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放下集, 覺有情篇

放下了,覺明聽話,止妄精進

IMG_20170410_040843

諸位大德, 諸位同學, 早上好! 阿彌陀佛!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《放下是功夫》這個主題。

 

我們在上節課把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裏面的幾句經文,跟大家一起學習。佛告阿難:“有人奉佛,從明師受戒,專信不犯,精進奉行,不失所受。“昨天各位同學發心,有重受五戒的,也有新受五戒的。對新受三皈的,這幾句話是可以受用了。因爲我們怎麽樣去奉行佛陀的教誨呢?就必定要從明師受戒。這個『明』不是名氣的『名』,而是明白的『明』,是明了清楚透徹的『明』。這個明師就有很多種,這就是所謂善知識了。有一種呢,就是他能說也能行的,另外一種是他能說不能行的。這些都是明師。『專信不犯』就是我們要專信一意去不犯這些戒律。受了戒了,就要不犯戒律。

我們爲什麽要受戒呢?就是讓自己能夠以戒相戒條克服自己的習氣。如果不受戒呢?我們很容易去傷害了別人,傷害了自己。有了戒我們就不敢,也會想到別人的感受,想到我們不能夠傷害別人,所以,這個戒是維護了大衆的利益而建立的、而制定的。所以,學佛的人第一條就是要受戒,而受了戒之後,必定要學戒。學什麽是開、遮、持、犯。只要你懂了,了解戒的體用,那麽我們一定可以把我們學佛的信心加強,確實就可以一本深入,思想不亂,精神意志都能集中,這樣才能有點悟處。因爲學佛是學佛的覺悟,學習把我們的自性佛覺悟出來了,你都沒有一個方法去克服自己的習氣,那怎樣可以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呢?我們不應該去長時熏修自己的習氣呀!所以,我們必定要有悟處。沒有悟處,學的是佛的常識。常識很豐富,佛教的名相,種種規矩都知道了。可是,沒有智慧。真假不分,邪正不分,事非不分。我們這個信心很容易被搖動,所以現在學佛人最失敗的地方就是這一點。

 

以前,古老的学习,雖然有漏弊,但是它的漏弊很快被修正了。現在的漏弊就是害處,我們今天親身地感受到,整個世界社會都動蕩不安。好像這些天來都討論到,爲了錢殺人的事情很多,無論於父母、师长、還是兄弟姐妹,還是親戚朋友之間,統統都以這種行為來互相傷害。在世界外面也研究多種類的武器去殺人。這樣使世界大亂,總有一天它會自行毀滅的,它是被漏弊害處所毀滅的。因爲科學科技教育發展到現在,竟然是提倡了競爭、鬥爭、然後戰爭。真是非常痛心的一種教育。我們中國人的教育是謙虛、厚道、忍讓、尊重別人,是溫和的,和平的。我們不是竟爭、鬥爭、戰爭。我要比你強,我的比你好,不是這樣! 東方的教育怎麽樣才可以融和呢?要達到人人都有幸福美滿呢?那就是要親近善知識。

 

善知識是可遇不可求呀!我們到哪裏去找呢?遇到之後我們一定要專信,對于善知識要有堅定的信心,善知識的教誨決定不能錯過,不能違反,我們才有成就。你不能不聽話。很多人認爲這個聽話很難學!其實這是真的。聽話非常難學。我研究了這麽多年,不斷地研究,可是,这個聽話還是有缺,別人也有缺,就是很難學得懂怎麽樣叫聽話。要聽話必須把自己的意見放下,才能真正去聽話,如果還有自己意見的話,那就不聽話了。

 

這個見就是『見識』,就是煩惱。也就是说,有自己的意見就有煩惱。很簡單,比如說,我們拿這個杯子去裝點熱水過來,那心裡的意見就馬上起來了,「師父啊!這個杯不保暖呀,拿別的杯吧,這個杯裝水馬上就冷了。」爲什麽會有這樣的意見呢?就是我們覺得別的保暖杯比這個好,其實是一番好意。可是,這個見在我們心中紮實了,成了我們的執著。我們認爲我們提出來了,都是好東西。我提出來這個暖杯不是好嗎?可以保暖呀!那他自己本人可能認爲,這個杯子雖然說不能保暖,可是我一下子就可以喝了,我不需要待這麽長時間,而且,這個暖杯對我沖的飲料是有影響,他又想到另外一方面去了。如果大家都為了這個杯子去爭執的話,就一定搞得不開心。如果我們其中一個人能夠放下自己的意見,不要執著自己的見解去聽話的話,那不是很圓融和寬厚嗎?就變成大家都歡喜了。好!我聽你的,就馬上照你的話去做,就馬上把這個熱水注滿這個杯,讓你覺得他把你的話聽明了,那你就不用花時間和口舌去解釋:「爲什麽我不讓你把這個茶放在那個杯呢?」如果解釋不滿意,又要重複解釋,那就太多話了,太複雜了。

 

所以『聽話』,都是在平常中多注意,怎樣去聽話。我要聽清楚人家的要求,我要聽清楚人家說的話,讓我們怎麽樣,或者聽他說的話,讓我們去增上進步。尤其佛陀的話,佛陀的教誨,他不是指某一時間、某一個人、某一個段落,我們聽清楚明白了沒有,我們不能夠斷章取義,更不能陽奉陰違。那我們如果這樣的話,肯定是不能成就的。所以,後面就說了: 『專信不犯』,即是听话。我能夠專意地去相信了,不犯就是聽話。不違背別人的、聽得清楚的,把戒律詳細地了解的意思。

 

再下來, 就是精進奉行了。精進就是代表能夠實用,能夠真幹起來。真幹就是精進,奉行就是老實。所以,大家看!聽話、老實、真幹在每一個方面都用得上,只要好好地用心,就知道聽話在哪裏,老實是用在哪個方面,真幹是要我們怎麽去做的。落實在生活上,落實在工作上,落實在平常處事待人接物上。所以,我們要把善知識教誨落實,『精『是純而不染,『進』是進步,絕對不要退轉,叫做依教奉行。我們這樣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好處。

 

接下來就是『不失所受』。我們接受善知識所傳授给我們的,保持它,不會把它失掉。善知識的教導決定不可以離開經典的。他所講的言語,如果跟經上講的有出入,可是,他的意思是相同的。比如我所講的是佛經,可是,我是用自己的言語去表達,意思是跟老和尚,跟祖師大德是相同的,沒有違背經論的教誨。我說的善知識就是佛陀,老和尚,一切聖賢。但是,佛陀、聖賢、老和尚、都是同樣告訴我們做好事、做好人的善知識。只是人各有不同的表達方式讓大家去明了而已。所以經論很深,我們看不懂。意思我們不能夠徹底明了,我們就要請教老師,請教善知識指導。因爲,善知識有學有修,他會把修學的領悟之處,把他修學的經驗提供給我們,這個就是教。

 

古人所謂的先知覺,先知现覺,後知後覺。離開了善知識就很難有知覺了。我們要記住,我們要認真努力修學,希望我們這一生確確實實有成就。佛法的大小乘經很多,八萬四千法門,三藏十二部。絕對不是我們一個人在一生当中可以學得了。我們只要在一切經典裏面學了一種,我們就一門深入這一種,長時熏修。一生都不改變,那你就專了。專進,專信,專學,那你就精進了。如果能夠這樣的話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。我們知道,最忌諱的就是亂修,夾雜,亂進,把時間精力都白費了。那就真正是很可惜呀!所以,這麽多年來,大家的學習應該要重新修正了。修就是重新去規範一下,我們應該向哪一方面學習,我們要怎麽樣去專一一個老師,我們怎麽樣去專一一個法門,我們怎麽樣去專一我們自己用心的方法。把它規範起來之後,這樣才能夠學到,不能夠浪費時間。

 

平常的時間多點去思考佛法,我們讀經念佛了,或者經過老師善知識的教導,我們思考這句話,我們怎麽樣去應用。不要在平常中說一些無關重要的事情,去談論一些閑話。我們爲什麽要覺悟呢?覺悟我們什麽時候又起心動念去講閑話了,當你馬上察覺,我現在又說了,我就馬上禁止自己,那就開始有小悟了,慢慢變成有大悟,心才能清淨起來,去讀經聞法。這是大家必須都要有的覺心。通常很多人都有很多的妄想,讀經又打妄想,念佛又打妄想,靜坐又打妄想,甚至做事也打妄想。一邊做事一邊做生意就想:我的先生他現在去哪裏了?今天知道先生去受戒回來了,他受的什麽戒,為甚麼不提前告訴自己?又想他是否有愛自己嗎?亂七八糟的打妄想。家變就因為心紊不安去打妄想,開始時吵罵,後來變成打架了。先生回家本來是很開心,今天做了一筆大生意,誰知道老婆臉色難看,語氣難聽,聽了很不舒服。本來想回來請老婆出去吃個飯,慶祝自己做了一筆大生意,看但是到這樣,心就沉下去了,不說話了。先生不說話,老婆又想到很多事情,她猜想他是不是在外面有女人,搞得家庭不安,就吵架了。

 

昨天,有一對夫妻都是學佛的。可是因为她對戒律不了解,她就怕自己的先生受戒後會犯戒,所以就阻止他受戒。這是大大的誤會了。他們竟然為了這個鬧得不開心,後來她的先生堅持,她還好,有善根,請師父跟她解說,戒是怎樣?先生受戒,然後怎麽樣去學戒,怎麽樣去持戒的問題。最後,她還是快快樂樂發願了,以後我也受五戒。她跟他的先生說你現在沒有滿分,下次我就跟你一起受的時候就受滿分了。多高興的事情!

 

我們要把心中的妄想放下。放下現在的妄想,放下對來生的妄想。心中對愛情的妄想放得越徹底,往生極樂世界就越有把握,所以我們在修習時,要好好地面對自己。覺察自己有什麽樣的妄想,跟自己溝通,找出哪種妄想對自己不利的,爲了這個妄想,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,得不償失呀!所以,所有世間上的快樂,都是要付出代價的。世界上的快樂是沒有長久的,像添了一個孫子了,似乎很快樂!但是這個快樂會因爲孫子生病了、孫子不聽話了、孫子離你而去了,都變成不快樂了! 這個快樂是暫時的。還有妄想自己有很多錢了,就用來建道場,給師父一個安樂的住所。這好像是真的很快樂的事情了。可是呢?接下來的不是這麽簡單了。家人就問你了:「你的錢哪裏去了?送給誰了,怎麽不見了?」換言之,錢用得不當,令大家都煩惱了,這是錢累事。有錢的時候很快樂呀!可見有錢也不是一個真正快樂的事情。說法的道場不需要建得很宏偉的那一種,別人有能力他們建,我們沒能力我們就建小道場。現在師父很自在,到哪裏一坐下來就是道場。只要你給我一張桌子、一張椅子那就是道場了。甚至搬到外面空地去都可以,這麽自在,不需要煩惱。自尋煩惱的東西都是妄想,都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的。

 

所有一切有爲的快樂都是會生出這個過失。其實我們最覺得快樂,我們要選擇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,我們追求的是無爲的快樂,出世間的享受,那是法喜充滿的享受。當我們聽到佛陀的講法,我們真正了解這個宇宙人生真相的時候,我們一切對萬物的一切法一切人事物的心,執著、妄想、分別都统统都能夠放下的時候,那個時候才是真正的快樂。我們要透過這種思維去把握現在的當下,就做我們當下有意義的事,然後我們才能培養我們的出離心。怎麽樣?修行的目的就在于出離呀!如果你修了這麽多年,還牽掛著家庭、兒女、孫子,財産、我們的名聞利養,那就是墮落,就永遠離不開三界,永遠脫不了這個輪回道之苦。

 

釋迦牟尼佛表法讓我們知道解脫的快樂是甚麼。爲什麽佛看到東南西北門的生老病死,馬上他的心就想到了,我怎麽樣去解決這個生老病死,怎麽樣去跳出這個輪回。那他馬上就有出離心去出家了、去修道去了。很難得!我們學佛就要學這一點,跳出這個輪回,永遠得到永久的快樂。所以第一步就是以要培養自己有出離心,不要眷戀這個娑婆世界的一切,想辦法減少我們心中的妄想。我們的妄想很多,坐下來就知道了,不坐下來還不知道,我們心裏面打了很多的妄想,坐下來才知道,想東又想西,連別人的事都想!不是自己的事情都在想,多管閑事了。我們應該從哪個方面去禁止自己,去減少有這種妄想呢?在平常坐下來的時候,我們不要去提起無關重要的話題,也不要參與人家的話題,他說是他的事,我們不搭嘴。我們照樣吃飯,我們照樣自己做事,等他覺得沒趣味就停嘴。輪到我講了,我們就講佛法,我們講昨天聽經的這一段,聽到師父講這個專信不犯,有覺悟了,跟大家一起分享。因爲你講的是好事!你是把自己的覺悟心得告訴大家,也把經重複跟大家複講一遍。一邊你在學習,一邊你令別人也安靜地學習了。所以這個話就可以講,其它的話還是尽量不要講,因爲講出來就是造口業。所以我們要專信不犯,要明了清楚,精進來奉行。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裏,阿彌陀佛!

上傳下妙師父 講演

《放下了,覺明聽話,止妄精進》— 弟子王寬逸恭錄

時間:二零一五年六月七日

地點:中國浙江寧波象山

宏宗演教久住世

承傳聖教續慧命   

素食護生,弘揚戒法不遺餘力,

淨心念佛,安住洪名彌陀願海。    

迴向  宿現親朋,一切有緣,災障消除,福慧增長;

           七眾同願,同行同證,極樂真源,早圓佛道。

歡迎轉發,法布施功德無量,請注明原創出處

請關注 click ⇧藍字“行願” 或 scan ⇓”二維碼”

行願網址:

http://www.amtb-ma.org

行願學佛微信 WeChat ID :Amtb-Boston

妙相具律學淨修QQ 群:192409762

聯繫方式 email:

amtb.ma@gmail.com 

a20101019@qq.com

amtb_ma@yahoo.com

 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