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般若融通, 覺有情篇

觀一念心性 (貳)

20200112191827
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(三稱)

諸位大德,各位同學,晚上好!阿彌陀佛!我們今天繼續上次講《教觀雙運》,平常我們要多點閱讀佛的傳記故事。佛陀過去生中,在三大阿僧祇劫還沒有成佛的時候,以菩薩的身份,以種種眾生的身份來演繹給我們學習的很多故事。其中有一個故事,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怎麼樣對治我們的瞋恚心。當你瞋恚于別人,或者別人生氣了,發怒時,我們又怎麼樣去覺悟這夥瞋恚心呢?能夠覺悟瞋恚心,將會帶給自己或者給他人福果,當你一覺悟自己有如此的瞋恚心,你就會懂得消除這個瞋恚了。最根本的是我們要經常從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宿世因緣所作一切德行,覺察觀照來消除我們的瞋恚心。

以下是一個關於瞋恚心的故事。有一個大臣因為對皇后生瞋恨心,於是他勾結了敵人,把這個國王打敗,佔領了土地。勝利的君王俘虜了這個國王之後,在地面上掘了一個土坑,就將他和其他士官都埋下去,泥土一直到人的頸部,但是不讓他們死去,只是將泥土埋到頸部而已。雖然這個國王被他們這樣的對待,但是他對這敵王並沒有恨意。經過千辛萬苦他終於脫離了苦厄,最後與敵王言和修好了,回到了自己的皇宮。因為他沒有恨這個敵王,他修忍辱與對方修好。同樣有人羞辱了我們,我們亦要有忍辱心來相對。國王一生就是修忍辱,沒有瞋恨的心,這是佛陀其中的一生。

還有一個故事,大家都知道的,就是忍辱仙人的故事。當時佛陀是一個隱蔽的修行人。當時他也在修忍辱,行菩薩道就是修忍辱。怎麼樣去修忍辱?安住在接受與有智慧的不接受上,這個我曾經講過了,就不多講。當時這個國王是一個很殘暴的人,國王來到仙人的住處的時候,就問他是誰?『我是一個修忍辱的出家人』。國王聽他如此説:『好,拿鞭子來』。就把他綁住鞭打他,然後還要剁他的手足,那個時候佛陀沒有生瞋恨心。後來他的手足也給截下來了,可是他對這個國王並沒有瞋恨。一個將軍過來跟他說:『他這樣羞辱你,你不瞋恨他?你不生氣啊?你快點表現對他生氣吧,他就是因為你修忍辱,所以他故意欺負你的。你現在瞋恨他,他可能不會生氣了,就不會給你受這麼大的痛苦了。』但是這個仙人說:『像我這樣的人是不會瞋恨的,不會發怒的。』 這也是佛陀修忍辱的時候的一段故事。

另外一個故事,這個菩薩竟然是個小孩子,他被親生父親所殺,親生父親殺了他,可是他並沒有瞋恨他的父親,因為他知道父親是生養他的,一般都要對他依從。你們可能聽到這樣的話覺得沒有理由吧!深信因果的人便知道其中的道理。這個小孩子知道過去生中與父親的因緣,所以他很接受這個果,他不生瞋恨。如果這個人被殺不生瞋恨,這個殺人的人會怎麼樣啊?殺人的人會減輕了罪過,不過還是有殺人的罪。一些敵對的人跟我們意見不同,或者是故意來傷害我們的人,我們要迴向給他,去接受他,最好是迴向給他。這就是所謂的冤親債主。我們能夠迴向給他,我們沒有對他生瞋恨,他所作的一切惡行都是來教導我們,以後我們不要像他這樣做。像小偷,盜賊的行為就是偷錢、殺人,作種種不好的行為,我們感恩他,讓我們知道這種行為是不應當的。我感恩他,就要迴向給他,希望他能夠回頭是岸,不再殺人,不再做小偷,不再貪婪做強盜,以回向來幫助他消業障,而且我們對他沒有生瞋恨心。

慈濟的證嚴法師的弟弟在軍隊裡面被人打死了。當時她的弟弟在軍隊裡面受訓,可能是軍人之間生口角了,竟被打死了。在軍隊的法庭上,法官問死者的媽媽:『你現在怎樣決定? 你對這個殺害你兒子的孩子想説些什麽?』(也是孩子,因為大家都是軍隊受訓,十八、二十歲)她表示:『這個都是我兒子的錯,我的兒子不應該跟別人生口角,我也不應該追究這個事情。死者已矣,我現在去訴告這個孩子,對我的孩子是沒有什麼利益,因為我的孩子已經死了。我只是想對殺人的孩子說,我也知道你是不小心,你是無意的,因為火氣太大了,一失手就把我的孩子殺死,我希望你以後把自己的性格脾氣降服。因為你還有將來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你的將來對社會是有非常大的影響。所以我希望你以後要收斂自己的脾氣,不要發怒,不要動粗,我不打算起訴訟。』她在法庭上對法官如此説,被殺是她的兒子,不是別人,她竟然用這樣寬大的心去包容對方。

相反有一個故事發生在中國,一個孩子把另一家的三個人都殺了。而且他逃了,逃了之後再回來自首。自首時他就講出為什麼要殺人的因由。他說『我十九年之前,我還是一個小孩子,我親眼看到這一家人對我的媽媽拷打,而且逼死我媽媽,殺死了我媽媽。而且這人進監牢之後,只坐了十年就出來了,十年出來還是老樣子,沒有改過。』所以他記在心裡要為他媽媽報仇。十九年後這個孩子長大了,便繼續來報仇。這兩個故事截然是不同的。一個是在台灣發生的,弟弟被殺,媽媽不起瞋恨心,所以她的孩子,法師能夠領導慈濟,這就是德行!媽媽有德行,所以他們全家都有這個德行。另一個孩子的瞋恨心一直埋藏了心中整整十九年,多深刻!他放不下這個仇,他就是沒有辦法去接受自己的母親被殺的事實,他生瞋恨心了。他要以牙還牙,十九年後還要報仇。我們認為應該選擇哪一方去學習啊?當然選擇寬容。一個年輕的孩子為了給媽媽報仇,殺死了三個人後,當然還是要受刑償命的,多不值啊!

接下來,佛陀的其中一世是一頭大象,這頭大象竟然被打獵的人射中了,可是它沒有瞋恨心,它對這個打獵的人說:『朋友,你為什麼要射殺我?誰命令你來射我的?』其實這個獵人是奉王后之命來獵象的牙。因為王后喜歡象牙,所以這個獵人聽了王后的命令把有象牙的大象射殺,象死了便可以取象牙。大家知不知道六牙象?不是象真有六只牙,其實是說象牙的顏色有六種顏色而已。獵人很喜歡打獵,王后也很喜歡六種色彩的象牙。所以這個大象被獵人很輕鬆的殺死了。其實這個大象可以很輕鬆的把這個獵人殺死的,但是牠沒有這樣做。因為這頭大象當時正在修忍辱。佛陀是大象的時候也在修忍辱,佛陀在三大阿僧祇劫修道的時候,縱然是一個畜生,祂也修忍辱。

佛陀是大猿的故事,大猿像猴子一樣的,不過身形比猴子大。當時大猿在懸崖救了一個人,人跌下懸崖是沒有辦法自己從懸崖爬上來的,大猿救了他上來之後,大猿很累,所以就對那個人說:『我想把頭枕在你的大腿上休息一下。』 這個人就讓大猿休息。可是他想: 我現在肚子餓了,不如我把它殺死來充飢吧。我是一個旅行者,不小心跌下懸崖,這個大猿救了我,可是我肚子餓了,牠的肉可以當我的食糧,這樣我就可以度過飢餓,我就可以繼續的上路了。所以他待大猿睡了,他就拿起一塊大石頭來砸大猿。但是當時大猿沒被砸死,可是大猿的頭被砸破了,砸破之後,大猿就爬到一顆樹上面向他說:『你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,我是一位菩薩,所以我是不會傷害你,我也不會殺死你,我甚至會指引你,讓你走出這個荒漠。』 大猿是一位菩薩啊!它從這棵樹跳到另外一棵樹,因為他的頭已經被砸了,所以血就流出來了,為什麼他要這樣做呢?他的意思是說,你就跟著我的血流一直走,你就能夠離開這個森林,就可以出去了,就不會餓死了。他不生瞋恨心,雖然你要殺我,但是我還是要救你。救了一次又一次啊!這個就是我們佛陀的過去生啊!

在過去生中,佛陀還投生做過蛇、投生為龍王,龍是有很大的福報的畜生。雖然龍有很大的能力,但是它沒有利用自己的能力去折磨傷害他人。牠多生多世都生為龍王,龍也是屬於蛇的一類,不過牠是比較有福報。有的人對投生為蛇,覺得很難理解,很難相信人死後會投生為蛇,或者為一些動物,他們以為沒有投生這個事情,其實是有的。因為人死後他就馬上投生到另外一個地方,那是業報的結果。有一本書專記載前世的事,寫這本書的作者說他是一個醫生。他說他用催眠讓一個病人回到了前世,他問這個病人,當時你看到什麼?病人就說,他的前世是一隻狗,他回憶到他過去世做狗的生活。這是告訴大家,人確實有來生,有過去生的事實。

在緬甸有一位僧人,他曾投生為蛇。在做蛇的時候,他就喜歡吃雞蛋,有一天他在尋找雞蛋的時候被人發現了,就被人用長矛捅死了,但是這條蛇沒有立刻死,那個人就把牠丟到垃圾桶裡面,讓牠慢慢死,多殘忍!它死後就投生了,投生做這個殺牠的人的兒子,當他長大之後,他還記得過去生做蛇的生活,他還記得他是被長矛刺死的,死前很痛苦,所以他現在投生做孩子了,他也非常的憂慮,他常常很害怕,因為他做夢時,這種痛苦就生起來了,最後他出家為僧了,這樣他就不會投生為蛇了,這樣的事情常常有發生。有些人不願意告訴別人,有些人已經忘記了,有些人他在動物的時候還記得過去的生活。就好像我們的一個信眾,很久以前,他也懷疑過,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有這樣的習慣,他吃飯把飯在桌面上噴得滿滿,好像豬吃飯一樣。因為豬吃的相就是噴飯,狗也一樣,因為牠們沒有手。我們吃飯就用二只手,用筷子,用調羹去拿起來。可是豬、狗沒有手,只能用口這樣吃,吃的旁邊都是了。這個人也講了,他一生出來就喜歡豬,他跟豬做朋友的,當時他的家裡養豬,有一隻豬他當作寶,當他的家裡人把豬殺死了,他抱著豬痛哭不已,竟然為此事不吃飯。這是他的陳述,雖然這位居士不知道他前世是否是一頭豬,可是他的習慣,他的食相就像一頭豬一樣的。

當佛陀以宿世的種種變化,祂的典故來教導我們,統統告訴我們不能起瞋恨心,瞋恨這個心不能有,修忍辱就來對治我們這個瞋恚心了,我們不能有瞋恨,因為你有瞋恨心,代表你有輪迴。因為你瞋恨有對象,他也必定要輪迴,因為有因果嘛,所以你不能生瞋恨心,也不要令別人生瞋恨心,這樣你才能夠從輪迴出來。因為我們現在處在輪迴的中間,將來無量無數的投生,我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,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破解這個輪迴。在這個無始的輪迴之中,你瞋恨過多少的人呢?曾經是你的父親,你的母親,你的兄弟姐妹,你的朋友。所以佛陀在經裡面說,在輪迴當中想找一個不曾做過你父母的很難。所以說男的是父,女的是母,就是這個原因。那你瞋恨的人過去生中曾經是你的父親,或者是你的母親。所以我們對一切的眾生,無論是畜生,還是誰,我們都不能夠真的去發怒,那是不適當的。所以在瞋恚心方面我們就要學得以怎麼樣去對治呢?用修忍辱的方法,這是第一個方面。第二個方面是以慈來對治瞋。因為你引起了這個人瞋恨,憤怒,其實對自己不是一個好事的。對方就好像自己的頭髮一樣,你看小孩子一瞋怒就撕自己的頭髮,這個就是愚癡的動作啊,我們像不像這個孩子一樣?一瞋怒就把自己的頭髮來撕,多痛啊!撕得頭髮都脫下來了,這是愚癡的行為。我們這個瞋怒心是對五蘊有所感觸,所以生起一種憤怒。我們對這個瞋怒心就要想:它像一份禮物,我們要把自己所有的東西去給別人,我們也要接受別人的東西,那你說,你要給別人什麼?人家又還給你什麼?你可以送人家一個禮物,人家可以不要,便還給你。所以這個比喻,我們生氣了,我們惡口惡言對別人,如果人家不要,像送禮物一樣,人家不要,還是還給你,是不是?所以我們不要這樣做。如果我們用慈愛給別人,別人也是用慈愛的方式還給你。我們在瞋怒的時候就要想到這個故事,想到用這種方法來對治,我們要生氣了,哎,不要了,因為我們對他生氣,他也會對我們生氣的。

這個故事發生在錫蘭,現在的斯里蘭卡,有一個乞食的長者,他曾經住在斯里蘭卡的一間寺廟,長者因多次犯規了,就被趕出去,不給他共住在廟內。他對大長老說:『這個缽是我的母親給我的,(他在沒出家之前,他的母親就給了他一個缽)是十八兩金,是正當的,沒有偷來的,我願意把它賜給另外一個比丘用這個缽。』他賜缽應該是好心,可是大長老也是一個瞋恚心重的人。他就把這個僧人趕出寺院。大家要知道,在寺院常住所有的東西都是屬於僧團共享的,不能說這個缽是我母親送我的,私自贈予別人,這樣是不能的。比如你住在一間小房間,如果有一位比你年長的人沒有地方住,他要你離開給他住,那你也要給他住。剛才說的那個缽是十八兩金的,是他的母親給他的,他不肯把這個缽去送給大長老,所以他被趕出這個寺院了。我們可以做任何布施,可是我們不能夠行賄。比如,我們犯規了,我們就塞錢給公安,塞一點錢給警察,這是不能的!如果這樣做的話對一些人是不公平的。同樣的,我們要消除這種瞋恚心,消除我們的瞋恨、愚癡,我們必須要有智慧來處理事情。

有一個強盜來要求一個人進行獻供:『如果你可以獻供你自己,或者獻供其他一個人就行了。如果不獻供的話,就要開殺戒了。』如果你說,殺我好了,不要殺他們,那你是不是有平等心呢?菩薩戒的人就要注意點了,你們不要打他,打我好了。自以為是,自以為這樣是好心。其實你還不是一個好心。為什麼?因為你希望自己被毀滅了,你以為這樣就不會傷及別人了,其實你還沒有破除這個分别心,沒有破除這個界線,只有你說不要殺害所有的眾生,你才能夠破除這個界線。所以當你把其他三個人當成自己一樣了,你不要讓任何一個人有被傷害的,你才算破除了這個界線。你只是說讓我來頂替,我受罪好了,其他人不要受罪。這樣你雖然是慈,可是你的界線,你的分別心還是有的。那你就沒有辦法真的證得平等。所以我們在參禪,或者是修菩薩道的過程中,是講究這個意想心,很重要!不要自以為是,你們都是這樣想,我來做!我寧願怎麼樣!這個是初學,沒有證果的人就是這樣。深明道理的人會顧全大局,他不是為了犧牲自己,他要每一人都不能犧牲,這樣來修慈心,無限盡的慈愛。慈愛所有一切的眾生,包括有肉體的眾生,一切的女人和男人。所以我們發願的時候,願一切的眾生,包括男人、女人。一切的眾生就包括了自己了,所以你不用求,不用單求。要願!願誰?願眾生。願一切的眾生無怨,無瞋,無爭,無惱。願一切的眾生都安息,安息就是無怨、無瞋、無爭、無惱,無惱就是沒有煩惱,而只有樂。這樣才是真正的平等修慈心的方法。你不能犧牲你一個人,連你也不能犧牲。同樣地你也要救其他的人。這是說明我們一般的通俗用法,跟菩薩的用法是不同的。如果人斷除了一切煩惱了,沒有執著了,可以說他是一個離開執著的人。還有執著的人,就被稱為有情眾生。我們這些有情的眾生分門別類的,自我觀照習氣。我們在這個方面就要配合,怎樣配合呢?如果在家庭的配合家庭,如果在公司的就要配合老闆和員工,這樣去學習。我們常常要以佛陀的種種典故,來幫助我們,來指導我們的,片刻不離,所以我們要常常去閱讀這些典故,一看到這個情形,我們就想到佛陀的過去,祂怎様教導我們,祂是一個孩子,祂是一個女人,祂是一個畜生,甚至在地獄下面,看到鬼差把旁邊的另外一個罪人鞭打,他就對鬼差說:『我來代他受!』佛陀在地獄受罪的時候,也有這種心啊!所以【觀】很廣廣泛,讓我們能夠利用觀的緣起,來作為觀自己心念的一種學習的方法。

我們上一堂講觀是很重要的。天台宗教我們修觀,觀佛法界,眾生法界,心法界。剛才我們說的故事就是讓大家加深觀照佛法界,我們觀照佛法界是很難的,可是我們還可以觀照佛陀的一些典故,來對治我們在生活中的煩惱。什麼煩惱?貪瞋癡煩惱!貪瞋癡就是地獄惡鬼畜生。貪了,就做餓鬼了;瞋,就下地獄了;癡了,就做畜生了。所以從這個方面,以觀佛法界的一些行為,來幫助我們脫離貪瞋癡,離開這個輪迴。因為我們要觀察佛的成就,其中佛的成就,就在佛的經典裡面,佛的過去生中每一類眾生的演變,來示範給我們。今天我這樣跟大家來講,來加深大家對觀佛法界的另外一種觀境,讓大家長養以佛的功德莊嚴,觀察佛法界。阿彌陀佛!

上傳下妙法師感恩節開示

《觀一念心性(貳)》

弟子林寬慈,潘寬願,詹曉東恭錄

時間:2019年10月21日

地點: 行願多元文化教育協會

最新免費電子書 

下載:http://amtb-ma.org/store/p19/ebook

網站:http://amtb-ma.org/38651-23376-26360—35558.html

1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宏宗演教久住世,承傳聖教續慧命

素食護生,弘揚戒法不遺餘力,

淨心念佛,安住洪名彌陀願海。    

迴向  宿現親朋,一切有緣,災障消除,福慧增長;

        七眾同願,同行同證,極樂真源,早圓佛道。

歡迎轉發,法布施功德無量,請注明原創出處

請關注 click ⇧藍字行願 scan ⇓“二維碼

11102016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行願網址:

http://www.amtb-ma.org

行願學佛微信 WeChat ID :Amtb-Boston

妙相具律學淨修QQ 群:192409762

聯繫方式 email:

amtb.ma@gmail.com

a20101019@qq.com

amtb_ma@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