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放下集

放下了,捨為有,忙為樂,勤為福,忍為利

2CD7392F-1C97-4E85-B4B7-DCA1089BF829
《放下是功夫》— 傳妙法師講演 日期:二零一五年五月七日    講於中國浙江寧波象山虎嘯浦

諸位大德!諸位同學! 早上好!阿彌陀佛!我們今天繼續一同來學習《放下是功夫》這個主題。

 學佛最重要的是要把事實真相認識清楚。所謂認識清楚一定要聽清楚,聽明白,這樣才叫認識清楚。清楚明白就認識了,就好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都要建立在互相認識,然後我們才能互相包容、理解、諒解,那麼才可以知道彼此,就認識了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認識了,選擇這位是好朋友,這位可以作知己,然後就信任他,託付與他。夫妻之間也是這樣,如果一對夫妻在成為夫妻之前,必須要認識清楚,不要感情用事。很多年輕人都相信一見鍾情,一見鍾情這種感情是經不起考驗的。如果一見鍾情了,私定終身,然後就結婚了。這種婚姻因為認識得不清楚,等到認識以後清楚了,相對來講還是不認識清楚。因為認識清楚了,就不會吵架,不會互相有意見。不會互相不原諒。就是沒有認識清楚,這一段婚姻就會產生出一些不應該有的煩惱。當你認識清楚之後,你就會用一種包容體諒的心去相處了。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能夠維繫在和諧當中,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!

 

我們在佛法當中也要認識清楚,才能夠選擇自己的方向,完成了指標才能達到自己的理想。我們生在這個娑婆世界,一切事務都能夠看清楚了,難免日久生厭。想離開到哪裡去呢?我們對這個娑婆世界真的認識得很清楚嗎?一般人都不會!因為他覺得這個娑婆世界很快樂,是永久的。他追求的快樂是想在每一天都是快樂的,娑婆世界沒有一件事情令他厭離。當我們認識娑婆世界,這是一個沒有樂只有苦的世界的話,就會生起一個出離的心。離開去哪裡呢?世間人都去求福報、求富貴、求名聞、求利養,那麼學佛法之後也會求的,求做一個富貴人家;求做一個能夠甚麼都有的;大智慧人也去求生到極樂淨土、彌勒淨土、藥師如來東方琉璃世界。這個就是學佛之後,要離開娑婆苦難的世界,去到一個淨土的地方。世間的人福報大、地位高,好像現在做官的人,豪富的人家,他們越來越富貴了,其實造的業也越來越大。他們將會去哪一道呢?會去哪一個地方呢?他是會被業力所牽著。我們學佛的人難道不被業力所牽著嗎?也是同樣的。看你造的是淨業、善業,還是惡業?我們就好像做夢一樣,日有所思,夜有所夢。在夢中我們不能夠做主,不能夠在夢中說,我現在不要在這個夢裡了,我要夢到其他的事情。我看沒有人可以在自己夢中做主,我現在夢其他的,我不想夢這個,太恐怖了,我現在馬上要夢佛菩薩,這個很難作主。就是我們心裡面所想象的,晚上就有這個夢。我心裡沒有這個想法,怎麼晚上也有呢?因為這個業力確實是牽住你的思想,你只是在平時中沒有注意。尤其這個業力不是這一生的,那是過去生中累劫以來,它的牽連使你的八識田中產生了妄想。這個妄想就是夢! 唯一可以改變這些業力的方法,就是以願力來降伏業力。我們今天能夠相信持名念佛法門,也就是幫助提升我們的願力,使我們的願力能改變和降伏我們的業力。我們走這一條路和修這一個法門是靠很多善知識來勸導我們,觀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、普賢菩薩、文殊師利菩薩,都來勸導我們,異口同音,來稱贊這個法門,希望我們能夠選擇這一條路,這個法門。

 

我們認識清楚之後,我們就能夠有所選擇了。選擇一個跟我們的根基相應的方法和法門。如果和我們根基相應的,就可以與佛感應道交了。尤其在這個時代,是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了。法門有很多,有八萬四千法門。在理上說是對的,有很多法門,不止這一個淨土法門,但是在世上是不然的。以小乘初果而言,好像說小學一年級,那麼我們也要斷三界。八十八品見惑、見思煩惱、思惑煩惱,那麼見惑也分五大類:身見、邊見、見取見、戒取見、邪見。那麼五大類也分八十八品,如果你選擇這個小乘初果,要成就小乘初果,我們都要斷盡這五大類與八十八品,才能證得初果-須陀洹。那麼證了初果是不是就出了三界啊?還沒有啊!還沒有出三界!那麼再上去,升到天上去了。天上與人間,七世的往來,才能證阿羅漢果。這個就很難,證阿羅漢果才能出三界。我們不懂的這個層次,超出三界,去成佛,這個層次,我們實在是很難成就的。要成佛果,必須要經過初果、二果、三果,但是初果也要斷思惑煩惱。這個見惑煩惱裡面有八十八品,把這個身見、邊見、見取見、戒取見、邪見,都統統斷了。太難了,以我們現在的人,真的很難,不要說這個了,要我們平常受五戒、八關齋戒,我們都不可以去發心。最普通的把我們的意見放下,我們的身段放下。這個放下也不是永遠,我們暫時在法會當中,在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當中,相處之間,放下吧!我們都不想放下,我們還是要爭取我們的便利。你看這樣就更難了,不要說初果了,所以實在是不容易。如果我們不知道這一個地方,我們就有錯誤的決定。怎麼樣錯誤呢?我還是修禪好了,坐在那裡,我要證初果,你可以嗎?真的可以證初果嗎?你真的可以證禪定嗎?或者說我現在要去彌勒菩薩那邊,實在是不容易的。很多人要修到兜率天去,是真的不容易。你看天親菩薩,他們三個兄弟,想要到兜率天。哪一個人先去,都要回來告訴到那邊是怎麼樣的,有沒有見到彌勒菩薩。第一個兄弟師子覺先去了,沒見回來!奇怪了,怎麼不見他回來?第二個兄弟無著也去了,過了一段時間他回來了,來告訴第三位兄弟天親說為甚麼你那麼久才回來?他說我是見到師子覺了,可是他不是在兜率天內院,他在外院幹甚麼?因為他沈迷在這個享樂當中,不知道修行,只知道享樂。

 

這種情形之下,我們就知道升天那邊去不是一件真正的好事。釋迦牟尼佛在涅槃之前,到忉利天為母說法。因為他怕母親在享天福,福享光了就會掉下來,一樣受業報,所以為報母親的恩,他必須在涅槃之前去忉利天,去為母說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,告訴母親不要享福了,要在那邊修行。我們知道佛一番的苦口婆心啊,來告訴我們八萬四千法門統統都是佛給我們來選擇,我們要有一個智慧。那麼這種智慧必須要經過我們認識清楚這些法門。哪一個法門對我們的根基來說是好的,有利益的,我們馬上都可以學習的,不要浪費時間,不要饒一個圈回來還是在原點。就好像大家多年學習,老師一直不在身邊,靠自己真的有能力嗎?所以為甚麼必須要有老師在身邊,離開老師一天都不行。所以我們出家的人要學戒,起碼五年到六年,和尚都常常在身邊提醒。那現在因緣不好,時代變化,老師不是永遠在身邊。那我們就要以經典作為老師,以戒律作為老師,以戒為師,處處來克服自己,提醒自己,那麼我們才能不作出錯誤的決定,來把自己一生耽誤了。因為無常來得很快,我們也不曉得無常甚麼時候來到我們身邊,我們是沒有選擇的,那麼怎麼辦呢?我們要珍惜爭取每一分每一秒,去把自己的業轉成願。我們這個願很深切,沒有一件事情可以阻攔我們,就是求生極樂世界,往生西方!

 

我們必須要承認過去世的,不要說沒有過去的!有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。為甚麼他不相信佛?其中大部分的人認為沒有過去生的。人死如燈滅,什麼都滅了,沒有了。所以他不在意他現在所造的業,他認為目前要享樂,要享受,要爭取,因為他覺得人死了就沒有了,現在不爭取,到死了就是太笨了!可是我們要知道,如果沒有過去世的話,那今生所受得果就講不通了!沒有過去生,那你今生所受的果哪裡來的?我們說自作自受,難道你現在做了就受嗎?很多人想到自己為甚麼這麼苦?這麼貧窮,我沒有犯錯,我沒有對人家不起。一直在埋怨,埋怨天地、埋怨父母、埋怨師長、埋怨每一個人,他就是認為沒有過去生。他不認為他這種所受的果報,是自己受自己做的。世界上每一個人所受的果報是不同的,都是因為每一個人自作自受的情形。那現在我們認識明白這個事實了,就不要怨天尤人,心平氣和,甘心歡喜地去接受。接受是多重要的事情,接受這個事實真相,接受這些因果,接受我們應該怎麼樣去選擇的方法。

 

知道因果報應,我們就好好修。我們修因,修甚麼因?念佛的因,念佛的因是有甚麼樣的果呢?就是成佛的果。我們在念佛與成佛之間,必須要有一個通道,那一個通道就是向往極樂世界的。把全部的精神投入淨業,念佛就是淨業!一句阿彌陀佛在我們身邊,我們的口業就馬上清淨起來了。我們的身業不造,我們的意念業清淨,身口意三業清淨,這個就是淨業。我們的能力都放在阿彌陀佛,把我們的身體寄託於阿彌陀佛。有病無病沒關係,就看阿彌陀佛來安排,我這個身體用多久就盡量用,來做甚麼?來喝酒,來賭博,來做這個三惡道的事嗎?不是!我們盡量用我們的身體來弘法,來幫助別人。那我們的意念呢?就是每一天都念念阿彌陀佛。轉變我們的業力,我們的身體自然就無病了。我的口是不是不說話就不行,不說話好像不得了,好像甚麼東西堵在我們的口中。為甚麼這樣說呢?在平常我們受八關齋戒的時候,大家都禁口,不講話,對不對?可是這一天過去了,馬上就霹靂拍啦講個不停。這一天不講話,過了一天之後,把沒有講的話都全部搬出來講了!所以這個口,還是不清淨!

 

再下來我們的意念也是一樣,這個意念就是起心動念,這個意念很難知曉,別人不知道,你出口了或者身造了,大家都看到或者勸你不要這樣做,或者是提醒你,但是人不能知道在你的心裡意念和起心動念!很多人的外表裝飾得很好,沒有細心的話,很難知道他心念在想甚麼?這種人是太可怕了,尤其把這個笑臉放在臉上,你根本不知道他在想做甚麼?世界人說笑里藏刀。老和尚跟我們講,學佛要從起心動念學起,來生可以接受一切善的果報。我們想去極樂世界,我們的果報就去極樂世界!在這一生的生活的當中,大家都受業力的支配,想做好事都不是那麼容易,都有障礙。所以在這個娑婆世界出世的人都是酬業而來的。那我們知道離開這個娑婆世界,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憑著佛力加持,我們都可以生到極樂世界。在這個極樂世界確實是沒有魔障,現在有阻礙有障礙的,人家不聽你的話,這個都是魔障。我們不要認為是他錯了,他在造業的,我們學佛的人,不要這樣想。我們認識清楚之後,知道這個道理,我們就不這樣想了。我們想這是我們自己的魔障,統統是自己所造出來的。所以我們就發精進心,不懈怠、不放逸,早晚課必須要做,讀經念佛,我們平常生活當中用來加持自己,提醒自己的一種工具,沒有它們來促督自己的話,我們必定被自己的魔障阻礙。所以這一點我們必須要從這一方面要注意一下。

 

那麼我們在平常怎麼樣去學習才有功效呢?第一要以捨為有。我們不要慳貪,我們要懂得怎麼樣去佈施,怎麼樣去捨,因為你捨了之後才能夠有,要知道這個道理。也要知道你放下就有得,所以捨就得,不捨就不得。第二以忙為樂,念佛不斷。我們很忙,我們忙甚麼?忙閒事!很多人說我也不知道我為甚麼這麼忙。累了一天坐下來,忙了整天,不知道自己忙甚麼?為業力而忙。現在我們明白清楚,我們現在忙是為了眾生而忙,還想名聞利養,還想人家去奉承自己?供養自己?我們應該為了念佛而忙,這個念佛使自己法喜充滿。有同學說他一直在念佛,很快樂,越念越歡喜,他忙嗎?忙啊!旁邊的太太叫他起來,他說我在忙!忙甚麼?忙念佛!

 

有一個故事,就是一個名叫冬瓜和尚,整天一直在忙,每一天都在外面走,没事上街溜溜达达,看看热闹光景,每日里以逛街为乐。无论比丘俗家都对冬瓜和尚背后指指点点说他没有出家人的样子 ,说他荒废光阴。一年年底,冬瓜和尚對他的師兄慧照和尚說道:“正月初六我要去西方极乐,你要来送我!”慧照和尚打量着好友一副颓废的样子,还是说:“好啊,你果真能往生,到那一天我保准来送你。” 转眼年过了,正月初六。慧照和尚如约来给冬瓜和尚送行,却遍寻不见冬瓜和尚的影子,一问,方知冬瓜和尚被一个居士请去法慧庵吃斋。慧照和尚不动声色,就坐在那里等好友回来。冬瓜和尚吃完人家请的客,打着饱嗝回来,见到老友坐在那,甚是惊呀,问:“你怎么来了?”慧照和尚看冬瓜和尚一副吃得嘴油心欢的样子,讥讽地说:“往生的大菩萨,您说今天要走,我是来送您的呀!”冬瓜和尚吃惊地说:“今天初六了吗?若不是蒙兄提醒,我却忘记。”遂沐浴换衣,拜佛完毕坐在那里对好友说:“我走之前留下个偈子吧,劳烦师兄帮我写下。”于是口中诵偈道:“终日走街坊,心中念佛忙,世人都不识,别有一天堂。”说完,念一声“阿弥陀佛”便垂目不再言语。慧照上前一试鼻息,果然是自在往生,至此,方知他是菩萨再来。這個和尚東跑西跑日夜不停,為了眾生而忙,其實一直以來都為念佛而忙啊!那麼說明他不間斷地一邊去弘法利生,一邊累積自己的信願行這個資糧!他的心都在念佛,所以我們要知道以忙為樂,就是以念佛為我們的樂趣。

 

第三以勤為福。我們現在都要喝保健品,吃一些保健的食物,還要運動,種種都是為了健康。古人沒有那些保健品,只是吃蔬菜,很平淡的食物,在田裡耕田勞作,但是他早上早起,晚上早睡,這種平淡而又規律的生活使到他們很健康。農民在耕種的時代,很貧窮,過著一般人很有規律的生活,他們健康,長壽,他們要以勤為福。不要說很多錢,我們就可以買健康,健康不能買過來的。我們的健康怎麼樣可以得到呢?大家都知道,以無畏佈施,以法佈施,以財佈施,三種都可以得到健康。那最重要的以無畏佈施就可以得到健康。勤奮,就是我們的錢。為甚麼?我們精進不懈,我們日夜去聽經聞法修行,身心都健康起來了。身健康,心清淨,那自然就是有財富了。

 

第四以忍為利,般若就現前了。我們要知道,修行必須在忍辱這一方面下功夫,你能夠忍你能夠謙讓,那你就是一個厚道的人。很順從很柔和,柔和質直,這就是我們修行人所要的氣質。這個人有這麼好的氣質,他就是有忍辱柔和的心。所以他的氣質一出來,人家看到他之後,就很羨慕,很敬仰,就是這個緣故。好像我們老和尚,一出來就被他攝受了,他講一句話很普通,我們都很專心去聽,無論你多高,多貢高我慢,多執著的人,都會停下來聽他的,這個就是他在平常一直都在修忍辱,柔和質直的這種修行。所以以忍為我們的利,為甚麼我們現在沒有利是因為我們不夠忍辱。我們要爭功要奪利,我們好勝,我們要面子,這個統統都是不忍,不謙沒有謙虛。如果我們以金剛般若,得到金剛的智慧,就必須要從這個忍中去修,那這個智慧就可以現前了。所謂戒定慧就是一個層次來同時修好,那我們今天就學習到這個地方!阿彌陀佛!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