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般若融通, 覺有情篇

觀一念心性(壹)

20200112191259
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(三稱)

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

我今見聞得受持 愿解如來真實義

諸位大德,諸位同學,早上好!阿彌陀佛!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,天臺宗的一些法語和經句。大家都知道天臺宗是智者大師創立的。天臺宗的教法很廣泛,大家都聽過「五時八教」,這是天臺宗的教法,以前我們也曾經學習過一段。今天學習天臺宗的智者大師「五時八教」最主要是依教啟觀。所謂的「教觀雙運」就依教啟觀學「五時八教」。

 

【觀】是天臺宗的一個特色,我們修觀就是要把宇宙萬法分成三類,哪三類?第一佛法界,第二眾生法界,第三心法界。如果我們要悟入法的實相,必須要從這三個法界來學習,外道都沒有這種說法,只有佛法才能夠跟我們講的很清楚,把一切問題都解決了。

 

第一個佛法界,這是觀察諸佛世界,諸佛所成就的功德莊嚴,這個功德莊嚴在哪里呢?在法身,般若,和解脫。佛法界里面包括神通,包括了三昧,清凈,這些都是用來觀察佛法界的,我們依這些佛法界的莊嚴功德作為一個觀境。這個就叫觀照佛法界。尤其我們念佛人都知道,有四種念佛的方法,其中是觀相念佛,把佛菩薩的相來觀,也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,包括一切莊嚴的功德,有法身,有般若,有究竟解脫。這些依佛的功德莊嚴,來作為我們觀境上的主角,所以我們第一個就是要觀照佛法界。

 

第二個、眾生在流轉當中,有很多煩惱,有很多業障,有很多報障,各式各樣不同的煩惱,不同的罪業,在我們這個六道當中有不同差別的果報。所以我們第二個的學習就是要觀照眾生法界。眾生法界有不同形式的人,由於他的文化,因緣,條件,民族,種種的語言,太廣泛了!說都說不盡。這些六道眾生當然包括禽獸,包括地獄里的眾生,所以九種十類的一切眾生都包括。宇宙包括了這個世界,也觀察了這個法界,也觀察了眾生的法界,接下來就要觀照心的法界。

 

【一切法從心想生】,我們先前的一念的心境,一念心境是什麽?你當前現在想什么?我現在坐在這里聽師父講經,心里面有沒有動過這一念信心呢?自己仔細地觀察一下,剛才是想了一念,樓下的門開了沒有?暖氣夠不夠暖?已動了一秒鐘的念頭,其實給大家講的先前一念的時候,大家就已經要觀照這一念。可是,我們現在不要做這個試驗,只要大家觀察到這一念的心性是什麽?這一念的心性是什麽?是惡的?是善的?還是無記的?還是有其他出現?你覺了沒有?還是空性顯現出來了嗎?如果這一念是善的就好了,因為你趨向人道,那如果這一念是惡的,就趨向三途。那你如果是無記的,什麽都沒有,這個無記也沒有給你帶來什麽的結果。恐怕這些結果還是有貪嗔癡的,無記,什麽都沒有會更好?不是的!我們不留意就會帶來貪嗔癡了,吃飯,睡覺都是無記業,可是吃飯時帶著貪的心態,這個無記變成惡了。所以我說要大家留意。那麽,我們觀察這個一念心性在哪里呢?這個心性怎麽樣出現的,是哪一種心性?我們本來的心性是佛性,可是我們有嗎?我們知道這是佛性嗎?如果你知道那是好事了。那你不知道就會隨著這個業去了。隨著你自己以為的心情走過去。昨天我去頤養院看媽媽,慧芬居士就問了這個問題,確定自己的行為,念頭是否正確,又能夠照著做到,真是很不容易。尤其作為一個家長,正要教導孩子的時候,怎樣去引領他選擇正確的方向,這個真的是很不容易,當然這要靠自己平常觀照。所以我今天給你們講能【觀】很重要,要隨時觀照: 第一個是佛法界的觀照,第二個是眾生界觀照,第三個是心法界的觀照。我們觀照這一念心在哪里?

 

智者大師說了,佛法界太高了,包括一些般若,解脫,我們現在還沒有達到最高的智慧,太高了,我們都以為念佛見到了瑞相就好高興,以為真見佛了。那是自己的執著,凡是見到這些瑞相,不要去執著,佛法界很高的,不小心就會著魔了。接下來,我們去觀諸佛的功德,對凡夫來講,這個意境也太高了!有時候根本沒有辦法。如果佛法界很高了,那我們觀察眾生法界行不行啊!太晚了。你看有多少不同的眾生,以現在不同的眾生來講,有十三個維次給我們觀察,當然不止十三個,科學家講的,佛給我們講不止十三個維次,這個太廣、太復雜了,而我們的煩惱障、業障、報障、各式各樣的煩惱罪業怎樣去缘這個境呢?太復雜、太廣大了!大家要想成就這個智慧、般若的法門,應該怎麽辦?我們最終目標是成佛,福慧雙修才能成佛,那這個【慧】就是指般若,我們想要知道如實地了解到生命的真相,最為簡單扼要的就是去觀心。

 

第三個告訴我們觀心的法門,學習把它放在心里。修行就是修心,我們就從這個地方領悟到了,修心的重要性在那里。有的人說;我不需要吃齋,我做好人便好了,想一想,你做一個好人是心好哎!你要心好才能真的做好人呢!修心是這樣重要,就要好好地修心。如果還是想念著眾生肉的味道,而不去滅除這個吃肉習慣,那你還會是一個好人嗎?由此推論,我們透過大乘經論的學習,學習后需要把這些道理拿來觀察,來觀察我們這一念心。所以聞思修是我們根本要下功夫的地方,以前我們常常講信解並重,就是聞思修的另外一個名字,簡單來說就是聞思修,再簡單就是信願行。我們以聽經聞法的道理來觀照,觀照誰?觀照別人,看人家的過失?不是的,是觀照我們自己的一念心。這樣觀照你的這一念心,你就知道整個生命的真實相,你就知道整個生命的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、這些各式各樣的差別相。為何這個眾生是男的、這個眾生是女的、這個眾生怎麽會這樣的貧窮、對不對?這個就是觀心的一種。

 

智者大師提出了空、假、中三觀;所謂觀照現前一念心性,即空即假即中。在天臺三觀當中,他是強調了要先修空觀。也就是剛開始我們要了解我們這念心的相貌,究竟是怎麽樣的?就是從假入空觀;一切都如《金剛經》里面講,【一切有為法、如夢幻泡影、如露亦如電、應作如是觀】。一切有為法、如夢幻泡影是假的,就好像這月光在水中,這水中月是假的還是真的?如露亦如電,這個露水出來怎麽樣的?看到太陽就沒有了。以前我最討厭我的俗家名字,黎明的露水,我媽媽不知道為什麼給我選了這個名字,我不喜歡它是因為每一次老師叫學生出來背書,總是叫我的名字,因為這個名字特別奇怪。我的班主任還贊嘆說這個名字太好了,他還夸我媽媽是個文人,選了這麽好的一個名字。后來我覺得媽媽真的是有大智慧的人,她早就把《金剛經》教育了我。她學佛是用《金剛經》來修行,叫她念佛就指指自己的心,在這里。她不說我念!我念!那是口念不是心念,要心念才有用呢!這就是她的修行,你不懂就不能跟她相處了,所以相處就要用心來了解。我們出家人交往不像在家居士,一碰到就聊天閑談,出家人只用一個眼神、一個微笑就知道想講什麽。因為我們心中有法,不用說出來的,無聲勝有聲。

 

天臺三觀當中,他是先強調這個【空觀】。應該先從假入空觀;我們這一念是有相的一念,如果沒有這假的相,我們就不可以去做任何事情。沒有這個碗就不能盛東西吃飯 ; 沒有手去盛東西,也不能夠去吃飯。所以這一念有相是有分別的,這一念有相的分別心,它有時候會起善念;有時候會起惡念,觀察這些善惡的念頭都是假借因緣所生,所以它的本性是畢竟空寂的。這個體是有相的,可是它的性是空寂的。我常常跟你們講,一杯水叫做空杯,為什麽不叫它是沒有水的杯子,因為它的性是空的。可是它曾經有水、過去有水、現在下一秒鐘有水即是未來。它的本性是空的,這個時候,就能把這些差別的心念就回歸到我們不生不滅的清凈本性、那我們念佛人把這個相,把心帶回家,恢復了我們的清凈本性。現代人有一種說法,念佛人都要從好的地方去想,我們當下這一念就變成極樂世界了。大家都以為現在這樣的說法是標準,這個說法可能是一種方便說,可是我們不能堕落這個方便說之后,就不向前精進了。如果我們堕落在這個方便說里面生活的話,我們還是不能脫離六道輪回,因為當前不是真正的極樂世界啊!是借假來修真而已。我們這個差別心念回歸到我們的家,我們的本性、我們先前人法界的這個生命,人法界就是有這個身體、有這個生命,把這個生命回歸到整體的生命,要學習這個觀察整體生命的總相。生命的總相是整個十法界,不是只有你一個人的法界,所有十法界有業報,也有果報。我們當前都有共同的清凈本性,我們都可以去共同依止清凈本性,直到將來果報现前,即會恢復我們的清凈本性,這樣子就是我們所謂的空觀,這個空觀就是觀真諦,觀察整個十法界的共同相,也是整體的生命。我們讀《華嚴經》、聽《華嚴經》里面所講的一體,這個一體是空性,它是共同的,是一個的,沒有好多好多的,所以先要把整個共同相來了解。那你覺得它是狗、它是貓、他是人、他是地獄的眾生、我們都要獻出自己的本性,這個本性有什么?有慈悲。換句話說,我們對每一個眾生,無論他是狗、貓、男、女、地獄、畜生、老的、少的統統平等,這個就是觀察是十法界的共同相。我們共有一個整體生命的,不能分好與壞,所以這一念心是多麽的重要。你一有分別相的時候,你的心就有可能向壞的方向想去了。

 

我回到剛才慧芬居士提出,那你怎樣知道這些可以做,哪些不可以做,是善還是惡呢?當然你不能依據自己的自以為是。當你還沒有證悟這一點之前,你不能相信自己,那我們要依靠誰?要依靠佛法、依靠一切的經典、依據祂來修行、來觀察我們的心,幫助我們醒覺起來。

 

第二個【假觀】;由這個空觀中,再從空出假,再觀這個假觀,當然,假觀是天臺宗一個很重要的特色。假觀是觀察所謂的十法界,也就是說把我們整個個體生命分成十個法界;分成佛、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修羅、天、人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。每一個法界當中,都具足了所謂的如是【相、性、體、力、作、因、緣、果、報、本末究竟】等等。也就是每一個法界,都有它的體相用,那麽就有它的前因后果。所以,從這個方面我們去觀察到世俗諦的整個生命,或者個體生命。應該把這十法界分成四種;所謂三途種性、人天種性、二乘種性、還有菩薩種性。三途種性就是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。人天種性就是人跟天人。二乘種性就是聲聞、缘覺。菩薩種性就是菩薩。我們雖然從無始劫以來這一念心性的本性是清凈的,但是我們會不斷的起心動念,每一個起心動念它都有一個業力果報,所以它有一種熏習的功能,這樣子就造成我們個體生命當中,就產生剛才說的四種種性的差別,這就是智者大師講的假觀。因為,從我們這一念心的起心動念是善的,那是天人了,你起心動念是惡的,那就三途了,現在可以知道你這個生命的源頭,你過去世造的什麽業最多,那你現在是怎樣回事?你未來又是怎樣的相貌?有的人特別喜歡殺生,那你知道了他是從那里過來的?他的那種習性沒有除掉,喜歡睡覺了,貪吃的那是什麽種性?你們自己去想想!所以能觀察這一念心性,就能夠知道你這個生命的源頭,它的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、這個就是所謂學習的假觀。其實很簡單,把我們的習氣挖掘出來,我們的每一個習氣是什麽?從這些習氣來觀察,從我們的起心動念來觀察,從我們的一言一行來觀察,這個就是假觀。

 

第三個中觀;當我們把這種無相的空觀與有相的假觀,把它達成平衡,就是整體生命的空觀跟個體生命的假觀,能夠達成平等、空有無礙、空有同時的時候,就是中觀。所以這個中觀事實上是沒有自體的,是修在空假二觀的平衡,如果你能把佛陀的教法,用空假中三觀來觀自己心的話,那你就能通達一切佛法。因為佛法的目的是在告訴我們事實真相,什麽事實真相?就是我們的生命從何而來,我們生命現出的現象是怎麽樣的相貌,告訴你的未來!如何令你自己的生命能夠趨吉避兇、離苦得樂,這個就是我們觀心的基礎。

 

在天臺宗的教法來講,是非常有效的,教我們作觀空、觀假、觀中,就可以把我們的心念扎住了,當時這一念就變成即空即假即中。接下來我們講這個佛法當中的觀,佛法界當中的觀是非常的深入,很不容易。但是,我們應該怎麽樣去讓大家明白、去入手呢?師父常常跟大家講,叫大家經常去看釋迦牟尼佛的典故,釋迦牟尼佛傳記,其實就是這個用意。只要我們常常去聽、常常去看、常常去閱讀《釋迦牟尼佛傳》,我們的教主過去在種種無始以來的典故,這個用意就是觀佛的法界,它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去修成佛。如果我們的心里面記住佛所做的一切,佛傳內的典故作修心的根據的話,那我們就可以達到觀佛的法界。

 

上傳下妙法師感恩節開示

《觀一念心性(壹)》

弟子林寬慈,潘寬願,詹曉東恭錄

時間:2019年10月11日

地點: 行願多元文化教育協會

最新免費電子書 – 諦 

下載:http://amtb-ma.org/store/p19/ebook

網站:http://amtb-ma.org/38651-23376-26360—35558.html

1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宏宗演教久住世,承傳聖教續慧命

素食護生,弘揚戒法不遺餘力,

淨心念佛,安住洪名彌陀願海。    

迴向  宿現親朋,一切有緣,災障消除,福慧增長;

        七眾同願,同行同證,極樂真源,早圓佛道。

歡迎轉發,法布施功德無量,請注明原創出處

請關注 click ⇧藍字行願 scan ⇓“二維碼

11102016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行願網址:

http://www.amtb-ma.org

行願學佛微信 WeChat ID :Amtb-Boston

妙相具律學淨修QQ 群:192409762

聯繫方式 email:

amtb.ma@gmail.com

a1517338220@qq.com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