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朝王羲之與他兩位兄長去見宰相謝安,見完以後,旁邊的人談論,這三兄弟哪個德行最好?謝安馬上說最小的王獻之最好,因為,他兩個哥哥談很多沒有意義的話,而他很有禮貌的問候長輩之後,就非常謙卑的在聽長輩講話。因為,參見一位有人生閱歷智慧的宰相,機緣太難得了,謙卑的態度必定是恭敬聆聽,怎麼還會多話呢?確實後來,最有成就的就是最小年紀的王獻之。不容忽略「話說多,不如少,惟其是,勿佞巧」,其意義深長。
處世必須要慎言,不可言語太多。話多容易失言,可能會招致不必要的麻煩,甚至招來橫禍,言語不當,造成了是非紛爭,修口德、積口德,那是德行的修養。五戒中的妄語就包括了四口:妄言、綺語、兩舌、惡口。人一天不知道要講多少句話,可能真沒有察覺哪句話算是四口之一種?因為由於一念嫉妒便起毀謗人、批評人,譏諷人、挖苦人、傷害人的話很多,如果人被這些話中傷,失了信心,一句話便把半生的福報都折掉了;斷絶了法緣,或讓人家想自殺,他的罪業就很重了!心性浮躁的人,話特別多,他定不下來;吉祥的人他很安定、安詳,言語不多。我們應該知道聖賢人的千言萬語,無非是教我們反省克念,反省是看透澈,克念是克服自己的妄想,當我們的真心、理體現前,本具般若智慧的光明,就能親得受用。而我們聼聖賢的話是上根性的人優良品德之一;聖賢的話能幫助我們老實,真幹;聖賢的話是成功的動力。
我們學會觀照身、語、意的目的是檢察自己的存心、處事的方法和做人的態度;受戒的目的是防止放縱自己,胡作非為、造作自欺欺人的煩惱。人世間的重重危機是因人已喪失了良知良能,不懂做人的道理了! 首要是人不將戒律存在內心裡,試問無戒又怎能有定?智慧要在人與人和諧之間互相啟發的。
今日在世界不同的角落,懷念老和尚紀念堂中,念佛不斷,正是啟發眾生明白念佛是維繫人與人關係間最和諧的智慧,那是最親切的慰問語!「少說話,多念佛!」聖賢留下的遺願,念佛化解世間一切怨,念佛積德修福,念佛强心健體,念佛如晨鐘聲聲把我們敲醒,念佛拉近了彼此的距離,所有心緒都融入這一聲佛號中,這是最有效益的妙法也。近日團體精英齊聚開會討論荼毗大典,將為聖賢籌備一個莊重的弘法大會,顯現一代宗師的講經精神永存不滅。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