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攝律儀戒, 改往修來, 放下集

放下了,代眾生苦,他樂自心開

247132_540923445946972_1228374409_n      諸位大德,諸位同學,早上好!阿彌陀佛!我們今天繼續與大家來學習《放下是功夫》這個主題。

人本來有聰慧的頭腦,強健的身體,因為習氣造成貪、嗔、痴三業,墮落三途,受盡苦果。懶惰懈怠實在是一種罪惡。這種壞習氣消耗我們的體魄,防礙菩提心的開發,減削信心道念,不能長養我們的耐力,容易生退轉心。不能發揮潛能,很難實踐理想和志願。自私自利,得過且過,影響了團體合群精神,人緣必定不會很好,辦事不會很順利,煩惱自然生起,逆緣皆因惡習所致。我們肯承認過去懈怠不精進,接受這是自己的缺點,以前還經常求佛菩薩加持幫助消除業障。今日知道要消除業障,必須要自己有勇氣承認錯失,要以慚愧心與懺悔動力去改變自己的惰性。

一般人多數是怕勞累、怕日灑、怕病倒。事實上,那是自己的惰性,念念顧及自己的身體,沒有法樂利行的心,使菩提心發不起來。沒有覺照的心,覺悟性薄弱。對人事物沒有覺照到真正的方向和目標,缺乏歡喜的隨喜心,悲心不足,這些都是主要構成菩提心種子不能發育的原因。我們沒有力氣去做不是最重要的,最重要是否願意發心,肯不肯做,才是最重要的。我們必須自己心甘情願,願意為大眾服務,才能無怨無悔,無厭無憤地做,否則就算是舉手之勞,都會覺得沒有力氣。法樂和菩提心是有關連的。一個同學不懂做飯,他會做的比較難吃。我們隨喜讚嘆,沒有想到飯菜的味道,只想到同學的發心,他的發心令我們感動。我們吃了他的東西,我們把大拇指一豎,好吃!他就高興了,以後就發心再做,做了幾次之後就會有進步了。播撒種子、勤于耕耘、把握時間和機會,開發自己的心地,把我們的心用在定慧上面,則無事不成,無事不辦。

古印度佛在世時,佛和所有僧人都是托缽乞食,所謂「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。」四分律有此:「若比丘自手掘地、教人掘者,波逸提。」的明文規定,甚至於《佛遺教經》中禁止沙門有「安置田宅,一切種植,斬伐草木,墾土掘地」的行為,即出家者不能從事生產活動。直至佛法傳來中國,依時代與社會環境的不同,中國僧人以自耕自食維持生活。唐代懷海禪師在百丈山弘揚禪宗,制定清規,率眾普請作務。洪州百丈山大智禪師語錄:「師凡作務執勞,必先於眾,眾皆不忍,密收作具,而請息之。師云:「吾無德,爭合勞於人?」,師既遍求作具不獲,而亦忘食。故有「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」之言,流播寰宇矣!」。百丈懷海禪師倡導:「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。」他代表了佛教積極付出的精神,充分體現中國僧人在生活上集體勞動的美德。這句名言和理念普遍勉勵了佛門弟子,應該要精進勤奮,慎勿放逸、貪求安樂。

對治惡習最好的方法是依戒律來修正,戒律能保護大眾的利益。《大智度論》:「持戒之人,其心不悔,心不悔故得喜樂,得喜樂故得一心,得一心故得實智,得實智故得厭心,得厭心故得離欲,得離欲故得解脫,得解脫故得涅槃——如是持戒為諸善法根本。」同樣用國家的法律作譬喻,為了維護社會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,國家必須要定一個法律來對治不守法的人,對於守法的人來說,刑罰是沒有意義的。受戒須要學戒,學戒便能持戒,這是一件很輕鬆的、沒有壓力、很自在、很歡喜的事。只有沒有學戒的人才會犯戒,學了自然就不會犯戒。就好像吃飯,到時間去盛飯吃,很自然就會去盛飯吃,不會去偷飯吃,這就是戒律的觀念。比如為什麼十字路口要有紅綠燈?為了保護人民的安全,如果沒有紅綠燈的話,那些開車不負責任的人就不管了,不停了,亂撞,徹底亂套,所以必須要有紅綠燈。但是對於守法的人,縱然沒有紅綠燈,我們也會左右看一看再走。

戒律是對佛弟子的一種解脫,不是束縛,也是防範我們在僧團裡腐敗,如果沒有戒,生活就沒有規範。一切戒都是為了保持僧團的清淨,保持大眾的清淨,也都是做人的基本原則,尤其是倫理道德方面。戒的究竟目的是了脫生死,戒是通向涅磐的橋樑,戒讓我們人類昇華。八關齋戒戒本的回向偈中:「我持戒行,莊嚴其心,令心喜悅,廣修一切相應勝行,求成佛果,究竟圓滿。」只要與戒相應的一切行為,與定慧相應的一切事情,我們都會修,都會做。因為以清淨戒行來莊嚴我們的心,都會發菩提心去做了。

過去念佛是口念的多,心沒有真正在念,那個不是在念,只是喊佛。喊佛只能夠種下一些善根,跟阿彌陀佛結善緣而已,沒有什麼大作用。過去曾經為了友人的失誤、同事的急切要求而惱怒,小事變成大事,這樣子經不起考驗,念佛是枉費心機了,如此修行獲得是零分。靜坐念佛,妄想紛起,不能攝意專注一聲洪名。這些都是沒有真正發菩提心念佛的表現。老和尚淨公上人曾賜墨寶勉勵:「竭誠念佛」,「恒順眾生」。這兩句法語非常貼切。弟子跪在佛前慚愧自問:「為何今世還要淪落這娑婆受難?」皆因不精進懈怠、不隨喜之故,縱有信願念佛,菩提心不起作用,亦是空也,往生無份。

《無量壽經》三輩往生中述: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。」我們這一生中只有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,就是專念本尊阿彌陀佛,一定要精進念佛,生命無常,再不能等待來世! 尤其我是從峰火戰亂中成長的,深知無常之苦。三時繫念經文道:「便就今朝成佛去。樂邦化主已嫌遲。那堪更欲之乎者。管取輪迴沒了時。」我要把握這一生能夠念佛的因緣,世間上的一切都是幻化的,徹底放下! 放下色身、情感、貪嗔痴慢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自私自利。心裏面只有阿彌陀佛,只是嚮往西方極樂世界,法喜充滿,菩提心即發現前。我們只要「肯」,「願意」,「接受」和堅持這份「精進的毅力」。時機和因緣絕不能錯過了,菩提場上好念佛,持戒念佛,念念眾生即我,我及眾生,和合一體,無有分別,代眾生苦,他樂自心開。聲聲南無阿彌陀佛,念佛,念佛,念念佛;彌陀念我,我念彌陀。那就是與佛相應勝行了。

今日竭誠懺悔過往身口意所犯的罪行。一切皆由無法自我控制的情緒,不經理智判斷的決策,頑固不冥的個性,狹隘無情的心胸,懈怠懶散的心性,隨業流轉,有意無意造作十惡重罪。珍惜殊勝的持戒念佛因緣,必定認真改過,發菩提心,隨順佛教,隨順佛意,隨順佛願,一心向道,不容再誤生死大事。   恭錄 憨山大師念佛偈自勉,供養十方,回向十方眾生同發菩提願,求生西方極樂淨土:「念佛本是超生死,先须要識生死心。痴愛便是生死根,不拔痴愛難解脱。痴愛即是念佛心,即將念佛斷痴愛。痴愛若能念念斷,心心彌陀全身現。即此便是真精進,不可一念暫忘却。淨土就在淨心中,不得向外别尋覓」。 阿彌陀佛!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