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攝律儀戒

持戒的原則

IMG_3201

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持戒的原則。持戒的原則主要是令我們少了貪欲,離苦得樂,這個就是我們為甚麼要持戒。大家要知道,比丘這個意思不只是男眾的出家人,他是一個代表,代表了七眾弟子。比丘、比丘尼、式叉摩那、沙彌、沙彌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,以比丘作代表。比丘是七眾弟子之首,比丘包括七眾弟子,要戒除貪愛,因為慾望太多,所以才生了煩惱、苦惱,為了少欲,我們就無求、無欲!無求了,業障自然消除了,這是非常重要。我們都是來求的,那求了不一定能得到。求了得不到,心裡面就難過了,心裡面就苦悶了!那麼難過苦悶就會引起我們去造業。無論我們去造的是甚麼惡業,有行為,用言語造的種種,有的在意念里生了一個惡念,無形中我們就有業障了!這個業障或者是惑障,沒有消除的話,我們就有苦報。沒有消除業障惑障,我們就沒有辦法得到快樂安穩了。

 

所以『知足之人,雖臥地上,猶為安樂;不知足者,雖臥天堂,亦不稱意』,就是這樣緣故。縱然給他很多還是不知足,還是想得更多的。就像現在炒股票的人,今天這個價位升了,他很得意,覺得自己了不起,他就不知足了。他就再加錢,那麼明天又升了,他就很開心。但是股票是個風險的事情,一下子價錢跌下來,它就沒價了,那就吃虧了,那就痛苦憂惱了。所以我們要知足,我們賺多少,我們就用多少。知足就是快樂的安穩,你如果能安穩就能修清淨的果報。

 

很多人想清淨的果報是甚麼?清淨的果報就是先有清淨的因,也就是你造的是清淨的業,那你就有清淨的果報,最好的就是念佛。念佛就叫清淨的業,淨業!那你清淨的果就在極樂世界。很多人在表面上來看,都很富有。其實他的心裡卻是很平凡。因為他不知足。他心裡面沒有一樣事情是實在的,常常被五欲六塵牽著鼻子走。五欲六塵是地獄的一個根本,也就是說墮落到地獄去了。被知足的人很憐憫他,他的業障惑障不能消除,一直增長。只能夠自受自己所造的業報。我們持戒就是為了這個緣故,我們要持戒。持戒之後,就會知足,知足之後,就修清淨的因,將來之後得清淨果報。

好像一般世俗人,都想求洪福。大家都很想求這個洪福。甚麼叫洪福呢?洪福就是家庭圓滿,有妻有子,有孫,家家傳宗接代,一代傳一代,五代同堂,事業有成就。那叫做洪福,家庭非常融合,而且事業又好。那甚麼叫清福呢?清福就是像我們出家人。甚麼都沒有,只有一個理想就是了生死!只有一個理想要弘法利生,這個叫清福!他甚麼都沒有,他不求,他很簡單。他吃的飯、用的東西都很簡單,只要有一個地方能避風遮雨就好了。這個就是他的清福啊!那麼清福跟洪福哪一個好?決定就在你自己了。

 

洪福的身邊必定有苦惱,你想想就知道,家庭不是你一個人的,家庭裡面會有很多吵吵鬧鬧,在社會也有一些不如意的事。雖然是享福了,五代同堂,很快樂,很富有。可是苦惱的事情還是不斷在身邊,因為有這種享受,心裡面的貪欲就增加了,想把這些福報常常擁有在自己身邊。加上不懂得惜福、造福,那麼最後就落得一場空!人生很短,無常是必然來到的,那個時候不懂得怎麼樣去處理,不懂得怎麼樣去面對,就苦惱了。只要享受了這個福報之後,就沒有辦法解脫三途苦惱,就隨業而去了。

 

享清福的人就很安穩,因為他無求無欲,業障就慢慢消滅了,一生都很輕鬆,來去自由,沒有一個枷鎖來捆住自己。只要一心一意去念佛,一心一意去弘法利生,把自己扎實修好,就是這麼簡單。當無常來到,他也明白,是時候離開這裡,去佛陀的身邊,阿彌陀佛的身邊,是一種很快樂的事情,他沒有苦惱。他就很自在、隨緣、隨喜,一切都是這樣。如果你還想有求有欲的話,信眾不來的時候,這個徒弟又生煩惱了,隨境而著相的話,你也不能真正去修清淨的果報。所以對這個道場的事,對信眾的事,都講這個緣。沒緣沒能力,我們就安住在一個地方,安住在自己修行當中。無論你吃多少,昨天吃了是怎樣好的食品,進入肚子裡,食品都會變成你不敢看的東西了。對嗎?你所用的東西,這麼好,可是總有一天你要離開它,你都不能用了。房子也是,你住在這麼好的房子,但是有一天你還是要離開它。有一天,或者它離開你,消失了,你就沒有了。一切物質都是虛幻!為甚麼我們這麼愚痴,要追求一些虛幻的東西呢?所以持戒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,保持我們這個清淨心,能夠堅定我們保持喜樂。這個是我們持戒的原則,就是這個緣故。

 

受戒不持戒,受戒了不學戒,那就不會得到法益,然後會造業!因為你不懂,你不學,你也不持,這個是必須注意的一個事情。其次我們持戒的時候也要有一種威儀。我們的六根對著六塵,不要對境起心,就是說不要對境起了一個執著分別的心。執著分別把我們的威儀都蓋住了。怎麼蓋住我們呢?貪欲來蓋住我們,嗔恚來蓋住我們。我們喜歡睡眠,喜歡吃,喜歡一些名聞利養,這個統統是煩惱障,來蓋住我們的清淨心。所以當我們的六根對六塵的時候,不要隨便隨著虛妄去分別。不取著就是沒有生死的苦果,那你就可以得到解脫。

威儀在平常都會學到,行住坐臥裡面就在修行當中。走一步路我們都輕輕的腳步,不要弄得作響,然後很規矩地直走,不要搖來搖去。坐的時候我們要坐直,然後我們不會掉舉,打瞌睡,或者是翹二郎腿,或者把這個腳動搖,那麼這些都是一種威儀。你學佛學得好,有威儀自然就會攝心。大家看到你,都會很尊敬你。因為你有威儀。那你沒有威儀,大家都不會生起一個恭敬心。持戒的人會越來越莊嚴,越來越有威儀。因為不持戒,相貌是不會有變化的。起碼你的外表能夠得到莊嚴,就要你有持戒的心。你要行持戒律,你才保持這種莊嚴。你看我們佛陀,多莊嚴啊! 所以世界上沒有人的相貌可以跟佛相比。就是因為佛能夠持戒,所以他有一個很莊嚴的相貌。那麼,威儀在行坐的方面是需要有一個很正確的指導。

 

在住的方面,不要求我們必定要住在怎麼樣的地方,我們只要三衣一鉢,然後很簡單的就行了。最近大家都請我吃飯,我覺得這件事情必須跟大家講清楚。我不是一定要去吃飯,我早就講過了,你想請我吃飯很簡單,一碗面。就是這麼簡單。不需要做到大家很忙,請很多人來陪,那就是像商業界談生意一樣,像請大老闆吃飯,要員工一起陪,要點好好的菜。當然了這個是你們的恭敬心,可是我真的不需要這樣!最重要的是你請我吃飯是為了甚麼?是為了請法。我在這裡沒吃嗎?你可以過來煮啊!那你不需要這樣。還有請吃飯是一種禮儀必須要懂,因為他是出家人,你不能當他是朋友,請他過來吃一頓飯。請出家人進屋了,需要以最好的最舒服的位置請他上座。而且你也要告訴他,你的佛堂在何處,請他先拜佛。因為出家人必定進入大廳,一看到佛就會拜。可是你的佛堂若是設在三四樓,他不知道佛堂在哪裡。他不會到處去找你的佛堂。這是一種禮儀,你必須要知道啊。

 

你對三寶有沒有恭敬心?從這個地方就知道。你心裡有佛嗎?佛菩薩是在心中的第一位嗎?出家人是代表佛,所以你沒有佛心,心裡也沒有出家人。根本不是學佛人,這些不是不懂,而是你沒有真正去注意。很多人說師父我不懂。懂不懂都要靠你的心。你的心沒有,縱然懂,你都不會表現出來。所以不懂是一種藉口而已。難道我們懂嗎?我們有人教嗎?不一定的!有很多東西不是別人教我們的。就是自然從我們心中,生出一個恭敬心,生出一個虔誠的心,我們就做到了。這一點是要注意。另外,拜完佛之後你要在佛堂里馬上要頂禮法師。很難得一個出家人來到我們的家,就馬上要向他頂禮了。頂禮之後,要請出家人坐主位,吃飯的時候要恭敬先為法師夾菜,讓法師慢慢用,再加菜時,要問師父還要嗎?不是在旁邊一直夾。法師吃不吃得消?他不能吃的東西,那你一直夾給他,你夾多少他要吃多少,但是他肚子已經不能承擔了,你還是說再一個吧! 一個吧!出家人不會是裝模作樣的,他可以吃他就吃,他不能吃他就說不吃。不像你們居士假裝我可以吃我不吃,不想吃又假裝又想吃。不會這樣的。那麼我們必須要懂這些。吃完飯一定要準備一些水,讓他漱口。出家人都會跟大家開示,讓大家得到法益。你也要恭請法師開示,有甚麼疑問就提出,或者在哪個方面我們家庭需要法師慈悲指導的。這個就是你要請出家人吃飯的理由,為家人請法。

 

過去佛在世,請出家人去應供,僧團就輪流指派一個出家人,無論是哪個出家人,都可以去應供。通常不是你指定哪個出家人去,我對他有緣,喜歡他,就請他,其他人我不喜歡,不會有這樣的分別心。今天僧團會派你們兩個去,明天他們兩個去,是這樣的!當然他會派能夠講法的,那麼如果不懂得講法的話很少派出去!

 

有一個沙彌,剛巧僧團裡出家人統統出去了,沒有人了,只有他一個人在。他是剛出家,不懂得講法。有一個貧女過來請應供,其他出家人都出去了,只剩下自己一個人,那沒有辦法了,就跟著這個貧女回家應供。貧女非常高興,請到出家人來自己的家裡,是多大得福報。馬上給這個出家人洗腳,然後就是飲食等等的供養了,吃完飯之後,貧女就跪在出家人的面前就等待出家人給他開示了。但是這個沙彌不懂得講,他的心很急。可是怎麼樣去講呢?他就不敢動,貧女越等越奇怪,怎麼他沒有出聲呢?貧女就開聲請他說法,他只能夠很老實跟貧女說。什麼都沒有,一切都沒有,意思是說他怎麼樣講呢?他甚麼都沒有,他沒有什麼可以講呢?這位貧女一聽,如獲珍寶,很開心,馬上向他頂禮!他看到這個貧女頂禮,他就趕快起來跑了,趕快回僧團去。這位貧女自此之後,就很精進,最後還得到修證。為甚麼呢?因為貧女聽到他的開示,甚麼都沒有,她馬上恍然大悟,這個世界上甚麼都沒有的,這個不是最上的法嗎?貧女知道自己貧窮,是因為過去世中不懂得佈施,所以現在甚麼都沒有,那麼這句話就是告訴她,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虛幻的,如夢幻泡影。你看一句話,貧女馬上接受了,就是一個珍寶。請我吃飯就不必要,請我過去結結法緣也好,所以以後有居士過來請的話,就問清楚他是過來幹甚麼,我們才去,不然的話還是不要去了。他要吃飯,就請他過來我們這邊吃飯。還有吃飯最好是在中午,出家人有過中不食的,因特殊情形下,晚上也不需要太隆重。

 

我們今天要誦戒,原來大家一直會錯意了,白月十五,黑月十四。大家誦戒是必須把戒本背起來,五戒是很容易的,都可以背,你背起來,你才能記得戒相,你才能不犯。如果你不記得的話,就很容易犯。一切的根本都從五戒開始,很容易。我下一次把如何在誦戒前懺悔跟大家一起學習!

阿彌陀佛!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