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念佛開示, 放下集, 答疑解惑, 覺有情篇

放下了,諸根悅豫, 正念分明(二)

大乘佛法教我們接受戒法,第一步就是要學戒,要詳細地、清楚地去了解戒學。在家者先從三皈、五戒、八關齋戒或出家者的沙彌、沙彌尼戒、或比丘、比丘尼戒、或菩薩戒,修學各種戒行。因為戒是可以防非止惡,守護我們自己的清凈心的,戒行可以幫助我們斷惡修善。有人說不受戒因為怕犯戒。其實這是很錯誤的觀念。若不受戒的人,難道作業了就不算是犯戒嗎?若不受戒,犯戒的機會更多了。因為受了戒,才不會犯戒,你懂得不能傷害別人,更不能傷害自己,所以就不會犯戒。如果不受戒,就會自己去欺騙自己,自以為沒有受戒,便可以任意去作業。例如飲酒對於很多人來説,以為它是一件很小的事情。酒屬於遮戒,酒本身是沒罪的,但是,酒精進入身體之後,引起另一種變化,增加生理上的慾望,它會把另外的四個的根本戒都犯了,就是殺、盜、淫、妄都犯了。所以酒屬於很嚴重的禁戒。如果能夠避免喝酒那是最好的,而且它的果報是愚癡。我們遵循三學,戒、定、慧的話,就必須先持不飲酒戒,防非止惡,守護我們的清凈心。當我們持戒清凈,心就很容易入定了。

定學,主要包括欲界的四禪八定。 高深的禪定能夠使我們的心超越時代,超越時間與空間,突破現在科學家也認為有的維次空間,提升自性本有的智慧。這個智慧包括了世間的智慧與出世間的智慧。它能夠透視宇宙人生的真相,使我們人類達到很自在解脫,所謂超凡入聖的境界。

簡單來說,修學次第必須從戒、定、慧著手。正如大家都認為去道場才有修學的效用。但是大家去道場是學什麽呢?應該先學規矩。遵從道場的規矩,佛教的道場是統一的,道場的規矩是統一的。有些戒律是通用的,不懂得演變,才覺得是不同。以戒律為主,以戒為師的話,規矩都是一樣的。在道場裏修學要守規矩,包括了恭敬三寶。若不恭敬三寶,自以為是,就成了貢高我慢。這個是現在一般修學的人,疏忽了的一個大問題。現代人很有智慧,在家裏、在網絡上、在電腦、在經書裏面表現很精進,特別學了很多。人到了道場,竟然忽視了法師,自己以為了不起,對出家人講起法來,那就是不守規矩了。雖然有些居士可能在學問上,是比出家人多了知識的教育,但絕對不要去顯耀自己的才能,和學佛的知識。首要的規矩,人人必須要有恭敬三寶的心。

其次,我們要有團結的精神。佛法教導我們修六和敬。六和敬是讓僧團互相勉勵,互相學習。那是學佛人必須要修學的次第。六度萬行在團體當中發揮很大的作用。我們要有一個供養布施的心,除了供養三寶,要與眾生結緣。煮一個小菜、買一點水果跟大家結結緣,這都是發自布施的心,或者幫忙同修解決事情,參加助念等,這都是布施。若能行持戒、忍辱、禪定、精進、智慧,這就是菩薩行。在理上是依次第學習,戒、定、慧,六度萬行、六和敬、普賢十大願,但在事上,可以同時進行的,因為不可能進入道場,統統只學規矩,其它六和敬都不理。換句話說,有次第但能同時修學。假如讀無量壽經,沒有照著課本,從第一品讀到四十八品,可否說自己完全讀好了這本經嗎?不專注翻開經典,又怎麽知道這本經的內容是講什麽呢?不專注就不會用心,那怎可能讀經典開智慧?智慧不是從讀第一品到四十八品才有的,我們可能讀到第六品,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,我們的心馬上就領悟了佛的慈悲。「哦!阿彌陀佛這麽偉大呀!佛為了我們發了四十八願,這四十八願都是念念為眾生,所以現在祂能夠在極樂世界成佛了。」當時的智慧在第六品就開了,這當然不是大智慧,那是小悟,心開意解了,就有小智慧。在讀經的時候,這樣同時去修戒、定、慧,明白嗎?

如何依次第修學也是非常重要。信願行也像修戒、定、慧一樣,也是同時的。念佛最重要是有信心,信心分了六個層次,六個層次都是有總持的、有飽和性的。我們六信都有了,必定要發往生的願,然後才知道怎麽樣去行持。今天同學們知道,有法師過來講法,他是講凈土法門,也講戒律的,我們相信,我們才去聽,先相信自己能夠去聽,大家不要小看這個事情喲!“相信自己能夠去聽”!如果不相信自己能夠去聽的話,那一定有很多理由告訴自己不要去聽了。人對自己沒有了信心,就會編理由,告訴自己不要去、不要做。有很多理由,或許不是很想聽淨土法門了、我已經聽過了,對講經內容略知一二,不用再聽、或者自己不曾決定選擇念佛法門、或外面太陽很曬、不好外出、兩點鐘那時候,正要睡午覺,好了,還是不去了,等等理由,就不去聽。其實那是缺乏信心的表現,為什麽?太熱的話,我可以打傘呀,打個傘就能去了,或者乘車去,就不成了嗎?歸根是自己的信心不足。建立信心不只是“相不相信”的問題,而是關係在信心的份量和正確的對象。

往生的人都要有信心,而且他能夠發願,這篇發願文是幫助我們對往生之願生信。為什麽它叫做回向文呢?因為以深切的信願來加持無障礙往生,把功德回向給眾生。回向發願心的重要性首先是自利,來回向給自己能夠消除業障。業障除不盡,也可以帶業往生,那是帶舊業。娑婆世界的眾生,每天都在造新的罪業,不能說沒有!只是自己不曉得。瑩珂法師是一位屢次犯戒的出家人。在他醒悟的一天,他懺悔了,他選擇了念佛。他知道自己是下地獄的罪報,他也怕下地獄,他懺悔念佛要住生。罪從心起將心懺,他明白了這個道理。所以,他拼命的念,他竟然念到阿彌陀佛出現,告訴他,十年以後來帶他走。他說:「不要十年這麽長,三天好了。因為我知道自己的性格,我會很容易墮落,再犯罪的,我現在這麽難才能夠念佛來轉變自己,現在您老人家親自到來,若是不帶我離開,我將來又不知道會變成怎樣了?老人家,請您還是快點帶我走吧!」阿彌陀佛見他這樣祈求就說:「好了,我三天來接你。」為什麽要三天呢?不馬上去接他,因為要給他表法給我們後代人知道。當時,他就告訴他的同伴師兄們,我要走了。大家覺得奇怪,往哪裏去呢?西方極樂世界。笑話!你是造惡業的人,怎麽會這麽快去西方極樂世界?他說:「三天後,希望你們來給我助念一下。」三天之後,他真的往生了。這個故事就是讓大家注意瑩珂法師是多有智慧的人,多留一天都不化算,人的心分秒都會變幻無常,令身口意都會造業。尤其口業,不小心就得罪人了。你無意講,他有意聽,這樣就會結了冤。令眾生苦惱,就等於造殺生的業一樣的嚴重,不敢說自己沒有造業。所以,我們很難把業障完全消除。佛慈悲告訴我們能帶業往生,並不因為能帶業往生就可以繼續造業,而不須要消除業障,我們千萬不能以僥幸的心態去學佛。如果我們認為佛很慈悲,祂在眾生臨終時,我們只要是一念到十念聖號,祂一定會接引我們的,那我們到時候再念佛行嗎?不行呀!就是這個道理。

我們現在造的業很多、很重,阿彌陀佛不要我了,有人這樣想。如果阿彌陀佛因為你造業很多,祂不要你了,祂早不成佛了。法藏比丘成佛了,這是說佛的願不是虛願,佛一定來接引你。只要你能夠不再造悪業,有懺悔的心。有的人就懷疑了,自己的功德不夠,往生不了的。他以為往生是靠他自己,所以念佛要念十萬、二十萬、三十萬,他以為是這樣。懈怠了,念不夠數就不能往生?其實不然。我們往生不是靠念多少聲,主要是靠我們的心願有多深切。靠我們的心願,相信自己有能力,我一定能。業和願都是自己所造的,所有的功德也是自己所造的,福德也是自己培養的。深信自己與佛的願力,促進我們必定往生。

發願回向來自慈悲心,我每次讀經念佛,我都回向給我媽媽,回向給眾生,那是大悲心與菩提心。在讀經的時候,我們有打妄想嗎 ? 在妄想當中,我們有多少的功績可以回向呢 ? 我們知道七分可以回向一分,那我們究竟有修足七分嗎?或七分當中有多少分 ? 所回向的是發自我們的大悲心,不是真正有功德去回向。所以,當我們讀經念佛時候,就要專注了,不要打妄想。那麽, 聽師父講經時,有沒有打妄想呢 ? 聽經也是有功德的,不單只有師父講經有功德,而同學聽經沒有功德。聽經也有功德呀!講經後,大家站起來要回向,為什麽要回向?師父講經要回向,大家聽經的功德都要回向。我們聽經時候不專注,我們就沒有功德了。大家以後要努力,不要去打妄想。我們要做一個單純的平凡人,就不要有這麽多複雜的思想,思想複雜都成了髒和亂。而且我們有智慧能夠選擇修凈土法門,就要好好珍惜我們的智慧用在適當的地方,要用在自己的身上。

我們所修的功德不夠是不能往生,就是因為有複雜的錯念。我們不是靠自力往生,我們是靠佛的願力去往生,不是自力。所以,我們要相信佛。除此之外,我們都要發願,臨終沒有貪念了、沒有迷惑了,六根對著六塵這個境界的時候,很歡喜、很舒服、很自在。這麽自在而去,是不是一種很開心的事?死,我們都應該看過死人。小時候,我在越南,年初一,我們就在殯儀館里過。我們沒有顧及這是年初一,我們都去助念,我們陪著死人過。看到死人,就有警覺心。昨天他還是這麽活生生的,但是一下子,他就硬梆梆了,什麽感覺都沒有了,真的是無常!人生難得,佛法難聞,這些因緣都是很珍貴的。若自己不努力,不精進,萬一失去了千載難逢的人身,就很難找回它了,除非可以往生極樂世界,如果不能往生的話,就又再輪迴了。

每一個人都要提起精神來,因為無常是不論年紀多少,三歲也好、五十歲也好、九十歲也好,統統沒有時間的限制。它來就來了,好像天災人禍一樣,所以我們就要打起精神去積功累德,憶佛念佛。現在我們的六根是沒有病,這就能自在和歡喜了,我們的正念也是很分明,安祥能把報身舍去了,安祥舍報就是這樣子。舍報的時候,我們可以坐著走、站著走,隨我們的意。那麽你們想怎麽走?好,你們想坐著走。曾經考慮過,打打妄想,應該怎麽樣走?我們不想有多少家產,該分給誰?不想這個,而是平日去準備臨終的工夫,應該是坐著走呢?還是臥著走呢?站著走?站著走的菩薩是非常了不起。就好像諦閑老和尚的徒弟站著走,還站了三天呢 ! 站三天很累呀!還是躺著走,但躺著覺得很懈怠的樣子,精進一點,就坐著走,到時候我們真的安祥自在,如入禪定,希望我們真有這個工夫。

阿彌陀佛、觀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、與諸聖賢,諸上善人,都從極樂世界過來迎接我們。而且當時都放光接引。往生極樂世界的人,首先看到光。就好像我爸爸。當時他已經不能開聲,可是他的正念分明可以寫,他用筆寫出來。他心力很大,他講不出來,他會寫出來,他有示現讓我們知道他是去往生的。病床上,他許了隨佛往生的願,然後,他寫在紙上告訴我們,佛光接引,最後,他很自在的念佛往生。這是他在平常生活當中,他自己已經有很深的信心,他信誰呀!他相信佛。他知道佛一定來接引他。而我們現在還有很多懷疑?有沒有?怎麽我現在念了這麽多,連佛的影子都看不到;究竟有沒有阿彌陀佛佛呀?我們有沒有這種想法?有呀!人礙於面子不敢聲張,有時連自己在想什麽都不知道,糊理糊塗的過日子。佛光接引是很歡喜的一種瑞相。接著阿彌陀佛會垂手提攜,蓮花會在我們的腳下。我們的蓮花是什麽時候生長的?是在我們開始念佛的時候,這朵蓮花就在蓮池中生長了。我們想要什麽色彩,那朵蓮花就跟著我們的心念就有什麽的色彩。我們想紅蓮就有紅蓮,想白蓮就有白蓮,而且這朵蓮花在我們的念佛聲中培養越來越茂盛。當我們經行繞佛的時候,我們都結彌陀印放在胸前,我們把一切萬緣都放下。只觀想著阿彌陀佛把我們放在這朵蓮花上面,彌陀印上的蓮花就是我們的臥床。我們在這朵蓮花當中念佛。觀想阿彌陀佛捧著這朵蓮花,蓮花裏面有你,那你坐在蓮花裏安祥的、舒服的、自在的念佛。就好像孩子,你抱著他,他睡得很安祥,而且一直在笑。自己是個小嬰兒,在父親的懷抱蓮花中,一直念佛。大家培養自己常常有這種觀想,培養我們有安祥的念佛。將來當臨終的時候,你就會很快樂。這朵蓮花馬上隨願而來,一下子就在你的腳下,你踏入蓮花臺裏,阿彌陀佛就將它棒在手上,一聲拜拜,就帶我們走了,這個是真的。極樂世界就現前了,樓閣幢幡,異香天樂,那是什麽境像?極樂世界的西方聖境,清清楚楚示現在我們眼前。不但自己看到,我們也希望送我們往生的人也看到,這樣也度了他們。有些老人家問,為什麽我的家庭眷屬不能跟隨我們一起修行念佛?其實我們不用煩惱,我們修行先修自己,我們只要有一天能夠示現往生,他們看到我們往生了,他們自然就相信了。

很久以前,在香港有一位老人家信佛,可是,他家裏的每一個人都信天主教,孩子們、媳婦們、孫子統統信天主教,只有他一個人信佛,只有他一個念佛。每天他就是這樣念佛。有一天,他跟家人說,他要走了,到哪裏呀?去西方。他要離別這個世界,家人不相信,只想你這個老人家每天都念佛,怎麽會去天堂呢?老人家提出了一個要求說,你們在我身邊,幫助我一下。家人想沒關系,老太太一直以來都很聽話,沒有防礙我們,我們信天主教,你也沒有說反對,那現在要去西方,我們也不反對,總之,就當作老人家去天堂。因為,老人家信佛,家人不知道極樂世界,就認為可能是去天堂吧。這個家庭也是非常孝順,一起去成就老人家。真的!他們看到很多瑞像出現,小孩子也看到了。確實他們看到一曙光照進來,把這個老人家攝住。這種光是非常祥和的,它猛烈但暖和,大家都看到了,而且心裏面都非常的歡喜。而且室內陣陣異香,這種異香不是世間上的那種香水。如果聞了香味,令你有想像有妄想,那不是異香。聞了之後,你很平定,沒有生那種很歡喜、很興奮的心,很平常,聞了之後,使人不會害怕,也不會生妄想。但是,很清楚知道這是異香,世界上沒有這種香。當你見佛也是一樣,見了佛,不會狂喜,你自然地不會生起平常世俗的情緒。所謂世俗情緒就是見到師父,「師父,見到你我很高興,三年不見了。」那是凡夫心。我們雖然隔別三年,如果我們天天在網上學習,其實一天都沒有離開過師父。我們在電視畫面上,看到老和尚,很多人都有一個欲望想去見老和尚。就像我們上次去臺灣,很多人就是因為想見老和尚而去的,不是真的生起一個大慈悲心,為清明祭祖而去的,因為他們想親見老和尚。其實我們親見老和尚不如親見阿彌陀佛的好 ! 因為我們常常都見老和尚,阿彌陀佛不是常常見的。師父也見過老和尚很多次,曾經一起同桌吃飯,甚至一起坐飛機。有一次從澳洲飛去香港搭同一班機,我們之間都覺得很平靜,他還分了花生米給我們吃。遇到這種機緣,相信很多人可能會有很多問題要直接向老和尚請法。為什麽會有這麽多問題呢 ? 就是因為沒有聽經聞法,深入經藏。如果我們是個好學生,每天都做完自己的功課,又會聽經聞法的話,我們就不會有這麽多問題了。不過,這並不是告訴大家不能問,而是有疑一定要問。如果我們專心的聽經聞法的話,我們就沒有這麽多問題了。飛機上,我們要給老和尚休息,老人家每天講經,也很辛苦的。聽了經,要學活用,自己去解決問題。

向下問長,付於來日,阿彌陀佛!

🌺小編: 阿彌陀佛!使更多的人同享甘露法味,懇請閱讀後,奌最下面的 👇分享 👉在看🤗 感恩🙏

歡喜廣傳分享隨喜關注~行願!

行願多元文化教育協會感恩有您!

行願多元文化教育協會網站: 

http://www.amtb-ma.org/index.html

電郵: 1517338220@qq.com

          Amtb.ma@gmail.com

歡迎點播如下影音網頁:

宏宗演教久住世 傳承聖教續慧命  

素食護生,弘揚戒法不遺餘力,
淨心念佛,安住洪名彌陀願海。  
迴向
宿現親朋,一切有緣,
災障消除,福慧增長;
七眾同願,同行同證,
極樂真源,早圓佛道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