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约有缘,有願,有志念佛同學,專修淨土彌陀法門 。一門深入, 專修淨業 。

放下集

放下了,學佛能受用,身心更加健康快樂

Hydrangeas

人生學習的事情有很多。從嬰孩開始一直到老年,甚至到臨終,都在學習。在學習中,有的人吸收的很多;有的人卻一般一般,很普通;有的人接受不了。我們就從接受不了的情況開始講。接受不了,可能他有很大的家庭、社會因素:或者因為小時候沒有父母帶,一生出來就是孤兒;或者他的生活環境比較差;或者生活環境非常好,很富貴;形成的教育就有差別了。這個差別使他在學習的時候很難去接受與受用。當他是一個孤兒,在他心裏面就缺少了父母的愛,他有一種自卑感,感覺他學習的東西遠遠不及別人,都覺得人家好,覺得自己怎樣學也比不上人家,他會有一種『比較』。這種比較就是:哎呀,我就是這麽糟糕,我一生出來就沒有父母了,我一生出來就沒有人愛了,你們不同啊,你們起碼有父母愛啊,甚至父母打你罵你,還是愛你啊。他的心裡創傷很深,形成他很自卑,講什麽,做什麽,他都怕人家批評他,怕人家說他不對,那麽他就建立一幢圍墻來保護自己不被傷害。

有的人用自卑來保護自己;有的人就用自尊來保護自己;還有的人用自大來保護自己;無論人用什麼來保護自己,最後得到的都是一個結果——沮喪、無助。這種人應該學習佛法,因為佛法是平等的,沒有說你沒有得到很好的教育,或者說是沒有父母愛護你就不愛你。佛菩薩都很慈悲,都會很細心的愛護你,因為佛菩薩都知道你需要什麼,你缺少什麼,可是因為業力的問題,通常把眾生都障礙了。其實他可以發揮他的優點,他的業障都給障礙了,而且他遇的緣不同。

大家學佛了這麽久,對這個緣還是很難去明白。你要能看透這個緣,曉得這個緣,你才能繼續去學習,繼續的在學習當中心開意解,得到解脫。因為你沒有看透這個緣,這個緣是有時間性的,懂嗎?因為這個緣有時候先來,有時候遲來,對我們的影響都完全不同。為什麽說它會先來,它會遲來呢?這個就是我們的起因。這個因是我們過去生中所造的業,無論你在行動上,還是在心裏上所造的,都會形成一個因。因造成種種的不同的演變。一個人當時做這些事情沒有成功,他只能夠跟這些人結個緣,跟這些朋友結結緣,打打招呼,種種善根,像在土地上種下一顆種子,可是這個種子下去之後,沒有碰到太陽,沒有碰到肥料,沒有碰到水,那麼這個種子在地下永遠是種子,不可能發芽。等到一段時期之後,突然天下甘露了,灑幾點甘露給他,他得到滋潤之後發了一點芽,發芽之後又沒有水了,水分又不夠了,之後,他這個芽慢慢就不發了,竟然過段時間太陽又出來了,天又下雨,這種種都可能是因緣和合,這便湊成了種子長大的條件。

我們拿種子作譬喻。一個人也像一粒種子一樣,我們今天能夠學佛,可能是父母、師長、朋友介紹進來的。進來這邊聽聽經。若是第一次來的,覺得心裏蠻清凈,蠻好,對佛像,對這些修行的同學,對法師,都存有一顆很恭敬的心。可是回去之後,忘記了,因為心裏面還是不想坐在這裡整天這樣聽,很不習慣。念佛要盤腿,這麽精進的一直念、念、念,好像很不適應。雖然心裏面沒有反感,可是心裏還不真的想繼續留在佛堂。可是他已經種下了一個佛的種子。然後他離開了一段時期。有一天他的事情辦不成功,有人跟他說,你去寺廟求佛菩薩幫助你,加持你啊,他好像是覺得無路可走吧。他想起他去過寺廟整天,覺得那裡也蠻舒服的,也想可能要消消業障吧,就過來了。過來之後覺得蠻熟悉的,因為以前曾經來過。他就坐在那裏聽聽佛經啊,看看經典啊,跟同修們交流一下。『哎,今天覺得有點興趣了』。加上同學們都很熱情地介紹他:『哎,來吃素,我們有素齋請你吃,大家嘗嘗』。然後再介紹一些書本,經典,DVD,一些法寶給他,還介紹我們的活動。『如果有興趣,有時間,有空的話來參加,沒關系的,有空就來,沒關系』。

他因為以前種了一些種子,現在碰到這個緣,這個緣就是同修們的鼓勵,便有了發心的機會。發心必須要投入,不投入的話,這個心就發不起來。當心發不起來,就會進進退退,等一下進三步,等一下退五步。進很難,退很容易,一下子就下來了,再上去就很難很難,要花很多時間、精力。或者是把自己傷害了才回頭。這一個人遇到緣了,也是因為他的因緣到了,他就自動安靜下來,想聽經、想跟同修一起交流、想向法師請法、想了解經典等。知道什麽叫做因果,什麽叫做業障,什麽叫做福德,什麽叫做功德,把它分析清楚,把自己過去的人生重新再思量一下:為什麽我以前和現在有何不同?原來都是有因,有緣,有果。若是好的,我們保持,跟大家分享我的好東西;不好的,我跟大家說說,讓大家給我提建議,我要改過。就是這樣一點點改,他就有進步,而且興趣就提起來了。因為他能夠受用,一生受用。雖然我剛才講的是自卑感,實在上,其他的情形也都會這樣。我們能夠受用,我們就有健康的人生啊!

我們通常一般人都認為健康就是指身體而已,其實不然。這個健康也包括了心理。心理健康比身體健康還重要。因為身體健康你可以長壽,像經典說活到二百六十五歲,最多了,你不可能活到八千歲的。能活到二百歲已經很好了。現在已經沒有人能活到二百多歲了,這個身體始終要失去的,但是我們心理健康是永遠的,無量壽是指心的無量壽,不是指我們這個身體。千萬要記住。我們修行的人要把這個身體放下,我們照顧它就是因為我們要保護我們的心,所以才要照顧這個身體。因為我們的心還沒有長養起來,還沒有真的轉好,所以我們要用身體來保護它。等到我們的心已經得到滋潤,得到成長了,已經懂得怎樣放下了,然後這個身體就不重要了,隨時都可以放下,我不要這個身體了。因為我根本不需要身體來保護我了,我們的心可以自由自在了,我們的心可以去主控了,無事不辦,無事不成,這個情形之下,受用是很重要。

剛才講的是告訴我們怎麽樣去擁有健康。老年人喜歡健康,中年人也喜歡健康;青年少年、嬰孩都喜歡健康,哪有眾生不喜歡健康呢?!甚至於螞蟻都要偷生啊!偷生就是要健康啊。除了這個健康之外,我們要戰勝自己,這一點是很重要,而且很不好做。因為我們很難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麽?所以有人表示,想認識自己很難的,大多數要有第三者才能看清自己。所謂『旁觀者清』。出事了,他站在旁邊,二個人可能對這個事情比較糊塗,而且看不清,那麽第三個人站在另外一邊就會看得很清楚。為什麽了?那就是因為看清自己很難。我們在學習當中能夠受用,怎麽樣受用呢?能夠戰勝自己,自己是什麽樣的材料,什麽樣的人,我們必須很清楚。從這個方面你要學習,我們從學習當中才能夠瞭解自己,戰勝自己。我們不學習,一直在依照人家,沒有迴光返照,不懂自己。所謂懂自己,不是自我,要分清楚。這個自我很容易迷失,如果人有自我的話,就很容易迷失自己,沒有自我,只是認清楚自己是什麼人,我驕傲嗎?我懶惰嗎?我善良嗎,我心裡有沒有邪知、邪見、邪念啊?這種種來迴光返照。迴光返照之後就知道自己缺少什麼,自己需要在哪一方面增長學習。

譬如今天,我們在學會上面討論了一件事情,關於念頭的問題。師父說:過幾天我們的一個同學要去香港,明天我們可以邀請這位同學到外面吃一頓飯,我就說星期一或者星期二,我也不知道哪個時間。一位同學就說:星期一吧,星期二我的打掃清潔工人過來。我就說:對,星期二大家都有事情,我點點頭。後來我就跟他說:我們可以從這個地方去學習怎麼去講話。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的念頭是不是太自我了,或者是否有自私自利的念頭。雖然這位同學沒有自私自利的想法,但是他習慣了這種講法。一般人都是這樣說的。那我就提出來給大家去學習,在平常如何說話。念頭影響到說話,不是說我不懂得講而已,其實是我們的念頭,我們的心念已經有這個,只是我們發覺不到。今天話題講要了解自己,就是這個原理。你講的時候,如果沒有把自我放得這麼重的話,你就不會這樣說的。你會說:好哇,我們選禮拜一吧,因為禮拜一大家都有空。你看,講了這個就停止了,不需要再講什麼了。你已經給師父一個提議是禮拜一,你沒有講到你自己啊,你沒有注重「那天我沒有空」,這個細微的念頭有沒有自我? 有沒有常常顧到你自己?是否為人家?所以學習這個很重要。

究竟是否有受用?我們聽經聞法一定要得到受用,這個才能得寶藏。如果不能受用的話,就不能在平常生活當中用出來:我們還有自私自利,自以為是。我們通常勸初學的同學要仔細,多點聽,少講話,讓自己的心念定下來。只有把自己的心定下來後才能發覺自己,你不定下來,在衝動的時候,你的無明就起來了。這個無明不是說你發火噢,是說你的感情, 有悲,有歡喜,有憂傷等,七情六慾都起來了,智慧就失去了。你根本沒有辦法在平常學習當中,拿出這些寶藏來給予別人。如何去準備講經呢?講經的時候,法師都要定下來,大家聽的都要定下來,很專注地聽,很專注地思考。所謂「聞、思、修」三個都要配合,我們才能把「信解行證」全部完美地落實。四個步驟,這個話是很重要,所以在學習受用方面要下功夫。

自己要有很健康的身心,戰勝自己一切的缺點。然後我們要腳踏實地,知道自己確實有這個自私的念頭。今天聽師父講出來了後才知道,從此就要腳踏實地,這個腳踏實地是什麼?就是老實承認了,不要掩護自己,說「不是、我沒有、我根本沒有自私自利,我只是順口講而已」。那我們就不能受用。受用主要就是因為我們能夠接受,能夠對事情,這一句話,這一個念頭來反省。前兩天,我們做半月半月誦戒。在誦戒前,大家都先要懺悔。這個懺悔很重要。必要真實的知道自己錯在哪裡,然後我們去認錯。懺悔就是認錯,我們不承認錯,只是想迷迷糊糊的把業障消除,那是沒用的。 我們的口只是說說而已,根本沒有真懺過悔。老實說,你要真正承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,然後你才能真正去改過。否則,過兩天又會去做,忘記了。所以是罪從心起將心懺。就是這樣。踏實就是老實的意思,也是實踐,一直往前走的意思。

古今中外的人都為了名聞利養,情愛、苦惱、種種煩惱事而奔波,為了追求所謂人生最高的享受,這個享受包括健康啊,有錢啊,有名啊,生活自在舒服啊。但是不知道如何把學習在生活中受用。當然這種學習必須是正途的學習,不是叫你去學習賭博,學習偷盜,學習怎樣去罵人,學習怎樣去計較、妒忌,不是這個。就好像我們進入佛門,也像進入一座黃金山,全部都是黃金,沒有看過,就感到大喜若狂,很多事都愛,一進來看到佛像,看到經典,很歡喜,但是歡喜之下就貪得無厭。『哎,我要學,我要馬上成佛』。可以嗎?這就是貪得無厭。你自己都照顧不到自己,怎麼能成佛呢?你自己還沒有度自己,你怎麼去度人家呢?對嗎?先從三皈依,一步一步來,三皈依是什麼呢?我們了解清楚了,從三皈我們知道必須要守五戒,有五戒才可以保持這個人身,將來我們離開這個世界,最起碼能再得到這個人身。否則、我們就向地獄、惡鬼、畜生去了。

所以受三皈之後就要學習五戒,雖然沒有行持上的儀軌,但是我們要在心裏學習。學習到一定程度,我們就能要發心去受五戒,這個五戒是幫助我們克服自己,不能有理由去為自己開脫,「哎,我身體有病,這殺生戒,我不能受」。那你就錯了,這樣的話,你應該了解其實是你的業障,就不讓你受,不讓你不殺生,偏偏就要你殺生,你在殺生的同時,也是障礙你的道業,永遠都不能沖破自己這一關。受五戒後,就要實行怎樣去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六度萬行來幫助自己,幫助自己了解六度,然後一步一步去實踐,去落實。我們就讓有緣的人在旁邊看我們怎樣去布施,有內財布施,外財布施,讓他們在我們身上學習,那時候就是度他了。不用跟他說:「來,我來度你。」不需要這樣說,先從自己開始學布施。人家看到了你怎樣布施,人家自然就知道了。雖然有的人很孤寒,很吝嗇,可是不要緊,他的能力不夠。你有能力,他沒有能力,那你就繼續你的布施。你有一元就布施一元,你有十元就布施十元,你有能力做這個就做這個。能掃地的,掃地掃得好,那我就布施掃地。沒關係,有這種意願,有這種想法,我們的人生很安樂,我們的人生會安詳了,不會起煩惱。

我們不會因為別人沒達到你的要求而起煩惱。比如,不要求人家像我們一樣。如果我現在要求他剃光頭,可不可以?馬上剃光頭才可以做我的徒弟,行嗎?那他明天就不來了。他怕剃光頭,剃了頭多難看呀。我不能夠要求人家去做我要做的事情。只是講給他聽,勸他,他覺得有理,他的善根福德因緣具足,他會自己改。父母師長直接去指責你,因為你有大的因緣,你有大的善根,他們才會用這種態度對你,不然的話,他們只是看看你就走開了。若要你自己去反省,自己去覺悟的話,要等到什麼時候啊?不知道,等你有善根的時候才覺悟吧。一年二年,還是一世兩世啊?誰曉得?從這個方面就知道,我們進佛門,從低到高慢慢學。六度萬行之後,我們就要發心受菩薩戒了,甚至想到我們要出家。因為眾生太苦了。其實出家人就是因為有大慈大悲的心才出家的。因為他看到的世界都是很苦,眾生很可憐,他認為自己也屬於很可憐的一個,所以他出家。他要幫助大家,也幫助自己,這個是隨喜隨緣的,不是刻意去做的。進了這個佛法的寶山之後,不要貪得無厭,如果貪得無厭,進去之後就沒有辦法出來了。或者會死在這黃金山裡面,成了黃金山裏的一堆白骨了。譬如很簡單,哎!這個藥很好,可以長生不老,這個靈芝丹,以前大家不是很喜歡吃嗎?!醫生說一天吃兩顆,早晚各吃一顆。 「這靈芝挺好的!」。就起貪心,我多吃一顆,沒關係的,中午也加多一顆,結果吃了一個星期之後,這個身體不對勁了,什麼原因呢?就是吃了太多。也就是進了黃金山了,你拿這個黃金太多了,出不來了。

健康也是這樣的,現在我們還沒有全面發覺,我們究竟有哪種煩惱,哪種缺點?可是在讀經聞法,修行當中,待人處事的情形之下,就發覺我們的煩惱,發覺我們的缺點。我們的心裡身體若有什麼病,慢慢我們就知道了。從心裡上我們就有這個能力把逆境轉過來。我們本來以前常常覺得很自卑,或者很自大。現在心裡上有能力轉變了,就很正確,很坦然的對治這個煩惱病,對治我們這些缺點,這是非常妙不可言的事。譬如世間上的嫉妒,嫉妒是一種病,讓大家一生都很不安寧。有嫉妒的人很容易生氣,很容易有委屈這種心態。因為妒忌的問題,總想著「人比我好?人怎樣會有如此的成就呢?」他的心裡產生嫉妒,而且他會有一個惡念去陷害對方,因為他心裡面有嫉妒,嫉妒火生了,在他的無明火中燒起來,他就造出不好的行為,這個都是令到自己一生都不安寧。

有一位同修跟我講,他有病是最怕風的,他不能夠受寒。有一天他在念佛堂裡面念佛,後面的同學可能是覺得熱,就輕輕的開了一扇窗戶。從窗戶外面就吹來一點風,風就吹到這位同學的後面,他感到冷了,然後他就咳嗽。他起來問,可不可以把窗關起來?我受不了這些風。當時這位同學不但不關起來,反而把其他的窗統統都開了,連門都開了,還大聲說,我們必須要通氣。這位同學就生氣了,我跟你是很好的朋友啊!為什麼你明知道我不能受風,把窗都打開了,而且我跟你說了,你不但不關,還把門也打開了。從此之後,他們不再是好朋友了。他跟師父講,他也覺得很後悔,因為失去一個好朋友,為了自己的病,講了一些話。實在講,他不講也不行,因為他不能吹風,那個朋友竟然起了無明,不喜歡他的同學這樣說,就故意把窗統統都打開,這種行動當然是不好了。我們有時候生氣起來,可能做出了一些對不起人家,對不起自己的事。可是我們靜下來想想,還是很後悔,也很慚愧,我下次不敢了,我下次不要再做這樣的事了。我們都有羞恥心,處處反省自己,這樣才叫學佛人。但是這位同學沒有憐惜人家的病,反而故意統統把門打開,令人家難堪,難受。其實這種心念太壞了,真的很壞。

佛教是不允許的,尤其在修六和敬的道場。我們要護持一個六和敬的道場,最好是有法師來帶領。現在很多道場是居士來帶領,其實也沒關係,居士法師都可以。居士起碼要受菩薩戒,而且要知道,作為一個帶領的人,必須有因果的理念。你若沒有因果的理念去領眾,你會犯因果。因為很多時候你會顧著自己的面子,「我是維那,我是主持」。處理事情不平等,而且犯了戒。如果由法師來帶領的話,法師知道戒律,他不敢做壞事,因果由他來擔。我們就跟著他。就好像老和尚跟我們講:你講經就照著我的去講,如果講錯,我來擔。如果是你自己講的話,你來擔,這就是因果。所以這種種的事情最好是有層次,有上有下,和和氣氣的一個團體,那是最好的。

大家一起來就有一種力量,孤單一個人,就根本沒有力量。就像我這樣,我沒有力量。我周圍沒有人,這個因緣沒到啊,我也不想攀緣。我是順隨著這個緣。人的一生是會遇到一些敵人。所謂敵人,如果心裡沒有與他對立的想法的話,就不是敵人。可是,他對我們有仇恨,他對我們不好,就變成相似敵人。好像一些流氓、無賴、小人這些很兇惡的人,他們都是一堆垃圾而已。為什麼這樣講呢?因為我們沒有去接受他們,他們進不來我們的身體。這一堆在身體外面的東西都是垃圾,所以不要去介意他們。這些流氓、無賴、小人統統都是垃圾,那我們會不會把垃圾放床邊睡覺,抱著垃圾睡覺啊,不會吧,不會怎麼傻吧?!不會抱著那些垃圾睡的,不要的,統統都扔掉。所以最重要還是自己。這個敵人就是自己,因為我們常常都是抱著自己在睡覺。這個敵人就是自己了,戰勝自己就能克服自己的不好的習慣,不良的習氣。換句話說,我們可以戰勝我們的病,我們就再沒有病了。不要過分的在乎自己,在乎自己的病。在思想上果真得到這種衝破的話,我們的人生就會打開新的一頁。

我在這裡講一個故事。這個故事是在中國發生的。當時在一個很貧窮的鄉村裏,一班火車過來,往往是運救濟的物資過來,給一些村裏的救濟戶。由紅十字會等慈善機構組織,當然運這些貨過來,需要一些義工過來幫忙,這些義工幫忙把貨卸下來給這些孩子。每次火車來了,這些孩子就知道他們都有救濟品了,馬上都跑過來,想拿。那天,美國的義工和中國的義工,出去外面等,等那個火車過來,把救濟品卸過來。那個救濟品一下來之後,就在那裡擺好了,那些小孩子遠遠的看到就跑過來了。中國的義工很高興地想把這些擺好的東西搬過去,給這些孩子。美國的義工卻大聲說:放下!讓他們自己來!中國義工嚇了一跳,可是不敢說話。因為這個美國義工是領隊頭,他今天怎麼會這麼大聲?之後這些孩子已經到了,美國的義工就告訴他們:你們自己排隊,每人拿一份。這樣,大家就排隊,每人拿了一份。之後,美國義工跟中國義工一起吃晚餐,吃完晚餐後,美國義工就站起來,向中國的義工鞠個躬,跟著說了:對不起!我為早上對你們大聲的態度而道歉!我不應該這麼大聲跟你們講話的,但是,你要知道,這個村的孩子很貧窮,每一次過來領救濟品,我都是讓他們自己去拿的。我要讓他們知道,得到這些救濟品也不是這麼輕易的,不應該輕而易舉的接受,坐在那裡,送到他面前,領受這些救濟品。等到下一次,他們領這些救濟品的時候,以為不去做工,或者是等待人家來救濟就可以了。這樣,他們會覺得貧窮就可以不勞而獲,不去謀生了,使他更加貧窮。由於這個理由,你把救濟品送到他面前,是你的錯。所以我禁止你,「放下!不要拿到那邊去」。但是我對你當時大聲的態度,我向你道歉!那大家聽了之後,有什麼感想呢?一個人最寶貴最值得人讚歎的,是能夠知道自己的錯,能夠承認自己的錯。這是最寶貴的事情。

我曾經跟你們講過,當人家指出我們的錯,我們應該很高興。我們的心裡很快樂。這不是假的。我在江西,出家人在一起念佛,做早晚課。我的師父是首座和尚,他每次都很慈悲,在殿堂走來走去指點大眾。因為要跪拜,這個海清在跪下來時應當蓋住自己的腿。他走來走去,看我們有沒有整齊。有一次,師父我就是這個地方垂了一點點,他就輕輕地給我拉一下。這一個小小的動作,令到師父好感動。為什麼?可能因為我需要一個老師。長期以來,我是一個人聽經聞法,我很想跟一個師父,親近一個師父,但是因緣不到,我以前的師父都離開了,往生了,剩下我一個人。沒有直接指導我的老師。現在我的依止師輕輕給我拉一拉衣服,就令到我深深感到被愛護了。後來,當我的出家同學選我做增值的時候,我就把這個分享了。一想到親近老師,我就感到很歡喜。而且我的依止師對大家都是平等的。不會因為他是我的徒弟,我就特別多照顧他,沒有。但是他的一個小小的動作,令我想起,一個老師怎樣去愛學生,他會給你照顧得無微不至,從你的身口意,他看,他聽,他琢磨,每一樣他都會照顧你,這個就是愛,只有父母跟老師才有這種愛。釋迦牟尼佛愛我們也是很平等的愛,是很慈悲的愛,沒有自私的,他的奉獻是百分之一百。你看,一個慈悲的動作,令到一個學生很感動,很感恩,非常感恩!依止師能夠這麼親切地提醒我,這個地方錯了,這個地方要改正。通常這樣的事情是自己知道的,可是由於疏忽了,他會改正你。這個就是自己怎麽樣從小事情去發覺自己的需要。

回到剛才的故事,中國義工都很興奮,很有愛心的要把救濟品發給小朋友,美國的義工說:不行,讓他們自己來拿,因為讓他們知道得到東西是不容易的。從這個地方,也要明白我們美國為什麼經濟不大好?除了政治外,這個福利制度太不好了,有些人不去做工,等福利每個月送來,出去做一點點事,其實自己要不要福利啊?根本家裡不需要福利,但是還是要去拿。有些老人家,國家的福利機構都會送一些東西給老人家,病人的。可是一些老人家就是貪得無厭,自己根本吃不了,用不著,甚至有些老人家很有錢,但是他們都會申請政府給的物質,申請救濟金,去拿這個救濟品。拿回家之後也不用,把它當垃圾拋了;有些拿罐頭回家,其實有很多都不吃了,拿回來罐頭的時候還沒有過期,可是拿回來不吃,就擺在那邊過期了。過期了,該怎麼辦呢?好吧,拿到佛堂去了,這個是事實,很多人拿這個罐頭過來,都是過期的罐頭啊,我們知道,可是沒辦法啊,是十方的供養。大家要明白,不能貪。我們能吃我們就拿,沒有需要的話,我們就不拿。

我從越南過來,剛到波士頓的時候,也申請了當地的福利食物券。我們只用了它兩個月,便主動向福利社說,不用發給我們了。他問為什麼?我們說:已經夠用了。我們出去做工,這個工錢已經可以生活了,你們不用再給我們福利了。所以,我們在美國只用了兩個月的福利食物券。教育在每一個階層都是很重要的。尤其修學,我們要做一個平靜的人,做一個善良的人,常常把這個微笑掛在嘴邊,笑瞇瞇的。雖然一開始是裝出來,可是過一段時間,這個心裡面的快樂慢慢的從嘴邊自然流露出來了,你會覺得你不用裝了,真的就笑出來了。這個快樂永遠在心上,我們要經得這個考驗,有一種勇氣來放下自我。放下自我需要勇氣,不然的話,沒有量度,沒有勇氣,就不肯放下了。

昨天有位同學問了關於著魔的問題。令我們心裡不安定,令我們生活有波動的都是魔的作為。簡單來講,我們要想買一個名牌的手袋,名牌的衣服,但是我們口袋沒有這麼多錢,心裡卻一直想著這個皮包,想著這個衣服,整天晚上都睡不著。第二天早上起來,想盡辦法向人家要,還是拿銀行儲蓄過來去買。這些都是魔的作為。其實心理想著不需要的,不正當的,多餘的東西,而且令我們有損失的,都是魔來作怪。這個魔有有形的,有無形的。無形的就是從心裡生起來的心魔;有形的就是有外表的,我們能看到的。只要我們默默的遵循佛陀的教誨,安定我們的身心,有正知正見,正思維,作出正業的行為。自己的錯也勇敢地承認,認真地改過。魔就產生不了作用。縱然魔起來都是自己想出來的,你想出來,是從心裡面想出來的,當然是你要自己去收拾它,可不能叫我去收拾你的魔啊!因為這個魔是跟隨你的,我看不見啊,那你覺得有魔的話,你就自己認真的去做好,糾正它,那這個魔就會消滅。魔就是邪,邪不勝正,不理它,如如不動,它搞也搞不動,它就自動退出了,我們無動於衷。你講我就聽,聽了之後我就知道你所講的是真,還是假的。若真的,你是為了大眾的,我追隨你。如果你是假的,你是自私自利的,你是有企圖,有目的的,那我不隨順你,不讓魔得逞,被它影響。這個是要有一種功夫,要一種智慧。今天就學習到這個地方。阿彌陀佛!

發佈留言