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覺有情篇

佛法教人如何處理人際關係,又如何保持和諧?

在人的社會中每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,能夠維持和階必須有平衡性的操作,在現代生活加以應用智慧的精華是關鍵的配合。

  和諧是人與人之間建立健康關係的元素,相處間雙方都可以敞開談論自己的好惡。若是意見不一,也會互相學習,從而激發雙方的創造力、趣味性的話題。最初人們會認為最吸引自己,一定是互相有共同點,但當深入瞭解另一方時,差異就會顯現,這會造成了困擾,甚至生對方的氣。一般人會在關係中迷失了自我,爲了讓他人喜歡,從而試圖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,或選擇順從妥協。人際關係和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一樣會隨着時間而改變。相愛時對彼此都百看不厭,可能每分鐘都像蜜月期。但隨着時間的推移,關係會不斷演變,情感可能愈加濃厚,但也可能會漸行漸遠。情緒是最無常,經常影響了人際関係,若要生活有樂趣,那是要學會隨喜他人的獨特之處,來讓自己成長。如砂紙打磨木頭,其間的摩擦能使木頭邊緣更爲平滑。所以和諧的首要條件是尊重,接受對方的不同,放下貪瞋痴慢疑,放棄對立與成見,纔可以發現雙方的優質,互相從中獲益!

  嘗試給對方一些空間,那是維持和睦相處的一個好方法。順勢而為會令人際關係像小船沿着河流滑行的一樣順暢。平靜自己的內心就是平衡能量,因為內在狀態會向外顯現,塑造了言語和行爲,而影響周圍的人。所以人在心煩氣燥時,先要禁止出聲,恐防口不擇言,口業最易傷人故。

  猜測和疑慮也會逐漸災難化彼此間的關係,猜測對方的感受是否對自己不滿、生氣,無中生有的妄想便出現了,令雙方產生誤會,以致心煩意亂,壓力重重。疑慮會滋長焦慮、自責、妒嫉、怨恨,把事情個人化,令雙方感到筋疲力盡,彼此間隙越來越深,關係惡化,最終傷害了自己與家人和朋友的感情。身處逆境的時候,不要讓多疑的情緒佔據,應該說服自己,雙方敞開心扉,不能貿然淡出友誼,或暫停交往。雙方根據親疏的關係,可以慢慢淡出聯繫,但是也在彼此對這種方式有共鳴的情況下適當應用,彼此間要珍惜曾擁有的關係。

  人與人的關係是一種很微妙的聯係,稱因緣。緣是很奇妙,很不可思議。緣聚緣散,我們不能夠去執著這個緣,只有珍惜這個緣,不要把這種緣變成惡緣。因緣來了,我們都看很清楚,所以說無執著心,是學佛人提升的一個方法。念佛人心地慈悲,與一切眾生廣結善緣,隨分隨力,沒有力量的時候,歡喜讚歎就是結法緣,有能力的時候要隨分隨力,成人之美。隨時做好事,利益社會、利益眾生,有錢,用財物幫助他;沒有錢,有時間,以勞力幫助他;年歲大了,做不動了,歡喜讚歎,用善念幫助他、讚美他、鼓勵他。平常行善做好事與大眾結法緣,廣結善緣是維護人際關係的大動力。

  我們要向對方表示隨時可以傾聽,及提供支持對方的交流,學會健康地照顧雙方的關係。佛教的六和敬與四攝法是常用來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的,每個人善於用心關愛眾生,這不但能和諧人與人的關係、與宇宙、萬物的關係,一切也都會協調了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