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攝律儀戒, 放下集

放下了,不忘初發心,永不退轉,斷生滅輪迴業

MB-05-0005

諸位大德,諸位同學,下午好!阿彌陀佛!我們今天繼續一同來學習《放下是功夫》 這個主題。

我們讀經常常在經題上與內容裡,首要講到的是注重修清淨心。無論我們學或者修哪一種宗門、法門,目標可能不完全是一致,可是這個清淨心,換句話說,與我們淨土宗裏面所講的「一心不亂」,它是相同不變的。禪宗里的禪定以止觀,作為清淨心綱要,而密教裏面所講的三密相應,亦是清淨心,以它為別名而已。縱然沒有人來啟請佛說法,佛跟我們所講的,都是講修清淨心,每本經裏面都教導我們修清淨心,最簡單來講,「戒定慧」三學,也是以清淨心為主。「戒」,沒有清淨心了,學戒就會學不好,很簡單,戒是讓我們去克服自己的習氣,如果我們的清淨心不夠,當我們學戒的時候,我們煩惱很多,我們的習氣起來之後,就把戒相都誤解了,戒相裏面很多都有關連到自己的日常生活。在五戒殺、盜、淫、妄、酒裏面,如果對「殺」戒,我們的清淨心不夠,我們不能夠起慈悲心,對著這些肉,這些動物或是眾生,我們就起苦惱,特別在家庭裡面常常遇到的問題,非常嚴重。很多居士來跟我講,家庭是一個最大的一個問題,自己受了五戒,可是家人還是要吃肉,自己如果不煮不買,家人對他的修行就有疑問了,他不能在家庭裡過著好日子。他要想去拜佛或者想去做什麼事情的話,家庭一定是反對,而且會和他唱反調。我們要明白,這個「殺」是起於在我們的慈悲心,家庭的成員也是一個眾生,我們對他們也要起一個慈悲心。因為我們的業障跟他們的業緣關係,所以我們不能舒暢的去執持這個「不殺戒」。只要明白我們的起心動念,沒有故意去傷害眾生,我們的心裏面應該是清淨的。為什麼這樣說呢?受了菩薩戒的人就要瞭解這個層次,五戒的人好像是還沒有一定要達到這個層次,今天就以菩薩戒為主簡單來講。因為在座的很多人是受八關齋戒的,可以瞭解一下,為什麼我們要學修清淨心,先從這個戒相來學。

五戒是以事相來衡量,當他沒有真的去抓這個眾生,還可以去買一些三淨肉,在桌子上可以吃肉邊菜,這屬於受了五戒的人。但是以菩薩戒來講的話,他心裏面動了一個念頭,什麼的香味啊?無論這是肉香還是蒜頭香,他只要起一個心念,很香哦,已經犯了,犯了這個「殺戒」了,因為他有起心,有動念。所以這個清淨心,是在乎心態,如果我們的心態,就像佛陀當年是沒有禁止出家人不吃肉的,佛教徒不吃肉是在梁武帝的時候,才提倡不吃肉。佛陀時代都可以吃肉,只是禁止大家去故意殺生,是因為哪個時代的人,跟我們現在的人不同,哪時候的人起心動念很純,我們現在的人起心動念比較複雜,也就是說妄想比較多,我們的習氣很嚴重,根本不可以與以前的人相比。

我幼年跟師父在越南的時候,很純淨,不會想到很多的東西,在寺廟裡只是默默地去做,沒有打妄想,也沒有衡量別人好不好,哪時候真覺得我的因緣是真的很好,就是哪時候把我的學佛基礎打好了。我們的思想複雜,妄想也跟著多了,猜忌執著的心也生起來,尤其是在一個團體中與人相處,對事對物都是不容易,因為每一個人的背景文化教育都有所不同,在這種情形之下共同來修清淨心,確實是一個難題。所以道場必須要發揮道場一定的作用,我們老和尚主張要專修專弘,這樣的話,信徒同學來到道場,才能夠實在有收穫,否則就很難進入狀態。「狀態」是什麼?就是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。而且必然往生的「狀態」。我們是一個專修專弘的道場,我們的主題是講「放下」,如果我們不明白這些道理,我們「放下」是不容易的。當我們知道修清淨心,是每一個法門、宗門所必修的,從初學一直到等覺菩薩,清淨心也是一個關健。清淨心裡面,我們要斷五法。斷五法是什麼?

第一就是貪慾,我們在順境裏面都比較有貪心。無論是人事環境,物質環境,稱心如意,很順意的時候,我們都起了貪愛之心。我的兒子今天很好,我的家庭也蠻不錯,就希望這種境緣能再繼續下去,不希望有變卦。可是,世界上沒有一個事情是不變的,是無常的。貪慾往往令到我們就起了七情五欲,就出不了輪回,也不能夠成就,念佛就不能夠一心不亂,禪定也不能定下來,連功夫成片也不可以做到,原來貪慾是這麼重要的。所以我們必須在貪慾上下功夫。明瞭這個五欲六塵的東西,統統都是幻想,是不可取的。

第二是嗔恚,也就是我們的無明。貪慾也是一種無明,不過嗔恚心表示的無明比較顯明,凡是遇到某些自己不稱心的事情,討厭的事情,不喜歡的,統統都會起無明,所以嗔恚心是我們凡夫裡面很容易生起的一種無明。

第三就是昏沉睡眠,這個昏沉睡眠不要小看它,其實是一個很重的業障,我們要征服它的話確實是不容易。你們坐在哪邊打瞌睡,其實是小事情,業障也不是很嚴重。我曾經見過一個人,他在經行念佛時候也打瞌睡,連經行都可以打瞌睡,他的業障很重。昏沉嘛! 為什麼業障很重?因為我們在當時睡眠的時候,我們不醒了,就會顛倒,我們也不會認真的做事。睡眠對修行人來講不能太多,我們的精神不一定好,因為睡眠太多使你昏沉。你會常常做夢,夢了很多事,只會打妄想。而且晝夜不分的睡,就會起掉舉,掉舉就是五法之中第四個法。

第四掉舉,它比睡眠更嚴重,它是一種懶惰,不能夠振作的習氣,我們常常給自己一個藉口,這個藉口使自己退轉。今天主題是讓大家瞭解,我們念佛很重要的一個關鍵,修清淨心是我們每一個法門必修的,而且念佛人的要有清淨心念佛,沒有清淨心念佛的,都是口念,不是心念。

清淨心先要捨掉剛才我們所說的貪慾、嗔恚、睡眠、掉舉,還有最後一個就是疑惑。疑惑也是很重大障道的一個法。這五法我簡單給你們介紹,記得上一次曾為你們講過的,我們要記清楚在生活當中常常有這五法,貪慾常常在我們身邊,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起貪心。有人說:師父,我不貪呐! 我對吃也沒什麼問題,我又不在乎金錢,物質上的享受我也沒有,那怎麼說我的貪不是這麼嚴重。可是,你在貪佛法啊!貪佛法也是不對的。當我听到大家都想讀法華經,楞嚴經,這些大乘的經典,自己想試試看,也學學這些經典,就追隨網路,把這些經典拿出來去參考,自己的根性是不夠,當聽了這些經典,讀了這些經典,很多疑惑就出來了,而且真正的就是不懂,可是自己不承認,一直追上去,轉了一個大圈之後什麼都得不到,修了幾十年還是一個門外漢,這種就是貪佛法。我們很多時候不知道這種也是在貪佛法,以為這是對的。所以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不是說我們只讀一本經,只念一句佛號,是教我們在生活當中的追求,也要深入一門,薰修的狀態。你有這種心態,才能夠清淨,所謂「精」是專門叫「精」,能夠不退就是進步,你不退才能進步,如果你是平平常常,每一天都是一樣的話,你就不進步了。

有一位同修問了一個問題,他說:我現在是受五戒的,如果臨終我還是受五戒,照樣是這樣,是否我可以在來生都有這個機會學佛,或者有機會繼續跟著佛教,意思是說人死掉失去人身後,這個五戒就沒有了,他依靠誰呢?他又不知道他的生前所集的善根因緣,福報夠不夠。我答他:對,在這一生,當你命終後,五戒就沒有了,所以當你再生的時候,你什麼都沒有了,根據你的善根跟因緣,善業或惡業,哪一邊比較重,來決定善根與福德可不可以用,有的人因為惡業太重了,所以善根福德起不了作用,所以在這一生他縱然可以到寺廟去拜拜佛,跟著別人去繞佛,讀經,可是起不了菩提心。我們受五戒了,能夠想到這個事情,也是證明我們想要把自己提升,因為受五戒了,最起碼把自己的菩提心發起來,從五戒提升,如果一直沒有想到把五戒如何去提升,最後連下一生也很難說了。五戒提升,自己要發心受八關齋戒,要受菩薩戒,這是戒相的提升,不要永遠說我是五戒就好了。有法師說:修好五戒也不簡單了。話是這樣說,可是我們的心要修行,總不能夠原地踏步吧!如果原地踏步的話,你就是退步。

講到這裡,退轉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。人往往對做善事都很積極,無論是真心做還是用假心做,裝模作樣去做善事的人都很多,做善事的時候,起了要做善事的心,可是做善事時,有沒有想到做的時候,是應該受的是什麼的果報,通常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有,起碼我做善事這個心念起來了,我做善事,今天我做了什麼善事,我對誰做了,這個善事究竟是多好?我們的心中都在籌量這種問題,這種問題就是讓我們起了一個念頭。當善事做得很積極的時候,有一個因緣過來,令你覺得不要做了!原來這個慈善機構是騙人的,我不捐錢了,加上我們美國有一些做善事機構,大家應該都知道,它本來是很有名的慈善機構,可是現在這幾年給人家發覺,內部都不是真的去做善事。我們是否為了這個機構是騙人的,我們不再去做善事了?或者在這一方面,我們大肆宣傳,現在做善事還是不如不做好了,因為有這種念頭,你們就起了一個退轉的心,這是第一種。

第二種,修行人讀經念佛拜佛了,都起了一個讀經念佛拜佛之後,會得到什麼的果報,會有什麼的感應,起了這種心,我得到什麼?由於要得到什麼,我才去讀經;我要得到什麼,我才去念佛;我要得到什麼,我才去禮拜。因緣不是每一個人相同,當我讀經的時候,讀得很起勁,來告訴大家,我一年讀了三千部無量壽經,明年我開始有個指標讀五千部,當時有人就問,讀這個幹嘛,讀了三千部,但是為人還是這麼自私自利,自問是讀給佛菩薩聽呢?還是自己按照經典裡面在學?或者是在這個道場念佛,本來是有這個心去念,可是道場也不能知道每個人的感受,也不可能把每個人都照顧的這麼好。我們自己本身對經教不是怎麼好,就誤會別的同學的一些事情,就說這個道場不平等,法師偏愛,這種事發生很平常。沒有跑道場的你們不知道,跑道場的人都會遇到這些問題。我們對念佛的人或者自己念佛有懷疑了,我們現在的修行真的有作用嗎?我這個念佛真的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嗎?連道場都不如法都不平等,我們能照著這樣方法去修行嗎?那你就很容易退轉了,加上別的道場或者別的同修告訴你,我們這一法門比你哪個法門好的多,我這道場比你哪個好,你的心就會退轉了,倒不如我就跟隨他們好了,這個是從修行或實在生活的人來說,退轉是無常。簡單來說退轉就有生滅,無論我們在讀經,讀了多少本經,念了多少的佛,拜了多少的懺或者禮拜,做了多少善事,如果有一點點退轉的心,我們以前所造的一切,都會白廢,為什麼呢?因為退轉了。退轉的意思,就是退,退為什麼會退?當我們沒有這個心生起來,今天生起了一個退心,就代表初發心生起來,已經退下來了,也就說從生心退到滅心,初發心已經滅掉了。所以說退轉是生滅心。

我們剛開始讀經的時候,讀得蠻起勁,念佛也念得很法喜,抄經、禮拜的時候,法喜充滿。這個是初發心的人,可是在退轉時,因緣的問題令我們退轉,當心一退轉,這個生滅心就馬上起來了。我們曾知道念佛的因,有成佛的果,可是有退轉的心,這個念佛的因縱然生起,可是退轉了,成佛的果就滅掉了。也就是告訴大家,起生滅的法,不可能有不生滅的果,生與滅也就是輪回的根,這是輪回的根。當我們知道這一切萬法都是一種有為法,包括我們現在讀經念佛禮拜,這個都是有為法啊!你們知道嗎?這個有為法,是因為它能夠變幻無常的,這個叫有為法。有為法是不可能永久的,有為法也就是生滅法,你說往生極樂世界是用什麼心才可去往生?清淨心,還有一個最重要的,就是不生滅心。

這個不生滅心怎麼做法呢?師父,您講得太難了,我們怎樣不生滅呢?其實你們想想看,只要我們的心念,不要去執著我們所做的一切,我現在要去做什麼功德,我去放生,因為放生有福德,不執著放生這個事情的果,我們只是隨這個緣,隨喜隨緣,要知道放生是好,我要救眾生,它太苦了,我就幫它一忙吧!只是這樣而已。沒有想到我放生了之後,要得到什麼,健康長壽,很多人放生都是想得到健康長壽。今天跟你們講有點超出你們的層次。也就是一種要求自己,不再執著自己要做什麼,不要執著自己在哪一個地方,在修哪一種法門。讓自己能夠認清自己的方向,我今天念佛,我就是念佛,我以清淨心去念,我到這個道場,我也是以清淨心來跟同學們一起共修,心裡面無礙。沒有想這個同學,哪個同學,這是對還是錯。只是我是為了克服自己的習氣而來的,我是要修清淨心而來的。沒有想到我要培什麼福,造什麼功德,把這些統統都放下,就會很輕鬆,很自在。念佛的時候,這一句佛號都完完整整進入你的心田,不會說:念得這麼慢! 這種佛號聲音不是我平常聽的。隔壁同學今天怎麼大聲,這個聲音很尖啊!很刺耳! 這些都是妄想,而且有要求,就不算有清淨心了。總而言之,清淨心是不著相,不分別,不妄想。而且我們知道在生活當中,很多時候因為因緣不同,我們的業障又不同,事情來到,我們很多時候把這個退轉就認為自己是退讓,認為自己是忍讓,這是一種錯認自己,也就是說自欺欺人的手法,我們修清淨心就可以從很微細的一種心態,來觀照自己,來照見自己的種種。這個生滅法是很重要,如果我們常常用這種生滅法來念佛的話,我們是不能往生的。相信我,因為我們有執著,我們有分別,當執著的時候,當分別的時候,臨終也會分別,也會執著,就不能放下,輕鬆不了。

昨天晚上,師父從樓梯跌下來的時候,實在很痛,這一秒鐘跌下來的時候,我現在還有這個印象,那是什麼?這個虛空的現象,如果我懂畫畫的話,我就畫給你們看,它只有這麼短,這個虛空只有這麼距離而已,我就看見了,但是很快的一刹那在虛空中就落地了,當時覺得很痛而已,我也不知道自己真的可以這樣的忍受痛楚,或者是我小時候一直長大都是一直在痛,從病痛到身痛、心痛,一直都是在痛楚中長大的,對現在來講這個痛是痛,不是說不痛,不能騙你,可是已經可以忍了,沒有像以前那樣,一直從痛楚中過來。

我們講的虛空,也就是說跟我們講只有在虛空當中,才沒有生滅。不然的話,就有生滅,因為這個痛當時跌下來一開始的時候就是生了,跌下來之後這個動作落在地上的時候就是滅,可是你這個痛在你落地的時候,它就生起來了。什麼時候滅呢?不知道,現在已經滅了,不痛了,因為你們幫忙揉一下,查了藥,不痛了。這個滅也是一種無常,等一下會不會再痛呢?會,我站起來就痛。所以這個生滅就在我們生活無時無刻都追隨我們,只有當你在虛空中才沒有生滅,因為在虛空裏面沒有執著,沒有分別,虛空! 你們想想看,我現在寫一個字,能看到是什麼字?對,看到了,‘修’字,我的手臂放下來,看到一個‘修’字嗎?沒有啊!所以在虛空中的一切法根本沒生沒滅,不生不滅。只是在我們執著的時候,因為跟隨我的手知道了,意識到我在寫什麼,就知道這個是字,我的手放下來的話,這個虛空裡有沒有這個字啊?是沒有了,可是你明明看到我寫了一個字,這個就是空啊。所以虛空裡不能說它有什麼生滅,因為根本是自己去執著分別而已,是我們本身去執著分別,不是在虛空裡面有什麼有事,有什麼物,事物都沒有。如果我們念佛的話,還是執著我們念了多少聲,我們禮拜的時候,我們執著拜了多少拜,我們讀經執著讀了多少本,那我們就有生滅了,因為從第一本就生,讀了三千本我們以會是滅了,那心裡面就生了滅法,這個生滅就在心裡就生成了,這個果是在哪里啊?就在生滅當中,有生滅的就是有輪回,生滅、生滅,就是一個輪回。

這個是我昨天讀經的時候,就悟到這個生滅法的道理,也就是說我們不能退轉,其實說了這麼多就是這一句,不能退轉,連退轉的心都不能生,啊!我們懶惰一下,躺一下,都不行,生了我說的五法之中的一法,都會有退轉的機會,一退轉那就有生滅,這個生滅如果不能夠馬上去覺悟的話,我們一直走下去,等到要臨終的時候,念佛就難起作用了。古人說萬人念佛,只有一兩個往生,就是這個原因。因為他們用錯了方法,他們念佛,念了多少佛,很精進,多少聲佛,他掛著是多少聲佛號,他也要跟人家比,我比他念得好,我修得比他清淨,你知道嗎?這個已經是一種分別了,一種執著了,有分別有執著著就是生滅法,所以退轉是生滅法。我們不能退轉,我們要努力,在我們生活當中修行,無論對家庭,對團體,對工作事業,在僧團做事情,我們只要有能力的事,我們是竭心盡意去認真完成,沒有想到我得到的要什麼酬報,沒有報酬,沒有想到我要得到什麼。如果有這種想法,要得到什麼的話,那分別心就很重了,而且執著跟著來,妄想不要講了,我們已經打妄想了。這個是我從這麼多年來的經驗,念佛為什麼很多人念不起來,有口無心的原因,就是常生退轉心。你不要說我沒有退轉,我還是每天都到道場啊!可是你的分別心有啊!這個事情我不辦,我只要念佛,我不跟你辦。這個就是分別心。

有很多寺廟喜歡拜懺的,有些念佛人對拜懺就疑惑,而且生起一個反感,認為拜懺的人都不是真的修行,我們念佛才是真的修行,如果這種心繼續這樣下去的話,那我們的念佛,也不會念到什麼的功夫。我們要知道懺文,經文甚至念佛,都是佛陀告訴我們的,以這些方法來了脫生死的,這些經懺文、念佛,都是讓我們除掉貪嗔癡慢疑種種煩惱,而且讓我們修究竟圓滿的清淨心,平等心,正覺心。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夠有機會,真的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就是無上正等正覺。我們現在都希望往生極樂世界,為了什麼目標啊?為了到極樂世界不用愁吃,不用愁穿,不用煩惱柴米油鹽嗎?我們去極樂世界是為了一個事情,成佛! 因為在娑婆世界很難有這個成就,因緣在我們周圍都是多變化,我們很難有機會在這個地方成佛。佛陀跟我們講,有一個世界,有一個法門,讓我們很快很安穩,直接到那處,因為在哪世界我們才沒有這麼多的不善緣來阻礙我們,我們的業障很多,一時之下在娑婆世界根本不可能完全消除,無論修什麼法門,都不能夠完全消除業障。「願消三障除煩惱」,這麼容易嗎?唱的時候很容易,可是不知不覺都生起貪嗔癡了。今天很累,我想多睡五分鐘,這個蠻好吃的,多吃一塊,行麼?行啊!這個就是給自己的理由啊!這個就是在造貪嗔癡三業,對嗎?我們不能夠在這個世界,去要求自己,把這個業障完全除掉,所以我們要跟隨這個法門,要到極樂世界,把這個業統統帶去,只有這個法門才能把業帶去,其他的法門不行,沒有條件。為什麼我們不選其他的法門?因為我們的業障很深重,我們知道自己不是上上根的材料,我們要選擇易行的法門,先要到那邊去成佛後才回來,不要張口閉口說:我要度眾生,這麼厲害,我要學地藏菩薩,地獄未空不成佛。你們敢,我可不敢,因為我知道我自己沒有本領,下地獄,我怕,地獄我不敢去,我不想去,雖然我心中有地藏菩薩,可是我自己知道,我不是地藏菩薩,起碼現在我不是,我還沒有這個成就,我只能學地藏菩薩而已,可是要到地獄去度眾生這個本領,這個本能我沒有,我還不夠,所以我要很謹慎的注意我自己的一切,我不要下地獄。有的人曾經講:怕什麼! 我不敢,我真的不敢,因為地獄不是好玩的,不是說你能下去就下去,只有兩種人可以下地獄,一種就是菩薩,一種就是罪人。那我講我不能下地獄,就是因為我知道我還不是菩薩,但是我要學菩薩,等到我成了菩薩,自然有這個機會去度眾生的時候,要我去地獄的話,那個時候就去度,但現在不行,不能說我自己這麼斗膽要去地獄度眾生,這個是真的。

一九九三年,那個時候有位同修,他做的事情很不好,當時我自己剛受菩薩戒,就是一種慈悲心,同修啊!你做這個事情是下地獄的,這個事情是不能做的,我要幫助你,我跟他本來是不認識的,變成認識,從認識變成知已,因為有這種心態想幫助他,變成知已之後,什麼事情都談了,一段時期就發覺到自己變成像他一模一樣,不過也不是一模一樣,起碼最終我覺悟了,我把這隻腳拉出來了,我看到我自己都怕了,我想去度他,現在好像是他來度我了,馬上就想起一句話,「菩薩畏因,眾生畏果」,而且四攝法裏面,最後一個是「同事」,原來這個「同事」,只有菩薩才能夠做啊!我們凡夫不能與這個同事來修和行,先把前面三個法完全做好了,確實能夠修六度萬行了,我們才能夠做這個「同事」,因為同事是跟他一模一樣你來度他,像觀世音菩薩,他變了一個小女孩,來度這個小女孩,他變了一個男的去度男的,三十二應化身,來度每一類的眾生,因為他是菩薩。而我當時沒有這個本能,只是發一個慈悲心,可是最後差一點就跟著這位同修做一些不好的事情,可是馬上覺得這不行啊!我沒有能力幫助你了,我要離開,當時馬上決定離開他,不跟著他了。我就從這個地方就發覺,我們要清楚自己有多少能力,我們沒有能力去幫助別人的話,我們還是獨善其身吧!不要張口就說:度眾生! 度眾生! 有的人說:師父,出家人是來度眾生,不能說不度眾生。出家人當然是度眾生,可是以他的能力去度,不是一定要度眾生,你沒這個能力你就不能度眾生,這個眾生包括你自己,所以先度自己才度眾生。

我們今天有這個願去往生極樂世界,我們必須把這個道理搞清楚,弄明白,我們念這句佛號求什麼?告訴大家,不求。只是念阿彌陀佛,我相信祂,願我將來在極樂世界。因為每一個人都要離開這個世界啊!不是我們過分的要求啊!是我們本來自然而已啊!不是說,喂! 我要離開,不是這樣的,是每一個人都要離開,是很正常啊!我們選擇極樂世界,哪我們去,這是很正常,很自然的事情。但是這個是我們選擇願去,可是我們現在還不能去的時候,我們不要求,不要有一種執著分別心來求,我們順其自然的心,隨喜的心,去做我們有因緣的事情,今天這個因緣來到,我們就歡喜把它完成,去幫助人家也好,去讀經也好,去做什麼事都好,很自然的。最後就不會有障礙了,只要有生滅心,就不可能得到不生滅的果。生滅既然有了,那麼今天解脫生死的事情,要出輪回的苦,是不可了。因為種下生滅的種子,將來必有生滅的果實。現在念佛不要有生滅的心,我不要退轉,我也沒有去克求,要故意,我只是很自然,不間斷,順著歡喜的心,生活上的調節,沒有去影響別人。將來就一定可以承我們的願,去往生極樂世界。因為沒生滅,就沒壓力,沒膽心,不膽憂了,很自然的。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領略我所講的。我今天所講的是我自己對退轉一點的領悟。無始以來我們的每一生每一世,我們都可能很有善根福德,也可能曾經碰到念阿彌陀佛的法門了,可是我們退轉。因為退轉令我們還在世界裡,還不能往生,不能在佛陀的座下學教。過去幾十年來,師父在修行當中,也曾經在退退轉轉裡面走過來,不過很幸運,也很感恩,我過去生所種的善根很深厚,想退也退不遠,退二步反而是進三步。可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種因緣,因為很多同學就是沒有這個因緣,一退轉之後,他就永遠退轉,沒有機會重新來了。所以我們好好的保護這個慧命要緊。道場也有這個責任,去保護同學們修行,要保護他們的慧命,這樣的道場才能夠真正的發揮道場的作用。否則這些人都要跟著自己的善根,看看自己善根有多少,如果善根福德不夠的話,他也是在這一生當中是白廢,只能跟阿彌陀佛結結法緣而已,就不能夠真正的去往生,或者真正去念佛。

今天我囑咐大家不能退轉,無論念佛讀經拜佛,稍微有一點懶惰,貪慾或者疑惑,我們都要保住這個精進不懈,不要給自己找一個藉口來退轉,無論這個道場怎麼樣,我們只要是對機,跟我們修行法門是同樣的話,我們都要護持,我過去曾經發了一個願,只要這個道場是正知正見的話,我不會計較,它是大還是小,只要需要我的地方,我都可以以我的能力去做我的事情,因為當一個道場或者一個地方,或者一個人需要你的時候,那才是重要,你不要認為,他需要我,我不去,他需要我的時候,我不做,只是看我所喜歡的。不能夠這樣,只要對方或者是道場,或者這個人,他需要我們做事情,在我們的能力之下做得到,必定要去做,而且我們無求,這個就是對退轉的一點領悟。

一切有為法,都是虛幻的,有為法就是經過我們心裡面所造的事情,都叫做有為法。我們不能去求,得什麼福德,什麼功德,因為我們要得什麼福德,我們做這個事情,我們就經過我們的心,去造作出來了,不是出於一種自然的,這個叫有為法。我們把這個事情變成有為法,這個有為法就是滅法,有生滅我們就不可能出離這個輪回。明白嗎?以此推論,我們就知道退轉不是一個好事情,萬萬不能退轉,因為心裏面所有的、所造的一切福德或者功德,統統都是因為緣所成的。我們有什麼東西不是因緣所成的? 你們今天來到這裏,都是有因緣所成的,我們有善緣,我們能夠有此一生,都是有緣起啊!緣起法,這個因緣所生的,一切都會消滅,因為緣起就有緣滅。今天能夠來此地,因為我們統統都想念佛,因為在這個文化中心,交通比較方便,或者是大家有這個心願來念佛,這就是緣起啊!這個是我們的因緣。可是有一天,這個地方沒有了,中心解散,或者你的家庭搬家,搬到另外一個州,這個緣就滅了,所以這個統統都是因緣所造成的,因為它有因緣的演變,只要我們能夠保持,我們這個堅固不退,堅定不移的初發心,師父不講菩提心,我只要你們把初發心提起來,初發心往往是最美好,我們只要記住我們的初發心,以後我們的路跟著我們的初發心一直走,就行了,很簡單,我們常常把美好的事情掛在心頭。當我們認識一個朋友,初認識的,非常客氣,很歡喜,可是久了,他的習氣與我們的習氣一碰,就想怎麼他是這樣的人呐?有沒有這種人?有吧!再進一步,成了男女朋友,變成了家庭的成員,更糟糕! 每天看到都是缺點,對吧!為什麼?我們再不用剛剛認識的心去欣賞對方,初認識的時候都互相欣賞,你這個很好,都是好的,認識久了,朋友就變仇人了,夫妻之間發覺對方的缺點太多了。有的人跟我說:我早知道就不嫁給你了。這個就是我們的心態啊,離婚率這麼高,就因為沒有真正理解到我們人類這個缺點的毛病,所以能夠保持我們初發心的人沒有幾個。

這個問題大家回去想想,在我們今天晚上睡覺的時候,想想我們多少年前的初發心,現在哪一個地方啊?它還是存在嗎?它安住在哪一個地方?我們把這個初發心重新提起來。我們要安住這個不生滅的菩提心,從你這個初發心,你就知道我們統統都有菩提心,因為修行人,從初發心,一直到成了菩薩,都要靠這個菩提心,從菩薩一直到成佛證果,也要這個菩提心。所以發大菩提心,就是我們念佛人的關鍵,沒有發大菩提心念佛還是口念,心沒有,枉然呐! 所以這個不生滅的菩提心,就能夠牢固我們的信願行,只要我們的菩提心還在,我們的信願行一定很堅固,等到我們自己預知時至的時候,臨終的時候,我們就能夠逍遙自在了。我們今天就學習到這個地方。阿彌陀佛!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