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攝律儀戒, 答疑解惑

披滅罪增福之衣

   同學問: 法師吉祥慈悲! 弟子剛受戒,披戒衣前,應該先誦偈,其偈語是否依戒別各不同?最後一句是「世世常得披」,但又有聞應該是:「禮佛求懺悔」,不知道哪一句才是正確?懺悔是否要披戒衣?

​   師曰: 居士的戒衣是披缦衣,與出家的福田衣有別。居士戒子披戒衣前,誠心先舉戒衣口念偈咒:「善哉解脫服,波吒禮懺衣,我今頂戴受,世世常得披。」然後將衣搭在身上。這一件是令我可以得到解脫的衣服,波吒是梵語,譯為縵衣,縵是無文的一塊布,不同僧衣,割截縫成,出家人所披的稱「福田衣」。佛陀命弟子照田相割截縫成戒衣,其意是稻田收成了可使世人足食,出家証果令眾生供養能得大果報故。出家人的「福田衣」分三種,五衣、七衣、九衣。居士受戒也衹能搭縵衣,不應搭五條衣。禮佛可以滅罪增福,而今搭衣也能滅罪增福,並有功德,所以披衣前要有敬衣如敬佛的態度,將衣頂在頭上的恭敬。「世世常得披」,難得披上此功德衣,希望生生世世皆有長養戒定慧的因緣。「禮佛求懺悔」源自 上道下源長老,長老認為不能生生世世作居士,修學應該由居士身份漸成為出家僧侶,證阿羅漢,成佛作祖,逐步提升才是,故改為「禮佛求懺悔」。懂得懺悔的人才是修正覺者,因此懺悔時須莊重披衣,認真發露懺悔。

   受了戒的出家人所披的衣,五衣,七衣,九衣是僧服,解脫服。只有出家受過三壇大戒的人才可以穿,此三衣必定常隨身邊,不能離開三衣。僧服(三衣)都有不同的標誌,表示佛陀弟子,僧人的外表莊嚴,穿著法衣,捧著缽,口傳法,來滋養大眾的法身慧命。出家人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癡,方為人世的福田,給信眾來種福。宣導以解脫煩惱來獲得生命的解放,如法的奉持佛陀的清淨戒法,依佛法而學,依佛法而行,最後如佛證佛果。

   五衣的梵語叫『安陀會』。五衣安陀會有五條,一長一短,十格,稱作務衣,作務衣就是把自己的身體裹著,在僧團寺院,或者曠野山中出入,做雜務時的一種方便,在路途上僧人都穿這件五衣。披五衣必定要說偈:『善哉解脫服,無上福田衣,我今頂戴受,世世不捨離。俺悉陀耶莎訶(三遍)。』這件衣是田形的,是要我們常常記得要盡形壽來頂戴,願生生世世不捨離耕耘,為利益度眾生,滋養自己的法身慧命的福田。

   七衣的梵語叫『鬱多羅僧』七條,二長一短。披七衣表斷瞋恚,清凈口業。凡是赴齋,聽講經,持誦經典,坐禪,禮佛,禮塔,頂禮和尚上座,吃飯,上堂,過殿,誦戒時,必著七衣。披衣偈呪:『善哉解脫服,無上福田衣,我今頂戴受,世世常得披!俺度婆度波莎訶(三遍)。』絕對不能失去七衣,應該保護能穿這件衣的福報。 

   九衣梵語叫『僧伽黎』,九衣在三衣之中它是最大,所以稱它為大衣或祖衣。衣有九品,長多短少。大衣分三品,上品,中品,下品。每一品都不同的,都俱有三品,所以最低的下下品,剛剛九條,受大戒回來就穿九條的衣。下中品十一條了,憑著戒齡增長。下上品就十三條了,都是二長一短。中下品十五條,中中品十七條,中上品十九條,中品都是三長一短了。到了上下品就是二十一條,上中品是二十三條,上上品是二十五條。這個都是四長一短,長多短少。這是表法聖增凡減之故。古代當進宮見皇帝,現代見總統,升座講經說法了,參加盛大法會,或者化緣,乞食托缽,降服外道時,便穿『僧伽黎』。搭衣的時候說:『善哉解脫服,無上福田衣,奉持如來命,廣度諸眾生!俺摩訶迦婆波吒悉帝莎訶(三遍)。』以上這些偈語,在家居士不用學。 九衣一直到二十一條,是比丘尼穿的。比丘可以穿到二十五條。我們記住在家居士不能穿一格一格的衣,居士穿的是縵衣,它是一塊布。

   比丘三衣一缽時刻隨身。三衣如塔山,必須恭敬三衣,因為它像一個塔,塔表如來,見塔如見佛。所以我們對三衣要非常恭敬謹慎!不能隨便擺放。有時候三衣被破壞了,或者趕不及把三衣放身邊,可以開緣,但是有時間上的規定。過時了便要捨衣,然後再來重受衣。搭衣千萬不能有炫耀自己的心理,因為搭戒衣是提醒我們時刻如法奉持清淨戒法,奉持如來的使命,用清淨的戒法來廣度眾生。視衣如佛,利益眾生為主。
☆十二月份活動通告: 協會將於2021年12/18舉行一日一夜八関齋戒,遵循政府衛生局法例,留宿受戒者(12/17午後報到,12/18受戒至12/19早上)有限額,報名從速。歡迎隨喜不留宿者,務請報名。☆

 歡喜廣傳分享,隨喜關注行願!

 行願多元文化教育協會感恩有您!

  行願多元文化教育協會網站:

http://www.amtb-ma.org/index.html

  電郵: 1517338220@qq.com 

            Amtb.ma@gmail.com

歡迎點播如下影音網頁:

宏宗演教久住世,承傳聖教續慧命

素食護生,弘揚戒法不遺餘力,

淨心念佛,安住洪名彌陀願海。    

迴向  宿現親朋,一切有緣,災障消除,福慧增長;

         七眾同願,同行同證,極樂真源,早圓佛道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