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改往修來, 放下集, 覺有情篇

放下了,形像鮮明,齋戒樂融融

IMG_0051

諸位大德, 諸位同學, 早上好! 阿彌陀佛! 我們今天繼續一同學習《放下是功夫》這個主題。我們最近把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的一些經句來共同研習。

請看經文:『形像鮮明。朝暮禮拜。恭敬燃燈。淨施所安。不違道禁。齋戒不厭。心中欣欣。』我們今天就學這幾句。這一段就是教我們怎麽樣去禮拜、供養、齋戒。完全是講怎麽樣去修行。前面我們講過了,怎麽樣去對老師的教誡去落實,在落實當中怎麽樣可以得到利益。如果不能得到老師的教誨是決定不能得到利益。世出世間的修學能不能夠成就呢?在佛法裏面講,都是在於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。最重要的還是善根福德。當然因緣不能少,如果我們沒有因緣,我們也不可能種這個善根,培這個福德。我們要有明師受戒,傳戒,自己也發菩提心受戒了,這個就是因緣了。就好像大家看到通告:明天傳授八關齋戒。那麽因緣來了,自己有沒有去把握受戒的因緣啊!那就要看我們的善根福德有多少。接下來,我們會專心嗎?會奉行嗎?那也是屬于善根福德。所以,有因緣沒有善根福德,還是不能成就。正如很多人都能夠進佛門,可是學了幾十年不受戒、不學戒、不聽經聞法,大有人所在。那他為什麽能進佛門呢?他有因緣,他也有善根福德,不能夠說他沒有,只是很薄弱。他就是沒有深種善根福德。有機會給他,但是他自己不去種善根,不植福德。現在這一段的幾句話就是教大家怎樣去種善根,培福德。

『形象鮮明』。從外表到內心,不是從形象中可以完全看得出來。這個形象也是一種表法,從表面上我們供養佛像,我們的形象也要莊嚴。供養的佛像要莊嚴,不但是自己歡喜,也令衆生都起歡喜心。那天,我們到清涼庵,老法師帶我去天王殿,雖說是天王殿,但那裡沒有供天王,只看到彌勒菩薩跟韋馱菩薩。而且殿堂的門都是左右不同。左邊是兩門扇,右邊的是一個大門。所以這個就是形象不成配了,那就是不莊嚴。再抬頭一望,明明寫著天王殿,怎麽沒有供奉四大天王呢? 後來我跟他們說了,如果他們能夠請四大天王供奉在天王殿,還要特別去挑選佛菩薩的形象,不能夠隨便,彌勒菩薩,或者韋馱菩薩、伽藍菩薩亦如是。在台灣也有這種事情發生。因為造佛菩薩像的人,他心裏不莊嚴,所以,他制造的佛菩薩的形象都有欠莊嚴,胖瘦高矮不一。制造佛菩薩的樣子或者是用的法器都要如法如律。這也告訴了大家,做佛像的人,畫佛像的人,自心先要莊嚴。很簡單,猶如我們要供佛菩薩的水果、花、所有供品,用的是怎麽樣的心,一擺出來,就知道我們的修行狀況。

所以『形象鮮明』告訴我們,形象從表面上要莊嚴,就是因為要得到歡喜心,也令一切衆生起歡喜心。由頭到腳的形象很重要,我們不需要穿很華麗的衣服,可是,整齊、樸素、整潔,這個就是形象鮮明。無論出家人是剛出家,還是出家很久了。他的形象還是保持鮮明,不會不剃髪,不會骯髒的。那這個就是形象鮮明,是令衆生看到出家人都覺起恭敬心。

佛早期所說的小乘經,就已經是有高度的藝術化了。從佛菩薩的形象,讓我們去學習的榜樣,如果佛菩薩形象不鮮明,不莊嚴的話,我們怎麽樣起一個恭敬的心呢?凡夫的心裏就是想追求一個真善美的形象。所以佛菩薩的形象是我們學習的榜樣,是我們學習的模式。學佛就要知道怎麽樣去朔造自己像佛,像一尊佛,像一尊菩薩。所以,我們就要學好行、住、坐、臥的四威儀。鮮明就表示接近,明是光明。形象含藏在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這十個字裏面。佛法離不開真誠,清淨平等,離不開正覺慈悲。這個就是形象鮮明的模範。我們今天看到諸佛菩薩,我們就要學了。如果不能用形式來提升自己的境界,怎麽能夠超越三界六道呢?一定要真幹,一定要把自己的形象改變。

接下來是『朝暮禮拜』。朝暮不是講早晚課!我們看到朝暮共修課本,那我們想朝暮就是早晚課,不是的。朝暮禮拜不是講從早到晚一直不停的拜, 幾千拜幾萬拜,不是這個意思。朝暮的意思是時間上不間斷保持真誠恭敬。早晚保持著恭敬的心、真誠的心。我們做早課,很早起來拜佛,那是提醒我們自己,為什麽要拜佛,就是要禮敬諸佛。就好像師父教導大家學習,怎麽樣一起來禮佛,一起來頂禮法師,這個也是學習修自己的恭敬真誠心,這樣來提醒自己。

在早課當中,普賢十大願是來提醒我們要修行。要廣修供養,懺悔業障、隨喜功德,常隨佛學,恒順衆生,請轉法輪,請佛住世。這種種的修行,都是要建立在誠敬心裡。『朝暮禮拜』就是這個意思。念念不忘修身口意,不會遠離修清淨心。『善護口業,不譏他過,善護身業,不失律儀。』注重修身口意。『善護意業,清淨無染』,告訴我們晝夜常念善法,觀察善法,思維善法。如果我們真的這樣做,把身口意修清淨的話,我們怎麽會不成功?!所以,會修行的人都要從根本去修。修什麽?修清淨心。修我們的心,修行修行其實在修心。我們的心中莊嚴,外表就會莊嚴。要永遠保持純淨純善,那決定就是不容毫分的不善夾雜,絕對不要讓自己夾雜起來,來幫助自己的智慧增長,德能增長。這個就是廣學多聞了。很多人誤會了廣學多聞,以後現在不要學,什麽都不要學,只是念一句佛號。這當然是對的,如果人沒有挂礙的話,就能夠放下的話,是對的。可是,我們在社會、團體、家庭、事業、在朋友之間都離不開執著、分別、妄想。首先要先從我們的形象開始,然後進入內心的修持。就好像我們昨天晚上說,這個因地很重要。要注重我們所修的因地,自然會感到好的果報。因為我們看到他的形象莊嚴,我們對他的懷疑就沒有了。也生起歡喜心、恭敬心,我們才有意願來親近他,無論出家人,在家居士也是同樣須要鮮明莊嚴的形象。

我們在形象鮮明中,就有一種整潔、光彩、莊嚴道場的意思。比如說:我們很真誠,我們有清淨心,自然人家一接觸我們,就馬上覺察到真誠、慈悲、清淨。有些人心地險惡的,我們接觸他之後,就馬上感覺出來了,有殺氣,很可怕。所以我們學佛形象表明還是在心裏面,內在去修養,慢慢把自己提升。我們的修養不斷地提升了,我們的修學才能夠達到目的,我們的人生才能夠圓滿。沒有接觸到佛法,我們確實是迷失了方向。來到這世間不知來幹什麽的,很多人都是這樣的,把方向都迷失了,不知走到哪裏?甚至學佛了也不知道走到哪裏?學佛了說自己無知,學了幾十年,皈依了這麽多年都是空的。就是因為方向沒有明確。

我們來這娑婆世界是酬業而來。酬業是多麼無奈的!畢竟我們很幸運,因為我們有善根福德,也有因緣來成就我們遇到佛法。這樣的話,我們就是善根福德都具足。關健就在我們是否對自己有信心,願力是否深切嗎?毅力有永久維持嗎? 我們對於佛法深信了, 要堅定我們的願, 然後能夠把準人生的正確的目標,這樣的話,一步一步,一層一層地往上提升,就不會墮落了。

為什麽墮落?原因在何處?是因為他接觸佛法的時候,沒有去真的明白,沒有去真的懂。信難行易。佛法就是信難行易,我們很難相信。但是一相信之後,就很容易學了。 一般人認為事情很容易,但是行的時候就很難。經常聽人說: “我知道了,我懂了。 ”可是在做的時候就知道真不容易,就覺得很難了。像初學的時候,自以為很聰明,學法器、讀經。讀起經來非常爽朗。可是,就不能照經上去真幹,那他就覺得不容易了。他就說學佛很難!對不對? 大家也常常聽到,學佛很難!放下太難了! 為什麽放下太難了,因為看不破,看不破就是不明白,還是不明白,那就放不下。

這個『朝暮禮拜』就是告訴我們不間斷,生起一個真誠恭敬心。『恭敬燃燈』就是以恭敬心燃燈。『燈』這不是代表我們現在看到的『燈』,這個『燈』代表我們的『心燈』,我們心裏面有智慧。所以,我們要不間斷地去修心裏面的智慧。這兩句是這樣解釋的。『淨施所安』就講明我們修行,對人事物都要恭敬。所以,擺水果,擺花來供養,這是對物要恭敬。擺一個杯子,擺一本經,不能隨便一拋,隨便便放斜了,這個就是顯得沒有恭敬心。比如我們吃飯,擺筷子碗,隨便擺,那就是沒恭敬心。給人家東西,我們就隨便這樣給,那也是沒恭敬心。我們必要雙手很恭敬的奉上。所以,我們要天天反省,天天改過。修行有的人學二三年,有的人學二三十年,但是功夫不得力。也就是在形式上面做得很好,可是實質沒有。所以,修行還是要修心,起心動念不能夠損人利已。念念要為衆生,絕對不損害衆生。真正發心修行,大家要把握這個道理的重點。

接下來是『不違道禁。齋戒不厭。心中欣欣。』也就是說,我們這個所作所為都不要違背了道業。道業是從我們的身口意三方面去表現出來的。表現出我們的智慧。現在我們都很想開智慧,可是為什麽智慧不能開呀?原因到底在哪裏呀?原因就是不聽佛的教誨,那智慧就永遠就不能開了。佛在經典上就教導我們,我們沒有做到,就是不聽。只要我們常常想到從『明師受戒,專心不犯,精進奉行。』 我們要有形象鮮明,表示我們學佛的模範。力行、實踐,不是講講就算。

我這次來看到同學們,就有這種感覺,大家只是講講,沒有去真幹。做到一半,另外一半就不做了,很難在形象表示出來,做不來!放棄了。我們在觀自在學佛群裏面,一早就提倡『日行一善』了,可是做了沒有多長時間,慢慢就沒有了。那就是我們的同學沒有真正地去力行,沒有真的去接受佛法,沒有真正去實踐善行。你不做,他不做,大家都沒有提升,大家都沒有互相去弘揚這個善事。這種事是可以幫助我們提升我們的智慧的話,我們就應該不遺余力,無論多艱難,一定要把它做起來。日行一善是非常簡單的事。除非本身不做善事的人,起心動念都是惡的人,不然的話,大家都可以日行一善。我們在平常生活當中,每一天都可以遇到的,甚至看到人家做,都可以拿出來分享。學寫幾句令人家反省的,也令自己鼓勵自己的法句,都是一種善事。

總之,每天自己一定要落實做一個善事。大家讀《了凡四訓》都讀過很多遍了,怎麽不了解這個事情呢?再來我給大家更好的方法:若很怕羞的人,或很不願意表現的人。自己可以學習怎麽樣去講給自己聽。把一些善事、善行,一些善書讀給自己聽,或者向自己講出來,每一天講一次。不同的故事講給自己聽。講給人家聽,可能怕羞了,那就講給自己聽。唯恐自己放棄修行,就要這樣去鼓勵自己修行,斷惡修善。我相信大家這樣做,一天、二天、三天,慢慢地大家都可以跟其它人學習分享善心善行了。從有說無行,做到有說也有行。先有說,最後就會行。這個也是我的體驗。因為從小我都喜歡自己跟自己講故事,編劇,模仿老師的上課。老師怎麽講,我就怎麽講,那慢慢在日常生活中就做到了。現在也是, 我要自己也逼迫自己每天講。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克服自己的不精進,懈怠的習氣。

佛陀說法四十九年,佛都是教我們在生活中怎麽樣生活。佛法很簡單,就是教我們怎麼樣在生活中得到真實的利益。如果大家能相信,能奉行,就得到利益,就很快樂了。同時,我們對一切衆生的幫助服務,是絕對地不求回報的。別人接受了幫助,他很快樂,他心安。因為我們沒有要他回報,讓他心裏沒有壓力,沒有負擔。就像我要同學做功課,這個是同學們自己得利益的事情。我不要同學像大學生交一篇論文出來,只要用所理解的三言兩語把它寫出來,表明自己的心得,我看得懂就行了。如果大家是真學了,那就毫無壓力去表達出來的。就因為還沒有吸收到,不澈底明白,這才不能寫出來罷了。還有,借錢去幫助人收利息,那就不是真的幫助他了。真的幫助人家是不會收利息的,也不需要他的回報的,不讓他增加壓力,使他安心。

我以前在越南已經往生的師父,他就是這樣。很多人向他借錢,他不是公開借錢,只是借給一些貧窮的弟子。家師很慈悲,他有很多的貧窮弟子,都是在路邊賣菜的、做小生意的,一些打工的很多,開三輪車的,還有一些做苦力工的。有錢的大護法很少。所以,他的弟子都沒有辦法去供養他,因為他們自己的生活都顧不了,又怎麽樣供養他呢?當家師知道了,家師會自動給他們錢。因為,他們實在很苦呀!連養家的能力都沒有,那叫他怎麽樣去學佛呢?!他們來到寺廟跪在那邊一直哭。也不像中國就是一兩個孩子,他們要養十幾個孩子啊!怎麽養呢?在美國就不愁!這麽多孩子馬上有政府養。可是在越南,就自己養,很苦!租三輪車維持生活也不能,連這個租的錢都沒有,那怎麽樣能夠養活家庭呢?很多這種的家庭。家師曾說:“我們借錢給人家,不要人家還。可是不能說不還。因為畢竟是僧人的錢,還是要看他的經濟而定。如果他能夠還,就接受。但是不要利息,什麼時候還都可以。而且將來我死了,這些人欠的,統統都不要還了。”他是多麼慈悲啊!不要讓他們有欠三寶錢的壓力。所以,我們要知道,對人事物要有一個正確的理念,保護自己的真誠心、慈悲心,長養自己的善根,培養自己的福德,增加自己的功德,那就對了。我們幫助人家最重要是讓人家心安,這個是真實的功德。

『不違道禁』就是說我們不能夠違背慈悲心、違背真誠心、違背平等心。我們要明白道理了,不違背這些道理。 『齋戒不厭。心中欣欣。』就是說我們要常受齋戒。這裡是指八關齋戒,在齋戒日的行、住、坐、臥修心,齋戒禁止我們違背佛陀的教誨,造違背性德的事,就是殺盜淫妄、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。我們自性裏面並沒有妄想、分別、執著的。就是因為我們每天接觸的都是五欲六塵的東西。所以,佛教我們禁止這些東西,教導我們隨順我們的法性,隨順我們的真心。那我們就要學習這個道理,斷惡修善,轉迷為悟,轉凡為聖。

齋戒禁止我們去造違背性德的事,要真學佛,要真為衆生,我們要建立自信心。決定是不求人,不求人的意思是說修學、修行、修心都是靠自己,不是靠別人。齋不是單說晚上不吃就是齋。 齋戒的意思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保持精進心。 晚上不吃,就沒有想煮食物的欲望,晚上越吃越少越好。這不但對身體健康有好處,還可以保持清淨心。我希望下次來,你們都不要給我吃晚餐,也不要安排居士請我在晚上去吃飯。如果有講經或者要工作的話,可以安排一個湯,一點點就好了。你們亦如是,除了你們要去工作外,沒有工作壓力的話,晚餐應該也不要吃。佛弟子應該是日中一食的。但是日食一餐,也要注意。如果身體不能支持的話,可以吃兩餐,也可以三餐,但要少量。我們要注意起居飲食,否則,疾病都會出現在身上了。

修行一定要保持不厭,不厭代表有始有終,保持不退轉。無論在身體、精神上我們才能夠使智慧增長,煩惱得失也隨著消除了。所以這幾句經文就是告訴我們,在修行當中,修養善根福德,充分地利用佛法激活了我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,有一個鮮明的莊嚴形象,不違背佛陀的教誨,持齋戒,修清淨心,做一個真正快樂的人。我們今天就學習到這裏。阿彌陀佛!

《放下是功夫》– 上傳下妙師父講演

《放下了,形像鮮明,齋戒樂融融》

— 弟子王寬逸,潘寬願恭錄

時間:二零一五年六月八日

地點:中國寧波象山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