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念佛開示, 攝律儀戒, 覺有情篇

九月一盂蘭法會圓滿日開示(一)

諸位同學,阿彌陀佛!早上好。今天是癸卯農曆七月十七的早上,也是我們做盂蘭盆法會最後一天。上午是念佛,下午做三時繫念,跟自己的祖先,一切有緣有情無情的眾生,四聖六道,十方法界的一切眾生結法緣。希望衆生都能往生極樂,早點離苦得樂。而且也迴向自己過去七世的父母,對自己有恩的師長們。

法會期中,除了放大蒙山施食,務求墮在餓鬼惡道的眾生,咽喉得解,消除火燒咽喉之苦,還有加授三昄,懺悔,發願,受大乘菩薩戒,所謂的幽冥戒。幽冥戒就是孤魂所受持的戒。因為他們生前沒有遇到佛法,或者沒有真正去發心,所以走了之後,定受業障三途之報,地獄餓鬼畜生之報。我們在世的人為過去的親友,冤親債主求受三皈,大乘菩薩戒。目的是讓他們在幽冥界裏能夠得到佛法的利益,盡快離開幽冥界內的罪苦。孝順的子孫因為想念自己的親友,祖先,怨親債主,希望他們早點離苦得樂,往生西方。為了報答他們的恩德,代他們受戒,要發菩提心受持幽冥戒,恭請出家人來主法,召請他們來到堂前,先要懺悔,然後皈依,發願受戒。讓他們種下這個得度的因緣。待他離開三途之後,就可以得到佛法的滋潤,從而一定可從善受戒,脫離惡趣。最重要的一環是無論幽冥界還是陽界的人皆發菩提心,行菩薩道,這一環是最重要的。由此你們該明白來這裡做法事,讀經念佛,所作的一切功德,甚至是煮飯、掃地的,還是什麼都不做,只是坐在這裏念佛的,通通都是發了菩提心的人,而且是發了廣大菩提心,為了很多不認識的眾生去護持這道埸,修功德。所以一般人只要他具足這個善根因緣,他都能發心,去受持齋戒。當然我們每天都可以受八關齋戒。幽冥眾生的神識沒有這麼清醒,所以對佛法不能馬上明白。那麼我們受了戒,而且也希望他們也能受戒。(據現場居士報告,受幽冥戒時,見到眾生排隊上念佛堂階梯)

在道場的先靈都是持齋的,因為我們每天供的都是素食,而且他們比我們精進,因為我們有時候出去外面遇到境緣,還會起心動念,而他們乖乖的留在佛堂裏面,跟著地藏菩薩,跟著三聖去持戒,念佛,讀經,發願,懺悔。就是這種精進動力促使他們至誠的發心,行善守戒,脫離惡趣。發廣大菩提心,受了戒就要行菩薩道了,他們再沒有什麼外緣,他們已經受了苦,那是真實的,他們受的苦不是我們普遍人類所瞭解的,所以他們很精進。你的腳腫了,痛得不能起牀,走不動了,這種痛楚不及三途眾生所受的苦痛,忘記自己身上的苦,我們身受的苦當作消業,因為在這個法會上有一點感應,確實很不簡單,應該用另外一種心情來接受。

我們的一念善心,就可以衝破無盡的黑暗。起心動念就是我們修行人的依止。一切表現在我們的行動上。我剛才問同學,捉住第一念沒有?當你向我報告的時候,其實已經是第二唸了。第一念是非常難以捕捉的。一剎那,一閃,半秒,嘀噠就過去了,而且第二念把第一念蓋住。修行人起步在起心動念,這句聽起來好像很容易,其實很不簡單。起心動念隨著心態心緒的變化,行動上演變出來,很不容易發覺,粗心大意的人根本沒有發覺。

佛陀很慈悲,爲衆生開講懺悔法,懺悔法讓我們每分秒去覺察”心的淨意”。剛才我敲引磬多打了一下,不能疏忽這細微的錯誤,我要馬上覺察錯了,更要勇敢去承認。如果不承認,讓它一直持續錯下去,有意無意會成了一種習慣。一般人認為無意是無罪的。世俗話:童言無忌,原諒他!但是我們不能常用這句話去開脫自己的無意造作,嚴已寬人,自己要很認真去修。嚴格對自己,不允許自己有這樣的不小心。不允許不是一種壓力,而是推動力。你要明白這個道理,你不該有壓力的。一懺悔就覺得身心輕鬆了,這是很件值得讚許的事!因為將不會再犯了。每一言行都變得謹慎了。大就好像受戒,很多人不明白以為受戒是管束自己,變得很不自然,還有最錯誤的認為,”受戒容易守戒難!” 這句話不知道誤導多少人失了修戒定慧的機緣。如果你明白戒律是怎樣用來解放自己,解放什麼?我不再犯錯了,不再種三途的因,不再有重複造貪嗔癡三業,降伏煩惱的起心,這不是就解脫了嗎?不再有這個執著,分別,妄想。從心裡面打開,不要愈修心愈窄愈縮,就像心包疾病(因累及心包可造成心包滲出和心包積液,當積液量達到一定程度時,可造成心輸出量和迴心血量明顯下降而產生心臟壓塞)。其實不是你的心臟真的縮了,是你的無明影響了你的心,變成習慣之後,形成一種壓力,這種壓真的導致我們生了心包疾病。

心是我們的依止,依止這個心去持戒,念佛,吃齋,這些都是表現在行為上面。那我們為先靈祖先們,冤親債主們受這個幽冥戒了,讓他們能發菩提心,行菩薩道。當然他們會很發心解脫自己的苦,自然就護持道埸。我們的道埸很需要一切的眾生來護持。這些能夠護持道埸的眾生,他們都是非常善良的,有善心的人才肯去護持道埸學處。不會為了自己一點點的利益,分別執著而起妄想來阻礙自己的前進。沒這個必要,這個太不划算了。為了計較一言語或者利益的事情就喪失積功累德。或者有另外有一些想法,甚至誹謗出家人!經過種種的考驗就是歷亊練心,考驗你的心念當時是怎樣想?如果機遇一變化,你又如何去應付?

(待續)

文:傳妙法師鑑定

時間:2023-09-01 弟子何濱洪恭錄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