷糊,就要依五戒、十善作為標準,觀照我們的起心動念、約束自己的身口意,提升自己的品質!這就是所謂的戒行與戒德之間的關係,絶對離不開覺知性!若沒有覺知性,心不在焉的你是不理解如何用心?正命正精進的意義何在?雖然我們都知道受五戒,但是不能持五戒,沒有了五戒的德,這樣的生活就很糟糕了!


剛才我們同學間的不愉快就是一個例子,如果人稍有智慧把戒律觀照自己的言行,我依教奉行了沒有?不依教奉行就是不守戒!師父講過:這段時間你們在受戒,不能亂講話!不能亂走,心要安住,遵照常住的吩咐,履行你的任務,不是你做的事,你就不要做!當時我們想我正在受戒,我要以慈悲心幫助同學完成他的事,而我最後再幫忙收拾一下,那就沒事了。而你的心焦急,這就犯錯了,你想他趕快忙完,然後你要打理爐灰,嫌人家阻礙你做事,我要清潔爐灰了!你怎麼還去燒香呢?當時只想到完成自己的工作,並沒有想到,同學再上一支香是表示對他的媽媽的思念。原因是自己太焦急,沒有顧及其他。寺廟規定是有時間燒香的,過了回向之後就停止燃燒香燭了。最後一支香是在打開《地藏經》誦讀機之前,供奉最後一支香就不再燒了。這是我們定下來的規矩,大家多來這裡便知道。香燈師在清潔打理香爐,這是他的工作,他有權不給你再燒香,甚至他可以把大殿的門關起來,不讓人們進來,包括法師也不能進去。這是在生活修行當中應該注意的。互相體諒就不會生煩惱了。


第四,世事無常,凡事都有變動、變化,不會維持老樣子。外面的花草樹木,春夏秋冬,氣候的變化,今天艷陽照人,明天竟然會下雪了;因變化無定,有些事只有延遲去完成。由此可見分分秒秒都是無常的!損失、滅亡,身體的細胞也有生滅。有同學去醫院看病,被抽了幾筒血,他感覺非常婉惜!他不知道新陳代謝的道理,血抽出來後,自然會換上新血。猶如頭髮的生長,多長的髮也有丟落的時候;牙齒到一定的時候也會脫掉。種種變化,意味著有機會重生,也有機會滅亡,無論人的喜歡或是不喜歡,抗拒或不抗拒,想與不想,能捨或不捨,通通如是。說我老?不認老!行嗎?不行!我不想死!可以嗎?死亡還是會來!我很抱歉這樣講,但這是事實,我們衹有懷念已往生之人!希望大家明白每一個人都有這一天。我的爸爸在二零一二年離開的,至今他去世了十二年!多快!我不想他走,他也走了,以前他還在世時,我們共同商量法務,合作無間,這是事實,世事無常!去留必然的事!我們定要時時保持警覺性在這無常的世界!當六根接觸六塵的時候,就會對不如意的事納悶而生煩惱。我們聽了佛法之後,應該比較開朗,應該明白這是因果!皆是無常!這條路你一定要走的!你還要留情嗎?你越多情,被傷害越多!


再次,在生活當中要保持無我!祖師大德都告訴我們,放下自私自利!這就是無我。因為無常,所以無我!如果我們保持無我、無相、無我相的警覺,我們就不會什麼都想控制,也不會有執著、獨裁的心態!當事情來了,我們很從容,剛才說的制心一處。再下來是「不懈精進」!要放手!我不講放棄,怕你們誤解,以為什麼都不做了,就念佛,班也不上了、孩子也不管了。行不行啊?不行!我們要放手!以前叫你們懺悔,你們都是形式上的懺悔,現在改了字眼不說懺悔了,說「剖白」!如今不講放下、放棄,講放手!不要拉我這麼緊!放手吧!這些都是在生活上要學做的事情。我們要學習觀察因緣條件,知道了無常,這個因緣條件都包括在裏面,都會變化,隨時隨刻事情都會變化!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保持觀察因緣,那你就更加深刻的體會無常、無我,會隨順無常、無我!心就會慢慢很清淨,很淡定。清淨、平等、淡定就隨著起來了,你不會因為他是你的至親、也不因為他只是你的朋友,然後你的心態變化不同。


我爸爸過世的時候,你們傷心嗎?有同學說傷心難過好久,幾天?有哭嗎?數數看。當然難過了!以後你們走,我也難過!我是說你們是有一個限度,他畢竟不是你們的爸爸!王同學在笑,他不認識我爸爸,他從來沒有傷心過。但是我不同!我辦理他的後事,七天後,最後一天出殯火化後,我忍不住了,整個人崩潰,你們沒有看到,月卿知道。


我們必須要真正知道無常、無我,心清淨、心平等對每一個人、事、物,隨緣放下!隨緣放下吧!捨不得還是要捨!因為不是你的事,是他的事!他要走了,要bye-bye了!他要走上另外一條路了!每一個人都是這樣,有一天師父也要走的!因為你生在娑婆世界,這個娑婆世界你面對什麼?我們今天講涅槃,聯繫到「苦」字,剛才我講到諸多生活上的無常、無我,都是因為到最後皆是苦!你了解苦了沒有?深深知道苦了沒有?如果你深深知道這個世界苦,你馬上會去精進修行!你不再駁嘴了!不再找理由去為自己開脫!尤其這些因緣,我們父母、子女、夫妻之間、兄弟姐妹、朋友之間的相處,都是因緣啊!你所執著因緣之情太重了!所以你會相信、會捨不得!有的人對這些因緣會無情,可是他對財富和名利就有情,他看這些比親情更重!我們看到很多新聞,為了爭奪財產,連兄弟姐妹的關係都沒有了,為了名利和財富,連父子關係都斷絕了。甚至子女爲了榮耀竟然把邁老的母親丟在安老院,從來不探望,這些人在人前一副菩薩心腸的面孔,不盡爲人知的事多的是!很重視富貴榮華的人,他總有一天還是沒有的,他也要把這些東西放手,不放手也不行!


在這種種關係裡,我們要怎麼樣處理呢?只有一個方法,就把這個角度轉變,因為我們在娑婆世界,我們不能夠永遠都快樂,別人痛苦可能也會引起我們痛苦。尤其我們學佛的人,看到對方痛苦,我們很可憐他。只能把角度換一換,往好的方向、往樂觀的方向去想,往無諍的方向去想!這個例子真的好!你們應該從對方的角度想想:他捨不得母親,他思念自己的親人!再燒一支香,用這支香來代表他的思念!你如果為他想一想,你就不會煩惱了,心也不會焦急了,也就是說你不會自私自利、衹顧自己的工作了。另一位還在燒香的同學,也應該想想,師兄為什麼對我燒香有這樣的反應?原來他要完成收拾整潔香爐,這是他的工作。這些都是同修之間應該互相了解的,轉換角度思考,大家就沒有你對、我錯的爭執了。


解決問題的方向,用轉念來避免引起種種的貪瞋痴!不同、不等的善念或惡念。剛才我所說的這些都是在修行,修行包括很多!也可以自問:我有修行嗎?原來我就欠缺了這個,今天來到道場,學到了覺醒!向內看就是覺醒,不是向別人去看,在一切事件發生中,我們要修正自己!


如果你不醒一直做夢,沒有睡醒的人會常常去求作夢,做一個夢來尋求答案,你們說的解夢,就是尋求夢中的答案,在夢中尋求答案來證明支持自己的想法,借著這個夢境的人事物,來獲得對自己的滿足。所以解夢不一定是對的。


你要找到相應的答案,你首先觀照自己,是否具備祖師大德所說的「信」。好像現在很多同學問的問題,問這個法師一個問題,等他見到另一個法師,他又問同一樣的問題,見到第三個、第四個法師,他還是問同一樣的問題。其實在他聽經聞法中,法師就已經講清楚他所問的答案了。而他仍然要借著某位法師的話,來滿足自己想得到的答案。我遇到這些人,我也研究過,這是很多人心理的狀態,他不相信!這就是為什麼祖師大德很重視這個「信」!也重視我們怎樣把疑惑解決,思惑!思惑很麻煩!因你有思惑煩惱,學佛的路上問題重重,就不會很老實去學佛。這就解釋我們並沒有醒過來!覺知的能力差!沒有醒過來的人常常抱怨、責怪、批評別人、去修理別人,問人家為什麼?像剛才我們的同學,就落到互相指責抱怨,一個說上香時間已經過了,你防礙我工作!一個說我思念我媽媽!怎麼不能上香?這就知道他們倆個都還在睡夢中!都不清醒!才發生不愉快的事。你們若覺醒,哪裡有這些事發生啊?你們今天要休息好,不然明天又不醒了。


我教導大家的「觀照」,觀照之間是有距離的,因為你換一個角度去觀照,不要常常直接從你的角度距離,而是轉換角度:如果我是他會怎麼樣?這樣觀照你可以發現有一個新的自己!原來我可以是這樣的,不一定要像以前那樣的作為。我們同學之前發生的不愉快,如果你們現在醒覺了,重新給你們工作打理,你們會怎麼做?不會像剛才那麼執著了吧?大家換個角度觀照做事。(待續。。。)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