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(三稱)
諸位大德,諸位同學。大家好!早課時,我用廣東話給大家學習最後的一堂課。現在改用普通話繼續今天早上的課。早上說的故事講到貪飲食這一方面,對嗎?現在講的故事也是跟飲食有關的。
在一個村裡,有一位老婦人,她稍微有點錢。她看到出家人都很恭敬,很有善心,看到窮人她都會佈施。有一天,一位沙門,就是比丘,來到她的家門口,她就叫傭人拿食物去佈施這位出家人。剛把飯鉢遞給出家人的時候,突然一隻手過來,「砰」!打破了飯鉢,食物就掉倒在地上。隨著一個聲音響起來了:「你幹什麼?老婆子!你怎麼拿我的食物去佈施啊?!去給人家?!」原來是她的兒子。她的兒子很憤怒,他的媽媽一直不聽他的話,經常把食物去分給別人,去供養這些出家人。他認為這些出家人沒出息,有手有腳卻不去做事,整天來乞討,整天來向人家要食物。所以,他最討厭乞食的和尚。他罵這位老婦人,也就是他的媽媽。後來,他竟然把他的媽媽關進屋子裡,不讓她出來,不讓她吃飯,想要餓死她,看她還敢不敢給出家人食物。他的媽媽被他關在屋子裡面,沒有飯吃,餓得非常痛苦。餓了三天之後,他去看他的媽媽說:「你怎麼還沒有死?」「你想要什麼?」老婦人已經餓得很厲害了。她就說:「我要水,我要水⋯⋯」所以他一想:「好吧,我給你水,我在水裡下點爐灰,讓你喝了這個水就會死掉。」他就用有爐灰的水給他的媽媽喝了。當然他的媽媽喝了水,慢慢就死掉了。之後,過了很多很多年⋯⋯
這個就講到今生了。今世有位出家人,長得比較醜陋。因為他是駝背的,是個駝背的出家人。可是在寺廟裡面他很受人尊敬,也對他很好。因為他非常的精進,很勤力修道,所以他能夠在寺廟裡面修行出家。當時在那個寺廟,出家人不是有很多食物,都是大家合在一起分著吃。有時候,大家一起要去乞才有得吃的。可是他是駝背,只能在寺廟裡面打掃,不便出外,避免居士們譏嫌,所以五具不全是不能出家的,殘廢是不能出家的。這個駝背的出家人只能夠留在寺廟裡面打掃,每次打掃之後,人家供養的食物,他就吃那個剩下來的。可是很奇怪,每次想吃的時候,總是給別的出家人取走了。他們也不是故意取走的,只是這麼巧地就把食物拿走了。他也不好意思去要回來。所以小駝背出家人很多時候沒得吃。一直這樣,慢慢的,慢慢的,他變得很瘦。
有一次這位駝背的出家人遇到阿難尊者,阿難尊者看見他這麼苦,就說:「不要怕!我出去化緣之後,我就留一鉢飯給你。」阿難尊者很慈悲,到外邊化緣回來之後,拿一鉢飯回來準備給他吃。可是,準備拿飯給他吃的時候,有人向阿難說:「那邊有人肚子餓,那邊有人要吃飯,請尊者把食物去施捨給他。」當然,出家人會覺得別人是比我們更重要的吧!阿難馬上把這鉢飯給了別人。這鉢飯又不能給小駝背和尚了。阿難很難為情,就跟他說了:「對不起!我本來是想把這鉢飯給你的,可是在半路的時候,遇見還有更需要這鉢飯的人,我就給他了。下次我再給你,或者明天我請舍利弗給你送一鉢飯。」因為每天都有不同人去化緣。但是那位小駝背很知趣說:「不用道歉!不用道歉!這是我的業,我知道我的業。我知道我要受不足食的業。不能夠很豐衣足食的業。」
到了明天,舍利弗知道這個事情。他就把飯用神通變到小駝背和尚的床邊,就準備親自餵他吃。可是這鉢飯一送到他的前面,想餵他吃的時候,竟然這個飯鉢掉倒地下了。舍利弗也馬上用神通把它托起,讓這鉢飯不掉在地上,他親自把飯送到他的口裡。可是這位小駝背和尚搖頭了,他吃不下。「你送到我的口裡,我也吃不下。」那為什麼呢?小駝背和尚就說了:「那是我的業!我有不足食的業!」舍利佛說:「那你現在想要什麼了?飯吃不下,那要吃什麼呢?」他就說:「我要水,我要喝水。」舍利佛就說:「好吧,我給你倒水。」他回答:「請你給我一鉢有爐灰的水。」舍利弗就問:「為什麼?你喝了有爐灰的水就會死掉的!」他說:「這是我的業,不是這樣的話,我的業不能消啊!」舍利弗也明知不能改變這種業,便拿了一杯有爐灰的水給他。這個小駝背和尚喝了這杯水就慢慢死掉了。
大家現在知道小駝背是誰了嗎?他就是那位老婦人的兒子。他死了之後,他的神識告訴大家:「我為什麼有食不足這個業?就是過去餓死自己的媽媽,還送她一鉢爐灰的水讓她死亡。」
所以,今天早上講到這個食不足,教大家要珍惜我們的糧食,對種種食物不要浪費。你以為節省下來等到明天,或者下一個星期吃,可是這個東西留下來之後,放在冰箱里又忘記了。過了兩天便壞了,那你要承擔這個罪過啊!所以,冰箱里的東西要經常去看。要拿出來給大家吃的,便應該拿出來。可以儲藏多少日子,我們也要知道。所以,當一個香積組,做食倉管理的人要小心。他可能是一個很大功德的人,也可以是造罪的人。所以,我為什麼常常對你們說不要浪費。但是你們都不聽。沒有人聽,無論是美國人,還是中國人,都不愛聽。浪費食物很厲害。
以前我以為中國是很貧窮,人民沒得吃。可是現在的中國,我覺得太富有了。這種富有,是令大家損福報。因為不懂得珍惜。有錢就上酒樓,去餐廳。有錢就去消遣,去吃最補的食物。那個最補的食物大多數是殺生。或者是一些很頗貴的珍品,或者藥品。這些我們都不能夠學。
這裡有四句偈和小駝背的故事讓我們知道,「縱經千百劫,所作業不亡。因緣會遇時,果報還自受。」你不要以為沒有事的,一點點小事情而已。看你們切菜多浪費,尤其把那些菜花的梗都丟掉了。師父沒有,師父把它切了給你們吃(笑)。連芽菜的尾,很多人把它摘了丟了。我就說那個是浪費。我們都把芽菜的尾都吃了。為什麼我們在煮菜的時候特別把芽菜的尾丟掉?丟頭丟尾,留中間的白白的,很漂亮,那是餐館、酒樓這樣做。可是,我們在寺廟不應該這樣做。有人說尾都是毒的,那我應該毒死很多年了吧。我們在越南都是這樣吃啊,沒看見大家死啊 ! 有一次我在一間寺廟,我把這個事情告訴曾經吃過芽菜尾的人。我遇到他了,我知道他就是這個人。我就告訴他,你知道你曾經在哪一年吃過芽菜尾嗎?我煮給你吃的。他可能也忘了。其實在我的心裡面,那個時候就想,不要浪費。他既然這麼有錢,可能沒有吃過這樣的芽菜尾。我就炒了它,讓他也積福!其實那個人就是生產芽菜的人,他自己種的芽菜。我就跟他講,你知道嗎?你記不記得?他不知道,他不記得了。他也不知道是誰煮的。我就向他坦白說我煮的,其實我心裡面想是不要浪費這些東西,吃了也沒什麼吧!我們不能夠浪費任何食物。食物變得酸的臭的,是因為我們不懂得料理它,才讓它酸臭而浪費的。所以一定要把剩餘的飯菜去布施眾生。
我們來到道場聽經的人,說法的會中有不同的眾生來聽法。通常你們在讀經的時候都看到有很多的菩薩,信眾,居士,佛的弟子,或者天龍八部,都一起來聽經。現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。佛說法的會中,有十種眾生來聽法。是哪十種?①影響眾、②常隨眾、③護法眾、④嚴會眾、⑤供養眾、⑥發心眾、⑦當機眾、⑧表法眾、⑨證法眾、⑩顯法眾。
第一種叫影響眾。影響眾就是說他已經明白了,影響眾就是十方的大菩薩。譬如觀世音菩薩,普賢菩薩。他們來聽經,彌勒菩薩都來聽經。他本來都已經聽過了。譬如說觀音菩薩。觀音菩薩本來就是正法明如來,祂是古佛再來的。現在因為要幫助阿彌陀佛,所以把自己降成菩薩來度眾生。祂就是影響眾。祂已經知道佛所講的法,不但聽過佛所說,連十方一切佛所說的法,他們都聽過了,也記住明白了,根本不需要再聽。可是他們還是來聽法。為什麼?因為要做一個影響眾。我們在這一部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裡面就看到了,這些大菩薩都是從哪個地方湧起來啊?從地下湧出來的。有的呢?從天而降的;也從十方微塵國土而來的;有的是從虛空而來的。趕著來這裡聽法啊!因為他知道這個地方在說法,就會降臨這裡,來引導大眾去注意這是妙法,影響大眾去研究,影響大眾去聽這個妙法。這個叫做影響眾。菩薩戒裡面有一條,有講經講戒的地方,菩薩戒的人一定要去聽。這個就是跟影響眾一模一樣。很多人以為這個法師講的我都懂講呢,我不需要聽。你要做個影響眾,你就坐在那邊。多一個人好啊,一般人都以為這道場好,人才多的! 雖然他已經懂了,但是他還是到那邊坐著做影響眾。
第二是常隨眾。相信大家都知道了,在《佛說阿彌陀經》,有一千二百五十個佛弟子跟隨佛到那個地方去,對嗎?那就是常隨眾。佛在任何地方說法,他們就跟到那個地方去聽法。人家是這樣的,就好像我們在越南,我小時候就是這樣跟著師父的,除了上學之外。下課回來之後,或者有假期了,家師去哪裡,我們就去哪裡。連我媽媽也是這樣。我師父的後面有少年的,有青年的,有中年的,有老年的,四部大巴車浩浩蕩蕩跟著我師父,很快樂,大家法喜充滿。年紀相仿的跟在一起。我跟法師那邊,我姐姐跟中年的,我媽媽跟老年的。而且我們都有制服,每一天都不同。今天制服粉紅色,明天穿灰色,後天穿藍色,紫色、黃色每天不同。每天把衣服拿出來燙,燙好明天穿。很快樂!這個常隨眾就是跟著佛後,在佛講經的時候聽經。雖然有時候佛在講經的時候,沒有弟子在旁邊,但是都有十方諸佛來做常隨眾。有時候沒有這些弟子,剛巧他們不在,十方諸佛都下來做佛的常隨眾。佛在講《華嚴經》的時候,這個法會就有十方諸佛下來為佛做常隨眾。
第三是護法眾。護法就是保護這個講經說法的人。保護他什麼?保護他安全啊 ! 佛已經成佛了,又有很多神通,為什麼要保護?佛雖然有神通,但是我們做弟子的,要盡自己的本份、能力和責任來做一個護法眾。因為還是有人去妒忌佛,還有人要害佛的。所以為什麼護法居士班很重要。你要學戒,學了戒,才知道出家人的戒,知道怎麼樣去保護他。然後,這些信眾來了之後,他們不知道,你知道,那你就引導他們「有什麼事請跟我說?」這些事情可以跟師父說,哪些事情不能幹擾出家人。你能夠懂得幫師父解決這些事情。這個就是護法。不讓弘法者去擔心與操心。像這個法會,大家都分工合作,你做這個,他做這個,你煮飯,我掃地,你擺經懺,我來擺桌子。大家都分工合作。出家人安心,他出來主法。這個道場就是弘護得力了。護法菩薩、諸佛菩薩都贊嘆。這個就是護法眾。
第四是嚴會眾。嚴會眾就是來莊嚴這個法會的大眾。他不是常常來,他也不是跟在講經人的後面,他也不是護法。但是,凡是莊嚴的法會他都來支持。用什麼來支持?用幢幡來支持。幢幡就是幢、幡,現在沒有用幢幡了,但是在中國還有。若是舉辦水陸法會,傳戒法會,或者普通的法會,買花果,買食物來供養和結緣,用這些來莊嚴法會的人。這是有形相的莊嚴。這個人來道場發心學習,以信解行證的四個綱領,來莊嚴這個道場和法會,這是無形相的莊嚴。這些莊嚴的修道人來到道場護持,都能夠把法會襯托起來,莊嚴起來。所以我常跟你們建議最好把自己當成一個真正的出家人。我從小就當自己是一個出家人,所以當我創立行願淨宗學會的時候,我那時候還未出家,我就把自己當成出家人。我不是故意的,心裡面認為自己是出家了,講話經常說:「我們出家人,我們出家人的。」什麼?我們出家人?我還沒有出家呢?習慣了心裡面的東西,很自然流露出來了。小時候跟著出家人,大的時候也在佛教團體去履行義務,當自己來辦道場的時候,就忘記了自己的身份。其實也是一件好事。你們來參加八關齋戒,八關齋戒這一天都是學做出家人。怎樣是出家人的生活?怎樣才是大丈夫相?我們必須把這個形像去典範起來。走一步路,講一句話,都要有出家人的氣質。這個是莊嚴法會的嚴會眾。
第五是供養眾。法會不能沒有人供養。花果,食物,水電等一切,都要有人供養。所以這些人是供養眾。
第六是發心眾。發心眾是一般的善男信女來發心。怎麼樣來發心?「好,我們來受八關齋戒,請師父來傳授。」這個就是發心。你發心起來,「師父,我們來開一個講經法會,好不好?」「師父,請您給我們這個道場做一場八關齋戒,好不好?」這個就是發心。「下星期是十二月初八了,我們可不可以發動大家過來參加這個臘八粥法會?」這個就是發心眾。不是師父或者道場叫你過來才過來。你看到這個日子,你有能力,你就向師父發心。「師父,我要發心受戒。」「師父,我發心要拜淨修捷要。」你發心拜淨修捷要的話,道場就會告訴別人,有人發心要拜淨修捷要,大家過來一起參加吧,跟他結法緣。這樣的發心眾便把道場的道業,道風建立起來了。
第七是當機眾。什麼叫做當機?佛為這些眾生說法,令他依法奉行,就叫當機。譬如,我現在站起來,「請佛為我們說法。」佛就說:「好吧,諦聽諦聽!」那我就說:「願樂欲聞 !」。這個就是當機眾。其實你真的知道怎樣作一個當機眾嗎?你看到大家在一起,有些人不知道佛法,那由你去提問,請問法師。法師跟大眾講演的時候,其中的人也會聽見了。所以我們就叫作當機眾。佛為我們說法的時候,同時利益其他的眾生。
第八是表法眾。表法眾是演繹某種法的眾生。我要表法讓你們知道這個事情。無論是好壞,表法來教導你們的,這個叫做表法眾。譬如說,你看到他行為很惡劣,很頑皮,可能他是菩薩過來,他只是表法來教導我們而已。雖然我這樣說,你們可不能把來寺廟胡鬧的人都當成表法了。表法眾是特別表演,示範法的人。
第九是證法眾。就是聽了說法之後能夠證果的,能夠證初果,二果,三果,四果,這些人稱為證法眾。經裡面讀到佛為大眾說法了之後,於法會中,有一個人,二個,三四五個,甚至幾百個人,當下就證得初果、當下就證得二果了,對不對?經裡面經常有這樣的講?佛說法後,其中法會裡面的有一些人就馬上證果了,最起碼證得初果了。這個就是證法眾。
最後第十是顯法眾。令佛法都能夠弘揚顯赫的信眾。所以在會聽法者的有十種。十種的眾生來成就法會。你們是哪一種啊?十種裡面有沒有你們的份?同一個法會上,每一個人所修的都會不同的。有人修持戒,有人修忍辱,有人修佈施。總之,凡是能夠修六度萬行都積集了善根。勤修善功德,息止我們作惡業。這個叫做功積善根。道場和法會是一個非常殊勝的功積善根的場所,讓我們能有功積善根的機會。功積善根成就了殊勝的因緣。
菩薩行就是利益眾生,就是自利利他,自覺覺他,也是自度度他。那麼善根從何而來?就好像在大海一樣,從大海生出來,從大海生出來的這種善根,像大海一樣這麼多,這麼大,菩薩聚集自己這種善根。這種善根流入如來的法海裡面。所有菩薩的善根最後都成佛了。如來海就是成佛了。我們常常叫這個海為善根海生。意思是善根在大海裡生出來很多很多。這些菩薩的善根怎麼會在海裡面生出來呢?大家都知道菩薩修六度萬行,六度萬行沒有缺陷,圓滿了,就到彼岸去,獲不生不滅的涅槃。這個就是波羅蜜,波羅蜜就是到彼岸。能到彼岸的法門有六個:佈施;持戒;忍辱;精進;禪定;智慧。六度萬行一定要有次序,這個就是六度波羅蜜。
第一個,佈施波羅蜜。施者,有財佈施,法佈施,無畏佈施。對於財佈施,你說容易也不容易。不過還是最容易。無論多少,一元,二毛,都可以。多多少少沒有罣礙。雖然說我們學佛了,知道了,無論多少也沒關係。可是對不學佛的人,財佈施確實很難,很不容易。你看那天,我們在殿前隨意拾到一塊玉鐲,我就問:「這是誰的?供養佛的?」「不是! 不是! 」便趕快拿走了。我說這玉鐲值多少錢啊?最多是六十五元。他就一直搖頭,不捨得了。連這個玉鐲都不捨得,財布施真的很難的。菩薩的故事,捨國、捨妻、捨土木、捨髓腦。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,捨棄自己的王子身份,捨棄自己的國家,捨棄自己的妻子,捨棄一切,為什麼?為了度眾生。為了幫助眾生解脫,行菩薩道,具備這種精神才能真正行菩薩道。
第二是法施。法施是什麼?用佛法佈施給一切的眾生。和眾生結法緣。如果我們法施為了救人,就是救人家的慧命,這個很重要。如果他一時的觀念錯了,他會做錯事,他會墮落。所以我們告訴他這種法的道理,讓他從這個法上面得到解脫,得到究竟,以後他就不會造業了。這就是救他的慧命。所以我們講經的時候,每一句,每一字都要送到聽法的人的腦袋裡,送給你們,等於把這個慧命佈施給你們一樣。讓你們慧命增長,法喜充滿。比吃東西還好,你吃了之後,這些東西被消化了吸收了,成了營養還好,不能消化,不能吸收的是什麼?不講了,不好聽的。
第三是無畏佈施。當這個眾生遇到災害、惡患,水火盜賊的時候,六神無主。就好像今天早上的情況,「我忘記了,我忘記了」,施食忘記了咒語,忘記出食的禮儀了,變得六神無主了。他竟然忘記自己在大殿裡面,大聲喊「師父」。把師父喊出來了。這個很危險呢 ! 我就安慰他,「不要怕,你去拿本經典出來照讀就好了。」看一看就好了,就補足了。所以無畏施也是非常的重要。一些人在恐懼的時候,尤其他生病的時候。佛跟我們講,去探病是修第一福。去探望這個病人,你們常常說,他病了,不要干擾他。其實不然的。但只要不是常常干擾,我們去探望他而已,給他一些安慰,病人知道自己有人來看他了,他的心寬了,可能就是因為這樣,他的病情會轉好了。我曾經為了這個探病的事情悶了一段時期。不過,我不怨別人,可能一切都有安排吧。對於病人的恐懼心,他需要安慰和探望。我們進去不要太久,那就不會阻礙他的休息了。他看到有人來看他,他覺得他還有朋友關注他。人就是這樣喜歡人家關注,愛護。無論你是多少歲,你都需要這種愛護和關心的。佛菩薩就會常常關注我們這些眾生。我們學佛就要在這些方面多努力,不要吝嗇。外國人很容易表達講出來,拍拍你的肩膀,表示愛護你,關懷你。可是中國人很吝嗇,怕難為情不敢講。所以現在的孩子跟中國的父母有代溝,很深的代溝。他不知道父母是疼他的,他以為父母一直罵他是不疼他了。
再下來,菩薩除了佈施之外,持戒,戒就是規律。大家在這裡也學了很多了,現在也不要講太多,總之修行一定要嚴持戒律。我們這種戒律只是一種威儀,修行是在威儀上增長的。現在很多人,對修行二個字有另外一種想法。說修行不應該注重這麼多表面上的事情,應該注重在心裡面的事情。對不對?對的,注重心裡面修行。可是誰知道你的心啊?我把這塊肉放在我的口裡面,然後說我心裡沒有肉。你相不相信?你不注重表面上的東西,就不要看我表面上的,我心裡面還是很好的,我沒有殺生,但是我喜歡吃肉。這行嗎?這講得通嗎?所以大家要注意,要發表和分享的文章,必須看得很清楚,內容是真的還是假的?順從你的意思你就喜歡,不順從你的意思你就不喜歡。現在把世間法當做佛法來修行的人很多。這樣可以召集很多的信眾,法緣更盛。當心,這個不是佛法。我們只能夠以它作為參考,可是不能去弘揚。如果依這樣的話,我們為何要持戒?佛教的一切行儀用來做什麼?裝模作樣打坐不是修行,那什麼叫做修行?你看到我的心嗎?看不到啊!縱然他坐在這裡打妄想,還比到處亂跑的人好得多。當然其中有佛菩薩,他們會東奔西跑,曾給你們講的那個念佛的和尚,到最後念佛往生了。那是很少的例子。就好像濟公,難道我們可以學他嗎?我們沒有資格去學他。你只能夠想,總有一天我也可以這樣,但是現在不成。所以對這種言論和觀念,必須要謹慎去思維。因為他造業,你也跟著他造業了。
戒律是克服我們的不良行為,無論表現在內心,或在外表的。戒律的益處,能持五戒使家庭幸福,社會安定,世界和平。戒有五種根本大戒:不殺生,不偷盜,不邪淫,不妄語,不飲酒。這是根本戒。現在我們入關的人就多了三條戒,有八條。如果有人能夠再發心,可以受十重四十八,或者六重二十八輕戒。再有出離心,就受沙彌戒,具足戒。不能夠說修行不持戒。修行不持戒這種說法是魔道。魔的說法來引誘大家,以為這樣使我們過得很舒服就行了。千萬不能這樣的學。
接下來,菩薩的六度萬行裡面,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忍辱。因為忍辱在其他的五種菩薩行裡面,當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。每一個佈施要有忍辱,持戒也要忍辱,禪定智慧都要有忍辱。所以這個忍辱,忍人所不能忍。
忍有三種。第一種,生忍。生忍是什麼意思?對一切的眾生都要忍受。罵你,毀謗你,打你,都要忍受。這個就是修忍辱。你沒有無明,智慧就現前。這個叫做生忍。
第二個忍,叫法忍。對一切法都要忍受。這是什麼法?譬如說,現在外面太冷了,我要出去,我要忍受外面的寒冷。現在十一點鐘了,我肚子餓了,我要等上供了,我才能吃飯。這個也是法忍。所以一切法你都要忍,接受法的考驗,這是法忍。
第三個就是無生法忍。大家常常讀迴向偈的時候「證無生法忍。」無生法忍是什麼呢?就是說人空法空,再去忍,能夠忍,就沒有這個法生,也沒有這個法滅,能忍就安住,在我們的心裡面就是中道了。這個叫作人空法空得到中道了義,叫作無生法忍。不容易的!這是有層次的。若要問先要怎樣做?那你就先從忍一切眾生開始。再從忍一切法開始。然後你慢慢就證得無生法忍。
再下來,就是精進波羅蜜。精進波羅蜜就是不懈怠,不放逸。精進也有兩種,精進在我們心所裡面也說了很多,現在簡單跟大家說,身精進,就是晝夜六時精進行道,不偷懶,雖然睡覺,我們還是以金剛念來念阿彌陀佛。第二種就是心精進,心精進就是每分秒都求無上道。念念是眾生,念念都修無上道,悟無上道。不要懶惰,這個就是心的精進。我希望大家出關之後,盡量把這次所聽的,所學到的,自己所經歷過的事情,慢慢思考。這個亦是念念無上道了。不是說出關之後,回到家裡什麼都忘記了,那你就沒有精進心了。
接下來,就是禪定波羅蜜,禪定是一種功夫,隨時隨地在定中。念佛有念佛三昧,禪定有禪定三昧。什麼叫做三昧啊?就是不亂。不亂就是三昧。一心不亂叫做三昧,不要六神無主,驚慌了就沒有禪定了。因為我們必須要證得禪定三昧才會得到般若智慧。念佛的時候如如不動,一心不亂,這樣就證得念佛三昧了,臨終不顛倒,我們就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。
最後一個就是智慧,般若。般若也有三種。第一種就是文字般若。三藏十二部的文字經典。這些文字就好像一個渡河的船,我們要過去彼岸,我們必須要搭這隻船才能過去。所有的文字就是船,來渡我們過去那邊的船。待我們到達那邊,這隻船我們也不要了。我們不能上岸了,還把這隻船背在肩膀上。我們還是要把船放下。這個就是文字的般若。
第二個就是觀照般若。觀照聞思修,從思開始修慧,觀照覺察的智慧,能夠斷除見思惑,塵沙思惑,無明思惑。這個叫作觀照般若。
第三個就是實相般若。實相般若就是真實之相,沒有虛偽之相,常常作如是觀,就不會被無明遮蓋。我們知道這個是假的,很清楚看到事實,這個就叫作實相般若。沒有被無明遮住,大光明的智慧便現出來了。
今天時間也有限,因為下午要做三時繫念,我們就此結束開示。不管怎麼樣,這次的法會能讓我們多少得到利益,也希望以後我們有機會能夠再次舉行如此的關七。最後,希望大家回到家裡面,把聽到的,學到的,或者在這次法會上得到的一些經驗,自我觀照去改變自己的習氣,運轉自己的觀念,這是最為重要。好!阿彌陀佛!
上傳下妙師父講演
《放下了,功積善根,入如來海》
— 弟子潘寬願,洪虞,王寬悅,
王寬晉,陳常慧,何寬持恭錄
時間:01-06-2018 關七開示 5 (國語)
地點:美國行願多元文化教育協會
最新免費電子書 – 諦
下載:http://amtb-ma.org/store/p19/ebook
網站:http://amtb-ma.org/38651-23376-26360—35558.html
宏宗演教久住世,承傳聖教續慧命
素食護生,弘揚戒法不遺餘力,
淨心念佛,安住洪名彌陀願海。
迴向 宿現親朋,一切有緣,災障消除,福慧增長;
七眾同願,同行同證,極樂真源,早圓佛道。
歡迎轉發,法布施功德無量,請注明原創出處
行願網址:
http://www.amtb-ma.org
行願學佛微信 WeChat ID :Amtb-Boston
聯繫方式 email:
amtb.ma@gmail.com
a20101019@qq.com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