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禪心見性, 行願法訊, 覺有情篇

七日禪修啟蒙

   本課程專為初學禪定者而改進以往一般禪行的方式,讓很多初學者容易入手,而且可以在生活上運用觀照自如,歷境練心,消盡妄習,菩提心方能廣發,最後從聞思修入三摩地,三摩地即三昧、首楞嚴大定。參禪,參話頭就是反聞聞自性,性成無上道,禪淨不二。

10/25/2021  九月廿十  禪修啟蒙第一堂

㈠ 衣著整潔鬆身,不必穿海青,免搭衣。

㈡ 自備大毛巾蓋膝暖和用。

㈢ 腿雙盤、單盤、自在式皆可。坐姿後背挺直,讓脊柱自行支撐,勿僵硬,雙肩放鬆,頭部和頸部端正,下領微微內收。舌抵上顎,兩眼半斂。

㈣ 關注氣息,使身體足夠平靜,練習呼吸,穩定自己的身體與意識。若間中發現不能集中關注氣息,出現昏沉、掉舉等情形,或者不斷打妄想,嘗試重新調整氣息,重新回到平靜的一刻。

首先聽法師介紹觀世音菩薩”反聞聞自性”,那是用耳根返觀自己能聞聲音的聞性。

大家進入實習時間 ~ ‘初於聞中,入流亡所。’

何謂入流?當我們聽到字音,就把整個身心置於聞性之流了,將身心放於能聞的法性當中去。其中一種是耳朵聽進去,從另一個耳朵出來,意指入進去就流掉,不停在心裏面。另一種是聲音來了不順音聲流浪,不跟聲音跑,‘入流’應該是將整個身心置於能聞聲音的法性當中去。比如聽到”南無阿彌陀佛”音聲,將整個身心置於六字洪名的聲音的法性當中去,外面的一切環境,有聲無聲全都消融了。再不爲外界環境幹擾,身心就定下來了。換句話說,聽到外來的聲音,不去分析、不去聯想它從哪裏來,它是什麼東西發出的,有什麼意思,不要帶動情緒的起落。比如現在外面有垃圾車來倒垃圾的聲音,鳥叫的聲音,天空飛機的聲音,我們都能分辨出這些聲音,但只讓聲音本身流入耳根,而不去給聲音附加上人爲的判斷。不去追究那是收垃圾桶車還是倒回收桶的車?鳥兒在哪裡叫?上空的是直升機嗎?飛往何方?這就是第一步,心要放下對聲音外相的抓取。

記住在日常生活中,別人喊話我們不可能聽而不聞,一定要理解對方話中意及答話,否則別人認為我們是無禮呢?通常對外來的聲音,肯定得分析聲音從哪兒來,或給予反應的。經過’入流亡所’的練習,對外來的惡言、諷嘲、評擊等都不會執著而生煩惱了,這是第一步幫助內修,提升觀照能力。

大家平穩氣息,捕捉音聲出現,心念~阿彌陀佛,”阿”字吸,直吸至丹田肚臍下,”彌陀”再提息,”佛”字呼氣。(鼻吸口呼或口吸鼻呼皆可用)

接下來,無論任何音響,每一音聲都以阿彌陀佛取代之,同時’吸與呼’ 隨之運用。從3分鐘練習增加至5分鐘,10分鐘,時間到,便重新調整。

10/26/2021 九月廿一  禪修啟蒙第二堂

第一堂重溫,無論任何音響,每一音聲都以阿彌陀佛取代之,同時’吸與呼’ 隨之運用。禪坐由10分鐘延長20分鐘,時間到,便重新調整。

六根接觸六塵全把它變成一句阿彌陀佛,外面清清楚楚,裡頭如如不動,所以禪定是戒定慧等學,練不動心,戒定慧具足,成就三昧。

大家進入實習時間 ~
㈠ ‘所入既寂,動靜二相,瞭然不生。’


人的心喜歡攀緣在六根、六塵、六識上,令自己不自由、不能自主。心活動的空間和對象領先者就是耳根及聲塵,如果將耳根及聲塵導入亡、盡、空、滅,就能把心層層解鎖,直至心無所依。動靜二相是聲音的起落、有無。心迷的時候,聲音的起落會通過耳根對耳識產生相應的影響。當心放下對耳根和外來聲音的抓取,耳識就清靜了。念頭也停止即無妄想可言,隨之所謂動念即聞,不動不聞。

‘瞭然不生’ 此時此刻不是如木石一般的沒有知覺,而是用功處於定中時,比如嘴脣不再喃喃自念佛號,咒語也不必再提,只靜靜地看著它,守著這一念不生,此時動靜二相雖然瞭然不生,但是還沒有化空,還有不生的一念在。慢慢就會自如地想聽就聽,不想聽就聽不到。

㈡ 跑香

在佛殿或禪堂,往返來回的行走,稱爲“跑香”、”行香”、”經行”。這是快步行走的一種輔助靜坐禪定的方式。佛主張飯後經行有益身心。在古代印度在家人還是僧衆都有經行的習慣,午時前後沿着一條直道來回經行。印度經行的方法後來傳到中國,逐漸演變成“禪堂跑香”。因為靜坐時間久了,容易造成氣血瘀結,腿子麻脹痠痛,經行跑香可以幫助氣血流通正常,促進胃腸消化,增益健康;禪坐昏沉時,經行可除掉昏沉睡眠,更能淨修其心,斷滅諸障。它能活動筋骨,舒通血氣,使能安心坐禪,也是調和身心的方法之一。在禪堂裏用功,並非只是靜坐一種方法,跑香也是用功修定的一種形式。天台分三昧爲四種:常住三昧、常行三昧、亦坐亦行三昧、非行非坐三昧。而禪宗強調二六時中無時無刻不在修行:吃飯、擔水、砍柴、種田無一不禪;放在當前,就是駕車、工作、散步、上網、煮飯、做家務等無不是禪。馬祖道一大師更是以“性在作用”來提示行人,一切言語動作無非法性所顯,即所謂的“觸事皆真”。若人能心無二用,即所謂“吃飯時吃飯,睡覺時睡覺”,而作一切勞務,即自然安住於三昧中了。

禪宗曹洞宗的跑香稱爲“牛行”,一足半步(半步經行),一次呼吸之間行走半步,叉手當胸,或雙手自然下垂,動作宜慢宜穩;臨濟宗的跑香叫“虎步”,氣宇軒昂快步行走,遵循左手擺三、右手甩七的規則。一般禪堂“跑香”大都採用臨濟宗“虎步”的作法。

本堂啟用的跑香以”慢步輕柔”式,一切純熟後,才由慢行漸加快步,快慢有序。但必須保持輕盈,身端頭正,雙眼平視,不可東張西望,也不昂首低頭,全身放鬆,兩手自然擺動。跑香的時間,根據坐香的時間適當調整。

現代人沒有足夠條件參加組織的禪修的話,都都可以自行方便在家中,公司,花園內坐香、跑香,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禪修,也不用太在乎儀軌。如果有時間給自己的心靈放假,歡迎到此輕鬆上一堂課 !

10/27/2021 九月廿二  禪修啟蒙第三堂

喧囂的世間,人們忙碌和浮躁是大多數人的寫照,由此滋生的雜念時刻擾亂着我們的內心,禪定就是對治這種煩惱的方法之一。

今日重溫第二堂課,坐香時間增加至半個鐘至四十五分鐘。外面天氣正遇暴風雨,不能在戶外跑香,所以調整二十分鐘龕內跑香。

10/28/2021 九月廿三 禪修啟蒙第四堂(初級的最後一堂)

經過三日練習如何抓取、放開,逐漸不再攀緣在耳根、耳識間的聲塵了,儘管外來的聲音不會再擾動我們的心,但無數劫儲存在阿賴耶識裏的聲音還是會不斷迴響,對聲音的慣性反應模式還在,不知道什麼時候貪求的心念再起,還可能向外攀緣,所以還要進一步放空。放空能聽的覺性 !

大家今日實習 ‘如是漸增,聞所聞盡’ 即是繼續把阿賴耶識裏面儲存的對聲音的記憶,以及對聲音的反應模式都盡量清空。開始破除對聲音的我執與法執。聞與所聞統統沒有了,便會感覺有點輕安寧靜,但不能停留在此安寧中,不能自滿,要繼續深挖,從心識生出的能聽的功能。能聽就像一隻無形的手,驅使耳根對聲音抓取,擾動六識,然後在阿賴耶識裏形成對聲音的各種判斷和反應。我們將能聽的覺性也空掉,對聲音抓取,被聲音所擾這一鏈條才真正被連根拔起。 有一位同學提出: 「昨晚夢中見到故友向我說,我的母親將我的地址給了她,今天在禪定中,心中反復有這聲音出現,我懷疑是否真有其事?」,無疑這位同學對夢中故友的聲音起執,影響了她的判斷力,醒來對聞與所聞不能放空,產生了我執法執,禪行中耳根才會有此反應,所以清空阿賴耶識裏面儲存的對聲音的記憶,以及對聲音的反應模式是必要的,因為她以為她能聽到故友的聲音。所以她要將能聽的覺性也空掉,才不對聲音抓取,不被聲音所擾。


剩下來的三天(10/29 – 10/31),大家重覆練習、配合、抓取及放空。期待下次禪修的中級課程,再會。
南無阿彌陀佛 !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