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覺有情篇

修此七覺,即得入道

‘若發諸禪定之時,善能覺了諸禪虛假,不生見愛妄想,是爲定覺分。’ 人慌亂之際皆因心不踏實或多生妄想,乃至不定。東張西望,三心兩意的慣性也是無定的表現。佛陀教導以恆持戒律來修定,定得慧,是每個人在做事不可缺少的步驟,否則事情一定會有亂象和不成功。我們應當修精進後得定,持戒精進,規範自己是修正定,身心安住了才能修精進,不再虛偽逢埸作興,不再妄想名聞利養而攀緣。我們在日常邊念佛經行時候,有沒有邊看佛像擺設、又看看花草樹木,就像是去遊觀園的樣子。這樣子念佛修行就沒有定覺心了。我們的眼睛看色,耳朵去聞聲,鼻子去嗅香,舌頭去觸味,六根對六塵,這些作用都把我們的心分散了。比如念佛,南無阿彌陀佛,自問是真的在念嗎?口念心不念。一天念一萬聲佛號,你真的有念一萬嗎?還是手動按數機,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。大家念的十句佛號,有哪一句是在定中念的?眼睛就看到窗戶外面去了,看車! 看人! 心中打妄想! 手快速按動佛珠或計數機! 念佛有幾聲是在定中去念呢?機器是數了一萬,可能在定中念的衹有十來聲吧! 

   正定主要是讓我們修戒定慧,有定纔能夠生慧。不要在念佛、修禪,做事的當中起一切的妄想,那會減少我們的正念、正精進、和正定。​修行要有定力,不要貪著境界,不誇玄妙之談,未有證悟之前,那都是虛妄不實的。對於修淨土法門的人,定力體現在哪裏呢?應該是信願堅固,通過精進修行,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一門深入,那真是禪定的功夫。無論是持戒,學教,念佛,誦經,持咒,都要有此禪定的功夫。因為我們學佛法的目的,不是要把自己變成佛學詞典,衹懂名相; 不是要把自己變成泥菩薩,不利己又損人; 不是要把自己變成網站上的電腦計算機,包羅萬有,神通妙算,但它祇是虛擬偽裝,空有其表,內在都是別人的東西,為圖名聞利養而已。

   學佛法是爲了明理做個明白人,加強信心,深入經藏,明心見性,大徹大悟。當專修淨土的人,就告訴他專修淨土法門,等他命終的時候,就能蒙阿彌陀佛接引,上品上生,花開見佛,證無生法忍。應當禪淨雙修的人,就告訴他禪淨雙修的方法,證大智慧大辯才。佛陀根據對方的根性,觀機逗教,隨機說法。無論上根人,中根人,下根人,都能從佛這裏受到法益。

   當年智慧第一的舍利弗,曾用數息觀教浣衣子,用白骨觀教金師子。結果二人學了多年均未成功,於是心生邪見,說佛法不靈。佛知道之後,呵責舍利弗:‘汝不善教,云何乃爲是二弟子顛倒說法?汝二弟子,其性各異,一主浣衣,一是金師。金師之子應教數息,浣衣之人應教骨觀。以汝錯教,令是二人生於惡邪。’佛陀批評舍利弗尊者,說他沒有因材施教,對不同根性的人,教錯了方法,所以讓他們生出邪念。舍利弗證得大羅漢,尚且難以完全做到因材施教,我們這些凡夫則更需慎之又慎,否則很可能就在自以爲是之中斷人的慧命! 弘揚佛法也真不簡單! 

   今日我們有緣一同學習七覺分來確定修行覺悟的方法,應當如何應用七覺分幫助自己去修行。我們知道能夠覺悟用七覺分作動力,推動我們選擇一個好的方法,決心精進。若心昏沉之時,當念用擇法、精進、喜三覺分,觀察諸法,令不昏沉;用喜樂的心來觀察自己。如果心浮動的時候,我們就要用除覺分,除身口之過非; 舍於觀智用舍覺分; 入正禪定,攝其散心,令不浮動用定覺分。七覺分不是馬上都能全用出來,什麼情形之下就用什麼的覺分。用念覺分確定善惡; 不能偷懶了,就用精進覺分。當我們看到人家功德,我們要隨喜,不要生妒嫉的心,不要生計較分別的心,這就是喜覺分。當我們自己身心生煩惱,就用除覺分,除去一切的對境界執着。換一個角度來看事情,就用舍覺分去放下。我們修戒定慧,就引用定覺分。這七項事是能夠幫助我們覺悟的。這七種方法稱為七菩提分。

   希望從此之後,我們知道怎樣去選擇確定一修行的方法,衹要依照這個方法去精進,而生起法喜,能夠把一切不對的境界,影響我們生煩惱的境界除掉,時刻審查、覺悟,把不好的除去。人家批評時當要接受,有這回事的,我們去改過,繼續努力。沒有這回事的,我們心存感恩。我們除了這些執著之後,就要放下了,不要常常掛念已經過去的妄想,把念頭保持善念,保持精進,保持永遠在正定裡面。定覺分讓我們在覺悟上能夠得到智慧。擇、進、喜三覺分屬慧,除、舍、定三覺分屬定,念覺分兼屬定慧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