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經文:「無盡意,觀世音菩薩摩訶薩,威神之力巍巍如是。」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,祂跟娑婆世界的人比較有緣,凡夫有苦難的時候,只要一心念觀世音菩薩名號,觀世音菩薩都會給予此人得以解脫。菩薩的威神之力就有解脫七難的功效。所謂功效必須有感也有應,即是說這個人能相信觀世音菩薩,而且他心中起了虔誠專念名號的意念,而且付諸於行動,一心念觀世音菩薩,他這個感觀世音菩薩就可以給他有相應,他要面臨的災難就得以解脫。
觀世音菩薩摩訶薩,摩訶是大的意思,摩訶薩就是大菩薩,大菩薩意思說觀世音菩薩是了不起的,是一個偉大的菩薩。為什麼偉大呢?祂的大慈大悲是沒有條件的,沒有執著分別的,沒有意念的,連意念都沒有的,所有付出奉獻沒有一種意念去刻求回報,這是大的含義,很廣大包括了慈悲、平等,沒有限制於某一個國土,限制於某一個民族,沒有限定是有情或者無情。而且這個大還包括一種願力,這個願力是無窮無盡。力是無量大,能克服萬難,有求必應,一定可以讓眾生脫離苦海得證菩提,這個就是大菩薩所做的功績。
「巍巍如是」,「巍巍」是形容菩薩的威神力,好像高山的巍峨一樣。觀世音菩薩有這樣的偉大威神之力,怎麼可以不虔誠、誠懇的常念著菩薩的名號呢?這一句話是提醒我們,勸導我們,既然觀世音菩薩的威神之力,能夠救苦救難,能夠幫助眾生脫離苦海,這種種的功績,殊勝的感應,都是威神之力加持的,那我們怎麼可以不誠懇的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呢?
觀世音菩薩幫助眾生離欲。貪欲、嗔恚、愚癡是三毒來危害我們的身心。首先在貪欲之中最重要的是淫欲,淫欲能害我們身心,能敗壞我們的品格。可是,在夫妻之間的關係是正當的,如果有越出性欲的軌道,那就危害了身心,危害了社會,影響了社會,敗壞家庭的幸福,敗壞孩子生長健康的情形。我們在戒律上對在家是不禁正淫,這是方便。夫妻之間的正淫是可以的,不能夠濫淫,濫淫的意思說:不視時間、不視地方都不可以正淫,不是說隨便什麼時候,隨便在哪一個地方,這個都不能。對於出家者是斷淫,斷邪淫,完全不能夠有淫欲這種心,「所謂淫心不除,塵不可出。縱有多智, 禪定現前。如不斷淫,必落魔道。」可知淫是輪回的根本,障道的重要性是在此。在佛陀的時代,阿育王是一個賢明的君主,他非常相信佛。可是他有一個弟弟是不相信佛,常常譭謗三寶,而且淫欲很重,沒有辦法斷除,他常常跟他哥哥說:”沙門離欲是虛妄語”,他不相信佛而且說:”人一定要有淫欲。” 沙門是出家人,他不相信沙門離欲。有一天這個弟弟到外面打獵,看到禽獸也喜歡淫欲的,他回到宮裏面便跟他哥哥說,勸他不要相信佛教了,那是受出家人忽悠而已,你看禽獸都喜歡淫欲呀! 阿育王就笑對他說:”這個不是正確的,我今天要出去外面辦事,宮中的事煩你辦理一下。” 就帶幾個隨從就出宮了。他的弟弟在宮中一時興起就扮起皇帝來了,登基上朝,阿育王走不久,有事沒有辦好,突然間折回宮中,看到弟弟這樣子,就問他:”你為什麼穿起龍袍來,你不是皇帝呀?” 他的哥哥就責罰他,他的弟弟知道犯了國法是必處極刑的,趕緊下來求原諒,阿育王就說:”既然犯了國法,不能赦免。你既然歡喜做皇帝,我可以賜你過七日帝王的生活,七日之後我再處你極刑”。什麼叫極刑?就是死刑啊。”希望你善用這七日的時間,盡情享受吧!” 說完之後就出去了。臨走的時候,派了一位士官站在他弟弟的寢宮,每一個小時報一次,七天如此,不可懈怠。七天之後,阿育王就返到宮中看到他的弟弟愁眉苦臉,就故意問他:”你這幾天你過的非常快樂啊?” 他的弟弟說:”皇兄有所不知,七天之中我滴酒未沾,不近美色,一想到死,我哪有心情去飲酒作樂呢?現在我知道了,沙門之所可以斷淫欲,是為了了生死事大啊!” 阿育王知道他有後悔覺悟的意思,就赦免他的極刑,重輕發落,以後作為親王的他,再不敢譭謗三寶了。
人沒到死他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,他在享樂之中沒有知道危險,一時興起什麼話都說,無明一起什麼事都做,後果就不堪設想了。一般口業是因我執而起,不肯輸給人家,便起了嗔心,往往迷失了理智,犯了大的過錯,弄的不可收拾。我們只要忍讓一下,不要因為爭這一口氣,處處要勝過人家,要呈強,最後竟然敗給了自己。
出離三界苦,首先要克制我們的欲念,最簡單的方法在《普門品》裏告訴我們要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,觀世音菩薩名號能令自心平定,不淨觀發生效用,就可以真正的離欲。觀世音的名號也可以幫助眾生離嗔離癡,因為嗔恚心是一般人心中最不正常的,尤其是現在的社會,人的嗔恚心很重,發作起來面目猙獰,很怖畏。很多人都有這種心態,因為平常壓力重,而且不明理,也不知道因果,所以往往有點不順意,就起嗔恚心,嗔心能障百萬法門,更能銷毀我們的功德法財,魔也乘機來擾亂我們的道業,使自己沒有辦法淨修,嗔心毀了自己的大好前程。
故此,在修伏嗔恚心的當下,首先要禁語,不要講太多話。因為能夠禁語,不要亂說,少說話,會幫助嗔心的意念不會生起。因為一般人,嗔心一起,這個口業就馬上跟著來了。如果我們先把口業修好,意念就會減少。口常常念觀世音菩薩,常常念阿彌陀佛,縱然嗔恚心的煩惱習氣起來,張口就是念阿彌陀佛的,張口是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,嗔恚心就可以伏下來了。愚癡的心也是一樣,因為我們能夠稱念觀世音菩薩,我們的智慧就會增長。
在日本有一個醫生,三更半夜要到外面去看病,日本男人喜歡配長刀,醫生因為太急出診了,竟把木板當做長刀放到腰間。看完病人仔細一看,這是一塊木板,人家就笑他了,醫生覺得非常莫名其妙,他覺得是他的妻子戲弄他,要回家跟他的妻子興師問罪,嗔心大起,想回去好好的教訓妻子。因為他嗔心很大的緣故,走錯了房門,一進去就把床上妻子的頭髮抓起來,不分清紅皂白地打了一場,被打的人當然大叫,救命啊!醫生一聽聲音不對勁,不是我的太太啊!開燈一看,就嚇壞了,原來打的不是別人,是自己的母親。看! 嗔心重,就犯了很大的錯誤。這個嗔心是有對象的,人衝動起來,就不管對像是誰了?! 現在一般年輕的孩子都有這種情形,他不喜歡父母親的囉嗦,他認為老師不能管他,嗔心一起,都不知道對方是父母,老師,長輩,便生怨恨的心,然後就起了一個報復的心,用刀用拳頭,甚至用槍來對付父母,老師,長輩,就是這樣犯了五逆之罪。
修慈悲觀可以治嗔心,覺悟到無我無人,對方是將來的佛,慈悲心是良藥,能夠根除我們的嗔恚。故此常念觀世音菩薩,念佛,就有慈悲心,嗔恚就會消失了,遠離嗔心的煩惱了。因為觀世音菩薩的慈容,把你的脾氣消失,立時生慚愧心,人覺得慚愧了,嗔恚心和不滿的情緒便容易地化為烏有。嗔心重的人,常常看觀世音菩薩的容貌,閱讀觀世音菩薩的傳記,觀世音菩薩怎麼樣救苦救難,怎麼樣發慈悲心,這個嗔恚心自然就會消滅了,這的確是很不可思議的。
向下問長,付於來日! 南無觀世音菩薩🙏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