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自覺自度, 覺有情篇

採用佛法去調劑生活質素

阿彌陀佛!各位同學早上好!我們今年的盂蘭盆法會已經圓滿結束。昨天,我們抽空去拜訪了新英格蘭禪修中心,以及頂禮尊者。我們一路上兩輛車,由於不同的GPS路線,不同的時間到達,誤了一點時間。不過還好法師也是剛回來,他們去接受居士們的應供與講經。我們把事先准備好的捐贈品,一架65吋電視,是黎盛林護法贈送給禪修中心作弘法之用,還有家電及廚房用具,總共十六件,他們可以再分送予其他僧人或者有需要的團體。還有一千元供養在九月三十日舉行的僧侶解夏自恣會。每一年他們都有邀請我去,可是今年我不能去了,就預先把你們供僧的物品和淨財送過去。

我們頂禮了法師之後,大家座談期間,同學向法師請法,法師也以佛法作開示。平日,我一直告訴大家要有這個習慣,主動把法師的講經開示、弘法影音錄下來、用照相機拍攝和錄影出來,可是你們都沒有做到。為道場做事的人,他的工作跟平常信眾來寺廟聽法的,或者幫忙的,是不同的。作為道場的一份子和護法,必須為道場、及以後很多的人,留下這些法寶、記憶。有影音錄下來,而且有照片留念,這是很重要的一環。所以,手機常常帶在身邊是非常重要的,因為你沒有手機、錄音機,就不能做這些事情。就好像一個攝影師的攝影機,他從來不會把它遺留,他是隨身帶著攝像機,那是他的心肝寶貝,二是因為他的愛好。他常常想把自己見過的美好的東西記錄下來,他可以在拍的照片上得到技術的提升。譬如光圈、角度、焦距等等。我經常提出來了,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。

法師講完開示後,還帶領大家讀經、念佛、回向。他用一卷白線,類似縫紉用的粗的白線,每一個人的手拉扯一段距離,圍成了一個圓圈,像徵著一線相連大家的心。這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方法,讓人心安定下來,感受到有人結伴,不再孤獨;第二,大家心連心的同樣做一件事情,念佛、祝福、信佛、回向、發願。法師祝願我們、回向我們,然後就讀經了。他讀的是巴利文,他說會把經典翻譯了之後發給我,讓大家知道內容是什麼。我們現在學習的人,佛教徒,很多都已經慢慢地跟僧團脫節、疏遠了。沒有像我們以前在越南、在東南亞的時候,我們到寺廟參學,跟法師、僧人都有很親切的感覺,而這種親切是建立在恭敬心之上的。現在顯然已經沒有那麼親切,而且越來越疏遠。

我過去小時候,一直跟著我師父和許多出家人,我們師兄弟同學之間,對法師的恭敬是極頂的,有一種高尚的情操,把僧人當成未來的一尊佛來恭敬、遵從、依教奉行。相對於密宗信徒,顯宗的部份同學的敬仰誠懇心未及他們,不是很注重培養自己的法身慧命。居士和僧侶之間形成了隔膜的現象。

法師也開示了如何提起,如何放下的問題。同學問:「在單位工作很忙碌,事情接續一個一個來,不知道應該先做哪一個,覺得有壓力,怎樣讓上司理解,我這一件工作還沒完成,不能再布置另一件工作,我不能有充分的時間去分配和完成,所以心情低落了。」法師答:「念佛是用來實際運用的,不是當作聽音樂一樣來聽的。當我們有情緒低落的時候,或者不知所措、驚慌的時候,最重要一點就是告訴自己,馬上找一個地方安靜下來,或者坐一下,或者尋找一棵樹底下或花叢,或者蔭郁的地方,靜靜的坐下來,或到河邊散步。我們先把心靜下來,再向有關方面反映,要求理解,把工作減少!」。心一直要求外面遷就自己,那是外修!我們必須學懂先調整自己,這就是學佛的作用,佛法為什麼 Working(有效應)? 因為能夠應用了佛法!人們不應用佛法只愛聽佛法,當作一首音樂,音樂停下了,然後故態復萌,所以人人應該懂得學以致用才好。長輩常常在孩子們的婚宴上,分享婚姻相處之道,如何創造一個幸福家庭的生活,大致離不開這兩個字「冷靜」。在吵架的時候,不要兩個人一起吵,最好是一個人離開或者閉嘴,冷靜下來!冷靜做事就不會犯錯,不冷靜的話就會犯錯。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點。

我今天講的有幾個課題,一是常常提醒自己進行內修,一切遭遇都是自己的言行所造就的,自己沒有能力便覺得事情難應付,其實稍為用心,一切都可以應付的!這是我過去的經驗。第二課題,就是怎樣應用佛法。學佛要懂得應用佛法,知道盂蘭盆法會的目的,是來救助自己的過去宗親祖先父母、七世父母和現在父母,就要行動了!如果懂了而不作, 不去參與盂蘭盆法會,認為在家里念《報父母恩咒》就可以了。《報父母恩咒》是僧人用來加持眾生咒願。因為人不覺、不了解真正的盂蘭盆意義重心。我們有多忙碌,有多重要的事情都應該要暫時放下來參加,甚至衹有一個鐘頭。有僧人的道場都可以去參與,誠敬是一個心態。世俗人說:我有心就是了。你真的有心嗎?這個是非常好的問題啊!你真的有心?你記得你父母嗎?世人記得自己的孩子多過自己的父母,孩子一出世,爲他不眠不吃。而父母有事,作為孩子也要趕緊去幫忙他們!年老人可悲,不只牙齒脫落、皮膚有皺紋、走路一拐一拐,落得一片空虛,沒有人陪伴,似乎失去了一切,這是老人的悲與哀。有多少兒女會領略到?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對老人家、對自己的父母,對別人的父母,也要起大悲心。他們的心情能夠向誰陳述呢?不能對孩子講,因為沒有父母親想孩子會回報他,他們的需求只是想多見孩子們一面而已。我每一次去看家母,她都問我什麼時候會再來?我聽了這句話也很慚愧。如果我住近一點,可能她不會再這樣問我。佛教徒一定不能忘恩,要知恩報恩,這是佛教徒的修行科目之一。佛教團體除了四月初八,釋迦牟尼佛的誕辰日之外,盂蘭盆七月十五,也是佛教團體非常重視的一個節日,希望你們能記起來,不要忘記這麼殊勝的一個節日。

(9-4 傳妙法師鑑定 弟子唐應新恭錄)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