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/如常法師
我有幸一路跟隨星雲大師參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各項事物,從規畫、建設、裝修,乃至現在擔任館長、實際負責運營管理,前後已逾十三年。大師在工程上的管理思惟,經常是十分獨特的,比如在設計無障礙空間時。
有一天,大師來到工地現場,推輪椅的弟子輕聲提醒:「師父,我要抬一下您的輪椅,因為這裡有階梯。」大師立即回應:「可見這個地方做錯了,高十二公分的階梯,旁邊應該再留一點五公尺做無障礙空間。」說完,馬上找來工地主任修正圖面。
建館時的大師已高齡八十多歲,坐著輪椅,視力很不好,每次一進入工地,他內心就開始默數時間。大師是用時間測量距離,用輪椅檢驗動線,用空氣的流動感受空間,是這樣用全身心在為大眾設計參觀的環境。
🍁『慈心規畫 一切無障礙』
大師對於洗手間的方便性非常重視,尤其是殘障人士的洗手間。有一次,大師坐著輪椅一間間測試,他要親自去感受當行動不便者坐輪椅入廁時,出入口的寬度夠不夠?通行順不順暢?輪椅在裡面能不能三百六十度回轉?乃至洗手、抽取衛生紙時,是不是伸手可及、毫不費力?
那天的測試,大師發現一個祕密,整個過程中完全不需有人抬動他的輪椅,意即所有路徑和出入口,輪椅都能行動自如,代表「無障礙空間」真正被實踐了,這個結果讓他非常歡喜。
開館之後,很多以輪椅代步的民眾,在館區中行走無礙、看展覽無礙,去餐廳也毫無障礙。更特別的是,當他們進入藝術表演的「大覺堂」時,受到了最友善的對待。因為以大師的規畫,輪椅族群都安排在西面及南面的第一排,那是觀賞表演的最佳視角,而且進出最方便。
🍁『友善空間 徹底的方便』
全球博物館界都關注無障礙的環境設施,然而從大師身上,我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「友善空間」。
二○一一年開館後,大師看到許多的年長者、行動不便者來館參觀,立即指示首任館長慈容法師,要在服務台開設輪椅借用的服務。慈容法師體會大師給人方便的悲心,交代當時擔任副館長的我大批添購輪椅,免費提供遊客使用。
有一次,我跟大師報告:「輪椅真是太重要了,每天在服務台至少借出五十張以上。」
大師問我,輪椅是怎麼出借的?我說:「只要來登記,押個證件就可以了。」
「這個做法不夠慈悲!」大師很明確的告訴我:「輪椅就是要給人方便,不需證件就可以借用。」
我說出心裡的一絲顧慮:「師父,如果沒有歸還怎麼辦?」大師說:「沒有還就讓他帶回去呀,如果真的有需要。」
大師不在乎眾生是不是會帶走輪椅,在他心裡,沒有「帶走」這二個字,而是眾生有需要。
🍁『黃昏奇景 讓人更安心』
在那之後,民眾載著父母來到佛館,非常方便的就是能在服務台借輪椅;當要回家時,輪椅可以就地放在停車場,開著車子就能走了。
所以每到黃昏,停車場滿是輪椅,我跟大師講起這樣的景象,大師非常高興,他說:「你看我們給人多方便,給人多安心啊!如果押證件,兒女必須從停車場把輪椅推回服務台,把老人家留在車子裡,可能還要再等十幾分鐘。」
聽到大師這麼說,我當下更清楚佛陀所說的慈悲、所說的尊重、所說的布施是什麼。佛法為何?就是如此徹徹底底的供養,徹徹底底的慈悲。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