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離開美國到越南,一路上的參學來到臺灣,將近二個月。在越南,看到很多的虔誠的信眾和興隆的寺廟。在哪邊舉行了兩次的放生法會,也參加了不同類形的法會,跟眾人一起來念佛,而且深入民間,知道他們怎麼樣生活,確實是不容易的。把佛法在生活當中去落實,是實在不容易,現代的佛法要有一個新的主題,新的方法,才能夠把現代人這麼重的壓力,心裏上的負擔,能夠在佛法的幫助之下融化。這個就是我們在美國波士頓,一直十幾年來,跟同修們一起來學習的科目。當我們聽老尚講經的時候,我們只聽十分鐘至半個鐘頭而已,我們停下來,然後大家來研討,怎樣研討呢?就把老和尚剛才所說的複講,看看大家記得多少,就講多少,如果有錯誤的地方,或者瞭解錯誤的,我們可以同時來糾正,把這個問題來討論。如果還沒有解決,還沒有統一,或不清楚的話,我們就把這個問題寫下來,去向老和尚請示。這個就是現代人應該進行,聽經了,不會斷章取義,聞法了不會進入一個誤區,而且很好,是直接的方法。多年來,我們在哪邊實行了這個方法來聽經,最後的結果都是很滿意。所以才在這裡也跟大家報告分享,希望大家能夠用到這個方法。除了波士頓,我也把這個方法帶到紐約的一個念佛會,他們現在除了念佛之外,還會用這個方法一起來聽經,一起來研討,一起把生活上的難題用經典來解決,來實踐真正的佛法用在生活當中。
今次我來到臺灣覺得每一個道場,無論他是修什麼法門的,都能夠有道風與學風。尤其臺灣的信眾是特別值得讚歎,很多人都吃素了,有一種佛化的風氣,所以臺灣是一個寶島。可以說臺灣人非常有福報,道場壯麗,修學又用功,這實在是很大的福報。我們要珍惜這個福報,就要不斷的精進,不斷的提升。
本來我是在這裏跟大家一起學習《佛說梵網經》。因為戒律對於每一個道場是首先的最重要的前提,如果沒有戒律,道場不成圓規,不成正法。因為時間有限,所以這部《佛說梵網經》,我僅選了一段,就是菩薩心地品,跟大家一起來學習的。從菩薩心地品經上面讀到,釋迦牟尼佛是在第四禪天,摩醯首羅天王宮,當中有無量的大梵天王,無量無數的菩薩眾,轉說蓮華臺藏世界,盧舍那佛所說的心地法門品。釋迦牟尼佛全身放光,遍照天王宮乃至蓮花華藏世界,這種光令大家都很快樂,很歡喜。可是不知道這種光是因何因緣而放的,所以眾生都有疑念,不但是在天上,地上的眾生也是這樣想。那個時候有位菩薩叫做玄通華光主菩薩,就隨著佛的神力,也在定中放金光金色的金剛白雲色光。十方世界一切的菩薩因為這些光明所照,都不約而同來到這裏,就問這個光是由何因緣?又問證得佛果時乃何等境界?釋迦牟尼佛趁著這個時候,把這個光照遍了一切世界的大眾,歸於蓮花臺藏世界。見到盧舍那佛坐在百萬億蓮花中放光,釋迦牟尼佛就與大眾禮拜盧舍那佛了。釋迦牟尼佛問什麼問題呢?他說:「這個世界中,地上及廣大無邊的一切眾生,發菩提心修佛道,然以何『因行』,才能達到佛果? 證得佛果的時候又是何等境界呢?」那個時候盧舍那佛聽到這個請教就非常歡喜,他就接著告訴大眾,他說:「我盧舍那佛已經經歷百數劫,修這個三十心十地為因,歷數無劫,方證正成無上正覺,號為盧舍那,住在蓮花臺藏世界海」。
蓮花臺藏住著這位盧舍那佛,他的臺四周有千葉圍繞,每一葉都為一個世界,所以叫做千世界。我這本跡之佛化身為千釋迦,就是說千葉中有一個世界,有百億須彌山,每一座須彌山有一個日月圍繞,所以有百億的日月,每一個日月有四天下,所以有百億的四天下,每一天下又有一個南閻浮提,合為百億南閻浮提。當時千釋迦又化為百億釋迦,每一釋迦就坐在這個菩提樹下,都同時說盧舍那佛所傳的心地法門品。其餘九百九十九個葉上,釋迦亦顯現為千百億釋迦,也就是說九百九十九葉上都各各在說十心地法門品。這個千葉上的千釋迦就是盧舍那佛的化身,而千百億釋迦就是千釋迦的化身。所以現在從這邊我們就知道,本源佛就是盧舍那佛,這個就是說菩薩心地品的開始。
盧舍那佛在蓮花臺藏世界,就回答了千釋迦,千百億釋迦所問的心地法門品。他說:「諸千釋迦千百億釋迦當知,在『堅信忍』中,有十發趣心」,剛才我們說到盧舍那佛是在修什麼?盧舍那佛修三十心十地。這個三十心,每十心加上來就是三十心。第一個十心,就是在『堅信忍』中的十發趣心,第一個是舍心,戒心,忍心,進心,定心,慧心,願心,護心,喜心和頂心。這個是十發趣心。這個是十發趣心,都會趣向佛果。接下來的二個十心呢?就是從『堅法忍』中的十長養心,還有『堅修忍』中的十金剛心。因為時間的關係,我只能夠把十發趣心,今天跟大家一起來學習,其他的二十心,將來有時間我再為大家來討論學習。
從最後的十金剛心入『堅聖忍』中,就是十地。所以這四十的法門品,也就是說三十心十地,是盧舍那佛做菩薩的時候修入佛果的根源。他告訴我們也應該像他往昔那樣,修證十發趣心,十長養心,十金剛心乃至十地,來證佛果。這個就是諸漏永盡,萬德圓極,不變不遷,又具足了「十力」,「十八不共法」,而且法身、化身、報身三身都能夠圓滿具足。
現在跟大家介紹的是『堅信忍』中的十發趣心,第一個‘捨心’。我們大家來看經文:「若佛子,一切捨:國土、城邑、田宅、金銀、明珠、男女。己身有為諸物,一切舍。無為無相,我人知見,假會合成,主者造作我見。十二因緣,無合無散無受者。十二入,十八界,五陰。一切一合相,無我我所相,假成諸法,若內一切法,外一切法,不捨不受。菩薩爾時名如假會觀現前,故捨心入空三昧。」這裏是一段。
這一段是講盧舍那佛喊:佛弟子啊!我們應該捨棄一切,什麼的一切呢?包括國土、城邑、田宅、金銀、明珠、奴婢,乃至自己身體等等,毫不吝惜的去捨棄。不要去執著這些是我們所有的,因為一切萬物現象雖然是有,可是它的本質都是空的,只因為我們的無明蔽障我們,我們這些凡夫外道妄計有我,有人有物,我們都以為這個情,知道有這個情存在,情之所知嘛,然後看到的所見的,都以為是實在,是真實的。又因為以這個我為主宰,所以常常生起了種種貪著,執著,然後隨後又分別起來了。其實這一切萬法包括身體萬物都是假的,都是眾緣和合而成。所以這個緣聚的時候,我們都看到了,都以會是真實,其實緣散的時候又以為沒有了,其實這個統統都是假像,無論緣聚緣散都是假的,只是一個緣而已。所以在二乘的人,聲聞緣覺以為佛說十二因緣是實法,其實十二因緣也是因緣和合而成立的現象而已,是假有。它的本質是無生滅,沒有生滅,是空,它的本質不屬於生滅法,只是緣生物合,緣滅物散,也就說無受合散者。我們知道十二因緣是指無明、行、識、明色、六入、觸、受、愛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。這是十二因緣,聲聞緣覺都以為十二因緣是真實了,不再去追求其他了,知道十因緣就是實法,其實十二因緣只不過是一個因緣和合,但是它是生滅的,所以聲聞緣覺所證的還是不究竟。我們知道萬法因緣而生,法體本來就不生,所以叫做無合。萬法因緣而滅,法體本來不滅,那叫做無散。既然是無生,也無滅,也無合,也無散,也就是說無受。我們無受這個生與滅,合與散,所以這裏說十二因緣的三世因果,生滅都是假的。而現在這個法,什麼法呢?就是十二入,十二入是指六根外六塵,互相的攝入,這個十二入也有一個佛法的名相,叫做十二處,這個十二處是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跟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就是簡單來說六根跟六塵,就是十二入。十八界呢?是指六根六塵六識,加上六識,六識就是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跟意識,加起來就是十八界。所謂五蕴,就是指我們的人類身心的五種條件,識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。種種現在這種法,凡夫所計種種都是有的,都是一合相,本無我及我所之相。
總之一切萬法,如果在裏面,在我們內部五蘊的身心,在外面,比如說國土、屋子、田宅等等都是空,所以就不看到有捨者、受者或者捨物,因為你明白了這一個一合相都是空的,你不會執著,這個是我的,這個是他的,當我們捨去這些東西的時候,我們沒有執著到這些我給你的,這些你來接受的,或者是這個事情,或者是這個物質,我給你的什麼,都統統不會執著了。菩薩是修智觀,一旦徹見萬法皆假,都是假的,都是幻化的,而本心是虛空的,菩薩就會修這個觀成就,就入真空三昧了。這個空三昧是指觀空的禪定,叫做空三昧。這一個「捨」是非常的重要,我們修六度萬行,第一個就是修布施心,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。我們從字面來解釋的話,是很狹窄,如果你進到菩薩的境界,來解釋這個布施,來實行這個布施的話,那非常廣泛。這個布施是沒有對象的,也沒有自我的,也沒有所要布施的物質。所以菩薩修六度萬行的布施,以菩薩這個空三昧來修布施的話,當時他不會再有這個執著了,一切分別也會消滅。當然連妄想,想東想西都沒有,沒有想到我這些東西付出去了,給你了,你用來做什麼?值不值得?我這個東西給你了,或者給你辦事了,幫助你了,以後你要怎麼樣啊?一切都沒有計較,沒有在意,所以這個‘捨心’是確實不容易。
就是因為我們以為這個東西是我們的,以為這個人是我來幫助的,以為這個道場是我到的,哪個道場不是我到的。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,走到哪里,講到哪裏,在樹林,在河邊,在精舍,在居士家,總之是虛空中遍法界,無論哪一個角落,我們釋迦牟尼佛都是在宣揚經教,跟大家一起,教導我們,沒有限制也沒有分類,你是我們的人,他不是,沒有這個!
前幾天,我去了一個道場,就問起常住的情形,進入掛單的題目,有的道場是不允許不是屬於他自己的法師或者什麼人來掛單,他是講明清楚,你不屬於我們這個團體的一分子,你就不能掛單了。釋迦牟尼佛所有的弟子到哪一個地方的道場,都應該會幫助他們,因為出家人的家就是寺廟,如果他不是屬於你的一分子,而你不給他掛單,當然這個是你的規矩,我們也不能批評什麼,可是我們想想看,這個是怎麼樣情形? 在這一方面真正的要把佛法無私的融合大眾,真正做到無緣慈悲,那就應該把這個界線,這個規矩調整一下。我們給人家掛單,只是做做一個方便,你可以給他一天甚至二天,你不需要給他長住,因為掛單有規矩,要遵守規矩,那這不是可以嗎?不用說得這麼硬,不是我們常住的,不是我們團體的人,就不讓人家來掛單,實在來講就沒有做到真正的慈悲了。連我們自家的人,出家人就是我們自家人,應該互相的讚歎,互相的幫助,可是現在走了這一個圈,我是覺得越南佛教比較好,越南佛教他能夠維持中國人與越南人之間的交流,能夠互相幫助溝通,這個是應該我們學習的地方。
講到掛單,居士們不能夠在道場掛單,這個掛單名字是屬於出家人用的,我們讓居士們留在這時裏,用什麼名相呢?我們應該說:我們來道場懺悔,這就行了。你到這個道場來懺悔的,這是應該的,這個道場是給你們過來修行懺悔的,這是可以,只是不能夠來到這裏掛單。因為掛單你就用到常住的東西,在家居士是沒有資格去用常住的東西,所以就要改一個名字,來到這裏懺悔。而且把自己的布施心,供養心拿出來,這樣才是如法的。所以這種簡單的名相,是應該由我們的法師來跟大家講清楚,來跟大家一起學習。今天的時間又到了,下次再跟大家繼續來學習這個菩薩心地法門品的十發趣心。阿彌陀佛!
願以此功德,普及於一切,我等與眾生,皆共成佛道。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