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同學早上好,結夏安居很快就過去了,我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了,很想繼續安居下去。經過兩個星期盂蘭盆法會,大家都很歡喜,在相片上,大家都笑得多開心,每人都拿出自己的蓮花,它象徵著開始培養自己的蓮花,讓它開得越來越大,越來越光鮮,這是我們念佛的成果。佛陀在宇宙間,虛空中,遍法界作出種種示現表法,在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把極樂世界介紹得很詳細。大家看到念佛堂供奉的這幅接引圖,選用它的意義是來祝願念佛人能夠承念佛往生的願,西方三聖與諸菩薩、諸上善人同來接引眾生。極樂世界中的琉璃,硨磲,瑪瑙,四寶,七寶,八功德水,種種殊勝的境界,皆是佛陀教導我們在經典的內容,因此聽經聞法後,我們應該從各方面去演繹此情此境。
昨天,除了和大家說明盂蘭盆法會的起源和意義,我們要遵佛的教導,每一年的盂蘭盆,都舉辦供僧法會,回向過去養育我們的父母及六親眷屬,甚至凡是對我們有恩的眾生。有恩的眾生包括累劫的冤親債主。為什麼?因為我們曾經傷害過他們,縱然我們有機會可以改過,或知錯。他們要受的苦是我們所引起的,我們知道自己過去所造的業,要感恩他們提醒了我們。沒有冤親債主,我們都以為自己是大善人;沒有冤親債主,我們都不知道自己造了多少業,犯了多少過錯,所以要感恩。如果抱著一顆感恩的心來過來學習,超渡,這一切都是完美的,成就的,這一切都能得到迴向。
我們把中國同學供養的水晶,琉璃,硨磲,珍珠,瑪瑙,珊瑚,種種不同形狀的寶貝,如念珠的形狀,六波羅蜜,六個菠蘿,有大有小,不同顏色,有菩提子,綠色,白色,紫色。 有蘋果,還有蓮花。將它們呈現在佛殿中,又以圓桌作為盂蘭盆,把供養僧人的物品(四事供養)放在盤中,以此迴向超渡的先靈。讓大家準備自己的菜肴,小碟小碗,各種供品放在這個漂亮的紅色圓地毯上,大家把帶來供僧的東西盡放在上面。依教奉行將佛陀的教導演繹出來,讓大家加強對經典意義的理解,有人會說,「我們修行不需要這種繁雜的形式,念佛就好了,幹嘛還弄這麼多東西出來?」大家需要真正好好的讀經,《釋迦牟尼佛傳》述說佛以三大阿僧祇劫來演繹最精彩的一生。我們要尊崇佛,學佛要跟隨佛。我們要了解本師的心。末法時代眾生的根性,善根福德都很薄弱。不像過去古人,一個指頭指著妳,或者敲出聲音,就可以馬上開悟。現代已經沒有這種事情了。現在要說很多,要大聲呵斥,他才慎重。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人愚痴的表現。
經典告訴我們以各種珍寶去供養佛菩薩;又如佛在說法,天空上常出現毫光祥雲;在說法的過程,護法諸天龍神都來護佑;在說法中,菩薩尊者,聽法的人都會去行供養。為什麼?這些示現的真正意義是來教導不同根基的八萬四千眾生滋養誠敬心、信心和廣修供養心。修行已久的行人就不需要這些都會踏實去修。他們已經生有恭敬心,虔誠念佛,修恭敬心供養!若對於沒有恭敬心和缺少虔誠的心,甚至還嫌麻煩,沒有隨喜、不能讚嘆別人功德的人,就必須用這些為他們演繹了。我們經常要在舞台上把經典演出來,讓大家看清楚,經典所講的原來是這樣的。昨天有一些居士非常歡喜,他們覺得從來沒有看到,也從來沒有經歷過把自己的食物親自送入僧人的砵裏,那種虔誠心油然而生。這個就是教導,弘法的意義。我們每天讀經,有沒有細細地想想,用什麼方法把如此尊貴的佛法展現在別人的眼前。我們不是求往生極樂世界嗎?極樂世界在哪裡?真的在我們心中嗎?心中極樂世界的形象都沒有, 那教我們怎樣去求往極樂世界呢?琉璃,硨磲是什麼?都不知道。連這些珍寶都不知道,那我們怎樣觀想到極樂世界的微妙莊嚴的相呢?
大家應該用心去體會,要常常隨喜功德。少批評,少講話,什麼是六和敬,第一個六和敬就是對我們的領導人有恭敬心,不能私自說批評的話,不能做出陽奉陰違的事,這是很大的罪,要懺悔。一個表情,一個眼色都顯露自己的心地不良,這個不良的心就造業了。希望同學們能增強提升六和敬的認識。不能隨著自己的習氣,有心無心,有意無意而造業,我們不能隨便批評領導人。如果你自己不能做到領導人同樣的事,那就不能隨便批評。我們要知道,陽奉陰違是有罪過的。
我們應該讀了經典,依經典來讚嘆所做的功德。如果你能按照經典每一句話做出來,那我們就可以讚嘆,這樣我們不會讚嘆錯了。如果我們隨便讚嘆一個人,以為他很有德行,很有道行,可是他的心地卻不好,人家聽了我們的讚嘆語後,以為他是可以跟隨的,最後都被他誤導了,其作用就是要接受因果報應。所以,師父理解『禮敬諸佛』是說每一個人都是未來佛,我們都需要禮敬每個人。『讚嘆如來』是以如來性為標準。如果他沒有如來之性,那就不能讚嘆。可是現在的人都很喜歡被讚嘆。他聽到讚嘆,他才可以繼續修行。『恆順眾生』就不免要讚嘆眾生了。讚嘆的事很難做到完美,有風險。讚嘆錯了,就有誤導眾生之果。師父建議,我們常常讀經,以經典的內容讚嘆眾生依教奉行。這是最好的讚嘆。
另外,不能與出家人隨便交往,出家人的義務是弘法利生,不是與在家人互相攀緣。居士跟出家人需要保持尊卑的距離。在家只能向出家人請教佛法,這是佛法上的交流。對於居士與居士之間,也是這樣。所以,來到這個道場的人,不應該產生世俗的感情,那也是一種攀緣。我們來這裡是同學的關係,我們互相尊敬愛護,互相關懷照顧,我們要清醒的明白我們來這裡,是來學習的。第一要有感恩的心,第二要有謙厚的心,第三要有好學的心。『身和同住,戒和同修,意和同悅,口和無諍,利和同均』這就是建立在『見和同解』中。師父很注重六和敬。希望居士們都不要閒談太多,我們要修智慧。他用感情,他不用理智,我們不能跟隨他。他有偏見,我們也不能跟他。雖然我們和他有緣,這是因為有緣,我們發覺他錯了,他的知見不好,我們才給他勸導。以一個知己好朋友的心去勸導,如果一次兩次三次他都不聽,我們便不再勸了,只好離開他。所以,居士與居士之間還是以佛法交流,不要濫用感情的事情,這樣會影響我們修行道業,影響念佛的清淨心。今天我們就簡單學習於此。阿彌陀佛!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