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念佛開示, 攝律儀戒, 覺有情篇

念佛必然成佛,行善迴向乃本份事

節錄師父在感恩法會11/20/2022 聚餐時的開示:

感恩法會主要除了讓大家追思導師之恩德,及學會的護法黎盛林大德往生十週年,舉行昇座之外,就是讓大家有表達互相感恩,聚餐交流的機會。基於時間有限,我們進行的流程有少少的變化了。最大的原因是大家沒有時常過來,缺乏了平常的薰習,縱然我昨晚解釋了很多次如何去上菜,但大家還不是很淸楚,聽了就算了,沒有真正注重如何去做好,所以今天的聚餐感到有些手忙腳亂了。本來我是想讓大家坐下來之後,大家由每一道餐的菜名去領會佛法。其次是瞭解烹飪煮餐者的心思,藉由他介紹自己的菜譜來讓大家品賞的。但因為種種的原因,這部份沒能如願。我的原意是想大家不要浪費食物,以西餐形式分配一小碟的份量來品嘗每一道餐,吃不完了,大家纔可以帶回家。為了節省時間,我也只能利用一邊用餐一邊進行聞思修座談了。

上一堂聞思修的主題後,是要大家回家再繼續做作業。今天的聞思修主題是:念佛是否要迴向?我們所作的其他事也要迴向才適當呢?念佛是正因,念佛人都有一個心願,大多數都會是往生極樂的心願。念佛往生,念佛是因,往生是一個果;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。每次念佛都要去做迴向纔有這個果呢?這就是我們今天聞思修的主題。另外,我們平日做的事例如行善,佈施是否都要迴向呢?图片

我們念佛,念什麼佛?佛是自性的覺悟,覺悟自性就是念佛。釋迦牟尼佛教我們念阿彌陀佛,因為阿彌陀佛自有威德。如果我們本身的自性還沒有顯現出來,我們怎能說我們念覺悟的自性佛呢?因為我們都不知道自性的覺悟從何而來?所以上一堂課的主題:認識和發揮自己的能力和優點,它與今日的話題也有關連的。如果我們不認識自己,不知道自己的優點、能力的話,我們怎樣去發掘本具的自性呢?自性內有慈悲是我們聽來的,不是我們自己去發現我們有慈悲的性能。就像你們現在的發表,全部是你們聽經聽多了,然後就像法師講經那樣,開始講時,是講自己師父的東西。由學講,覆講,慢慢將所講的付諸行動上體現吸收和攝受,變成為自己的語言,經過攝取、投入,我們不再講別人的東西了,因為我們已經”行”出來了,這樣纔是自己真正受教受用。

現在時常有同學寫心得寄給我,那是他們聽經聞法後的心得,不是他們實踐的心得。為什麼我想大家先要有一個學習過程,從讀經、念佛、行儀,像剛才共修的一樣,繼而才進行聞思修座談?座談也是行儀的一部分。聞思修不是我們想去學的一種學識,只求理論明白就算了。我們還要在共修會中的讀經、念佛、懺悔等行儀與同學交流,以聞思修來提升對自己的幫助。沒有上午共修流程時分,是不可能進入下午的聞思修時分;沒有下午的聞思修課程,亦沒有可能提升我們離開道場之後的歷程。這是有互通的關係的。為什麼道場要有規矩,念佛時舉手投足的每一步都要講究規矩?為什麼我們要持戒?通通都是助緣,爲了幫助我們提升對佛法的瞭解。聞思修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

我從來不介意有多少人,只是注重質量。我們今天念佛要不要迴向呢?是不是一定要迴向呢?你們都經常問師父這個問題。如果行善,你今天吃飯就要迴向,而且是一定要迴向。那是因為我們做了這些事,我們希望眾生有能力領受到這些善意,領受功德,感動他們跟我們一起做”善行”,這是”迴向”。迴向是給自己的,還是迴向給別人呀?行善的迴向是全部給別人的,不是給自己的。為什麼?你們來回答!為什麼行善的迴向是給別人不是給自己的呢?(寬戒同學回答,這能擴大我們的心量)。但為什麼不是給自己呢?我們要深思。心量大去迴向全部給別人,就會顯得這個迴向是應該的,你應該去行善的!你應該去做這件事的!你沒有委屈,沒有被強迫性,你自然會投入用真誠心去做。所以行善是一種本份事。如果你在道埸或是家𥚃當媽媽、妻子、丈夫、子女、翁公婆婆,在團體裡當上司,或者是下屬員工,你以怎樣的心態認知自己在道埸、家庭、公司是什麼定位呢?如果你經常有比較的心,質疑為什麼你多過我、這對我是不公平,就好像剛纔有同學問:為什麼我的叉燒分少了? “為什麼”都是你自己覺得的!大家要明白有功就有勞,有勞就有功,事情沒有不勞而獲的可能。如果你沒有得到,就是你的命中註定沒有。就像我剛纔一直忙著煮餐,但到最後菜餚還有剩很多,就註定師父也是有得吃的。你們留不留給我,我都有得吃。如果我沒有福份吃的話,你們就會吃清光,忘記留給師父了。所以大家讀《了凡四訓》講得很清楚,無論哪一部經典《佛説阿彌陀經》或者《無量壽經》,裏面都有講因果。所以我起這最後一道菜,菜單裏寫的是「凡(飯)是念恩報恩」。如果你明白道理,你就不會凡事追問為什麼?為什麼不公平?只要你有感恩的心,現在你去行善,你迴向給別人,你應該告訴自己這是應該的,其實自己已經賺到了,你自然也得到迴向。

師父想盡辦法讓你們多思維佛法,吃東西的菜單上的名字也讓你們去思維佛法,你搜尋師父以前在Brockton的法會的菜譜,全部都改成很有意思的名字。師父是一個很用心的人,那是因為從小就想做一個老師,就變得比較用心些。我就是想籍由種種方法讓你們領悟更多佛法。我不想控制管束你們,只是想和你們分享好的東西而已。剛才講迴向就是一個很好的題目想和你們分享。那現在大家有沒有覺得迴向給別人,是有壓迫感呢?沒有!那是我們的本份事。當年我在慈濟與王執行長聊天,也曾談論過這個本份事的問題。證嚴法師很喜歡提及這個本份事。只要你覺得這是自己應該做的本份事,你會很投入去做,會做得很好。當你覺得我喜歡來就來,喜歡做才做,總是想著:我為什麼要去幫你? 有這樣的想法你就不會做得開心!行善或者做其他工作,或是上班都是我們的本份。

但是念佛就不需要專門去迴向,因為念佛是成一個因,本身已經有迴向的了,自然有果。就像師父現在喝一口湯,舌頭自然覺得湯的甜味,很好喝。這是因為湯裏有甜的菜蔬,你是不需要去問人,湯裏是否有甜味的食材,大家明白這個道理嗎?所以說「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」是一定的。你不用去懷疑念佛將來是否成佛,那是一定成佛的。但裏面還有一個緣,你是否老實不間斷念,你有否虔誠去念?有沒有發願?你是否只是口裏念而不入心呢?這些都要問自己了。图片

總言之,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。因為念佛是因,所以迴向自然有。你念一句,就有一句迴向。你不用專門去找師父教你如何迴向。祖師大德都教我們:「願生西方淨土中,九品蓮花為父母,花開見佛悟無生,不退菩薩為伴侶」。祖師大德寫的偈語非常好,已經全部包括了。但為什麼要寫出來呢?因為還有很多人不懂,所以才需要這樣做,其實是不需要的。你為什麼要念佛?你就是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這就是第一句:願生西方淨土中。第二句:九品蓮華為父母。我們現在所住處的是五濁的娑婆世界,只有苦,沒有樂。今天在這𥚃也是苦,頑皮駁嘴了被師父駡 get out,大家覺得是不是苦?其實沒有一樣是樂的。我們求的是什麼?求九品蓮花逐級升,所以今天我用「蓮品上生」爲同學做的蓮藕小炒起名,這就是迴向給你們了。祈禱你們每個人都能蓮品上生,上品上生,一去到極樂世界馬上見佛,馬上開悟,不用在邊地等佛再慢慢教你。如果是下品下生的人,即使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未必立刻見到佛,他的蓮花還未開,依舊還在蓮花裡。但如果是上品,當他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已經見到佛了。迴向是我想帶給大家的一個好的信息,希望大家明白好好念佛,不要去懷疑念佛是否有好處,雖然你現在看不到,但將來一定有。如果你一懷疑就麻煩了。這真的是利益!師父從小到大很少懷疑別人,或者你會覺得我笨。我是非常相信父母的,相信老師,甚至朋友。我的圈子很小,你們有很多朋友,但我是沒什麼朋友,很孤獨的,因為我媽媽是獨生女,她也是很孤獨的。當她是全心全意將她所知道的東西教給我,也經常囑咐我不要到外面亂闖,容易損傷了自己,加上我小時侯多病,這也造成孤獨的性格。妙持曾問我說為什麼你現在變了?我覺得人是需要改變,孤獨性格會容易讓人家產生誤會,以為師父是高傲的人。這樣我就開始接觸更多的人,主動和別人交流。出家之後就把淨宗學會的大門敞開。後來發覺不對勁,有些人隨時隨刻想來就來,甚至半夜三更都來,但不是來學習的,好奇參訪或有事求佛。後來師父向老和尚報告,老和尚說不需要這樣,七個人就七個人。師父向老和尚報告開八關齋戒有時候會有二十人,老和尚贊嘆說那很好呀!不要再多了。小道場好,容易修道,大道埸不容易修。

今天感恩節我們感恩所有的人。今天聞思修的主題是告訴大家念佛是不需要太注重那種迴向。因為念佛本來都有迴向。總之念佛就以不夾雜,不懷疑,不間斷的態度去念。這樣自然會有迴向的。念佛就是因,種了這個因將來一定會有好的果。大家明白嗎?

另外,我們行善做好人是我們的本份事。不是我們做好人,我們就是比其他人特別優越,持戒也是我們的本份事,但這些事就要迴向了。我們想將持戒,行善的利益去告訴別人,去和別人分享。讓他們知道持戒,行善的好處。我迴向給你是讓你同樣感受到利益功德,所以需要迴向。師父很久以前講過對一位偷東西的人,你還要感恩他,而且迴向給他讓他回頭是岸,讓他以後不再偷盜。這就是啟發了大悲心。因為偷東西的人很苦的,因為他種了下三途的因。佛弟子是不會忍心看到他到地獄,餓鬼,畜生三惡道中受報,所以我們要迴向給他。現在你們應該明白為什麼我們今天要聞思修這個話題。阿彌陀佛!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