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念佛開示, 放下集

放下了,發大乘菩提心,成大丈夫修淨業

FB_IMG_1483693947147諸位大德,諸位同學,早上好!阿彌陀佛! 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放下是功夫這個主題。

 佛陀在《涅槃經》中云:『如來性是丈夫法故,若有眾生,不知自身持有如來性,雖是男兒身,我說此輩是女人;若有女人,能知自身持有如來性,雖是女兒身,我說此人是男子。』這一段很清楚地告訴我們,如果眾生是個男子身,是個大丈夫, 但不知道自己這個身有如來性, 雖然看起來是個男兒身, 其實也像一個女人了。如果是個女人,但是知道我們的心具有如來性,即佛性,雖然她是女兒身,但她實在是個男子漢。意思是說明了有佛心的人,就可以成為一個男子漢。女人很多時候都跟男人去爭個長短,說世界上不平等,為什麽男子可以得到這麽多,而女人付出的比獲得的更多,那就不平等,要爭取這個平等權。我們來看男子漢的性格是非常的朗爽,不會計較。女子心腸窄小, 處處計較,而且女身的生理上有很多障礙。 

學佛人當知我們皆具有如來的德性,只是因為我們的業障現前, 所以我們不能顯露佛性, 既然有機會學佛了,明了佛法,就是讓我們清楚地去明了,把如來的佛心去顯發。在顯發我們的菩提心,做大事的人要勇敢承擔的是佛弟子的本份。

有一位義工,做得很法喜悅意,他也不知道為什麽。凡要幫忙佛教團體的事,他總可以先安排自己的家庭妥當了,很多人都公認他真是個發心的菩薩。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會有這麽多的精力。他向長老提問,「我為什麽會這樣呢?不疲不勞,不管大事小事,我都可以認認真真的去完成。」長老就對這個發心的菩薩說:「因為你有認真的態度,而且你知道你是在做自已本份的事而已。做自已本份之事就不會要別人的回饋,所以你不會疲勞、不會埋怨,你都是充滿歡喜之心,快樂之心。無論大小事、輕重事都完成,並沒有一點怨言。這就是大丈夫的一種表現。」我們不能不承認男與女之間的生理上、心理上、狀態上是有相異。一般而言,色身上男眾比女眾較強、比較健康,障礙很少。在心理上,男眾比女眾的嫉妒、嗔恨心、計較心輕,所以佛陀很希望女眾能跳出女眾的障礙。女眾很柔弱,柔弱有時也是一種障礙。很多事情來到就懼怕不敢做。譬如說:我們大家一起研討,有男女眾,都很熟悉了。一起聞法,聽經,都感到榮耀,一起討論發言。那麽男眾比較敢發表,女眾都不敢發表,女眾比較柔弱,沒有大丈夫氣概。所以女眾要學習男眾的大丈夫氣概,瀟灑大氣。我們曾看過古裝戲,有很多女子打扮成男子,做些男子漢的大事。孝女花木蘭代父從軍,這個就是女中的大丈夫的例子。

那麽,在佛門大家互稱師兄,不稱師姐。為什麽?這也是在於男女平等,佛性上是平等的。有分別,就有男有女。可是佛性是平等的,人人均有佛性。我們稱呼的師兄跟師姐在佛性上是平等的。所以,就佛教上來講,就不叫女人為師姐,而統統稱為師兄。對於男女一律稱為師兄,是表示對女眾的一種稱揚讚嘆,對她的發心修行是一種表法,把女眾提升了,是一種尊重恭敬對方的意思。一律稱為師兄。都以師字來冠稱,因為這個師字有很重要的意思。師有互相學習的態度。你稱他師兄了,就代表你很尊敬他,你要跟他來學習了。因為有個師字。你稱師父,那麽把這個仁者就當作我的父親,而且我要向他學習的,所以稱為師父。那你稱他為師兄,就是我要跟這個長兄來學習啦,這樣一來,大眾的熏修就很進步了。能夠互相勉勵,見賢思齊。互相學習,就能進步很快,成長的很快。 

眾人能夠發大乘心,就沒有男女之別了。在三界內都有分別之心,有男有女。可是離開三界後,就沒有男女了。我們往生極樂世界,馬上就可以知道,我們統統都是男子漢,沒有女人身。現在你在家裏可不要跟丈夫或妻子說,沒有男女分別,我做多少,你就做多少。其實在於家務工作的分擔之下,女人有女人做事的優勢,男人有男人強壯的方面。所以工作上要分開來,女的做女的事情,男的做男的事情,配合得完整,家庭才顯得和諧幸福美滿。不要說我現在是個女的,什麽事情在家裏就不應該做了,那全都由男眾來做。或者說:我是男眾,我是一家之主。我是大丈夫,我只做大丈夫的事情,這也不行! 大家應該要分擔一些事情的。

在我們學習稱佛名號中,我們應該稱南無阿(a)彌陀佛,還是稱阿(o)彌陀佛? 還是用一些方言去稱南無阿彌陀佛或稱阿彌陀佛!哪一個才是如法?其實念佛人要知道修行注重的是清凈心,清凈心就是我們的心、六根離開境緣,而心能安定的境界,如如不動為清淨。“都攝六根”是念佛人的一個主要學習方法。也是每一個修行者的方法,都不會離開“都攝六根”。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或者阿彌陀佛,都是依靠“都攝六根,凈念相繼”這個方法來念,這就如法。如果你念南無阿彌陀佛或者阿彌陀佛,念到自己的心都亂起來了,或者在念中一直打妄想,不清凈。這樣的話, 無論你念南無阿彌陀佛或者阿彌陀佛都不如法。這個原則大家要分明,要跟其他的同學去分享。不是說我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,就是如法,那我就很快的往生,往生有望了。念阿彌陀佛,不尊敬阿彌陀佛,那你就不如法。其實“南無”是一心歸命的意思。我們念阿彌陀佛四個字時,也是一心歸命阿彌陀佛的。不是說念南無阿彌陀佛才是尊敬阿彌陀佛。念阿彌陀佛就不是尊敬阿彌陀佛。另有一種講法,念南無阿彌陀佛適合我們初學的人,去學習提升我們對阿彌陀佛的尊敬。而且也對每一個眾生都有一個恭敬心。另一講法,當我們念阿彌陀佛的時候,我們已經跟阿彌陀佛打成一遍了,所以我們的恭敬心是不離開恭敬阿彌陀佛,打成一遍,能夠和阿彌陀佛心心相印了。無論那一種解釋,也不能離開“都攝六根,凈念相繼”,這八個字去修念佛。

我們尊敬阿彌陀佛,一定要把阿彌陀佛放在心裏, 無時無刻的。所以你能念佛念到“念而無念”時,就代表你的心和阿彌陀佛的心相應。這種功夫和方法就是你在生活當中,不間斷去念,念佛的清凈平等,念佛的一切好處。我們念念不忘阿彌陀佛,在生活上,我們把所有一切的人事物都看成阿彌陀佛!我們跟人家打招呼,我們就稱:阿彌陀佛!他是真的阿彌陀佛!絕對不是假的。雖然他自己不知道,但我稱呼他的時候我知道。對方就是阿彌陀佛!那麽,當我們看到樹木、花草這麽漂亮我們也合掌一聲阿彌陀佛!山河大地也是阿彌陀佛,我們就生在阿彌陀佛的心中。如果我們生在阿彌陀佛的心中,我們當下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。因為我們和阿彌陀佛是一體,是一個心,也是一個願。所以無論當我們遇到順境或者逆境,善緣惡緣,統統都是阿彌陀佛的變現。順境的時候也考驗我們有沒有貪心,逆境、逆緣的時候考驗我們有無嗔恨心。我們馬上把這個順境逆緣統統變成阿彌陀佛,讓我們在這個境界裏來成就清凈平等覺。那麽, 這樣就沒有人障礙你,也難不住你,萬緣放下是統統把心裏都變成了阿彌陀佛。沒有一個人事物不是阿彌陀佛!那時候你就是念念阿彌陀佛了,口不念而已,但心裏已經有阿彌陀佛。這就是念而不念。如果我們不能放下我們的億萬財產,我們的房屋,我們的車,我們的家庭眷屬,這樣的話, 我們統統都是假的。這樣的心裏面便充滿了五欲六塵,充滿了貪、嗔、癡、慢。 

學佛的人要厚道。有很多人,為富不仁。對下人很刻薄,造成了怨恨。如果我們當一個領導,或者當一個主管,當一個團體的領導時,我們就要對下面的職員,對下面的人要有一種愛護,不要太刻薄,因為刻薄就造成怨恨。很多員工被主管炒魷魚時,因為失去工作, 有的想不開。因為失業後,家庭的負擔就比較重, 所以他就怨恨老板,就造成一種報復心。輕者只是怨恨,他會起惡口種種。重者就有報復行為。想盡辦法使老板的公司倒閉啦,聚眾示威,甚至用武器來解決這個怨恨的心。因為這些造成我們生生世世的麻煩,這個麻煩就是煩惱,就是業障。我們作為念佛人,要讓大家歡喜,不結惡緣。也不要占人家的便宜。雖然員工是跟我們做事,可是我們不要利用員工的一切,不要想因為員工拿薪水的,所以每一分鐘都不可以休息。這一種想方設法占到人家的便宜的心,就換來怨恨,換來麻煩,我們知道了,就要修布施的心。

布施供養不只有在佛門中,我們身邊周圍都可以修布施。所以,懂得明白布施的話,你一定是非常富有。不但有錢,而且有壽命,有聰明智慧,有能力。三種布施就得三種果報。修財布施得財富,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,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。我們其實什麽都不缺少,尤其我們學佛的人變得越來越富貴。這是因為我們懂得布施,懂得盡自己一份力去幫助別人。無論是財還是能力這個都是我們要學習的。做人應該大大方方,人家有困難,我們一定要發心來幫助。

講到這裏,發心很重要。我這次來到中國,也經過台灣。我覺得現代學佛人發心的範圍不廣。只是為了自己去做,不為別人去做。而且範圍只是在自己的道場,也不為別人的道場。範圍縮小就在我認識的、我所有的。那麽將來的收獲亦很狹小的。因為不會發大心。所以,以大乘菩薩的精神來修行,發心都不是被動的,是主動的。我們要主動弘揚佛法。這麽多年來,大家都應該積極主動努力弘揚佛法。不只是在自己的家庭而已。若是我們的家庭已經有一點成績了,以前家庭不學佛,那麽經過這麽多年來的努力,家庭的先生、妻子、孩子都有轉變了。他們的轉變是佛法相應的轉變。然後我們就可以一起推廣、弘揚佛法,建立把佛法帶給身邊的每一個人的願。

怎樣去做呢?主要是自己要發心。如果不想出一種方法去弘揚的話,那我們在有限生命日子裡,沒時間了, 緣也沒來了, 我們就沒有機會機緣去做了。所以我在美國時,常常勸老人家,我說:「你們沒有這個體力,也沒有這個辯才,可以把這些光碟帶在身邊,每天帶兩張,走到哪裏有機會就拿出來送給人家。」雖然你不懂英語,你拿的是英語光碟,可是當你看到的是外國人,覺得他對你有禮貌,或是剛認識的。外國人比較有禮貌,他不會覺得你是中國人,或者是別的民族就不幫助你,當他覺得你需要幫助的時候,他會用盡方法來幫助你。老人家很多時候在公共場所,去坐公交車、過馬路的,需要幫助的,你想跟他結結緣,臨走送他一張光碟。這些外國人很隨喜,不像我們這麽別扭。你送給外國人他會很尊敬地把這個禮物接起來,用不用得著沒有關系,他可以看一看,聽一聽。當看到了這個主題:《如何生活在快樂幸福當中》,他也想要!怎樣可以得到智慧,他也很喜歡呀!他一看到這個標題,就知道你送給他的禮物一定是好東西。他就會拿回家試聽的。外國人有好奇嘗試之心,雖然有這種心態不一定是好事,因為一般青年人都會好奇做錯了事。這個本來就是大眾的一種好奇心,只是用的方法不同而已。外國人拿到法寶就會自己聽,他可能本來沒信仰,變成有信仰。他就會去圖書館研究佛學,也去寺廟請教法師。而且加上他們的福報,他們的知識和很高的智慧,覺悟心就提高了。我們舉手之勞,就可以幫助別人,這個就是怎樣利用我們的菩提心去弘揚佛法,使更多的人得到益處。

至於菩提心是從小慢慢增長, 也不是說我們馬上就要發大菩提心。這個大菩提心就是我們在皈依時所發的四宏誓願,那就是大菩提心! 我們要成佛,我們要學法門,我們要斷煩惱,我們要度眾生,這個就是菩提心。可是這個菩提心是有層次的,我們度眾生的菩提心要擺在最後。為什麽我們現在要把這個小菩提去成長呢?沒有小菩提怎麽有大菩提,那麽小菩提小到什麽程度呢?我們懂得怎樣去處事,我們學了就要去做。我們就要給自己一個機會來學習,這個就是菩提心。我們不懂就沒辦法,但是懂了,就要去做出來。所謂的真幹就是把這個小菩提心去成長。我們利用學習的東西,利用因緣去成就這個菩提心,迴小向大。生活上點點滴滴都讓我們去發菩提心。所以八關齋戒裏面寫:「我們要做不請之友。」已經受八關齋戒了,就表示已經發了出離心,已經是可以成就菩提了。既然已經發了一個願我要做不請友,就要自動的來做。我們看到朋友有難,就必須發菩提心去幫助他,不要等他過來請你來幫助。昨天有同學說:「我不敢,害怕錯了。」這樣就永遠都會錯了。菩提心是要發揮作用的,從小菩提、中菩提到大菩提。

在學習當中,我們要規定把自已的學問提升。當學習提升了,才會覺得我這種學習可以影響別人,能影響到別人也是幫助別人。當你幫助別人的時候,就覺得很歡喜。學佛是想幫助自己,幫助自己也是幫助別人。這個是很重大的意義。不是我們開個店賺個錢而已。賺錢的同時,都能夠做些有意義的事來幫助別人學佛,那這是非常好的事,讓事業也變成凈業去了。如果這個事業是幫助人家增加貪、嗔、癡、慢,那就是向惡道去了。

為什麽我們要把這個“戒”字、竭誠念佛把它裱起來,如果把它收起來,放在櫃子裏,人家不知道。起碼我們裱起來後很莊嚴,雖說我們花了很多錢,可是裱起來的“戒”放在這裏,人家一看,先升起一種恭敬心。他一看到這個莊嚴的“戒”字,就知道“戒”是多麽的重要。工工整整的“戒”字,讓他覺悟到人生要守規矩,這樣才給社會、家庭、團體帶來和諧。“竭誠念佛”,這四個字把他念佛的心都呼喚出來了。所以怎麽樣去利用自己的學習來幫助別人,這是『菩提處處覺,念念是覺悟』。每時每刻都在覺悟怎樣去發菩提心,怎樣成就自已和成就別人。所以佛菩薩都是念念不忘眾生。我們也說得很漂亮,我們也念念不忘眾生。不忘眾生什麽?難道是請大家吃飯?這個是念念不忘眾生嗎?我們念念不忘使眾生覺悟的事。大家在吃飯,常常談些不三不四的事情,我們要覺悟,要提起一些好的事,一起討論和研究思考佛法,不要浪費時間。尤其做領導的,就必須要利用自己的發心。

我們聽經聞法只有自己一個人的話,就只有利益自己一個人。可是你把佛法帶給很多人的話,他們將來也會幫助你。因為我們自己的覺悟性可能會比人家差,當別人聽了佛法,可能會比我們悟得快,學得好,以後他也可以幫助你。我們一生的修行無論是出家還是在家,都應該有這種心去弘揚佛法。其中所得到的功德與福德,無論是他還是我們都有份,因為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。如果我們怕吃虧,怕人家說我們閑話,我們就失去弘法的機會了。所以要廣度有情,就必須要發廣大的心去成就別人,去成就道場,成就尊貴的佛法。好!我們今天就學習到這裏。阿彌陀佛!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