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6-12-2022,懺悔,請法。五月十四,下午,睛
剛才我們的同學發露懺悔,其中提到改舊習一事,無論懺悔什麼事,主要是想改好習慣而已。古人說,少成若天性,習慣成自然。如果習慣很難改,那它不是這一生了,而是無始以來的習性,這可能是過去生中都有的習性。習性薄弱的話,今生就會很快便改好。當我們都意識去改舊習,就證明自己有進步了。
學佛的人最講究感應,感應有好的、也有壞的;有順境,也有逆境的感應。當然大家都喜歡有順境的感應,學佛會加倍努力,內心充滿法喜。但是對逆境的感應,就會懷疑爲什麼學了佛還是遇到不好的事呢?爲什麼學佛感應會是逆境呢?其實這是佛菩薩對我們增上的加持,業障現前時,失落的衝擊讓自己察覺有缺點和過失,發現了傲慢的自我與固執的偏見,才會徹底知道重新去改過。
今天因為我們的修行感動了佛菩薩,常言道與佛菩薩感應了。佛菩薩幫助我們意識到自己的錯失,我們能及時面對,勇敢去調整自己的不足,這就是”感應”。今天你們能夠發露懺悔,是很難得!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去懺悔的,有的人只是表露在形式上,可是他沒有真正去改。尤其發露懺悔就更難,很多人都選擇隱藏,不敢說出來。一直把不善的造作業埋在內心裏,形成了永遠打不開的心結。心結越結越重,變成了死結。心結會將人變成憂鬱不樂,很多心事似的,最後他會得病。這時他可能要找心理醫生治療,把自己心裡的所有的事情都講給醫生聽,專業醫生也很耐心的聽他傾訴。他講完了,他會覺得壓力舒緩了,自己能認知在哪一方面不正確,然後下決心把它糾正,改過來,立時舒了一口氣,感覺到整個人都會輕鬆了。
懺悔確實是一件很好的事!改正自己的毛病、習氣是非常難的事,因為很多人缺乏勇氣,懶惰的習性是因素之一。他習慣用很多借口,從思想生出一大堆理由去解釋或推塘。無始以來,或者從小因爲生活環境或者父母的溺愛養成了”懶”的習氣,又或者是享用超有的福報太多,這樣更難改正自己的壞毛病和習慣。怎樣把懶性去改正呢?學習對治自己的每一個當下。譬如以前不會馬上去清冼臭汗的衣服,留存至明天,一兩個星期才去清理。現在要從這小事情去改變,脫了的臭衣服,馬上就清潔把它洗好。收拾家居雖然也是小事,我們也要每天去做,面對事情把握當下處理,對治懶性延續,嚴禁再有藉口。
治懶的第二個方法就是把事情馬上記錄起來,比如今天還有十件事沒有完成,我們就逐一按照事情的時間前後、大小輕重、條件關係等,按部就班列出來,填寫一個 doing list,然後一個又一個的做好,做好了就以勾(✓)check it,用這種方法來對治懶根。如果我們沒有使用方法,也不在意的話,所謂對治習氣都只有講而做不到。再次懺悔的時候,他還是照舊懺悔同樣的習性~懶,那懺悔有什麼用呢?懺悔之後,再沒有此習性,還可以跟大家說自己進步了,那麽,這就是真心懺悔!能夠改過,纔是真心懺悔。剛纔同學也說過,以前沒有真心的,現在要用真心了;以前不承認的批評,現在自己知道確實是真的要去接受。
原來我們能夠發露懺悔,其實就是開始覺悟觀照起了作用,首先是小悟。這就證明自己的業障漸漸消除了,否則我們敢這樣公開告訴大家嗎?很多人都不敢。這都是跟佛菩薩有了感應,讀經,念佛,受戒,聽經聞法了,慢慢把業障消除。所以大家不要認爲我們現在的努力是沒有結果,有!一定有的!就是捐一元,當然有一元的功德,不能說人家捐一萬塊,我捐一塊就沒有功德,不會! 功不唐捐!功不唐捐就是我們所做的功德是沒有白做的,一定有回饋的。因爲業障重,可能現在不會馬上現前,但是不能說好人沒得好報,好人沒好報這句話是不明因果的人講的。我們懂得佛法的人知道好人一定有好報!世間法總是看近的東西,佛法是講很遠的,過去生的種種原因,或者說他的福報不夠,他必須累積更多的福報和功德,就會慢慢把業障消除或沉澱,他才可以享到這個甜果。當業障沒有消除,他當然要先自受業報。現在我們只是一個還有貪嗔癡慢的凡夫,我們需要集結很多善業,跟佛菩薩一起,要求自己的德行不斷提升和努力上進。
知錯能改的前提是明察,學佛最重要是學如何覺悟,那就是觀照。對於小的事情,也很認真地觀照,向內心問自己曾否做錯、想錯?觀照給自己鼓勵,糾正自己所有的惡習。至於同學提到的經常不聽話、駁嘴這些習氣是因爲自己對事似懂非懂,不透徹明白,沒有誠敬心之故,對父母師長有如此不當的行爲,那是一個不孝的表現。中國人是非常注重孝道,其實老一代的外國人也是非常注重傳統。近年來,我對年輕的一代很失望,孝敬盡失,自覺沒有能力,還是早點往生極樂世界比較好。不過,我還是鼓勵大家在生活上要充滿希望,齊聚信願行三資糧。無論現在的環境變化有多壞,我們都要懷着積極的心態來學習生活。天天試驗,年年歲歲在試驗,盡形壽不捨離學習改過。解行相應,功夫就得力,改毛病習氣再不是難事了。今天修不殺生,真的落實不殺生;明天修不偷盜,真的落實不偷盜,不是說明天修不偷盜,就可以殺生了,學了之後要保持,受持。古人讀書在變化氣質,佛教聽經聞法在轉凡成聖,希望每天學一條改一條,保持二、三年,直到脫胎換骨,成真佛弟子。
文:弟子唐應新恭錄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