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攝律儀戒, 答疑解惑, 覺有情篇

隨眾食得解脫

古德云「隨眾食得解脫」。「聞犍搥聲, 即當整衣服。臨食咒願,皆當恭敬」。
「隨眾食」是五堂功課之一。除了律制上所開緣的幾種情形,例如:病緣等。如「燒小鍋、別眾食」個別煮、食都是不如法的。
飲食前,先要敲在齋堂外的大木魚(梆)和半圓型鐵板(雲板)。梆是吃飯號令,又叫長魚。魚晝夜均不合眼,隱喻修行也應精勤不息。聞犍搥聲,沙門即當整理衣服,預備隨眾赴齋堂,以免屆時倉促。

隨眾食有此八義: 1. 聲板即赴,不懈怠故。過堂打三通。第一通,準備吃飯;第二通,穿袍搭衣往齋堂;第三通,排班靜候,恭迎大和尚。眾人不能有怠慢拖拉之態。
 2. 供養現成,得省力故。廚房及行堂省力,排碗筷,盛飯菜,收拾整理快且易。
 3. 作平等觀,無人我故。大家都吃同樣的飯菜,無分大小輩份,平等供養,沒有分別心。
 4. 息諸戲論,存正念故。當食時,不生妄念,妄念一起,當觀信施難消,爲藥食故,借假此身,息諸妄緣,即起即空,是謂存正念。
 5. 如法觀想,深入理故。隨眾食,沙門心安辦道,念念佛法無有間斷。
 6. 不偏眾食,絕疑謗故。大家用膳平等,食物分配均勻,營養均衡,無呵食好,改變不良的習氣。
 7. 甘苦同受,無揀擇故。無有揀擇、如嘗甘露、法喜盈溢。
 8. 起止威儀,不放逸故。談吐舉止有禮安祥,為大眾修行模範。
「臨食咒願」指食前之念供、唱僧跋,及食後之誦偈、咒等,皆當起恭敬心,纔可消受供養,為施主植福。施食,飯不過七粒,面不過一寸,饅頭不過指甲許。多則爲貪,少則爲慳。其餘蔬菜、豆腐不出。另外,不得說:「與我食,令汝得福。」此有自讚求食之嫌,故不得說。
凡欲食,作五觀想,五觀有云:
一、計功多少,量彼來處;
二、忖己德行,全缺應供;
三、防心離過,貪等爲宗;
四、正事良藥,爲療形枯;
五、爲成道故,方受此食。
「忖己德行,全缺應供。」當生慚愧,不得我慢。乞食化緣,不得哀求苦索,有失僧格;不得廣談因果,望彼多施。自應隨緣隨分,自利利他。

出家在家有飲食儀範應效學 :
⒈無呵食好惡。
⒉不得以食私所與,若擿與狗。
⒊來益食,不得言不用。
⒋若己飽,當以手讓卻之。
⒌不得爪頭,使風屑落鄰鉢中。
⒍不得含食語。
⒎不得笑談雜話。
⒏不得嚼食有聲。
⒐如欲挑牙,以衣袖掩口。
⒑食中或有蟲蟻,宜密藏掩之,莫令鄰單見,生疑心。
更應注意當一坐食,不得食訖離座,更坐食。不得食訖,以手指刮碗鉢食。凡食不得太速,不得太遲。行食未至,不得生煩惱。或有所需,默然指授,不得高聲大喚。不得碗鉢作聲。不得食畢先起。若違僧制,聞白槌,不得抗拒不服。飯中有谷,去皮食之。不得見美味生貪心,恣口食。不得偏衆食。
「隨眾食」的效益良多,長年累月的積極參與,不找藉口,不放逸,不拖延,定能提升心寬和毅力,身心皆得解脫,助行有功之一法。

歡喜廣傳分享,隨喜關注!

行願多元文化教育協會網站:
http://www.amtb-ma.org/index.html
電郵: 1517338220@qq.com
          Amtb.ma@gmail.com

歡迎點播如下影音網頁:

宏宗演教久住世 傳承聖教續慧命  
素食護生,弘揚戒法不遺餘力,
淨心念佛,安住洪名彌陀願海。   
迴向 
宿現親朋,一切有緣,
災障消除,福慧增長;
七眾同願,同行同證,
極樂真源,早圓佛道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