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覺有情篇

從聞思修三慧起修

阿彌陀佛! 同學們好! 今天跟大家一起學習,我們的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。觀世音菩薩在娑婆世界跟眾生特別有緣。但是我們是否知道,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為什麼這麼慈悲呢?觀世音菩薩無時無刻的念着我們眾生,無論眾生多困難,多危險,只要念聲觀世音菩薩,菩薩就會來救濟他。累劫修來的福德,跟眾生結了這麼深的緣,所以眾生對菩薩也特別有緣。我一直都有因緣能夠為大眾服務,只是他們不能接受我嚴格的要求。現在你們還留下來,那是你們有慈悲心就像觀世音菩薩一樣。我曾說過:無論我的身邊有多少個眾生,哪怕只有一個,我也繼續講,繼續學習。

57532316    現在我們講講觀世音菩薩是怎樣修行?怎樣教導我們的?菩薩是以聞、思、修教導我們,我們應從聞、思、修三個不同的智慧修起。

第一‘聞’,聞就是聽經,聽了經就要解義,這樣我們才能夠從經義上得到智慧。有些人聽了之後不願意去深解,不願意去行。經文都是開發我們的智慧,讓我們從貪、瞋、痴三毒當中醒覺過來。我們反省自覺了,就會慢慢提升我們的清淨心,然後開發我們的智慧。

第二思修,當我們聞經之後,就要有思維;聞修是由耳根圓通的,觀世音菩薩教我們從耳根聞修,起止觀照,我們的耳朵最靈,千萬不要失去耳朵的功能。如果我們的耳朵聽不到,就會產生誤會,令人家生煩惱。自己就有一種我見、我愛、我慢這種分別、執着的產生。我們這個聞要習慣它,不要喜歡聽一些外面‘聲塵’的事,我們要聽自性具備的東西,自性具備的就是慈悲、平等、正覺。所以你要有這種的智慧,這種的觀念去修習。不要去聽那些外塵的東西,要聽的都是正知正見的正法。禁止耳朵聽不好的東西,什麼叫‘不好’?你會說那聲音很好聽呀。對我們初學佛的人就不行,我們初學佛的人應多聽佛歌、佛經。我們的觀世音菩薩就不一樣,他所聽到的娑婆世界的貪、瞋、痴、慢的聲音,可以做到聽與不聽,聞與不聞。為什麼菩薩有這種能力,而我們沒有呢?那是我們沒有修啊。觀世音菩薩是從聞、思、修三慧着手的,我們也要學觀世音菩薩從聞、思、修三慧入門。聞以上已經說過了,‘思’很重要,它不是普通的思維,普通一般的思維都是以我見、我想去打妄想。而這個‘思’是以八正道去思維的,以正知正見,不著‘空’與‘有’,‘空’與‘有’二邊都不着就是中道,反聞自性,這就叫正思慧,不隨着自己的愛好、習氣去思維。

昨天有個同學問我:善與惡有什麼標準,善與惡應該怎樣區分?後來他說了他自己的答案,他說:自己沒有智慧能看透因果,分不清自己所做的事是善還是惡,還是隨着它呢?而我說:因果不是看透的。不管你看不看透,因果還是在你身,是你要相信因果,而不是叫看透因果;你能夠相信它,你就會有智慧知道你必須要相信因果。‘信為道元功德母’就是這個道理。你不相信,你起懷疑,你相信你自己,那就沒話說了。那麼善與惡以什麼為標準呢?我們應以佛陀、古人、聖賢人所走過的路,他們所得出的結倫,達到一種效果為標準。其中你要有清淨心修行,你不能貪,貪佛法也不行,不要以為學得越多越好,寫得越多越好,顯耀自己有多能幹,多熱心,我們學佛當然要發心,但不是世間上的熱情。怎樣才能區別呢?剛學佛的人不知道,只有守戒、學戒、持戒的人,才能慢慢知道其中的道理。你連皈依的心都發不起來,行一個形式都不敢,怎麼可以說你的心裡有‘三寶’呢?這樣的話,你修道就有障礙了。縱然你用所謂的善去教導人家,那也是魔業、魔識,因為你沒有三寶,沒有因果,你疑情深重,而且你說的東西都做到沒有?如果沒做到,那你還說什麼呢?我們不能要求你做什麼。有可能你會問:難道師父有做到嗎?不是這樣說,這樣要求,我們做人都要有標準,標準就是五戒十善。如果不能做到,那你離聞思修三慧就太遠了,不要以為自己很聰明,學識很高,文章發表好,就能夠代替一切。師父是過來人,也曾經是這種人,也見到不少這種人,我們一定要按部就班踏上修道之路。有人說‘罪從心起將心懺’你很難將心懺,就像你們誦戒的時候口頭禪而已,沒有真心流露懺悔。真心就是沒有執着、沒有妄想,最後沒有分別,這樣去懺悔,這樣才有效果,所以我們要用正知正見去觀察,一點都不懷疑,不去疼愛自己,不做自欺欺人的行為和意念,而且我們用一種正知觀察的思維去做事,我們就會慢慢生起智慧來,這就是修慧,修慧是隨聞修思修而來的。

我們要得智慧就要從聞而不聞,思而不思,修而不修中得正定。現在的人做事比較衝動,不冷靜,也就是說沒有定功,這屬於狂慧。如果我們做事都能夠保持當初的發心,盡心儘力去為大眾服務,這才是正定起了作用。不要因為這個道場是我建立的,是我所有的,我就要盡心儘力每一分鐘都為道場服務,把每一件事都做得如理如法圓圓滿滿。而不是我的道場,我就馬馬虎虎,盡八分力就可以了,如果這樣,縱然你有多發心,多熱情,多想學佛,可見你的心地已經是不正的了。為什麼師父在這裡敢跟你們這樣說,是因為師父在任何一個道場,由始至終都是盡心儘力的,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分子,所以師父總是盡自己的本分,總想把道場管理得如理如法,可有時候總會招來別人的嫉妒。老和尚說,這也是讓我學習忍辱。比如,觀自在學佛城最近舉行的‘日行一善’活動,師父當然希望同學們都能夠鼓勵親朋好友來觀自在,哪怕說句好話,來看看、來聽聽,分享一下,目的就是讓大家對‘善’有一個正確的認識。讓大家都知道做事要有恆持,做善事更不是一天一夜的事,是要一年,幾年,乃至十年才有成就的。就是說我們的不退轉心不是一天一夜的不退轉,而是持久的不退轉。但是許多同學沒有真正去了解‘日行一善’活動的意義。我們才兩天,從四十多人增加到六十多人,能夠鼓動大家的同學就是盡心儘力了,而且每一天都告訴朋友,他所做的一切善事,告訴他們快來參與和一起分享。但是有的同學卻無動於衷,只是在一旁冷眼觀看,沒有發心鼓動大家一起參與做這件利他又利己的事,沒有用一種思維的方法去發動大家一起來享受這個成果,其實這種觀念也不是一天能夠學得來的,這都是發心的問題,心發不起來,所以這實在是不容易的事。

我們修聞、思、修是一種智慧,你能夠得聞慧、思慧、修慧就能夠進入念佛三昧了。修這個法門是有條件的,嚴守四種清淨明誨,就是四戒:淫、殺、盜、妄。以前說是:殺、盜、淫、妄。那現在為什麼說是淫、殺、盜、妄呢?是不是跟五戒不同?對,這四戒跟五戒不同。因為五戒的首戒是殺,而四戒的首戒是淫,這是為什麼呢?我們的佛陀在楞嚴會上就告訴阿難:“六道眾生,其心不淫,則不隨生死相續,與修三昧,本除塵勞,淫心不除,塵不可出,縱有多智,禪定現前,如不斷淫,必落魔道。我滅度後,末法之中,墮此莫名,觀行貪淫,令諸眾生,落埃健康,是菩提路,與教是人,修三摩地,先斷心淫,是名如來,現佛四卷,第一決定,清淨明誨”。(楞嚴經)這段經文告訴我們,生死相續出不了六道輪迴,就是我們的淫心作怪,沒斷,愛不重不生娑婆,為什麼?那就是淫,有愛情、情執在裡面,所以佛教我們一定要把淫心斷掉,在家的就要以殺戒第一,因為在家的還有夫妻之關係,但是,出家人一定要把淫心斷掉,這是很重要的事情,如果淫心不斷,那就是必落魔道,一定走向魔那邊去,如果淫心斷了,這種欲愛就乾枯了,這樣就可以分斷生死,不再六道輪迴,不再生死相續了。分斷生死就是,沒有再生,沒有再死,也就沒有生死的輪迴。

佛要我們先斷淫心是什麼原因?我們來講阿難的故事:阿難尊者出外受應供,在路上碰到了摩登伽女喜歡上了阿難,摩登伽女就跟母親說,她母親就教給摩登伽女一種咒語,去迷惑阿難,以色淫阿難,就可以毀他的戒體,這樣阿難就不能出家,就可以與摩登伽女結為夫妻了。阿難當時被摩登伽女迷惑之後,差點失去了戒體。這時佛陀知道了,馬上叫文殊師利菩薩就以楞嚴神咒去救阿難,文殊菩薩用楞嚴神咒破魔法,魔法被破後,阿難醒過來了,馬上跟文殊師利菩薩回到佛前。摩登伽女不罷休,就跟隨過來吵鬧。經過佛多方的開示,摩登伽女的淫心慢慢地降下來了。當時就證得了阿那含果,而阿難還是初果須陀洹。摩登伽女她親自聽到佛的開示,才很容易把淫心降下來,證得阿那含。阿那含是超越須陀洹的,初果是須陀洹。為什麼摩登伽女能超越阿難呢?是因為她能親自聽到佛的開示。而且馬上把淫心降下來。所以修一切法首先要戒淫,非但淫慾不可有,就連淫心都不可起。所以這是非常難守的戒。普通五戒是戒不邪淫,因為在家居士都有夫妻關係。你戒邪淫了,不能夠在外面另有配偶或第三者,但是可以有夫妻關係。出家人就不能了,出家是因為要走向了生脫死,出三界脫輪迴的道路。所以,如果不戒淫,就根本沒有資格跟眾生說法,你不配做佛弟子。所以出家人的戒律非常嚴格,你破了根本戒,第一戒就是淫,破了就沒辦法救了,好像斷頭一樣救不了了,淫戒很嚴格。所以戒淫這條戒必須要遵守,連淫心都不能起。

現在年輕人都喜歡和男的或者對女的交談,比如說叫他(她)學佛,以後有個幸福人生,開始的時候是出於好心,但是你自己沒有修行,對佛法一知半解,你拿什麼東西去保證自己呢?這真是太危險了。師父要保護你們,所以要給你們直說:“不行。”如果你生煩惱不懺悔,你有小小的心去毀謗三寶的話,都會造罪。尤其我們要修念佛三味,必須嚴守這四戒,淫殺盜妄,在家居士必須要嚴守五戒,殺盜淫妄酒。所以念佛人只要明白了這個法門,加上大勢至菩薩說:“都攝六根,凈念相繼”。安照這樣去做,一定能得到清凈心,就能有成果,證不退果位,今天就學習到此。阿彌陀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