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念佛開示, 攝律儀戒, 覺有情篇

諸根悅豫,正念分明,發願回向

上傳下妙師父 講演

《諸根悅豫,正念分明,發願回向》— 弟子王寬逸恭錄

時間:二零一五年五月廿三日    地點:中國湖北荊州

mmexport1501816978300_mh1502442466289

 諸位大德,諸位同學,下午好! 阿彌陀佛! 我們今天一起有緣來到這裏相會,傳妙在這裏選了一個主題,相信大家都喜歡,也希望大家有興趣學習。就是把蓮池大師的念佛發願回向文的一段,來跟大家一起學習。先讀一遍:

『至於臨欲命終,預知時至。身無一切病苦厄難,心無一切貪戀迷惑。諸根悅豫,正念分明。舍報安詳,如入禪定。

阿彌陀佛,與觀音、勢至、諸聖賢眾,放光接引,垂手提攜。樓閣幢幡,異香天樂,西方聖境,昭示目前。令諸眾生,見者聞者,歡喜感嘆,發菩提心。』

這裏是一段。我們讀這個經文的時候,就可以想像到隨文入觀得到的境界。每個人到臨命終的時候,念佛的人就會預知時至了。預知時至即是說提早知道捨報的時間。就好像我們在很久之前,買了火車票,聽說上海可以直達香港,到這個時候,就準時上火車了,我們很歡喜地就上火車了。我們是預早買的火車票,念佛人也是一樣,我們預早提前把自己的位置定好,到那個時候,已經知道自己決定什麽時候要走的。我們決定什麽時候走,也就是說,佛告訴我們什麽時候來接引我們。所以,當我們有這個預知時至的機會,我們一定都會很歡喜、很自在、很開心。在接引的日期中,有的人是三天、五天不定,甚至一二個月,越早就是越好。有些人是提前了。像老和尚的老師李炳南老師,他是提前了知道他什麽時候走,也有很多的準備。念佛的人必定要有一個願,這個願就是發願往生,這是一個大願。這個大願把我們的生生世世的輪回業結束了,不再沉淪這個娑婆世界,沉淪這個苦海,脫離這個愛海,離開這個五濁惡世。

我們在這個世界裏,所有的愛緣、情緣、都在這個時候了了,因為我們遇到這個凈土法門,遇到慈父阿彌陀佛,所以我們才有這種機會。古德常常告訴我們,要有往生的願,才能夠真正去往生,除了這個願外,還有信、行,稱為信、願、行三資糧。我們能夠具備這個信、願、行三資糧的話,我們這個往生的願是可以達到的。今天,我特別選了這段經文跟大家一起來學習的原因,就是讓我們更加啟發自己生起往生的願,能夠增加對往生的願的信受和行持的程度。以前,我們只能夠有百份之二十到百份之六十,或者有的人可以達到百份之八十,可是這還不夠,我們要把往生的願提高到百份之百,這樣我們就有把握一定往生了。

蓮池大師這一段發願文,確實給我們很多的啟發,因為很多人在念這段回向文時,確實他能夠很深刻地生起往生的願。 每念一次,他們的願就加深了,而且他們的念佛的功夫是不斷地增加、不斷地提升。以前,還有一點恐懼害怕,可是,聽了這一段發願回向文之後,大家都感覺到法喜充滿。這種恐懼、恐慌的心都消失了。因為,這一段文跟我們說,當我們預知時至時候,『身無一切病苦厄難。』我們知道,我們最執著的就是身體,這個身體簡直把我們累死了。我們統統認為這個身是我,我這個身有病,我這個身有喜,我這個身有樂,我這個身有怎麽樣的感受,種種的感受都以為是我身來受。也產生顛倒的意識性,把我們這個身當成是『我』,所以,這個身就令我們在六道輪回不斷地輪轉,成了輪回業。

『心無一切貪戀迷惑』,除了身還有心。我們都以為在我們身內左邊的,就是我們的心,其實大家也能夠在常識裏面就知道,這個心只是父母給我們的肉團心而已。除了這個心還有一個叫做靈知心。這個靈知心是無形的,這個靈知心也有分真的假的。因為假的心就是我們常用的,常常用這個心來思想、來分別、來執著。打妄想的那個心就假心,我們常常當它是『朋友』的心。因為我們現在學佛了,也懂得很多道理了,我們知道,我們要找出我們的真的面目。我們真實的面目就是要把這個真心找出來。在禪宗就告訴我們須要明心見性。在凈土宗呢?就叫我們把這個真如本性去找出來,也就是去發掘我們的自性心。佛講我們的自性就是佛。而現在的我們迷惑在因緣、在環境當中,所以不知道我們的自性心在哪裏。我們現在就要用這個假心來當作一個工具,來當作藥引,把這個根本找出來。所以,最後就知道了,其實一切沒有可以貪戀迷惑的,因為那個都是假,虛幻都在眼前,也就是說一切法都是虛幻。我們明白了這個原因之後,我們知道,身、心都是空、無。一切病苦、一切貪念的物資、情執都是我們這個假心去變幻出來的。

『諸根悅豫, 正念分明。』 諸根悅豫就是說我們的六根很快樂、很喜歡的,因為我們有正念。當我們正念分明的時候,六根自然產生一種法喜。現在六根是不舒服的,眼接觸了這個色的時候,我們的眼睛看到物相,就有我們不喜歡的東西,那我們的眼中就生了一個厭煩,或者我們的眼睛看到一些好的現象,我們心裏面隨著這個境,就生起了一些愛慕,這個愛慕也會帶來給我們一些煩惱。男看到女,女看到男,或者親威朋友之間,互相來往的時候,所造的一切境像或者境界,我們就著相了,一著相我們以為自己看到的都是事實。比如說:大家看到師父在講經,我們應該是很歡喜、很自在、很安詳。回到家裏,看到家庭,就有這種想法,我學佛了,但家庭中人一個個都不學佛;我剛才在聽經,多麽好,你們卻在電視旁邊看劇集,多令人沈迷的東西,造業呀! 造業! 那個時候我們的眼,就分開成兩個了,一個喜歡的,一個不喜歡的。我們要知道,正念分明的時候,無論在什麽境界,看到什麽事情,我們都要把它看成虛幻而已。看到師父講經,地方是讓我們有機會學習佛法的道場,僧人讓我們有機會能夠聽經聞法的一個善的知識,給我們有機會廣修供養。把這種法喜、喜悅的心帶回家裏,雖然在家裏沒有看到這個,可是我們是正念分明呀!我們心裏面是長存阿彌陀佛!長存依正莊嚴。我們在家裏可以用感恩心回向,給予這些家庭的眷屬,正在沈迷的眾生,我們不要怪他們,那我們有這種心,我們確實有看到的事情,也當作沒有什麽而不生煩惱了。因為我們要知道,沒有一個眾生願意成為迷茫的人的,他們只是缺乏受佛陀的教育,而我們福報善根深厚,所以,我們能夠接受,能夠很快地改變自己。

正念分明使我們預知時至,就舍報安祥了。這個就是告訴我們,在預知時至的時候,就自在往生了。世界上很多的災難比如:水災、火災、風災、還有一些冤業。所謂冤怨業就是得罪人了,人家要對我們報仇了,這些我們都要有個清晰的心,把它看透,不要迷惑在當中。看到風災、水災、火災、就嘆氣,很害怕! 那就是迷惑。看到一些好的因緣我們貪戀;遇到冤怨業,一些人跟我們作對了,我們就生嗔恨的心。這都是由於自己的顛倒,正念不明,這樣,我們就不可能安祥舍報了。

把事情提出來就是讓大家從生活當中分明,我們隨時都遇到這種事,這種災難,我們要有準備的心去接受,去面對事實。有的人一生就是想要去凈土,但是最後他貪生怕死了,不肯走,不肯走的意思就是想求留在這個世界多幾年,「我孫子沒有大,我想看到他長大;我孫子還沒有進大學。」在美國,有很多居士都在念佛,可是,過了幾年,他的孩子長大了,娶妻生子了,買了房子,那應該很安樂吧!可以定下來念佛吧!可是,他們統統都這樣想,孩子剛買了房子,很多負擔,我這個老人家既然空閑,我就給他看看孩子吧,讓他省省。這一看就幾年了,甚至八年十年。很幸運無常還未到,如果無常到了,他這個幾年十年就沒有了吧?這個幾年十年他能夠看透,能夠把這個時光拿去念佛,拿去發願往生的話,不是很好嗎?無常來到的時候,他就歡歡喜喜,以後將來的利益是很大的。為什麽呢?因為他能夠往生!以後幫助自己的家庭眷屬就容易得多了。現在自己沒有成就,怎麽樣真的去幫助他,幫助他看他的孩子,不用請保姆,只不過省了錢幾百元錢而已。可是這個代價很大呀!第一,再沒有時間去念佛了,以前念佛的種種正念都因此煙消雲散了。孩子本身也會有一種依賴的心,家庭上的情執,兩方面都增加的煩惱,所以這是不值得的。

人最大一個通病就是貪,貪的事情很多。五欲六塵、名聞利養,都是在於貪。我們學佛人有沒有貪呀?有呀!只不過把這個五欲六塵換了一個對象,貪佛法。大家一定很奇怪了?難道不對嗎?是!我們要學佛法,我們要聽佛法,但是我們不要去貪佛法。這個意思是說,我們以現有的能力,是一步一步去了解佛法。了解佛法是有一定的層次,正如大家都想修學,都想修行。可是,不知怎麽樣入手?那麽,這個叫做修學的次第。在佛法來講,修學的次第有三大步驟。第一戒,第二定,第三慧。就是這麽簡單。相信大家聽到戒、定、慧,以為都懂吧?!懂得怎麽去應用嗎?大家都以為戒,就是一定要受戒了,現在聽到師父講戒,那就應該學戒吧!對! 戒、定、慧三個步驟是一起來,不是分三個層次,我們要先了解有戒,自然就生定,然後開慧,因定開慧。

中國古代聖賢人孔子、孟子在這一方面,對我們都做了很多的教育。開始做善事的時候, 我們必須要立定志向,即是把我們修學的方向去確定。我們現在確定我們要成佛嗎? 確定我們是怎麽樣成佛? 為什麽要成佛呀? 這些問題要在我們心中常常提起,那助於我們立下的志向。其實很不簡單。昨天有位同學說:「我要成佛!」這句話真的不簡單。他的志向非常大,而且佛陀聽了都會拍手讚嘆!我們讀了六祖壇經,當時六祖怎麽講呢?他說:「我要來學佛,為了成佛,為了開智慧。」我們要學有這種志向的人,我們的心不妄動,要隨遇而安,經常要生起深思考慮事情的智慧。因為我們安隱所立定的目標,這個目標才好走。所以,歸納起來,從我們把目標定下來,然後發起志願,圓滿正等正覺的智慧,這種層次的修學叫做戒、定、慧三學。

怎麽樣學呢?大乘佛教教我們,先從三皈、五戒、八關齋戒或沙彌、沙彌尼戒、或比丘、比丘尼戒、或菩薩戒,修學各種戒行。因為戒是可以防非止惡,守護我們自己的清凈心的。因為有戒,我們才能夠斷惡修善。所以第一步就是要學戒,要把戒學很詳細、很清楚的了解。有人說我不受戒,因為我怕犯戒。其實這是很錯誤的觀念。若不受戒的人,難道就不算是犯戒嗎?若不受戒,犯戒的機會更多了。因為受了戒,才不會犯戒,你懂得不能傷害別人,也不能傷害自己,所以就不會犯戒。如果不受戒,就會自己去欺騙自己,以為我沒有受戒,我可以做。好像飲酒,飲酒對於很多人以為是很小的事情,可是佛法把酒戒定在第五個,飲酒也是屬於非常嚴重的一個事情。酒屬於遮戒,酒本身是沒罪的,但是,酒精進入身體之後,引起另一種變化,增加生理上的慾望,它會把另外的四個的根本戒都犯了,就是殺、盜、淫、妄都犯了。所以酒屬於很嚴重的禁戒。如果能夠避免喝酒那是最好的,而且飲酒的果報是愚癡。我們遵循三學戒、定、慧的話,就必須先持不飲酒戒,防非止惡,守護我們的清凈心。當我們持戒清凈,心就很容易入定了。

我舉出一個例子,現在大家都沒有走動,定定地坐下來,聽師父講,會不會很容易睡覺呢?仔細想想,對呀!坐下來就很容易睡覺了,如果帶大家繞佛念佛,打瞌睡的程度不會這麽高吧?雖然也有人會在繞佛時睡著了,師父曾看過有人在經行一直睡覺,他真有本事。可是,我們現在說的是心靜,就容易入定。聽師父講經,靜坐下來,我們就打瞌睡,不是這樣。那只是一種比如,換句話說,我們專心後,我們的心比較清凈。比較清凈的時候,我們的心就完全進入一個止靜的狀態。沒有去念佛了,那就會打瞌睡,如果能專心念,就不會打瞌睡,因為那是入定。這個定學,主要包括欲界的四禪八定。

高深的禪定能夠使我們的心超越時代,超越時間與空間,突破我們現在科學家也認為有的維次空間,幫助我們自性本有的智慧升起。這個智慧也包括了世間的智慧與出世間的智慧。它能夠透視這個宇宙人生的真相,使我們人類達到很自在解脫,所謂超凡入聖的境界。簡單來說,修學次第必須從戒、定、慧著手。正如大家都認為去道場才有修學的效用。但是大家去道場是學什麽呢?應該是學規矩。遵從道場的規矩,我們必須知道,佛教的道場是統一的。好像這一次我們到普陀山,因緣非常殊勝。法師安排我們在一間禪院裏掛單,道場一切的規矩跟我小時候學的是一模一樣,雖然它是男眾道場,但與江西的女眾道場都是一樣,可見道場的規矩是統一的。為什麽有的人說不同呢?有些戒律是通用的,不懂得演變,所以就覺得是不同。我們如果以戒律為主,以戒為師的話,我們都是一樣的。所以,首先修學在道場裏要守規矩。這個守規矩,包括了恭敬三寶。若不恭敬三寶,自以為是,就成了貢高我慢。這個是現在一般修學的人,疏忽了的一個問題。現代人很有智慧,在家裏、在網絡、在電腦、在經書裏面表現很精進,特別學了很多。人到了道場,竟然忽視了法師,自己以為了不起,講起法來,那就是不守規矩了。雖然你覺得自己也學得比出家人多,可能有些出家人沒有像你有這種知識的教育,白衣也要常有一個恭敬三寶的心。在道場裏面,絕對不要去顯耀自己的才能,顯耀自己學佛的知識。對於這類人,佛陀很有智慧,佛陀都不會答話的。他問什麽?佛陀都不答。為什麽呢?因為佛陀有一個五不答的原則,其中之一就是這種。因為他明知故問來難堪佛陀,這種情形佛陀是不答的。首要的規矩,就是我們必須要恭敬三寶。

第二個規矩,我們要有一個團結的精神。佛法教導我們修六和敬。六和敬是讓僧團互相勉勵,互相學習。這六條都是學佛人必須要修學的次第。接著就是六度萬行。六度萬行在團體當中發揮很大的作用。大家都知道,第一個是布施。我們要有一個供養布施的心,第一供養三寶,第二要結眾生的緣。像煮一個小菜、買一點水果跟大家結結緣,這個都是布施的心,或者同修們之間有事情要幫忙,助念等,這都是用布施的心去做的。能行持戒、忍辱、禪定、精進、智慧就是菩薩行。我們隨著這些次第就進入普賢十大願。那是否我們先學戒、定、慧,先學六度萬行、六和敬,最後才學十大願呢?不是!雖然說是有次第,但都是同時進行的,因為不可能進入道場,統統只學規矩,其它六和敬都不理。我們在學規矩、學戒、定、慧的同時,也會遇到人事物的境緣,當時,我們說現在正學禪定,不能動彈,人家可能會誤解我們是有精神病的問題了。即是說內有次第但能同時修學。假如讀經,如果不能坐定下來,沒有照著課本,從第一品讀到四十八品,可否說自己完全讀好了這本經嗎?不能吧!不專注下來翻開經典,又怎麽知道這本經的內容是講什麽呢?不專注就不會用心,那怎可能讀經典開智慧? 智慧不是從讀第一品到四十八品才有的,而是我們可能讀到第六品,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,我們的心馬上就領悟了佛的慈悲,可以講我們的心也跟著開了,「哦!阿彌陀佛這麽偉大呀!佛為了我們發了四十八願,這四十八願都是念念為眾生,所以現在他能夠在極樂世界成佛了。」當時智慧在第六品就開了,當然這不是大智慧。因為我們有小悟了,心開意解了,就有小智慧。在讀經的時候,這樣同時去修戒、定、慧,明白嗎?

今天我們是以這個發願文來修學的,如何依次第修學也是非常重要。怎麽樣重要呢?信願行也像戒、定、慧一樣,他是同時的。念佛最重要是有信心,信心分了六個層次,六個層次都是有總持的、有飽和性的。我們這個信心有了,我們必定要對這個往生的願有這個發願,發了願我們才知道怎麽樣去行。好像今天同學們知道,在湖北京山有師父過來了,那我們就相信師父是講凈土法門,也講戒律的,我相信,我可以去聽,先相信自己能夠去聽,大家不要小看這個事情喲!“相信自己能夠去聽”,師父能夠不能夠講經,自己都要生信心。如果不相信自己能夠去聽的話,那一定有很多理由告訴自己不要去聽了。第一對自己沒有信心,就會告訴自己不要去、不要做,這個就是因為信心不足。或許我也不是很想聽淨土法門了、我已經聽過了,對講經內容略知一二,不用再聽、或者自己不曾決定選擇念佛法門、或外面太陽很曬、不好外出、兩點鐘那時候,正要睡午覺,好了,還是不去了,等等理由,就不去聽。其實那是缺乏信心的表現,為什麽?太熱的話,我可以打傘呀,打個傘就能去了,或者我就乘車!那就是信心十足。信心不只是我相不相信的問題,而是關係在我們信心的份量和正確的對象。

往生的人都要有信心,而且他能夠發願,所以這個發願文是幫助我們對往生之願生信。為什麽它叫做回向文呢?因為以深切的信願來加持無障礙往生,把功德回向給眾生。回向發願心的重要性首先是自利,來回向給自己能夠消除業障。或許大家會起疑問,業障不除,也可以帶業往生。但是,帶業是帶舊業,我們留在這娑婆世界的眾生,每天都在造新的罪業,不能說沒有!只是自己不曉得。

瑩珂法師是一位屢次犯戒的出家人。在他醒悟的一天,他懺悔了。他就念佛了。他知道自己的罪報是下地獄,他也怕下地獄,他懺悔念佛要住生,罪從心起將心懺,他就明白這個道理。所以,他拼命的念,他竟然念到阿彌陀佛出現,告訴他,十年以後來帶他走。他說:「不要十年這麽長,三天好了。因為我知道自己的性格,我會很容易墮落犯罪的,我現在這麽難才能夠念佛來轉變自己,現在您老人家親自到來,若是不帶我離開,我將來又不知道會變成怎樣了?老人家,請您還是快點帶我走吧。」阿彌陀佛見他這樣祈求就說:「好了,我三天來接妳。」為什麽要三天呢?不馬上去接他,因為要給他表法給我們後代人知道。當時,他就告訴他的同伴師兄們,我要走了。大家覺得奇怪,走去哪裏呀?西方極樂世界。笑話!你是造惡業的人,怎會這麽快去西方極樂世界?他說:「三天後,希望你們來給我助念一下。」三天之後他真的往生了。這個故事就是讓大家注意瑩珂法師多有智慧,多留一天都不化算,因為我們的心分秒都會轉變, 身口意都會造業的,尤其口業,不小心就得罪人了。你無意講,他有意聽,這樣就會結了冤。令眾生苦惱,就等於造殺生的業一樣的嚴重,不敢說自己沒有造業。所以,我們很難把業障完全消除。佛慈悲告訴我們能帶業往生,並不因為能帶業往生就可以繼續造業,而不須要消除業障,我們不能以僥幸的心態去學佛。如果我們認為佛很慈悲,祂在眾生臨終時,我們只要是一念到十念聖號,祂一定會接引我們的,那我們到時候再念行嗎?不行呀!就是這個道理。

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們現在造的業很多很重,阿彌陀佛不要我了,有人這樣想。如果阿彌陀佛因為你造業很多,祂不要你了,祂早不成佛了。所以,在聽經聞法中,法藏比丘成佛了,這是說佛的願不是虛願,佛一定來接引你。只要你能夠不再造業,有懺悔的心。有的人就懷疑了,自己的功德不夠,往生不了的。他以為往生是靠他自己,所以念佛要念十萬、二十萬、三十萬, 他以為是這樣。懈怠了,不願意念就不能往生,其實不然。要知道,我們往生不是靠我們念多少,其實是靠我們的心願。靠我們的心願,這個心,信自己有能力,我一定能。除非你是儍瓜,不然你會相信自己是可以的。因為這一切業和願都是自己所造的,所有的功德也是自己所造的,福德也是自己培養的。回向是另外一回事。回向發自慈悲心,能回向另外一個人。我們有多少功德回向也是另外一種事,不一定可以有功德回向! 如果說,我每次讀經念佛,我都回向給我媽媽,回向給眾生,那是因為這個大悲心與菩提心。可是,我們在讀經的時候,有打妄想嗎? 在妄想當中,我們有多少的功績可以回向呢? 我們知道, 七分可以回向一分, 那我們究竟有七分嗎?或七分當中有多少分? 從這裡知道,這個回向就是發自我們的大悲心去回向,不是真有的。所以, 當我們讀經念佛時候, 就要專注,不要打妄想。那麽, 聽師父講經時,有沒有打妄想呢? 有呀?聽經也是有功德的,不是師父講經有功德,而同學聽經沒功德。聽經也有功德呀!因為,等一下大家站起來要回向,為什麽要回向?師父講經要回向,大家聽經的功德都要回向。我們聽經時候不專注,我們就沒有功德了。我們聽到這裏,大家以後要努力,不要去打這麼多的妄想。我們要做一個單純的平凡人,不要有這麽多複雜的思想,思想複雜都成了髒和亂。而且我們有智慧能夠選擇修凈土法門,就要好好珍惜我們的智慧用在適當的地方,不要用在別人的身上。

        我們的功德不夠是不能往生,就是因為有複雜的錯念。我們不是靠自力往生,我們是靠佛的力量去往生,不是自力。所以,我們要相信佛。除此之外,我們都要發願,臨終沒有貪念了、沒有迷惑了,六根對著六塵這個境界的時候,很歡喜、很舒服、很自在。這麽自在而去,是不是一種很開心的事?死,我們都應該看過死人。往生時要去助念的,尤其我看得比較多。以前在越南,年初一,我們就在殯儀館里過。我們沒有顧及這是年初一,我們都去助念,我們陪著死人過。看到死人,就有警覺心。昨天他還是這麽活生生的,但是一下子,他就硬梆梆了,什麽感覺都沒有了。那就真的是無常,人生難得,佛法難聞,這些因緣都是很珍貴的。若自己不努力,不精進,萬一失去了千載難逢的人身,就很難找回它了,除非可以往生極樂世界,如果不能往生的話,就又再輪迴了。

        每一個人都要提起精神來,因為無常是不論年紀多少,三歲也好、五十歲也好、九十歲也好,統統沒有時間的限制。它來就來了,好像天災人禍一樣,所以我們就要打起精神。現在我們的六根是沒有病,這就能自在和歡喜了,我們的正念也是很分明了,那我們就安祥能把這個報身舍去了。舍報安祥就是這樣。舍報安祥的時候,我們可以坐著走、站著走,隨我們的意。那麽你們想怎麽走?好,你們想坐著走。曾經考慮過,打打妄想,應該怎麽樣走?不是想分家產呀!不是想我有多少家產分給誰了,不想這個,是想臨終的時候,我應該是坐著走呢?還是臥著走呢?站著走?站著走的菩薩是非常了不起。就好像諦閑老和尚的徒弟站著走,還站了三天呢! 我也想想站,但三天很累呀!我想還是睡著走,但睡著覺得很懈怠的樣子,精進一點,就坐著走,到時候我們真的安祥自在,如入禪定,我們真有這個需求就很自然的達到了。    阿彌陀佛、觀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、與諸聖賢眾,諸上善人,都從極樂世界來迎接我們。而且當時都放光接引。往生極樂世界的人,必須先看到光。就好像我爸爸。他已經不能夠講出來,可是他能寫呀,他的正念分明。他要告訴我們什麽事情,他就用筆寫出來。他心力很大,他講不出來,他會寫出來,所以,他必定有示現讓我們知道他是去往生的。之前他能夠許隨佛往生的願,然後,他告訴我們佛光接引,最後,他很自在的念佛往生。這個是他在平常生活當中,他自己已經有很深的信心,他信誰呀!他信佛。他知道佛一定來接引他。而我們現在還有很多懷疑?有沒有?怎麽我現在念了這麽多,連佛的影子都看不到;阿彌陀佛!究竟有沒有佛呀?我們有沒有這種想法?有呀!只是礙於面子不敢告訴你!有時連自己在想什麽都不知道,糊理糊塗的過日子。佛光接引是很歡喜的一種瑞相。接著阿彌陀佛會垂手提攜,蓮花會在我們的腳下。我們的蓮花是什麽時候生長的?是在我們開始念佛的時候,這朵蓮花就在蓮池中生長了。我們想要什麽色彩,那朵蓮花就跟著我們的心念就有什麽的色彩。我們想紅蓮就有紅蓮,想白蓮就有白蓮,而且這朵蓮花在我們的念佛聲中培養越來越茂盛。當我們經行繞佛的時候,我們都結彌陀印放在胸前,我們把一切萬緣都放下。只觀想著阿彌陀佛把我們放在這朵蓮花上面,彌陀印上的蓮花就是我們的臥床。我們在這朵蓮花當中念佛。觀想阿彌陀佛捧著這朵蓮花,蓮花裏面有你,那你坐在蓮花裏安安祥祥的、舒舒服服的、自自在在的念佛。就好像孩子,你抱著他,他睡的很安祥,而且一直在笑。自己是個小嬰兒, 在父親的懷抱蓮花中,一直念佛。培養我們常常有這種觀想,培養我們有這種安祥的念。以後當臨終的時候你就會很快樂。這朵蓮花馬上隨願而來,一下子就在你的腳下,你踏入蓮花裏,阿彌陀佛就將它棒在手上,一聲拜拜,就帶我們走了,這個是真的。極樂世界就現前了,樓閣幢幡,異香天樂,那是什麽境像?極樂世界的西方聖境,清清楚楚示現在我們眼前。不但自己看到,我們也希望送我們往生的人也看到,這樣就也度了他們。所以,有些老人家問,為什麽我的家庭眷屬不能跟隨我們一起修行念佛?我們其實不用這麽煩惱,我們修行先修自己,我們只要有一天能夠示現往生,他們看到我們往生了,他們自然就相信了。

很久以前,在香港有一位老人家信佛,可是,他家裏的每一個人都信天主教,孩子們、媳婦們、孫子統統信天主教,只有他一個人信佛,只有他一個念佛。但是,他就是這樣念。有一天,他跟家人說,他要走了,到哪裏呀?到西方。他要離別這個世界,家人不相信只想,你這個老人家每天都念佛,怎麽會去天堂呢?老人家只有一個要求說,你們在我身邊,幫助我一下。家人想沒關系,老太太一直以來都很聽話,沒有防礙我們,我們信天主教,你也沒有說反對,那現在要去西方,我們也不反對,總之,就當作老人家去天堂。因為,老人家信佛,他們不知道極樂世界,就認為可能是去天堂吧。這個家庭也是非常孝順,一起去成就這個老人家。真的!他們看到很多瑞像出現,小孩子也看到。確實他們看到一曙光照進來,把這個老人家攝住。這種光是非常祥和的,它猛烈但暖和,大家都看到了,而且心裏面都非常的歡喜。而且室內陣陣異香,這種異香不是世間上的那種香水。如果聞了香味,令你有想像有妄想,那不是異香。聞了之後,你很平定,沒有生那種很歡喜、很興奮的心,很平常,聞了之後,使人不會害怕,也不會妄想。但是,很清楚知道這個是異香,世界上沒有這種香。當你見佛也是一樣,見了佛,不會狂喜,你自然地不會生起平常世俗的情緒。世俗情緒就是見到師父,「師父,見到你我很高興,三年不見了。」那是凡夫心。我們雖然隔別三年,可是我們天天在網上學習,一天都沒有離開過師父。我們在電視畫面上,看到老和尚,很多人都有一個欲望想去見老和尚。就像我們今次去臺灣,很多人就是因為想見老和尚而去的。不是真的生起一個大慈悲心,為清明祭祖而去的。因為他們想親見老和尚。其實我們親見老和尚不如親見阿彌陀佛的好! 因為老和尚我們常常都見,阿彌陀佛不是常常見的,老和尚我們天天見。師父也見過老和尚很多次,曾經一起同桌吃飯,甚至一起坐飛機。有一次從澳洲飛去香港搭同一班機,我們之間都覺得很平靜,他還分了花生米給我們吃。相信很多人可能會有很多問題要問老和尚。為什麽會有這麽多問題呢? 就是因為沒有聽經聞法。如果我們是個好學生,每天都做完自己的功課,又會聽經聞法的話,我們就沒有這麽多問題了。不過,這個不是告訴大家不能問, 而是有疑一定要問。如果我們專心的聽經聞法的話, 我們就沒有這麽多問題了。我們也是要給老和尚休息呀!每天講經, 他也很辛苦的。對你們講了經好像沒有講一樣,還是要問,自己不去解決問題。

接下來,『令諸眾生,見者聞者,歡喜感嘆。』就像《無量壽經》第三十八品,禮佛現光。當時,法會上兩萬個人都看到這個境界。當我們臨終時候,也請兩萬個人跟我們助念,也看到這種現像,那就真的好了。令看到的、聽到的都歡喜。我們一直有發菩提心的願,我們要必須把這個願心建立起來,要把這個願鞏固。這個菩提心都是在念佛求生凈土的當時發起來的心,這個就是有度眾生的願,這個是第一個願。

第二願就是往生的願。剛才那一段是告訴我們,我們臨命終時清楚照见了自己的菩提心,然後我們發一個度眾生的願,眾生能夠同時在我們往生時候,看到阿彌陀佛!然後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。

我們來讀一下往生的文:『我於爾時,乘金剛臺,隨從佛後,如彈指頃,生極樂國,七寶池內,勝蓮華中。華開見佛,見諸菩薩,聞妙法音,獲無生忍。於須臾間,承事諸佛,親蒙授記。得授記已,三身四智,五眼六通,無量百千陀羅尼門,一切功德,皆悉成就。』

這個『我』就代表自己。自己希望往生的時候,乘著金剛蓮臺。這個金剛蓮臺是阿彌陀佛送過來的。這一段就告訴我們:普通的蓮花都不要了,要金色的金蓮臺。金剛蓮臺就代表不退轉的蓮花,蓮花是金剛臺。什麽人有金剛蓮臺的?是否我現在就訂下一個金剛蓮臺?不是。這是普通的人按照凡夫心去說的,有粉紅色、橙色、紅色、綠色、紫色,因為我們有凡夫心。品位的深淺, 就看我們念佛功夫的深淺,不能夠懈怠,上品上生的人才有這個金剛蓮花臺。隨從佛後,踏在金剛蓮臺上跟著佛, 如彈指頃。我非常相信這種事,很多年前,有一日我站在這個地方,一個親戚就站在陳老師的那個地方,我們兩個為了一個事情去辯論,我說這樣,他說那樣,當時我就很氣了,一氣起來這個話還沒有說完,穿著拖鞋的我,竟然把這個拖鞋脫掉,不是我想脫,是它自然脫了,我的身體升起來了,升高了,然後我像一支箭從這邊一直飛到他面前,只是一剎那間,呼,飛起來了。當時我們正在爭執,一飛到他跟前,他就住口了,我也停止了,怎麽了?兩個人被嚇了一跳。他也嚇一跳,我也嚇一跳,當時只有一分鐘的事情,我們馬上不再講話,我就乖乖地回轉身到那邊穿回我的拖鞋,默默地离開了。他也默默地走了,兩個人不再爭執了。我們被這種境像嚇怕了,怎麽突然間就到他的面前呢?我不打妄語,我相信經典上所說。我們去西方極樂世界只是一秒鐘的事情,為什麽?念頭,我們一念就到那邊去了,很快的。我把它講出來不是表示我有什麽功夫,千萬不要誤解。 我只想是告訴你們,念頭的速度很快。只要我願去西方,往生時接引的念頭一生起來,跟阿彌陀佛感應,那馬上就到極樂世界。十億萬國士的距離,都很近,不用坐飛機。我從美國來要坐飛機,要坐火車。但是,去極樂世界很快,一剎那就去了。很快樂的事情,不用坐飛機火車,坐得腰都酸痛了。

然後,金剛臺上的蓮花立刻開花,華開見佛,見到諸大菩薩,聽到法音,當下就獲得無生法忍。這一個是很殊勝的一種境界,也不是每個人往生都可以有的。因為這是發願回向文的核心, 回向我們的將來都是這樣殊勝。所以, 既然大家都要最好的回向,便要自己做得最好。我們平常要修得最好, 不要懶惰,不要不精進, 這篇發願回向文是一個動力, 它是蓮池大師來勉勵我們的動力,我們要相信願文的動力去發願。

寧波的同修曾問,我們念阿彌陀經後,可否也用這個發願文來回向?可以的。因為這個發願文確實可以令念佛人遍至十方諸佛國土去供養諸佛,去教化眾生。在國土中, 親蒙授記。什麽叫親蒙授記呢? 就是親自得到佛給你授記, 佛告訴你,你將來要成佛了, 把名號也告訴你,你的國土在哪裏? 你會度多少眾生和你的國土叫什麽名字。從經的內容都會告訴你,他是什麽佛, 將來生在什麽國土,這個就是授記。好像有位寧波的同學,在國慶那天授了多分戒。有一次, 他遇見上果下清律師,就指著他說他要受菩薩戒。當時他就茫茫然地想,他的五戒都沒有受完,怎麽樣去受菩薩戒呢? 而站在旁邊的一個法師就馬上向他說,你怎麽不馬上答應呀?因為果清師父正在為你授記呢! 他就傻傻地答:哦!其實那也是一種授記! 很多的高僧,祖師大德、師長都會給我們祝福,祝福我們將來能夠得某某果位,這是默默地給你授記,很多人傻傻的,就不會去接取過來了。如果你能夠接取,你將來一定得到這個祝福。好像很多人喊老菩薩,有的人就不喜歡。就想我都沒有成菩薩,你別叫我老菩薩。師父經常會說:「他現在叫你是老菩薩,你應該感謝他!因為,他在祝福妳,將來你就是老菩薩,將來你就證菩薩位。現在先叫你,你就承擔吧! 不用太過謙虛,有時太謙虛就變成虛偽了。」我們把好的事情都要承擔下來。若你現在說,傳妙法師你將來成佛,我謝謝你,是的,我一定成佛!

所以,這段文就告訴我們,當時就得佛來授記我們,授記之後呢?法身、報身、化身都統統有了。有這種身來幹什麽?就是回入娑婆度眾生呀!因為你要承眾生的願回來度他們,這些苦難眾生需要佛菩薩來幫助,那你已經可以到極樂世界了,你要想到苦難的眾生很多。大家都讀《地藏經》的,也知道地藏菩薩的弘願:『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。眾生度盡,方證菩提。』為什麽地藏菩薩要一直在地獄,我們就要到極樂世界享福呀?我們要像地藏王菩薩發一個大悲願,來幫助地藏菩薩,我們趕快成佛,趕快回來娑婆,度一些曾經跟我們有緣的眾生,減少地藏菩薩成佛那個時間,這是互相幫助,也就是我們的菩提心。所以說菩提心是從初學佛一直到成佛,還是沒有斷掉的,只是菩提心的深淺而已。你到極樂世界還要發菩提心,回度娑婆呀!很多人說,乘願而來。乘願而來不是現在說我們要回度,那是隨著我們跟眾生的緣, 如果眾生需要你,那你就回來。眾生說:我跟他比較有緣,那他回來,你就不要回來,那你就沒有掛礙,不需要就不需要,那你還是留在極樂世界。其次就得四智:大圓鏡智、平等性智、妙觀察智、成所作智。這四智都是佛的智慧。告訴了我們,坐上金剛蓮臺往生極樂世界,我們不但有三身,而且有四智,統統都有了。

再下來就得到五眼:肉眼、天眼、慧眼、法眼、佛眼。也就是跟佛一模一樣,什麽都有了。再下來得到六通:天眼通、天耳通、他心通、宿命通、神足通、還有一個最難得的漏盡通。鬼神都可以得五通, 可是,要成佛後才得到漏盡通。這個發願往生回向文是不是最好的?比你們現在求菩薩要錢、要名、要健康好得多吧!因為你現在求的東西一剎那間會沒有的,因為統統都是虛幻。可是,你在發願文裏所回向的都是很殊勝。那麽這些殊勝的東西都成為總持了。

下一句,無量百千陀羅尼門,這個陀羅尼比三昧更加殊勝。總一切法叫做陀羅尼,無量百千就是總持的意思,就是說一切的功德都能夠成就,就是在你往生的時候,把一切的法,一切的功德統統都具足了。怪不得很多人念了這個發願文後,都非常的開心。我現在只念了兩段而已,大家想我們這個發願是不是很好,很殊勝?發願我們能夠得到往生極樂世界的境界;得到金剛蓮臺來接引我們; 我們同時得到三身、四智、五眼、六通, 把一切種持的功德統統具足。大家記著了,以後不要問我怎麽樣回向了。就用這個回向,要把這個發願文來回向。

我現在講最後的一段,剛才那兩段都是自利的,最後一段是利他的。

『然後不違安養,回入娑婆。分身無數,遍十方剎。以不可思議自在神力,種種方便,度脫眾生。咸令離染,還得凈心。同生西方,入不退地。』

我們往生之後,我們還要不違安養。經文說不違安養,法身是不動的,你是沒有離開這個極樂世界,但報身就動了,離開到哪裏呀?回入娑婆。利他了,開始度眾生了。這個法身不離開,這個化身就回來娑婆世界,可以百千億身來度眾生,遍十方國土。不僅回入娑婆世界,還可以到其他的世界去。不像現在有限制,我們去中國要簽證,我要坐飛機才能到日本。 身體不能邊在中國,邊在日本。在極樂世界成佛的時候的我們就不需要,我們可以坐在那里一直邊聽阿彌陀佛講法,我們的化身一邊回到娑婆,可以勸媽媽趕快念佛,又到另外一個世界。我們曾經跟藥師佛念了藥師經一段時期的,知道有位朋友在硫璃國土正在修行,那我們可以到那邊去勸化他一下,讓他也過來極樂世界走一趟。這樣也可以說明,我們是自由自在,遍十方國土。不可思議,自在神力種種方便來教化眾生。用菩薩的四攝法,布施、愛語、同事、力行,這四攝法來度化眾生。大家念佛的人,如果有空,可以學四攝法,三十七道品,慈悲喜舍四無量心,打好佛學的根基,可以作為參考,但是不要執著。因為這些是令眾生得度的方便工具。以四攝法令眾生離煩惱,還得清凈,就是把這個清凈心恢復,恢復我們自性的三德:法身德、般若德、解脫德。我們就可以出見思塵沙的無明煩惱了,度眾生是令他們得到這種殊勝的安樂,然後,跟著我們同升西方,入不退定。他們同我們一樣的往生西方,能夠得到不退轉的菩薩果位,修得三不退,這個就是利他的願。此外,我們要學普賢菩薩的願,我們有這個願不但是在這一生,是無量無邊的。世界無盡,眾生無盡。因為眾生很多,所以我們的願也應該很多,而眾生無邊,我們的願也是無邊。所以,一切無盡,我願無盡。今天,就簡單把發願文的殊勝介紹來供養大家。感恩湖北同學的護持,也給傳妙一個機會學習。阿彌陀佛!

宏宗演教久住世,承傳聖教續慧命

素食護生,弘揚戒法不遺餘力,

淨心念佛,安住洪名彌陀願海。    

迴向  宿現親朋,一切有緣,災障消除,福慧增長;

        七眾同願,同行同證,極樂真源,早圓佛道。

歡迎轉發,法布施功德無量,請注明原創出處

行願網址:

http://www.amtb-ma.org

行願學佛微信 WeChat ID :Amtb-Boston

妙相具律學淨修QQ 群:192409762

聯繫方式 email:

amtb.ma@gmail.com

a20101019@qq.com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