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月十七,這是恩師 上福下光方丈和尚的壽辰,亦是慈德寺落成紀念日,每一年從四月初一至十七,慈德寺都舉行慶祝週年紀念,禮拜諸經寶懺,放大蒙山,齋供諸天,十七當日各寺院主持法師、大德代表及佛子們歡天喜地同來祝壽普佛,盛開百宴。大眾心中恩師是一位慈悲超凡,福澤仁厚,德高望重的老和尚,為了維護保障華宗佛教團體的權利和活動,恩師不惜年紀老邁弱瘦之軀,不辭辛勞為越南佛教盡心盡力,堅守濟世度生的崗位,直至往生極樂。記得黎慧善老菩薩每年特別為恩師設計不同款式的祝壽壇,麗亮清新的風格,不失莊嚴,而且利用的材料既節儉又環保,人人見了都讚嘆不已。二零二二年的四月十七,有佛子來求受五戒,讓我感念恩師的教誨,於每月為傳妙授八關齋戒的慈悲開示。籍此吉祥日,傳妙以戒法和大家結緣,祝願毗尼永存,正法久住!
戒法都是為了克服我們的身口意三業,不讓我們在身口意中犯貪瞋癡。所以,戒法是理通,無論是在家還是出家的戒法,道理都是一樣的,都是通達的。通達以約束身口意三業為標準,來成為成道的階梯。它的義理不但通達,而且不論在家出家,都是一樣的。為什麼強調這點呢?在家三歸五戒,尤其五戒,必須很清楚很明白實踐戒法。當五戒不清淨,一直修來,發心到出家受具足戒了,(具足戒就是比丘、比丘尼要受的戒,二百五十,三百四十八條的時候,具足戒包括三壇大戒),那時 候,五戒不清淨有難,則具戒成難。所以我們很需要從始到終,貫徹這些條文;共同學習,共同討論這些條文。並非現在受了五戒,今後再受菩薩戒就脫開關係,也非現在受三歸而尚未受五戒,就可以隨隨便便了。道理是通的,有一貫性的。若是連三歸五戒都學不好,守不好,持不好,那麼將來要受其他的戒法就有難了。所以在受五戒或者八關齋戒的時候,有審遮難這一部分。所以七眾所修都是貫通的,從五戒根本去學習。審是管理、檢驗我們是否有善業,修道之本。因為受了五戒, 而犯了五戒的根本, 那麼將來受具足戒的時候,就會有邊罪重難。縱然你受了戒,也不會得戒體。 所以要很分明地,貫徹始終地和大家一起學習。之後,戒體就會很容易得到了。學戒要瞭解以下的戒法:三歸戒,五戒,沙彌戒,沙彌尼戒,比丘戒,比丘尼戒,式叉摩那戒,菩薩戒都屬於戒法的種類。
接下來講戒法的第一類,三皈法。通常,大家認為三皈依僅僅是三皈依,但是不會想到三皈依是一個戒法。以三寶為所皈,皈依佛,皈依法,皈依僧。 三皈發自我們的菩提心,真正回歸我們的自性,從此以後都要覺悟了,從此歸向正覺。
三皈依戒,就是皈依佛戒,皈依法戒,皈依僧戒。皈依佛戒,就是皈依覺醒,不要迷了,我們要常常覺悟了,那就是回頭,向正確的、正知正覺的方向,那就是皈依佛。皈依法戒呢?就是我們不走邪門歪道,我們都有正知的思維、方向觀念,那就是皈依法戒。皈依僧戒呢?就是一塵不染,以清淨心,就是不迷,不會污染的,那就是皈依僧戒。我們要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,依靠自性覺,自性正,自性淨,那就是皈依三寶戒,皈依佛、法、僧三戒。為什麼說它是戒呢? 因為我們不要再迷了,我們不要迷惑顛倒了,我們不要污染了,所以我們要戒,戒除這個迷,戒除邪,戒除污染。所以當我們要真正的發心學佛了,我們要把這個迷、邪、染都要戒除,所以叫做皈依三戒,皈依三寶戒。
三皈是每一次受戒,都要加受的。而且得戒體時也是依靠三皈的時候得戒體。三皈以三寶為所歸,皈依佛,皈依法,皈依僧。一切智無學功德五分所成。佛以戒定熏修,因成果滿了,戒定慧、解脫之見的五分法身,那就是一切智無學的功德。所以三皈戒很重要。
☆三皈分為五種:
▪︎翻邪三皈,指僅僅受三皈而已,回頭是岸。『翻』是回 頭,『邪』是邪正的邪,不要再邪了,從邪轉過來。
▪︎五戒三皈,在五戒的時候受三皈。所以當我們受五戒,統統都要重新受三皈。
▪︎八戒三皈,這是受八關齋戒的時候,要受三皈。
▪︎十戒三皈,當我們能發心成為沙彌、沙彌尼,受沙彌沙彌尼戒時,重新受三皈法;即三皈後,加受戒法。 換言之,五戒要加受三歸的戒法,八戒要加受三歸的戒法。
▪︎具戒三歸,就是受具足戒的時候,加受這個戒法。佛成道後,八年所定下來,改用白四羯摩受具足戒。
☆我們介紹了這五種三歸,皈依甚麼呢?皈依三寶。接下來介紹三種三寶。
▪︎第一種,理體三寶。即是根據理論作授法之師。剛剛學佛的居士恐怕不理解理體三寶,所以就把理體三寶改成住持三寶。
▪︎第二種是化相三寶。經典,佛像,剃髮染衣的出家人,這些是有形象的,刻劃一個相貌,給我們依憑。
▪︎第三種住持三寶和理體三寶是相通的。
☆有人問:是不是人人可以受三皈?當然可以,可是必須要遇到三寶,千萬不要做二寶居士。沒有整齊的三寶是不可以受三皈的。沒有善根福德的人就不能遇到三寶。即使遇到三寶,在他面前,他也不會珍惜,沒有注意,這也是善根福德不夠的體現。就好比一個貧窮的人,貧窮是因為過去沒有造布施的業,沒有福德,沒有福德的人當然善根也不會夠,所以很難遇到三寶。縱然三寶 在隔壁,他也不會去親近。很多人住在寺廟的旁邊,幾年後,有緣認識佛教了,這些人就覺得奇怪為什麼自己沒發覺隔壁就是一間寺廟?每天走過,卻從沒想過要進去。這是因為他以前業障深重,善根沒有成熟,所以到現在他才發覺要真正親近三寶了。
三寶是一切世間之寶,離開世間一切有漏的垢染。三寶不但是世間的寶,而且祂可以除毒舍貧。因為皈依了三寶,就超出貪瞋癡三毒。然後你懂得如何修供養,修佈施,修忍辱,這些都能幫助你離開貧窮。這裡的貧窮不是指世間所說的貧窮,而是在人生路上, 每個人所看的,所聽的,所講的,所懂的,所接觸的都有無上的寶藏,這就要看你有沒有機會,有沒有福份,去爭取這些寶藏。三寶之一僧寶,出家人的莊嚴光明之象,莊嚴的法身代表了定慧。
三寶是諸物中最殊勝的,最尊貴的,無上最尊。而且三寶是不會變的,不怕火煉, 大風所不能動。三寶有這樣的尊貴。剛才講的理體三寶,這是五分法身的佛寶,也是滅諦涅槃的法寶,是學無學無漏功德的僧寶。理體三寶是通大小乘的。至於我們所熟知的本師釋迦牟尼佛,是我們娑婆教主,祂是化相三寶。二諦的道理,就是法寶。佛陀是僧凡的聖人,是我們的本師,而佛當時的弟子,比丘、比丘尼,就稱為僧寶。
以上介紹了化相三寶。至於我們現在看到的形象,如寺院塔像,佛像菩薩像,這些就稱為住持三寶。三藏十二部一切教理就稱為法寶;受持戒律,剃髮染衣的出家人,僧人稱為僧寶。
還有一類是一體三寶,是對於大乘而言。一體三寶不離智慧,不離本覺,不離慈本, 不異不二。因為有智慧就是佛寶,本覺理體就是法寶,慈本不二就是僧寶。
皈依是很重要的。從三皈一直到菩薩戒,從沙彌一直到比丘,每一個戒法,都需要具備三皈。我們本師是佛,我們的經典就是法。以三寶為所歸後,就要改變我們的心態, 修八正道,自己常常警覺所犯的貪瞋癡,要懺悔,要生起善念的正行。
我們要知道三皈依是戒的體,從體起用,才能受戒,所以三皈依很重要。若想得人 身,需要受五戒。五戒之前,必須有體用。 三歸就是依這個體來起十善之用,起五戒之用。若無三皈依,就可能入地獄,餓鬼,畜生,受三途的苦。皈依佛,不墮地獄;皈依法,不墮餓鬼;皈依僧,不墮傍生。就是因為三皈依是一個戒體, 由體起作用,來受種種的戒,沒有三歸就不可能發心受戒。三歸也是告訴我們從現在開始,皈依佛戒,不要迷了;皈依法戒,不要走邪路了;皈依僧戒,不要被污染了,所以稱為三皈依戒。
結勸
做一個好人,做一個善人,做一個真佛弟子,必須發菩提心來皈依三寶。正正當當,堂堂皇皇地走進光明的學堂,直到畢業拿到文憑,皈依是走進學校的第一步。有人皈依時都猶豫,想來想去。我小時候有殊勝的因緣,母親叫我皈依我就馬上皈依,每天留在寺院幫忙,打掃擦地,做早晚課,禮懺抄經,出坡等等。而且我的恩師很慈悲,讓我研讀佛學,練習梵唄法器。所以我小時候非常喜歡留在寺院,寺院是我的第二個家。現在佛菩薩加持, 得以出家,當時皈依的時候,沒有絲毫勉強,這也許就是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吧!阿彌陀佛!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