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閱讀了《人生與生活的本質》,這篇文章的文體以問答進行方式來釋疑,那正是我的心中存在的問題,似乎也是很多人內心的疑問。
第一,從未想過爲何自己喜歡咖啡的味道,而不喜喝茶。開始對咖啡與茶的喜好,嘗試去認識自己。我喜歡咖啡的香,加了糖和牛奶或植物奶,味道很好喝。每天都會想到喝一兩杯咖啡。茶也有香氣、味道清淡,不常喝,因沒有像對咖啡那麽濃的喜愛,不會每天想到要喝一杯茶。除非感冒、生病了,認為茶有助於健康,才會連續喝茶兩三天。我現在發現鼻嗅之覺會令人產生偏好心,有香與臭的分別執著。舌頭嚐味,有酸、甜、苦、辣之分別執著。當六根接觸六塵,無形中就有支配的意識,行、六入、觸、受、愛、取的階段特別鮮明,人生有了分別,執著,源頭來自無明,這是一切衆生涉歷三界輪回生死的由来(無明、行、識、名色、六入、觸、受、愛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)。
第二,為何不能容易去接受某人、某物、某事?自我分析後,認為某人的做事待人方式、心態與自己所要求的標準差落太大,起了不滿不平的心,因此影響了和連累自己的生活空間及生活方式;對眷屬和友人不接受勸導,認為自己幫不上忙,有厭倦悔意;認為養寵物是一件費心費時的事,牠們需要太多的照顧,牠們只會制造麻煩,完全是依賴於人類,發現自己慈愛與關懷的善心不足;自己認為能利益於人、團體、大眾的事,便欣然接受,而自己覺得事情無益於人、社會團體、大眾,那是有害處的,自己毅然不願意接受,缺乏以”前車之鑑”去反省自己,曾經也有如此般的心態和行為,體諒包容的度量不用於別人身上,反之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千般的包容。以上例子顯現自己是一個有深重的煩惱,智慧又未開,不明白前因後果,沒有深透的洞察力,仍然被一切日常生活境緣所轉的人。
我慶幸有接受佛陀教法的機會,讀了此篇文章後,嚴持戒律,注意起心動念的變化,是自己日後需要加強的事,非常感恩導師的慈悲教導!阿彌陀佛!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