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M:甲辰年正月初二以《開智慧年》爲今年修行綱領(信解行證)的正宗分,而今天正月十五(2/24/2024),另一正宗分內容是《建立智慧的感情~慈悲》。內容談及對智慧與感情的認識,智慧與感情之間的配合。大家從座位右邊的同學開始發表,同學們可以廣東話發表,我作即時翻譯。
C 同學:我們能把感情處理適宜妥當,控制好自己的感情,是要有智慧的。人與人之間怎樣用智慧增進感情,促使和諧相處,兩者是應該相通的。
Y 同學(合掌):阿彌陀佛!師父好!各位師兄好!
同學們(笑著回禮):師兄不用客氣!
Y 解釋(我習慣這樣向大家先問好),繼續說:平日跟人交談,沒有智慧,大言不慚的講話,便會講出傷感情的話,那是很容易得罪人。
J 同學:沒有智慧是不能有效率地處理人際的關係。人相處久了都會產生感情,所謂無愛不生娑婆。怎樣維持世間上複雜的感情關係,使它不泛濫,不被它所牽制?若是人不理智就會做錯事,雙方的交流維繫了感情,要有智慧才能融洽相處。
CM:感情跟智慧有什麼關係?智慧是世間的,還是出世間的?
J 同學:我說的是世間法,有理智,佛法不離世間法。
CM:佛法不離世間法,這是一種方便說!要明白,這句話不是真正講述佛法,如果你願意再提升對佛法的了解,必須改觀。若不改觀,你就永遠停留在學習世間法,換句話說,理智的感情而沒有出離心的感情,那是世間法!當你沒有辦法衝破感情,也一定不會真有理智!「佛法不離世間法」這句話,你們都常看到、聽到,那是方便說而已!例如《法華經》上說的化城,看到那個化城了嗎?走多幾步就到了!你已經走到那裏了,怎麼還是沒有見到呢?其實那是化城。現在你講出了自己的心得體會,把問題提出來,這才能夠徹底解疑,也幫助其他人。
J 同學: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世間法?
CM: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屬於世間法!講到學佛要出離人與人之間的感情,還是在世間法,它不是出世間法。佛法與世間法,哪一個是方便說?能說佛法是世間法,把世間法說成佛法嗎?小心一點,這樣的說法是不妥當。佛陀仍有感情嗎?
(J 同學:有啊!)
CM:佛陀的感情跟世間法的感情完全不同!你告訴我,Peter和你兩人看了某套電影,劇情的女主角最後還是選擇繼續做修女的道路,但是Peter就認為這樣的結局太悲傷了!為什麼兩個人不能在一起呢?為什麼男女各走各的路,她得到愛她的人,竟然還要走做修女的路?Peter 沒有辦法領悟到這個層次。
J 同學:Peter 看到的是世間的情愛。
CM:他只看到在世間的情愛,所以不能說他是不對。以他的角度,你衹能夠告訴他,關於人與人之間如何掌握相處的情感。比喻在這種情形之下,告訴他,人與人之間應該相處得和諧,就不會打架,爭吵、你爭我奪,人們才會過著這美好的生活,讓他們的感情不要破裂,發生互相廝咬和傷害彼此的行為,不造惡業,這才有此方便説,那是世間法。因為延續這纏綿悱惻,糾葛的情感不是究竟解脫離生脫死之法,終極都脫離不了輪回之苦。真正的出世間法並沒有如此這般的感情!若是停留在人與人的感情生活的話,一定產生了分別意、執著的心。今天探討的主題很重要。但不是逼著你們放棄一切去出家當和尚。如果我放棄一切,今天我就不會和你們共聚喝茶了,也不送禮物給你們了!這些都是世間法!請大家拆開禮物,裏面有什麼東西?有五福谷米、金色的小碗筷,還有六字大明咒輪,保平安!大家都追求健康、平安、幸福、快樂,這是世間法啊!可是沒有這些世間法,你們會發歡喜心聽佛法嗎?
CM:《剖白,創造智慧的新生》是其他同學發表的,並沒有把J 同學寫的發上去,因為太遲了,我已經出稿了。
J 同學:那天我的同事訴說因工作問題而苦惱,正好師父登出那篇文章,我不好意思特意去轉發給她看,就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裏,可能她會看到,兩天後,她的情緒轉好了。
T 同學:阿彌陀佛!弟子以為人與人之間,比如家庭親人間、朋友、同事之間,或是日常各種人際關係上的感情,都帶有執著的成份,情執也算是執著?
CM:他提到的「情執」與「執著」,請大家注意「感情」與「情感」!很嚴重的「情執」就是感情!譬如說,他是我的鄰居、他是我的同學、他是我的兒子,這就是出自於有感情關係!如果他不是我兒子,我會關心他的生死嗎?報紙登出不幸的消息,某某是我的鄰居,表示他很可憐!那是一種發自同理的情感。
T 同學:感情有情執在裏面,比如說,家庭夫妻之間有矛盾或者是離婚了,雙方會很痛苦;還有親人之間生死離別的痛苦憂傷,也是屬於感情上的情執。弟子認為的智慧是內心離開了情執,沒有執著了,對日常的人際關係,內心裹再沒有悲歡離合的痛楚,那是智慧,當然這是要通過修行來提升自己。
CM:心再沒有波動。
T 同學:是的,心再沒有波動,非常的平靜。表面上跟別人沒有什麼不同,實際上有智慧的人,他內心裏面跟一般人是不一樣的,他過得很幸福自在,他的心是出世的。
CM:其實波動就是輪回,就有了生死。輪迴不一定是轉圈才叫輪回,波動的起伏上下就是輪回。
T 同學:普通人看不出來,他自己知道,當然佛菩薩知道。他的心是出世的,日常生活行為上還是做世間的事。可是他以智慧隨緣度眾。
CM:這就是菩薩,梵語「菩提薩埵」,譯為中文是「覺有情」。他也有情,但是,這個有情跟世間法的有情已經不同了。
J 同學:這種波動輪回,也是自己本身內心造成的。
CM:當然!既有情執,放下不容易的!先要了解自己是處於哪種感情,不了解,就不會放下。
X 同學:我個人對所謂「感情」和「智慧」的想法,感情是建立在不平等之上,像大家所說的它是假的。為什麼呢?比如說對親人,有什麼事我們就很心痛他,但是外邊的人,或是其他族群的人呢?出了問題,我們也不怎樣去關心,看了新聞也沒有太大的反應,所以用智慧來理解感情,應該是放下所有的感情,這才是真正今天所講的智慧。如果有智慧,感情就不存在了。譬如說相由心生,我們覺得他是這樣子,其實根本就不是。很多人說自己很有愛心、很有成就,比喻螞蟻不爬到自己腳上他就不會跳一下。因為我們付出的情都是對自己的親人,對自己很親密、很關心、很要好的那種朋友,並不是對所有人;若是對所有人的應該是平等的,如果達不到對所有人都平等,那感情就是假的!
CM:是的。必須自己要了解所謂感情。為什麼佛陀不教我們去談感情,是佛陀對我們沒有感情嗎?非也!最有情就是佛陀,因為祂的心念念處處都有照顧着眾生的慈悲大愛。然而,佛陀照顧眾生是單方面的,眾生領不領情是另外一回事。佛陀的感情是智慧的慈悲,雖然我們知道慈悲,但很容易疏忽它的性質,這個慈悲是否有智慧的慈悲呢?我們必須要理解感情跟智慧,慈悲也有不智慧的時候。
J 同學:佛陀有慈悲,博愛。一切男女皆是我父母。
CM:阿彌陀佛!嚴格來說佛法不用「博愛」,那不是佛陀常講的那種慈悲,我們不要把「博愛」去討論佛法。我知道你的意思,就是公平、很平等,對每個眾生都一樣的愛,叫博愛。可是佛法對有情衆生是用理智、用智慧,不講「情」!一個非常抵觸的問題:就是不講「情」!沒有情也沒有愛!如果你講博愛,那你的Level 還是有限制,沒有辦法達到真正的「慈悲」,要提升!我們為什麼要遵循這些步伐走:三皈、五戒、菩薩戒。因為有這種戒行,然後才知道怎麼走;你沒有戒律,永遠都說不清,因為被困擾了,情感在困擾自己,不只是說人與人之間的情感,是你與你自己之間,內心的鬥爭,在爭扎。如果以方便說的話,他會講博愛,會講慈悲,他分析很多。佛經裏沒有主張用情,一講情,就不是真正的慈悲!層次較高了,要有相當的領略,提得起,才能夠接受的。心會痛,不是不會痛。眾生苦、痛、墮落,其實就是自己苦、痛、墮落,感同身受!所有的眾生是誰?是自己!佛陀是以這個感受去出家的,祂已經達到這個境界,祂毅然出家了。祂有妻子,有剛剛出生的孩子,國家都需要祂來做國王領導人民,前程無限美好,怎麼會在二十九歲的時候出家?慈悲到極點了!出家並不是世俗上所謂的六親不認。
CM:佛絕對看透了!凡夫就看不透,因為還有很多的眷戀!因果業緣的牽涉在我們周邊,只能夠逐步默默地去進修,每日所見所聞都要用聞思修。「聞思修」是我們必須學習的過程,沒有聞思修,那將是白學了。今天大家講出心得、體會和思考,要用佛法作思考,不用世間法來思考,這就是聞思修的思慧。如果用世間法來思考,那就像蠶蟲,作繭自縛,捲起包住了自己。
L 同學:智慧跟感情,最重要的是容忍。無論在家庭裏,還是工作單位、左鄰右舍,都需要包容。有智慧的人會包容。若沒有智慧,就沒有辦法處理這些人際關係。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,不會都一樣的,有不同的意見時,就會有衝突。若沒有寬容,便產生很多的衝突,世界上因為雙方互不相容了,就開戰起來。
CM:參透了佛法,諒解包容都是一種慈悲的體現。
C 同學:這些戰爭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。
X 同學:對一般人來講,很難要求人人寬容不為己。
CM:大家一起修行,要向前走,不能永遠停留在一個地方。不往前走,對自己沒有益處。我以前在Brockton (舊道場) 那時經濟很困難,出家了,到別的寺廟服務,還要到海外弘法、護法。現在我們不需要再為經濟煩惱,就要好好的利用這個修行場所,歡迎你們隨時過來學習、修道!這些老人家過來住一個星期的,就像Vacation! 我帶你們去參學,或是在附近走走,可以在這裏為期幾天的修行。我不當這裏是Temple(寺廟),出家後一直都不想有道場,我只想到人家的道場去服務。逼於無奈,最後還是自己去建道場,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去親力親為了這麼多的事務!一手一脚,規劃一切,建法堂、建三昧龕、建阿蘭若塔。我們這種經濟能力不能有像其他寺廟的建築,人家起碼用五十萬以上去建設。我們資金短缺,一個法堂、一個三昧龕,只用了十萬。我一直主張節儉,譬如我們的聚餐,既簡單又營養、美味又便宜,最重要是不能太過浪費。
我今次提出了聞思修座談主題:智慧與感情,是讓大家明白,人生要往前走,不要沈醉在感情的路上。感情上沒有對與錯的問題,我們對感情了解有多少?怎樣的智慧去用感情?就是這樣成了問題。佛陀常講不要攀緣。我很感謝我的過去生,我從小都不慣攀緣的事情。我沒有好的口才,不懂怎樣交際,也不懂恭維哄人。我現在似乎好一點,因為出家了,我要弘法利生,已經打開心扉張口説話了。這裡道場不能接受任何人都可以到來,需要預約,通過批准了才能到來,因爲我的能力有限,怕擔因果。娑婆世界是堪忍的世界,一切都要忍!沒有事可能不忍的!「感情」這件事更是要忍,若是不忍,就沒有辦法解脫!情感和感情無論好壞,之間都要忍!有家室的人都經過這條感情路,對感情和智慧的都有很貼切的認知。我們都是上了年紀的人,已不是二十八歲的年輕人,大家要注意我們要把佛法不斷地保留在我們身邊,不論在家,在社會,要常常提醒自己,把佛法掛在心頭裏。縱然是方便說,我們都要警醒自己這不是方便說。「方便說」會帶有情執,也有所說的妄心、假念,方便說嘛!就是一件工具,用完就算了。《金剛經》法尚應捨!何況非法?全部都要放下!現在首要的,就是把智慧跟情感理解清楚,不要模糊!我們學佛不能模糊!方便說,就是不要模糊。(待續。。。)
☆傳妙文鑑定,弟子應新恭錄☆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